鄰裡糾紛、生產經營,生活中總避免不了煩惱事、鬧心事的發生,如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今年以來,徐州在鄉鎮探索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層治理新路子,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制度保障。
「政府幫助訴訟,我們的血汗錢有希望了!」11月23日,剛出房村鎮政府大門的張欣(化名)就打電話告訴她的同事。據了解,張欣等90餘名職工在鎮內一服裝廠上班,因服裝廠拖欠工資約30萬元,老闆又失去聯繫,便選出職工代表來到鎮政府請求幫助要回工資。接訪的鎮領導了解具體情況後,立刻安排值班法律工作者無償幫助她們依法訴訟,走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堅持黨建引領,夯實自治基礎
徐州市銅山區房村鎮20個村依法制定實施《村規民約》,通過激勵約束、議事協商、服務管理等形式,破解集體資產流失等基層治理難題,落實村級重大決策事項「四民主兩公開」,健全完善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協商機制。形成以村黨組織為核心、村民自治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各種經濟社會服務組織為補充的基層組織體系,鞏固基層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
「一村一法律顧問」,走好法治之路
深入推行「一村一法律顧問」制度,構建起覆蓋全鎮、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20個行政村均聘請了法律顧問,建立了定期排查、聯動聯調、應急處置、定期回訪等機制,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村裡的專職法律顧問對直接關係農民切身利益、容易引發社會穩定風險的重大決策事項作風險評估。每月到村開展法律諮詢、普法宣傳、法律援助服務等工作,積極引導村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面對面解決矛盾糾紛。
鄉風文明建設,開啟德治大門
各鄉鎮定期組織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活動以及「志願者宣講」「文藝匯演進基層」等活動,實現以評樹德、以文養德、以藝倡德。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引導社會公益組織、群團組織等社會力量,以扶貧濟困、志願服務、矛盾化解等形式參與村莊治理。
目前,「三治融合」的格局在徐州市各鄉鎮正在逐步推廣,一幅「基層有活力、管理出成效、群眾得實惠」的生動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