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暴力」把精神凌遲處死,誅心比殺人更恐怖!

2021-01-09 小明科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將步入5G時代,可謂是越來越發達,網絡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東西,在這個全民上網的時代,網絡給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隨著各種網絡應用的發展和完善,人們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隨著遠程教育的發展,學習變得更加方便。隨著網路遊戲,虛擬社會,新興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平添了許多的樂趣。與此同時,網絡也帶來了一些極其可怕的東西:網絡詐騙、販賣違禁物品、色情網站、侵犯名譽權、破壞性黑客行為、網絡暴力等等。其中網絡暴力這種精神層面上的,對人的危害極大,並且屢見不鮮。

網絡暴力與現實生活的暴力傷害行為不同,沒有血肉模糊,但會是你的心態炸裂、神經錯亂,網絡的發達使得社會的輿論迅速匯集,將你頂到風頭浪尖。網絡暴力藉助網絡的虛擬空間用侮辱性、煽動性的語言文字對人進行指名道姓的人身攻擊。這些惡語相向的言論、圖片、視頻的發表者,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在代表正義,對其後果不假思索的人。

網絡上時常發布一些違背人類公共道德和傳統價值觀念以及觸及人類道德底線的事件,這時候就會匯集起一群代表正義的網友,迫不及待的要代表正義制裁該事件當事人,對不起,這叫偽善!

網友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惡毒、尖酸刻薄、殘忍兇暴語言、文字,對事件當事人進行惡意詆毀,更將這種傷害行為從虛擬網絡轉移到現實社會中,對事件當事人進行"人肉搜索",將其真實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細節等個人隱私公布於眾。這些評論與做法,不但嚴重地影響了事件當事人的精神狀態,更破壞了當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

網絡暴力是網民在網絡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體現。正義的網民們是想獲得自由表達和評判的權利,但卻忽略了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恰恰也違反了社會的文明與道德。

現實生活中語言暴力宣洩是很正常的,但這會直接受到道德倫理的約束,或多或少的抑制了這樣一種宣洩的產生。但是在網絡的世界裡,網民的自由超越了現實,對於有違自己的事情便語言暴力。文字語言暴力隨處可見,會出現在各種新聞的評論區。而網絡卻使其擴散,也增加了網絡暴力的危害。

網絡中,目前也存在許多圖畫信息暴力的情況,驚恐的圖片恐嚇他人,通過P圖技術惡搞、損毀他人肖像,以此攻擊他人,這是一種圖片信息暴力,通過圖片的形式實施網絡暴力。

在網絡上,謠言可以亂傳,這些虛假的言論,是一種刻意報復行為。不法分子為求利益煽動不知情的網民推波助瀾,而這些尖銳的謠言矛頭總會指向一些無辜的受害者。

網絡暴力事件還有人肉搜索。非理性的人肉搜索最易侵犯受害者的隱私權,而參與者往往認為是一件刺激而有趣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是滿足於自身「FBI」能力的竊竊自喜。

關於非理性人肉搜索的網絡暴力事件比比皆是,電影《搜索》中很好的反應了這點。電影講的是關於公交車上「讓座」事件所引發的網絡暴力。電影中,女主角因為在醫院被檢查出癌症晚期而受到打擊,沒有給身邊的老大爺讓座,這件事被人拍下視頻傳上網絡,最終引起群體的口誅筆伐,在網絡上通過文字言語、圖像的方式進行攻擊和各種曝光,最終人肉搜索和網絡暴力將女主提前推入死亡。

很多情況下,網民習慣性的站隊到自認為正義的一方,以道德的力量審判他人,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充當了劊子手,卻沒能加以自身的判斷,去辨清事實的真相。但是通過人肉搜索的方式引發網絡暴力,最終傷害當事人的方式非常不足取,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利用道德的力量去審判他人。

網絡暴力無論是直接攻擊還是以傳播為主的間接攻擊,無外乎都會從虛擬世界進而影響到現實世界,也因此,在應對網絡暴力的過程中,任何一種形式的網絡暴力都不能忽視。

網絡使得信息與人面對面,這個性質使得網絡暴力傳播活動自發形成。網絡信息結構的開放性讓一些人無法再保有自己不想被別人知道的秘密。它的傳播總有失控的趨勢,對當事人造成很大的身心傷害。這是怎麼回事呢,大多數網絡暴力看起來似乎總發端於對不合情理現象的討伐,這本身無可非議,但由於總是在狂熱、非理性的支配下,再加上網絡傳播結構的開放性和流言傳播的易失實性,使得網絡暴力很容易出現差錯或被人利用,使無辜的當事人蒙冤。

「如果你打算寫博客,或開始在推特上發布內容,那你最好先練就一張厚臉皮。」萊德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舒樂(John Suler)說,每一個上過網的都曾目睹或親歷過刻薄的評論。

在虛擬世界裡,匿名性和隱蔽性使我們感覺不受約束。總有一些人喜歡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們中的許多人,自己也接受著來自他人的管束和規訓,被灌輸思想,限制自由,並在許多層面被別人掌管人生,只要暴力的源頭傳了出來,便會有一大群的「熱心網友」蜂擁而至。

現在越來越多的網頁、軟體註冊需要網絡實名制。是啊,不實名我想幹什麼都行,你管得著嗎?你知道我是誰嗎?我們又怎麼知道誰比誰更黑暗呢?

在網絡世界裡,你會知道屏幕另一端坐的是什麼嗎?網絡是虛擬的,用戶多是匿名的,這也就培養了一大批頻繁換馬甲的鍵盤俠。很多時候,在一些事件並不明朗的情況下,網絡上的匿名水軍就給事件定了性,繼而在招來更多的不負責任的評判,這些都是不問責的,因為沒人知道這是誰在說。實名制可以提升人們的責任感和坦誠度。虛擬世界只是暫時為人們提供宣洩空間,但人總歸是要回到現實生活中。

網絡實名制能讓網際網路和現實生活真正接軌。在這樣一種公開、公平的氛圍中,人們的網絡生活會更加理性和生動。所以網絡實名制非但不會成為大家交流的障礙,反而讓大家更加親切友好的氣氛交流和生活。同時也會有效阻止那些謾罵攻擊行為,也可很好杜絕垃圾信息的泛濫,從而淨化了網際網路環境。我相信在社會道德和群眾監控的制約下,再囂張的氣焰都會被打壓下來。

相關焦點

  • 巨鹿往事:解放後唯一被凌遲處死的張百奎
    凌遲處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千刀萬剮」,簡單來說,就是將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極盡痛苦而死,對民眾能起到很大的震懾作用。 ▲凌遲非常殘忍 清代更是將這項酷刑發揚光大,特別是造反的農民起義軍首領,往往都是凌遲處死。
  • 誰是最後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天津的一個忘恩負義的土匪
    或許提到凌遲,我們最先想到的是明末的抗清名將袁崇煥。袁崇煥為了明朝盡心盡力,擋住了滿清的步伐。最後卻被冤枉致死,原因是朱由檢認為袁崇煥跟滿清通敵。於是下令將袁崇煥凌遲處死,並把家人流放三千裡。最終卻落得了個凌遲處死的下場,當真是可悲可泣。等到了乾隆年間,乾隆才為袁崇煥平的反。至於中國最後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並不是太平天國的將領。根據史料記載,最後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是個天津人,名字喚作康小八。
  • 新中國成立後還有被凌遲處死的?只因這個人實在過於可恨 |輕武專欄
    凌遲處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千刀萬剮」,簡單來說,就是將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極盡痛苦而死,對民眾能起到很大的震懾作用。 凌遲是我國古代社會中最殘酷的刑罰。中國古代歷代法典中,凌遲這一刑罰均不列入正刑,只適用於極少嚴重危及封建統治階級秩序及利益的罪犯,比如謀反等。
  • 15歲孩子被凌遲處死,慈禧為何如此狠心?
    著在江西省城凌遲處死,以快人心。」也就是說,慈禧要求直接在江西凌遲處死洪天貴等人即可,不用押赴京師。公元1864年,是洪天貴最榮耀的一年,成為太平天國的天王,可惜時間太短,沒來得及享受便到處逃難。這一年,也是洪天貴最悲慘的一年,因為等待他的將是最殘酷的刑罰--凌遲。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凌遲處死的檔案人
    在中國歷史上,作為檔案管理者第一個被凌遲處死的,應是明代的靳謙。
  • 被凌遲處死的大太監劉瑾,究竟犯了什麼錯,為什麼被割三千多刀?
    被凌遲處死的大太監劉瑾,究竟犯了什麼錯,為什麼被割三千多刀?凌遲是古代最殘酷的刑罰,沒有之一,一般只有罪大惡極之人才會用此刑罰。
  • 殺人誅心!
    殺人誅心!殺人誅心啊,同志們!咱們都知道,爵士需要調整限制哈登的策略,他們也確實這麼做了。
  • 石達開被凌遲處死的時候,真的一聲不吭,不覺得疼嗎?
    特別是石達開在刑場上雖被凌遲,但卻一聲不吭的表現被人嘖嘖稱奇。石達開,歷史上把他認為是一個英雄人物,它十九歲就開始帶領軍隊打仗,少年氣的他在戰場上表現的有勇有謀,二十歲時被封為「翼王」,後來太平天國覆滅後,被清政府處死時年僅32歲。結束了他傳奇的人生,到死都表現的堅強不屈。
  • 戴罪立功的靖南王耿精忠,為什麼被康熙帝凌遲處死了呢?
    那麼,身為王的耿精忠為什麼最後被康熙帝凌遲處死了呢?清朝建立之初,三位藩王在南方還算安分,吳三桂還曾將南明永曆帝抓捕誅殺。不過,到了康熙帝時期,消滅了鰲拜這個朝中的威脅後,年輕的愛新覺羅·玄燁便將矛頭對準了南方的這幾位藩王。隨著他們在南方站穩腳跟,其勢力愈發膨脹,能夠獨立行使的兵權也成為了對中央的極大威脅,於是康熙十二年(1673),皇帝下旨撤藩。
  • 王一博硬剛網絡暴力,絕不原諒!
    網絡暴力發展到今天已經讓很多明星懼怕,總有些不懷好意的人在帶節奏,歪曲事實。面對網絡暴力很多明星是能躲就躲,躲不掉就道歉希望息事寧人。但是也有很多「剛性明星」,絕不妥協網絡暴力,比如王一博。近日,某知名事務所在個人社交平臺上發布聲明,王一博名譽侵權案正式開始進展。
  • 孤膽英雄石達開,20歲封王,32歲被凌遲處死時不吭一聲
    石達開的歷史結局:被凌遲處死。綁至刑場,均神氣湛然,無一毫畏縮態。且系以凌遲極刑處死,至死均默默無聲,真奇男子也。太平天國被凌遲處死的將領就有24個,翼王石達開就是被凌遲處死的一個將領。石達開是一個傳奇人物。十六歲受訪出山,19歲統領千軍,20歲封王,32歲被凌遲處死時候不吭一聲。很多人都好奇了,石達開被凌遲的時候真的沒有喊一聲嗎?為什麼他能夠忍住幾千刀的肉刮?沒有吭聲都是來源於非史書記載,未必真實。
  • 「凌遲處死」有多可怕?他被判3000刀,行刑之後只剩骨架
    因為其過於殘忍,一直都沒有列入正刑之中,只有極少的罪名會被施以「凌遲」。直到明清時期,才擴大了「凌遲」的適用範圍,將判處「凌遲」的罪名增加到了十三種。 根據史料記載,袁崇煥被「凌遲」之後,刑場之上就只剩下一副骨架了,可見「凌遲」的殘忍程度。這種殘忍程度是無法想像的,當時不明真相的百姓,還哄搶割下來的肉。在那個時代,人們迷信至極,相信可以治病。
  • 朱元璋發明的7大酷刑,最恨莫過於鐵裙刑、剝皮揎草刑、凌遲處死
    一天,朱元璋在翻閱一批處死貪官的卷宗時突發奇想:百姓痛恨的貪官一刀斬首太便宜了他們,何不採取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酷刑。他還創造了「剝皮揎草」刑法,把那些貪官拉到每個府、州、縣都設有的「皮場廟」剝皮,然後在皮囊內填充稻草和石灰,將其放在處死貪官後任的公堂桌座旁邊,以警示繼任之官員不要重蹈覆轍,否則,這個「臭皮統」就是他的下場。
  • 他是封建王朝最後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卻讓無數人豎起了大拇指!
    凌遲,也就是民間百姓口中的千刀萬剮,指的是行刑時,用刀將犯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割下來的肉,會堆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籃子裡,而犯人的頭顱則要高掛城牆示眾,皇帝心情好了才可以拿下來安葬。 幾十個小時後,當犯人斷氣時已經經脈俱斷。凌遲是古代死刑的最高形式,其殘忍的程度著實令人不寒而慄。
  • 氣勢壓制,殺人誅心
    殺人誅心,用你最擅長的方式擊敗你! 縱觀這輪火湖大戰心生感慨,聊發此文,謬處勿怪! 系列賽開始前真的很難預判孰強孰弱,感覺就是矛與盾的較量!火箭雙MVP組合,死亡五小,小球快攻,裡突外投,攻強守弱。湖人詹眉組合,內外結合,內線優勢明顯,守強攻弱。
  • 西決G2:殺人不可怕,誅心才恐怖!掘金失去了最好的贏球機會
    殺人誅心——這才最讓人絕望!但他們還是輸了,而且是一種最殺人誅心的輸法——被濃眉三分壓哨絕殺!而湖人依然是更有優勢、更強大的一方,但掘金有機會嘗試著去掀翻湖人這艘豪華巨艦,雖說可能性並不大!
  • 中國最後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臨終前對慈禧太后說:要玩就玩娘娘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93,閱讀約3分鐘凌遲作案規模大小不一,凌遲刀具數量不一。筆者之前的文章介紹過,凌遲是古代最殘酷的酷刑,在凌遲被殺的犯人往往犯下叛亂等滔天罪行。明朝《大明律》明確規定,「凡謀反者,皆為反國之亂。大謀者,謂破壞宗廟,山陵,皇宮。然謀者,不分一二階,後處死之。」然而,歷朝歷代的凌遲過程各不相同。
  • 石達開降清後凌遲處死時強忍疼痛一聲未吭
    石達開是如何落到清軍手裡,遭受凌遲處死的呢? 年少成名 突遭變故 石達開,廣西貴縣客家人,家境優渥,平生喜歡結交江湖義士,行俠仗義的人物,在當地頗具威名。石達開年僅16歲受洪秀全之邀加入太平軍,受封為左軍主將,翼王五千歲,是太平天國永安建政時所封五王之一。
  • 【7月6日】徐錫麟的刺殺和凌遲
    刺殺,是一種主動採取極端暴力的恐怖行為。在中國歷史,刺殺最盛的是春秋戰國和晚清民國,兩個時代刺客信仰還不同,春秋戰國那著名的四大刺客專諸、聶政、豫讓、荊軻等,他們的信條是「士為知己者死」,而晚清民國的刺客們,他們推崇暴力革命,不破不立,對滿清朝廷已經失去耐心,熱衷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所以前僕後繼,視死如歸。
  • 央視聚焦韓國女排球員自殺:網絡暴力就是「手指殺人」
    近日,25歲的韓國女排球員高友敏(Yu-min Go)被發現在家中自殺身亡,引起了排壇和體壇廣泛關注,網絡暴力、公眾人物自殺這些話題再次發酵。這些導致高友敏精神壓力極大,經常以服用安眠藥來幫助入睡。最終,她還是承受不住壓力,作出了極端選擇。高友敏自殺一事,在中國也引起了巨大反響,除了哀悼死者,微博上不少人呼籲遠離網絡暴力:「網絡暴力可不是局限於網絡,是會真真切切摧毀一個人的生活和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