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真相:莫迪、種姓和霸主

2021-02-23 血鑽故事

 我們把世界看錯了

反說世界欺騙我們

           ——泰戈爾

 

1962年,英國印度裔作家奈保爾造訪印度。

 

對奈保爾來說,這是一次意義非凡的旅行。他的先祖以契約工的身份,於19世紀被送到大英帝國的種植園勞作。為了擺脫印度農民逆來順受的古老習作,移民到新世界,是他們一心所嚮往的。

 

到了奈保爾這代,因出生於20世紀的大蕭條年代(1932年),周遭哀鴻遍野,失業嚴重,整個世界仿佛牢獄,讓他四處碰壁。

 

奈保爾在其著作《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寫道,我先人為了生存而離開的那個印度,成為我心中最可怕的地方,這個印度有別於我從報紙書籍中讀到的印度,它就像是盤踞在心頭的惡魔。

 

除此之外,還有第二個印度。這第二個印度是獨立運動時期的印度,偉人輩出的印度,也是擁有偉大文明和偉大歷史的印度,當奈保爾們處於種種困境時,是這第二個印度讓他們得到慰藉。

奈保爾 

抵達印度後,奈保爾大失所望,當時的1962年,儘管有了5年計劃,全民選舉已成事實,但骯髒的街道,被種姓撕裂的人群,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最讓他受不了的是,貧窮在印度成了一個浪漫的概念,它在人們心中激起虔信和悽美的哀愁,成為摒棄物慾和現代文明的手段。

 

在奈保爾心靈深處,湧起了強烈改變印度的願望,但他身為一個舞文弄墨的英國文人,手無縛雞之力,只能寫寫文章而已。儘管他憑著一手好文筆,最後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當時,有一個12歲的印度小學生,與奈保爾擁有類似的心情,他的名字叫——莫迪。

 

 

1962年的中印戰爭,號稱王牌中的王牌的印度第七旅,被中國解放軍全殲,旅長達爾維被活捉,短短1個月內,印度的6個旅全部報銷,成了喜馬拉雅山南坡的肥料。

 

被派駐印度的美國軍事專家安德魯斯說,這是一場具有中國特色的殲滅戰,我們在韓戰中曾多次領教。

 

一時間,印度舉國惶恐。

 

在中印戰爭的第二年,年僅13歲的莫迪,向其父提出,希望能去讀青年軍校。

 

莫迪的父親是個小商販,經營著祖傳的一個小雜貨鋪,後來又在火車站附近開設茶水攤,兜售那種數十種調料秘制、元素周期爆棚的奶茶。

 少年莫迪

繼承家族的奶茶事業顯然不在莫迪的考慮範圍之內,他十來歲時就參加了印度國民志願服務團(RSS)。這是一個十分狂熱、帶有濃厚軍事色彩的印度教團體,在二戰時,曾以希特勒為公開崇拜對象。他們訓練青少年使用棍棒、匕首等武器,從事打架鬥毆乃至暗殺的暴力活動。

 

在世界各國領導人裡,莫迪一頭白髮,絡腮鬍須,戴一副細框眼鏡,顯得文質彬彬,其實是個狠角色。有媒體說他,走起路來像個摔跤選手,而莫迪自己也曾炫耀過他發達的胸肌,仿佛美國動作明星施瓦辛格。在外交場合,莫迪與人握手,勁道十足,人稱「鐵鉗」。有一次,莫迪跟英國王子威廉握手,在後者手上留下清晰指痕。

鐵鉗莫迪留下的指印

 

據說,莫迪的「大力金剛指」,就是得益於少年時的RSS組織訓練。

 

就在莫迪加入RSS的前後腳,有一個RSS成員暗殺了被稱作「聖雄」的甘地,引起軒然大波,為此,RSS組織被列為非法。

 

國有國法,幫有幫規。

 

作為RSS的成員,莫迪必須食素,不沾菸酒,且終身不娶。但是問題來了,早在莫迪3歲時,父母就給他訂了娃娃親,對方是鄰村的女孩賈蘇達。

 

一邊是硬派幫規,一邊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搞得莫迪非常頭大,他索性先成婚,再離家出走。在出走前,莫迪暗示純情女孩賈蘇達,自己是RSS成員,不能有兒女私情,更不能真正組建家庭。

 

賈蘇達聽後,並未心生怨恨,反而成為莫迪狂熱粉絲。在離開前,莫迪建議賈蘇達念書當老師,只為這一句話,賈蘇達真的成了老師,且從未有過改嫁念頭,在一個平靜的村莊裡度過了大半生。

 

莫迪成為總理候選人後,賈蘇達天天關注他的消息,天天去廟裡祈禱,還去投票站投了票,據親戚描述,在大選開始後,她已數月不吃米飯,以此來苦修,祈禱莫迪登上總理寶座。

 

隨著莫迪的參選,他「拋棄」髮妻的這段歷史,成了各大報紙的頭條新聞,在此之前,莫迪堅持稱自己單身,直到紙包不住火,才在競選登記簿上,填上「已婚」。

 

當莫迪承認已婚後,守了一輩子活寡的賈蘇達喜極而泣,表示只要莫迪一通電話,她隨時準備回到他身邊。

賈蘇達

 

這是後話。

 

話說莫迪為逃婚離家出走後,花兩年時間,遊歷了大半個印度,去了喜馬拉雅山和恆河。回鄉後,在叔叔的引薦下,成為古吉拉特邦國道運輸公司職工食堂的一名員工。1971年,為了全身心為RSS奮鬥,莫迪辭去工作,僅靠補貼維持生產。

 

幾年後,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開始鎮壓反對黨。莫迪堅守組織,積極投入地下政治活動,印刷反政府傳單,組織示威遊行,籌集政治資金,深受RSS高層讚賞。

 

1985年,RSS併入印度人民黨組織的「全國民主聯盟」,重歸合法,莫迪通過自學,拿到政治學碩士學位,開始踏入政壇。

 

到了1990年,莫迪來到首都新德裡,躋身印度人民黨智囊層,以其神機妙算名揚黨內,幾年後又因戰功成為印度人民黨秘書長。

 

2001年1月,莫迪的老家古吉拉特邦發生7.8級大地震,造成2.5萬人死亡。當時該邦首席部長因身體原因無法理事,經人民黨領袖阿德瓦尼和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商議,莫迪獲得提名,繼任為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成為一方諸侯。

 

莫迪剛上任才三天,古吉拉特邦就爆發了震驚世界的種族宗教大仇殺。時任邦議員的Maya(婦科女醫生)被法院裁定,需對一起大屠殺負責,被判處28年徒刑。

 

證人指出,Maya除了出現在街頭屠殺現場外,還開車穿梭,到處煽動印度教徒追殺穆斯林。Maya的手機通話記錄顯示,她一直在跟莫迪辦公室保持聯繫。

 

有媒體透露,幕後黑手不是別人,正是莫迪。

 

古吉拉特邦大仇殺轟動世界,總理瓦傑帕伊譴責莫迪不作為,各界呼籲莫迪辭職謝罪,誰料,莫迪始終堅持三不策略:不道歉、不負責、不辭職。

 

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莫迪的邦內閣被迫宣布辭職,並解散議會,舉行新一屆選舉。經過半年的輿論造勢,在古吉拉特邦選舉中,印度人民黨拿下議會議席的三分之二,莫迪繼續執政。

 

莫迪挑起種族宗教衝突,釀成大仇殺,卻仍能在選戰中笑到最後。答案很簡單,他挑起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生死矛盾,讓佔人口大多數的印度教徒因恐懼而抱團,輕鬆收割到印度教徒的選票,豈不是穩贏?

 

儘管,這一張張選票上,都沾著人血。

 

2002年,因煽動種族屠殺,莫迪被禁止前往美國和歐洲。

 

但是,他跟川普一樣,不走尋常路,通過社交媒體,聚集起龐大粉絲。據2019年的統計,在推特、臉書和Instagram三大社交平臺,莫迪擁有的粉絲量為1.217億,超過川普的1.044億,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歐巴馬(1.876億)。

兩個推特高手

 

此外,莫迪搞經濟有一手,他主政古吉拉特邦時,該邦經濟增長率長期雄踞印度各邦之冠,被譽為「印度的廣東」。

 

依靠宗教仇恨和經濟成果兩大王牌,莫迪在古吉拉特邦選舉中三度連任。在其第三次連任後,印度上上下下都意識到,下一任總理非莫迪莫屬。很快,歐洲各國取消了他的入境禁令,美國則在莫迪當選總理後,將他請到了白宮。

 

勝利者不受譴責。

 

這些標榜民主自由的國家前倨後恭,前腳以正義和人道的名義給莫迪發出限行令,後腳就將煽動種族屠殺的他擁為座上賓,同時選擇性地遺忘了那一張張選票上瀰漫的血腥味。

 

 

2014年5月20日,莫迪封候拜將之時,其座駕行駛到新德裡國王大道的國會大樓前,莫迪踏出車門,跪在大樓前,給了臺階深深一吻。

 

此時的莫迪,意氣風發,帶領印度人民黨贏得了30年來的最大勝利,即將入主新德裡馬場道7號,總理府。面對泱泱人群,追撫往昔,忍不住哽咽,他提到自己的出身,說自己能當總理,意味著印度的平民百姓已重獲自信,翻身做主人。

事實上,莫迪家族的種姓為吠舍,屬於三個「再生」種姓之一。從人口數量來看,婆羅門約佔印度人口的5%,剎帝利約佔4%,吠舍約佔2%,三個「再生」種姓人數加起來,只佔印度人口的10%。剩下的「一生族」首陀羅,約佔人口的45%,「不可接觸者」,也就是所謂的賤民,約佔人口的18%。

 

因此,莫迪的成功,絕對算不上底層的逆襲。

 

在現代印度,由種姓歧視引發的血案,比美國那些頻頻發生的「黑人歧視」案件更加血腥和令人髮指。

 

1977年7月,比哈爾邦的貝爾奇村,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血案。

 

該村有百餘戶人家,富裕且有勢力的種姓集團是古爾米人(屬於首陀羅),人數佔該村總人口的20%,其餘人口全為哈利真(不可接觸者,賤民)。

 

事情的起因是,一個哈利真農民向婆羅門地主退佃,引起婆羅門地主的憤怒,他當即就把那個哈利真農民逐出了村子。

 

村裡的哈利真知道後,十分同情這個農民,表示要抵抗婆羅門的勢頭。由於在人數上處於劣勢,這個婆羅門地主十分惶恐,便先下手為強,迫害哈利真。一日,幾十個暴徒乘車來到村裡,將11名哈利真(包括婦女和兒童)拉到地主門前的廣場上,先將10個大人砍去手、腳,投入燃燒的火堆,再將剩下的那名兒童,投入火中,活活燒死。

 

這件事轟動整個印度,當時的總理英迪拉·甘地聞訊後,騎大象趕到這裡慰問,稱此次虐殺為「國恥」。

英迪拉·甘地

 

類似事件不勝枚舉。

 

1980年代,印度卡納塔克邦的德納巴裡村,人口500餘人,其中哈利真150人。隨著到城裡打工的年輕人逐漸增多,哈利真的眼界變得開闊,對自己低下的種姓地位感到不滿,這種不滿,又使得高種姓地主十分惱火。

 

一天,有個哈利真青年在村裡宣傳解放思想,被高種姓地主捆綁毒打。其母聽說此事,來到印度教徒住區尋找兒子,走到村公所時,被一群印度教徒拳打腳踢,昏迷過去。

 

當她醒來時,發現自己衣服被剝光,躺在地主家的一間屋子裡。她的兒子被堵上嘴,雙手被綁,也在那裡。毫無人性的地主,竟然逼青年當著眾人的面,與其母性交,青年死命抵抗,暴徒就狠狠打他。

 

當同村的人聞訊趕來時,暴徒慌忙逃走,而那名哈利真青年,已被折磨致死。

 

比人身暴力更殘酷更野蠻的,是精神枷鎖。

種姓制度是以人與人不平等為前提的,這種不平等思想深深紮根於印度教的觀念之中。印度教教徒認為,宇宙萬物背後,隱藏著一個「絕對實在」,現實世界是它自我展現的結果。也就是說,不管現實多麼不平等,都是合情合理的。

 

在西方和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都有平等的因子。如歐洲基督教中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中國儒家所說的「人人皆可為堯舜」。但是,印度教則從根上否認平等,認為高種姓和低種姓的等級秩序,是神聖不可改變的。

 

對於低種姓成員來說,唯一的辦法,就是嚴守本分,接受自己的悲慘命運,否則,來世可能會更加悲慘。

 

不帶這麼欺負老實人的。

 

稱霸

 

2016年,一項耗資430億盧比的軍購計劃交到莫迪手裡,莫迪眉頭幾皺,最終批准了它。

 

按照該計劃,印度軍方將建立4個「布拉姆斯」飛彈團,配備100枚巡航飛彈、5臺重型卡車牽引的發射架,以及一個移動指揮站。

 

這幾個飛彈團布置在中國藏南地區。

 

在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該地區是主戰場之一。1987年2月,印度單方面宣布,在這個地區建立「阿魯納恰爾邦」。此後,印度不斷加強這個地區的軍事力量,以對抗中國在「實控線」附近的軍事部署。

 

2014年,莫迪參加總理選舉,來到該地區造勢,強硬放話:「阿魯納恰爾邦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會永遠不變,沒有任何超級大國能搶走。」

 

在競選網站上,莫迪也冠冕堂皇地放上對中國的批評:世界已經改變,一個擴張的心態不會被接受,中國也必須摒棄這種心態。

 

典型的賊喊捉賊。

 

拎不清自己幾斤幾兩,一心想要稱霸擴張的,恰恰是印度自己。

 

2017年8月10日,此前非法越過邊境的印度士兵,仍然逗留在中國境內。這天上午,莫迪裝得跟沒事人似的,在新浪更新了一條微博:四川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令我悲哀。

 

在莫迪的微博下面,點讚最多的,是那些憤怒的中國網友的評論。為了讓莫迪看得明白,有人甚至用英文留言:Get your troops out of China!(把你的軍隊撤出中國)。

 

現在也一樣,距離2020年6月15日的中印邊境衝突已有8天,印度依然不覺悶,繼續向邊境增兵。自6月20日以來,印度已向拉達克地區增兵上萬人,並出動了火炮、裝甲車等重型裝備。

 

而在此之前,莫迪老仙已授權印度軍方,在跟中國軍隊的衝突中,可以開火射擊。此舉令人哭笑不得,從裝備和實力,印度都遠遠比不上中國,卻三番兩次挑釁,似乎已做好「3D挨打」的準備。

在莫迪任內,印度成了世界最大的武器進口國,領導著總兵力在世界排名第三的常備部隊,如此窮兵黷武,為了啥子呢?

 

這源於一代又一代印度精英們汲汲追求的「印度夢」。

 

提起印度,許多人以為它是跟中國類似的文明古國。事實上,印度古代從未出現像中國那樣的大一統中央王朝,印度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但作為一個政治實體的疆界,卻是在19世紀晚期才得以確立。

 

由於民族、種姓、宗教、階層的分野,印度形成了千層蛋糕般繽紛錯雜的割據統治結構,被分割成無數自治自立的小社區,形同一盤散沙,被外族的鐵蹄一次又一次踐踏。

 

英國殖民者佔領印度後,建立起被稱為「鋼鐵骨架」的現代統治體系,建立了上下通達的垂直行政結構,這才讓國家的功能發揮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英國人走後,印度於1947年獲得獨立。但是,印巴分治這道難以癒合的傷口,時時刻刻提醒著印度的精英們,如果不採取行動,印度將會進一步沿著種姓、民族、宗教的斷層線分裂下去,到時國將不國,又會重新淪為他者的盤中美餐。

印度末代總督蒙巴頓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尼赫魯為首的國大黨精英,在西式民主制度的基礎上,充分釋放印度民族主義的能量,並通過廢除種姓歧視等手段,化解國內矛盾。

 

印度國大黨的領頭羊們,師心自用,將存在數千年的宗教、種姓、民族、階層等印度痼疾,強行捆綁在一起,然後一股腦兒扔進民主制度和世俗主義的超級大熔爐裡,想要融化那些濃得化不開的古老習慣和偏見,誰料,強扭的瓜不甜,一頓操作猛如虎,國大黨吃盡萬般苦,印度依然如故。

 

以莫迪為首腦的印度人民黨,吸取國大黨教訓,上臺之後,轉而擁抱以本土宗教為底蘊、帶有強烈徵服野心的印度教民族主義。印度教是印度社會各群體的最大公約數,除了穆斯林,印度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部落都可以落腳到印度教的身份上。從而形成一個由國家背書的「主體民族」——印度教民族。

 

縱觀世界歷史,那些風騷一時的世界霸主,如美英德法,都有其各自的主體民族。在世界的風雲舞臺,長期襟抱不曾開的印度,要想問一問鼎之輕重,最重要的,就是先搞定主體民族這件事。

說來容易,做起來太難。

 

印度有10個大民族和許多小民族,最大的民族斯坦族只佔總人口的46%,而形成主體民族,比例至少要在65%以上。此外,印度一共有1652種語言,有29種語言的使用人口超過一百萬,根據印度法律,印地語為國語,同時承認另外十四種語言為各邦的官方語言。

 

已然雞同鴨講,如何你來我往?

 

法力無邊的莫迪老仙,為了凝聚起這盤散沙,只能拼命打民族主義的雞血,今天搞搞巴基斯坦,明天恐嚇一下尼泊爾,膽兒肥了,就跟中國叫板,然後是一系列的歷史循環,單面列印,雙面列印,3D列印,打到老實為止。

 

對於莫迪來說,這種雞血,如飲鴆止渴,但不打不行。只有一致對外,才能讓人們暫時忘卻那些種姓、宗教、民族帶來的傷痛,以及無數解不開的小疙瘩。

 

可恨,更可悲。

 

 

END

本文作者:趙山河,血鑽故事研究員。重點研究方向:中東,南亞。3、《莫迪的世界:擴大印度的勢力範圍》,拉賈·莫漢(印度)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請順手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印度總理如果在街上遇到一個比他高種姓的人,需要讓路嗎?
    印度總理莫迪是印度聯邦政府首腦,實際權力遠大於印度總統,是印度第一號人物。莫迪在街頭上遇到高種姓,當然不需要讓路。印度種姓制度早已經在在1950年代以法律的形式廢除,名義上已經不存在。不過,存在數千年的種姓制度依舊有殘留,但僅僅對於社會底層而言。
  • 印度種姓制度森嚴,如果總理在街上遇到比他高種姓的人,需要讓路嗎?
    肯定是印度,畢竟印度一直都是世界公認的最奇葩的國家,沒有之一。為何說印度奇葩呢?理由有很多,比如印度一直都相當自信,覺得自己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甚至一直拿自己和中國做對比。雖然中國和印度都是發展中國家,但中國是當今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第三大軍事強國。無論經濟科技還是其他領域不知道領先了印度多少年,印度又有什麼資格和中國相提並論呢?
  • 種姓制度複雜的印度,誕生了第二位「賤民總統」
    17日,印度總統選舉開始投票。雖然20日才會公布結果,但「賤民」當選已無懸念。這已經是印度產生的第二位「賤民」總統了,但「賤民」反轉的歷史還遠沒有結束。本次印度總統選舉共有95名登記候選人,其中93人因不符合條件被拒絕,最後僅有全國民主聯盟提名的比哈爾邦邦長考文德和反對黨提名的印度國會下院前女議長庫馬爾參加了最後的總統競選。
  • 印度種姓制度等級森嚴,那外國人到了他們國家對應著哪個種姓?
    我們知道印度這個國家的種姓制度最為嚴格,即使印度政府將這項制度廢除了,但是還是很多人在執行這項制度,這項制度也是徹底埋在了印度人民的心裡。有很多人就很好奇如果外國人移民到了印度,那會屬於哪個種姓階級呢?
  • 印度種姓制度那麼惡劣,為什麼沒人冒充高種姓呢?
    印度種姓等級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第二等級:剎帝利,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低種姓印度人想要冒充高種姓根本不可能,因為種姓已經深入到整個印度社會,印度老百姓只要一聽對方的姓名就能自動識別出他的種姓。
  • 印度為啥不能徹底廢除種姓制度
    法典詳細劃分種姓制度(Varna),梵天的嘴巴化成白色的婆羅門(Brahmins),是祭司,地位最高;雙臂化為紅色的剎帝利(Kshatriyas),是武士、貴族和王侯;雙腿化為黃色的吠舍(Vaishyas),是地主、商人;雙腳化為黑色的首陀羅(Sudras),是僱工及僕役。除四種姓,印度還有一類被排除在種姓之外的「賤民」(Dalit),即「不可接觸者」,專幹髒活累活,據說人口達二億。
  • 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有多牛?天生就是貴族命,還有一項特權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印度的總理如果在大街上遇到了一個比他「高種姓」的人,需要讓路嗎?且不論問題的真實答案是什麼,我們知道印度總理莫迪是印度聯邦政府首腦,實際權力甚至要大於印度的總統,是印度政府的一號人物。這樣的人物竟然會被認為要給更高「種姓」的人讓路,可見種姓制度對印度影響之深遠。
  • 印度含糊不清的種姓平等政策,或許正在加速印度的分裂
    為了促進種族平等,他們甚至還規定國家機關和國有企業必須為「落後階層」保留一定數量的工作崗位,這就是印度大名鼎鼎的保留政策的由來。然而就是這項保留政策,原本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種姓平等,可惜現在現在正在加速印度的分裂。
  • 印度以膚色區分種姓,那中國人到印度,屬於什麼種姓?
    印度四大種姓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分別代表著原人身體的四個部位。 一等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宗教的最終解釋權,主教育,是原人的嘴巴。 二等剎帝利,主要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世代為婆羅門服務,是原人的雙臂。
  • 印度抵制中國商品,莫迪政府正在艱難「走鋼絲」
    據《印度斯坦時報》6月18日報導,印度國務部長阿塔瓦萊,當天發推文稱,"中國辜負了我們。印度應該抵制所有中國製造的產品,關閉所有在印度賣中餐的餐館和酒吧。"他表示,"印度的中國菜是由印度人開的餐館裡的印度人製作的,90%食材都來自本地,僅有一些高檔餐廳,可能從中國進口部分食材。"在社交媒體上,印度國務部長的言論引起了大量爭議。一條相關報導轉發量過萬,評論超6千。一些印度人評論說,這名部長正在用他的愚蠢,獲得了免費的關注和上鏡時間。
  • 印度的低種姓敢侵犯高種姓嗎?
    印度法律上雖已廢除種姓制度,可現今印度國內種姓問題依舊嚴重,成為阻礙印度發展毒瘤。印度是個等級制度極為深嚴國家,各種姓間互不來往,高低種姓若有來往,高種姓人會喪失種族優越感,並有生命危險。印度國內治安並不好,可針對高種姓犯罪較少,主要有以下以下原因。
  • 印度疫苗是救命稻草?莫迪高調承諾的背後,才是廉價仿製藥的真相
    ,所以仿製藥業就因此急速的發展,就在前不久,印度總理莫迪在聯合國大會上通過演講做出了一個承諾,表示印度疫苗將會幫助全世界走出困境,難道印度疫苗真的是救命稻草嗎?莫迪高調承諾的背後,才是廉價仿製藥的真相。隨後就有很多外界媒體對此提出了質疑,印度就連自己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了,還要幫助全人類戰勝危機,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現在印度的確診人數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多的,馬上就要趕超美國,而且情況還沒有一點的好轉,他們的經濟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所以在幫助整個世界將疫情問題解決之前,還是要向自己國內的問題先解決吧。
  • 印度低種姓敢侵犯高種姓么?真的如印度所說沒有種姓區分?
    印度有種姓之分嗎?在之前的時候我一直認為有,但是其中一段時間看到了印度方面的一些小視頻傳播在網上的那種小視頻,其中一個印度小哥就說:這都2020年的,印度早就已經沒有種族歧視了,也就沒有低種姓和高種姓之分了,大家都是生而平等的人,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恐怕未必。
  • 領土擴張從未中斷,印度野心令四鄰不安,莫迪為何如此好戰?
    印度獨立後一直蠶食周邊國家領土,看似影響不大卻積少成多。可以說印度擴張的步伐從未中斷,是二戰後擴張領土最多的國家。印度從不驗收擴張的野心,如此好戰是因為想做南亞霸主,獨佔印度洋,最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 《莫迪總理》被叫停,印度電影如何影響政治?
    20世紀20年代的無聲電影開始反映社會問題,倡導種姓平等。20世紀30年代,電影成為印度爭取獨立鬥爭中重要的媒體武器,迫於其影響力,英國殖民者不得不於1930年收緊了電影審查制度,控制電影中關於甘地、手紡車等鼓動民族獨立的情節。1947年印度獨立,印度電影事業部成立,其首要任務即建立「民族認同感」。
  • 高種姓不能觸碰低種姓人的影子,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觀念
    結果對方說:因為在印度,不同種姓的人,只能做與自己種姓相符的工作,比如,這裡只有我是婆羅門,那麼只有我有資格跟你說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能亂套了。這的確是印度的真實狀況,那麼,印度的種姓制度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 大家都知道印度有「種姓制度」,阿米爾汗在印度屬於哪個種姓?
    大家都知道印度有「種姓制度」, 阿米爾汗在印度屬於哪個種姓?大家都知道的是阿米爾·汗是一位愛國的藝人,他密切關注印度的真正存在的問題。在他的作品中,幾乎涵蓋了從種姓制度到教育、婦女問題和宗教糾紛的一切。
  • 印度全國黨派大會討論中印衝突,莫迪一句話暴露了……
    【文/觀察者網 徐蕾】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後,印度這兩天的輿論很不冷靜,各黨派都向莫迪政府發難。莫迪領導的人民黨與最大反對黨國大黨一直在就此事打「口水仗」,直到當地時間6月19日下午5點半左右,莫迪主持召開「中印邊界問題全國黨派大會」。
  • 印度種姓制度和現代社會,為何可以長期共存?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帶來的,原本的種姓制度僅是讓雅利安人的領導能夠遍布各個機構和從事各種工作,作為區分和確定雅利安人所在的一種方式。而後來隨著外來的伊斯蘭教統治印度,形成了影響印度上千年的用以區分各階級嚴苛的種姓制度,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統治者更好的奴役和統治人民。
  • 陷入「種姓制度」怪圈的印度牛,要麼成神,要麼被殺
    就像印度的種姓制度中,四大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之外,佔人口17%的達利特人(也稱賤民)也不算人民。 每年有大量的黃牛、水牛在幫印度人在耕種、運輸、產奶後又會被殺,成為出口的牛肉,命運與神牛相比可見之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