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徐錫麟的刺殺和凌遲

2021-02-07 文明史鑑

1907年7月6日,在巡警學堂舉行畢業典禮上,安徽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

刺殺,是一種主動採取極端暴力的恐怖行為。在中國歷史,刺殺最盛的是春秋戰國和晚清民國,兩個時代刺客信仰還不同,春秋戰國那著名的四大刺客專諸、聶政、豫讓、荊軻等,他們的信條是「士為知己者死」,而晚清民國的刺客們,他們推崇暴力革命,不破不立,對滿清朝廷已經失去耐心,熱衷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所以前僕後繼,視死如歸。

刺殺是一種有效的打擊手段,可以刺殺敵人高官並製造恐怖氣氛,讓官員人人自危,瓦解官員改革的意志與凝聚力,晚清最後10年,革命黨實施的重大刺殺活動就不下20次,刺殺對象不是滿清權貴就是封疆大吏,刺殺者有吳樾、汪精衛、徐錫麟、陳其美等等,連溫文爾雅的大教育家蔡元培也極力推崇刺殺自己去做炸彈,魯迅差點也參與刺殺了,以人體炸彈刺殺出洋考察五大臣的吳樾甚至說,這個時代不是革命之時代,是刺(暗)殺的時代。

晚清時期知名刺客不少,刺殺活動也不少,但真正成功的沒幾起,能數得上的,在我眼裡,只有今天講的這一起,徐錫麟刺殺恩銘,但我們歷史教科書說的是徐錫麟起義,其實整個過程和起義一點關係都沒有。

1873年徐錫麟出生在浙江紹興東浦的名門望族,父親秀才出身當過縣吏,家裡有百畝良田,在紹興城裡有綢莊和油棧兩家商鋪,屬於當地士紳,徐錫麟20歲時中秀才後,在紹興府學堂當了幾年數學老師,1903年,他赴日本參觀大阪博覽會,結識陶成章、鈕永建等,在他們影響下,徐錫麟的思想發生變化,放棄改良開始從事革命了,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復會,成為革命黨人。

光復會是熱衷採取刺殺的革命組織,1904年以龔寶銓組織的軍國民教育會暗殺團為基礎於在上海成立,1912年1月,蔣介石在上海刺殺陶成章,陶死後導致光復會迅速解體,可以說光復會以暗殺興起,最好被暗殺扼殺了。

那麼光復會成員都很野蠻嗎,不!!,看看這些名單,陶成章、章太炎、趙聲、蔡元培、魯迅、徐錫麟、秋瑾、張繼、章士釗、劉師培等等,很多人都是聲名顯赫的大知識分子,他們白天教授民約民權,物理化學,晚上卻在製造炸彈、毒藥,組織從事暗殺清廷要員的活動,非常神奇的組織。

晚清的革命黨團體最有名的就是同盟會,它於1905年在日本成立,以興中會、華興會和光復會這三大組織為主共同組成的,其中孫中山的興中會是兩廣派,有胡漢民、許崇智、廖仲愷等;黃興的華興會是兩湖派,宋教仁、譚人鳳、陳天華等;而光復會是浙江派,這三大派中,兩廣派資歷最老,兩湖派勢力最強,浙江派離心力最大,同盟會儘管推舉孫中山為領袖,但三派互鬥厲害,同盟會內部在歷史上發生過三次反對孫中山事件,其中影響最惡劣就是1909年光復會章太炎陶成章的反孫,現在網上很多黑孫中山的「材料」,很多引用的就是當年光復會陶成章炮製的《孫文罪狀》,這些材料污衊孫中山貪汙公款、損公肥私、蒙蔽同志、敗壞革命黨等,要求孫中山公布帳務,還挑撥興中會和華興會互鬥,最後黃興選擇了支持孫中山,這樣章太炎聲名狼藉,退出了革命,成為國學大師,光復會也名譽掃地退出同盟會,在東南五省影響大不如前,靠陶成章苦苦維持。

陶成章是被陳其美和蔣介石刺殺的,他們都是浙江人,陳其美在1911年加入的是宋教仁譚人鳳系的「同盟會中會總部」,這個組織以上海為總部,以長江流域為根據地,而長江下遊原來是光復會的地盤,所以支持陳其美殺陶成章的,應該和孫中山無關,動手刺殺了陶成章是蔣介石,他在《中正自述事略》說,而誰知徐錫麟之死,為陶成章所逼乎!自此,即甚鄙陶之為人,以其無光明正大之態度,無革命人格,蔣介石此時還是上海灘的一個熱血青年,對徐錫麟事跡非常敬重,得知陶成章在徐錫麟死後居然糾結徐錫麟的小節事宜非常惱火,對陶成章革命人品產生了巨大懷疑。

當時不僅是熱血青年蔣介石這樣認為,蔣的「第一知己」竺紹康,他一起參與了徐錫麟、秋瑾等反清密謀,他也認為徐錫麟之死是陶成章逼的,並把這個觀點告訴了蔣介石,而光復會領袖章太炎也這樣說,徐錫麟入官頗得意,陶成章等不見其動靜,疑其變志,與爭甚烈;早年加入光復會的魯迅也把陶成章成為「煥皇帝」(陶成章字煥卿),認為陶錙銖必較,不可理喻。

光復會是在1907年徐錫麟刺殺恩銘達到鼎峰,我們說說徐錫麟。

徐錫麟是首批加入光復會成員,後成為光復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光復會成立時四五十人,錫麟和秋瑾等紹興創辦的大通學堂,發展會黨成員,會員增至六七百人,成員大多是知識分子、商人、工匠,還有一些地主士紳,他還和陶成章成立「體育會」,其實體育會就是刺殺組織。

晚清朝廷因為財政緊張流行賣官,也就是捐官,徐錫麟就以捐官之法乘機打入滿清內部接近高官來刺殺,所以他向清廷捐了一道員頭銜,他的表叔俞廉三在湖南當巡撫,就把他推薦給了安徽巡撫恩銘。恩銘是滿清少數的開明官員,是能與袁世凱比肩的能臣,熱衷辦理洋務,推行各種新政,安徽的軍隊,是在他的推動下引入的西式軍事訓練,重大貢獻是在教育事業上,在安徽創建了陸軍測繪學堂、安徽講武堂、安徽警察學堂、安徽將校研究所,他舉賢任能,拔擢人才,可以算是清朝為數不多的的幹才。

恩銘是俞廉三的門生,對老師推薦的徐錫麟,非常欣賞,推心置腹,將徐視為心腹左右。把安徽武備學校、警察處、陸軍小學等重點要害部門,全都交給了徐錫麟,有人提醒恩銘,徐錫麟可能是個革命黨,恩銘回頭就對徐說:你自己注意著點兒,有人懷疑你是革命黨人了。恩銘為啥會不相信徐錫麟是革命黨呢?因為他眼裡,革命造反是為了功名富貴,一個35歲的四品大員已經受巡撫信任了,前途似錦,沒必要造反,像徐錫麟這樣受過西學影響的同情或容放革命黨人是可能的,但當時讓四品官員自己來參加革命黨是聞所未聞,再加上徐錫麟已經拜恩銘為師了,按照中國傳統倫理,徐是不可能刺恩的。

時間到了1907年,光復會成員決定在多地同時發動起義,其中徐錫麟計劃在安慶起義,秋瑾準備在金華起義,起義時間原定7月19日,卻由於光復會成員在上海被捕,供出了起義計劃,以及策划起義者的代號,於是兩江總督端方電令恩銘,安慶有革命黨人準備起事,並提供了起事者的代號。

恩銘接電後,馬上和徐錫麟商議對策,徐發現自己的代號赫然其中,明白事態危急,不容再等,決定將起義提前到7月8日巡警學堂舉行畢業典禮那天,徐錫麟原來計劃是,在畢業典禮對前來出席典禮的省內文武大官發動襲擊,殺幾個大員,並佔領安慶。但恩銘正好8日有事,畢業典禮又提前至7月6日舉行。

7月6日,巡警學堂畢業典禮開始,安徽巡撫恩銘和布政使、按察使等高官都前來祝賀,徐錫麟向恩銘遞上了畢業名冊,報告了畢業人數後,大聲說道:報告,今天有革命黨人起事!(這就是起義暗號),

恩銘剛問了句「徐會辦從何得此信」,徐錫麟就掏出了雙槍,連開七八槍,但徐是個近視,距離這麼近,居然都沒有射中恩銘要害,恩銘嘴唇、左手掌心、腰、左右腿都受傷,卻無一致命,徐錫麟子彈已經打完了,跑進內室去裝子彈,巡捕背起恩銘就往外跑,此時徐錫麟同夥陳伯平追上來開了一槍,這一槍真正要打死了恩銘,事情實在太突然,臺上官員和臺下老師學生根本沒反應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一大半人狂散而去,逃之夭夭,徐錫麟命陳伯平和馬宗漢把大門關上,對著沒跑龜縮成一團的三四十個學生說,大家都跟我來,先去軍械所拿武器。這三四十個學生就這樣稀裡糊塗驚恐萬分跟隨徐錫麟三人,奔向軍械庫,沒想到軍械庫負責人帶著鑰匙跑掉了,學生雖然佔領了軍械庫,地下室彈藥庫打不開,這樣有槍沒子彈,有炮沒炮栓,徐錫麟這時才想到了派學生去聯絡城外的六十一標官兵,讓他們帶著子彈進城一起起義,但此時安慶四門緊閉,信根本送不出城去,這樣面對包圍過來的清軍,學生們就跑的一乾二淨,馬宗漢一看這陣勢也太懸殊就突圍了後被捕,而陳伯平是當場戰死,徐錫麟是當場被俘,

整個過程,教科書上大多描繪成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如果說徐錫麟是起義,可謂昏招連連,起義的信件居然在寄信時用明文收發員查到,沒有告訴學生今日要起義,導致學生跟著官吏一起跑掉,居然起義前沒有先控制軍械庫負責人,聯絡城外的官兵一直到起義後才想起來等等。

陶成章說徐錫麟「動與人忤,然性慈愛人」,真是沒有說錯,徐的確不適合領導起義,真的只能從事刺殺,當時的人也認為這不是起義,是一場刺殺,因為真正參與其中的只有徐錫麟、陳伯平和馬宗漢三人。

當然徐錫麟的刺殺影響力一點不亞於一場起義,這可是改變歷史的刺殺案,遇刺者恩銘相當於安徽省長,刺客徐錫麟相當於安徽省公安局局長,這個和以前革命黨人行刺不同,徐錫麟作為一個革命黨人以朝廷四品官員身份,採用「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子裡」的方式造反叛逆,這樣讓滿清官場一度人人自危,清廷既要外防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派、康梁領導的變法派,又要顧及內部潛在被滲透的風險,其心忐忑,其勢飄搖;同時也讓激蕩起革命黨人更大的反清風潮, 章太炎說:「安慶一擊,震動全國,立懦夫之志,而啟義軍之心,則徐錫麟為之也。「,柳亞子評價徐錫麟:「慷慨告天下,滅虜志無渝。長嘯赴東市,剖心奚足辭!」,安慶革命黨人熊成基第二年策動了安慶馬炮營新軍起義,當時安徽出現了民謠「第一年,徐錫麟;第二年,馬炮營;三年後,革命成」。

關於徐錫麟刺殺恩銘,留下歷史最大難題是倫理上的糾結, 恩銘和徐錫麟真的是恩師和弟子之間的關係,徐錫麟被俘之後,恩銘已經死了,問案的官員審他時,徐錫麟上堂就問,恩銘大人情況如何?審案官員說都是你害的,他待你多不薄啊,你這樣做現在還好意思問嗎?徐錫麟說了一句經典的話,恩撫待我,私惠也;我殺恩撫,天下之公也。

也就是說,他對我好是屬於私人交情,我殺他是屬於國家正義。

這個國家正義,在當時就是排滿的民族大義,它是現代國家的立國之本,和古代立國的世俗倫理不同,於是衝突就難免了,為了國家大義放下個人之間的私利,其實在古代也很多見,比如三國演義中,徐晃在樊城與關羽對陣,兩人曾經是好友,寒暄之後徐晃對手下下令全力捉拿關羽,關羽大驚,徐晃說:「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但徐錫麟和恩銘畢竟是師生關係,比徐晃關羽朋友關係更深,當然儒家的「天地君親師」中,君在師前,革命就是造反,都造皇帝的反了,其實殺老師也就理所當然了。

徐錫麟被俘後,在供詞中承擔了全部罪責,「眾學生程度太低,均無一可用之者,均不知情。你們殺我好了,將我心剖了,兩手兩足斷了,全身碎了,不要冤殺學生,是我逼偪他去的。」但恩銘的老婆希望按「張文祥刺馬」的逆倫案例,要求將徐凌遲處死,因為恩銘老婆是慶親王奕劻之女,端方最後同意了,據說藩司馮煦念及徐錫麟的活命之恩,暗中指使劊子手先殺人再剜心,也有記載說要讓先「將陰囊擊碎」,再取出心臟,被恩銘的衛兵炒食殆盡。

其實凌遲處死在2年前就被大清廢了,當時法律大臣沈家本主持修改《大清先行律例》,奏請光緒皇帝同意,把凌遲連同戮屍、梟首等酷刑「永遠刪除」,死刑變成了斬決,因為1905年的農曆除夕夜,一個蒙古王子的家奴富珠哩因為主人凌辱他的妻子憤而殺主人,被判凌遲處死,在4月10日北京菜市口行刑,這個凌遲殘酷過程被法國人拍下,流傳到國外刊登於報紙上,引起歐美各國關注,最後向清廷施壓,中國在4月底就廢除凌遲酷刑,效率極快。

 可能是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對清廷內部和傳統倫理的壓力太大,端方對徐錫麟實施的凌遲處死完全就是一個例外了,徐錫麟也就成為了目前有史料記錄的最後一個被凌遲處死的人。

4年後辛亥革命爆發,端方正率湖北新軍2000餘人入川時,消息傳來,新軍譁變,端方被抓獲,痛哭流涕跪求活命沒啥用,徐錫麟被凌遲處死後,革命黨人就想殺死端方,所以就把他和他的兄弟砍頭了,並押運抵武昌,當時黎元洪下令將兩顆頭顱遊街示眾,武漢是萬人空巷前往圍觀。

最近有部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比較火,書裡語句臺詞比較打動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革命黨人徐錫麟選擇了捐刺殺老師恩銘,就為那個中華文明的倫理糾結負責;恩銘選擇了相信徐錫麟不是革命黨,就為他的相信負責;端方最終選擇了對革命黨人徐錫麟的凌遲處死,就為他成了清末被革命軍殺死的最高級別大官負責吧。

很多時候,文明不是靠自己前進的,而是被推動著向前的,凌遲這種酷刑本來在外來壓力已經廢除了,但2年後又回到了徐錫麟的身上,今天的人已經不喜歡激進的革命,更欣賞切香腸式日拱一卒的保守主義,但今日史鑑告訴我們,出洋考察憲政的端方在面對徐錫麟刺殺時選擇了凌遲處死,說明保守主義必定帶來反覆,如果你喜歡保守,就要為不斷的反覆負責。

很多人舉得端方、恩銘等人在清廷裡算是改革派,革命黨選擇激進刺殺方式除掉他們不應該,但在革命黨看來,端方的改革不外乎是迫於形勢,其目的是維護滿清統治,延續這個日薄西山的腐朽政權,這種維持對於共和革命是不利,從端方下令將徐錫麟凌遲處死剖心挖肝,說明一年前他在歐美遊洋探討的憲政其實離中國還早了,連已經廢除酷刑法律都無法遵守,你指望他們能憲政,是絕對不可能的,正式因為如此,4年後,大清帝國就瓦解了。

歷史就是如此,很多時候難以兩選,毛澤東說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不能矯枉,我們可能在行動上比較無奈,但內心一定要知道哪些行為是矯枉,哪些行為是過正,就是目前上海進行的垃圾限時分類,分類是矯枉,限時是過正了。

在同盟會裡,興中會和光復會相互在指責對方人格問題,徐錫麟在審訊時也表示,他和孫文的宗旨不合,孫文是不配指示他行刺,但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勝利後評價徐錫麟:「光復會有徐錫麟之殺恩銘,其功表見於天下」,並親寫一副輓聯哀悼:「丹心一點祭餘肉,白骨三年死後香。」

歷史就是如此,有不甘,有冤屈,但至少是英雄們為自己的選擇負上歷史責任的最好教科書。(完)


2018年8月1日起,以「歷史上的今天」某個歷史事件來讀史,以文明的視角,分享出自己的觀點和思考,計劃用一年時間,到2019年7月31日為止,這就是O2OPark史鑑!

O2OPark史鑑聚焦在文明的視角,為組織提供一些確定性的思考來應對目前這個不確定性的變化,沒有專業歷史文獻考證,只有場景式的思考和邏輯,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在動蕩不安的當今世界,唯有歷史能使我們面對生活而不感到膽戰心驚。

不史鑑,怎懂自身之渺小;不史鑑,怎知生命之精彩;不史鑑,怎辨世界之紛擾;不史鑑,怎開文明之慧眼。 

限於某些不可抗因素,不是每日的O2OPark史鑑都可以登載的,喜歡史鑑的朋友可以購買O2OPark史鑑每月合集電子版,每本合集30元錢。

    O2OPark史鑑前11本電子版已經整理完畢,165萬字左右。


   












請加我微信zhangbo_o2o,用微信紅包方式只需購買1本電子版,就加入O2OPark史鑑群,定期在群裡和線下進行史鑑的不同主題分享。


—— 張波



相關焦點

  • 徐錫麟當眾刺殺清朝難得的好官安徽巡撫恩銘是對還是錯?
    1907年7月6日,安徽巡撫恩銘在護衛的簇擁下來到了安徽省城安慶的安慶巡警學堂。恩銘被譽為滿人五虎,是晚清頗有作為,能力出眾的人才,也是清末難得的好官,他辦新式學校、興水利、重視民生,是為官清廉的實幹家,為百姓謀了不少好處。
  • 紹興富家公子徐錫麟心肝被烹酒炒食,秋瑾同黨刺殺恩人,令人敬佩
    徐錫麟像01、槍聲乍起1907年7月6日,安徽巡警學堂畢業典禮正在隆重舉行,威風凜凜的安徽巡撫恩銘大人應邀端坐禮堂主席臺上激戰四小時後,徐錫麟等人先後被捕。徐錫麟為何刺殺恩銘,是因為他們之間有何冤讎?徐錫麟(1873年12月17日-1907年7月7日),字伯蓀、伯聖,號光漢子,浙江紹興山陰東浦鎮人。徐錫麟祖上世代為官,家財萬貫,在紹興屬於名門望族。1901年,28歲的徐錫麟出任紹興府學講師,因表現出色,升為府學副監督。
  • 徐錫麟的慘死與端方的「憲政」
    可是,要暗殺就得能接近高官,於是徐錫麟捐了個官,成為安徽巡撫恩銘身邊的人。徐錫麟做事精幹,也很殷勤,深得恩銘信任,被任命為安徽巡警學堂會辦。徐錫麟不像現在那些沒出息的貪官,接近書記省長就是為了向上爬撈黑錢,他心裡只有滅清、建立共和,心裡一直盤算著刺殺恩銘。
  • 安徽巡撫恩銘是一個好官,為何徐錫麟要刺殺他?
    1907年7月6日,安徽巡撫恩銘在安慶主持安徽高等巡警學堂畢業典禮時,被安徽巡警學堂會辦(校長)徐錫麟刺殺,當場身亡,時年62歲。 徐錫麟刺殺恩銘,是與他有仇嗎? 回答是否定的。事實上,恩銘還有恩於徐錫麟。
  •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徐錫麟視死如歸
    清光緒二十年十一月(1905年1月),徐錫麟在上海加入蔡元培等發起成立的反清革命團體光復會。因為他「為人目光遠大,熱心公益,克已從人,對會友親如家人手足,為眾望所歸」,很快取代「短於策略」「不耐人事煩擾」的蔡元培,成為光復會實際上的領袖。同年夏,徐錫鱗與陶成章、龔寶銓等在紹興創力、大通學堂,培養光復會人才『,這樣,紹興取代上海、嘉興成為光復會本部的活動中心,大通學堂則成為「浙江革命之大本營「。
  • 刺殺恩師失敗被挖心肝,檢查穿「背心」的女兵,5張歷史罕見照
    刺殺恩師失敗被挖心肝,檢查穿「背心」的女兵,5張歷史罕見照 據不完全統計,在八年抗戰中,民兵共作戰29.6萬餘次,殲敵10.6萬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譜寫了人民戰爭的光輝篇章。
  • 清末富二代,為了革命刺殺恩師,最後被師娘下令挖心處死
    ,讓徐錫麟對清政府的看法有了很大變化,毅然決然決定和他們一起為尋找救國之路而行動起來,回國後便走上了反清的道路。 1904年11月,以暗殺團為基礎的光復會在上海成立,蔡元培、陶成章分別擔任正副會長。1905年初,徐錫麟也加入了光復會,並與陶成章、秋瑾等人通過創辦大通學堂,為光復會吸引成員,對他們進行短期的軍事訓練和革命教育。
  • 吳樾為阻止清廷立憲,刺殺出國考察五大臣,結果被衛兵識破而犧牲
    經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人們看到了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的巨大變化,認為要想改變清政府落後的局面,也需要立憲。於是在很多官員和立憲派的推動下,清廷重臣袁世凱、張之洞等人的聯名上書,請求實行立憲,同時要派遣官員出國考察別國的憲政。
  • 巨鹿往事:解放後唯一被凌遲處死的張百奎
    清政府認為這種刑罰有損清廷形象,「使中國脫離於文明世界」,因此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修訂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請刪除凌遲等重刑,清廷準奏,下令將凌遲和梟首、戮屍等法「永遠刪除,俱改斬決」。從此,凌遲這種非人的酷刑才從刑罰中消失,被斬首代替了。 但是很快清政府就滅亡了,凌遲禁令也就沒人再理會了。
  • 清朝詩人徐錫麟的這首《出塞》,堪稱近代經典之作!
    今天,小編要向大家推薦一首非常霸氣的詩,那便是徐錫麟的《出塞》,這首詩寫得很是有氣勢,雖然只有寥寥的數語,但是同樣的不失為一首難得的佳作,讀來更是令人熱血沸騰。出塞清代:徐錫麟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 刺殺造句和解釋_刺殺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巴金《滅亡》:「他要去刺殺戒嚴司令,去替張為群報仇。」] 用刺刀拼殺的一種技術。 [刑野《兒童團》:「要刺殺就要手穩。」] 刺殺參考例句: 1、官僚和地方豪族,刺殺了爾朱榮。
  • 朱元璋發明的7大酷刑,最恨莫過於鐵裙刑、剝皮揎草刑、凌遲處死
    6、剝皮:每一地的土地廟都是剝皮的場所,稱為皮場廟。凡貪贓六十兩以上的,7、梟首示眾,剝皮實草,放在官府公座的旁邊,以警告後來的官員。最讓男人們感到恥辱的是什麼?當然是老婆給自己戴一頂綠帽子,可是作為古代的皇帝,也不能倖免,被戴綠帽子也是常有的事情。今天就說說朱元璋的妃子的一件事情,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凌遲本是古代酷刑之首,害死嶽飛的「披麻拷」,卻比凌遲更加痛苦
    ▲朱元璋劇照事實上,這些酷刑還不是最殘忍酷烈的,封建時代最頂級的酷刑要數「凌遲之刑」,也就是世人常說的千刀萬剮。在中國古代社會,普通的犯人並不會被施用凌遲,一般只有兩類犯人才會承受如此殘酷的刑罰。▲凌遲處死繪畫復原殘酷的刑罰相應也會帶來強大的震懾力,凌遲之刑之所以會讓世人談之色變,十分驚懼,是因它有兩大特點。
  • 古代「凌遲」酷刑究竟多可怕?劉瑾被凌遲3357刀,袁崇煥只剩下骨架
    據目前可查閱的資料,凌遲始於五代時期,但沒有被法律所承認,直到元朝時,凌遲列入刑罰之一。 明朝建立後,凌遲的刀數由元朝的120刀上限,上升到1000刀,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千刀萬剮」。到了清朝時,凌遲來到了巔峰時期,晚清時期的老照片中,我們還能看到罪犯被凌遲的場面。那麼,凌遲究竟有多殘忍,其過程又是如何呢?筆者用兩個例子來說明。
  • 新中國成立後還有被凌遲處死的?只因這個人實在過於可恨 |輕武專欄
    隨後,中國這種酷刑被傳教士和外國商人拍照記錄傳到歐洲,引起輿論大譁。 清政府認為這種刑罰有損清廷形象,「使中國脫離於文明世界」,因此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修訂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請刪除凌遲等重刑,清廷準奏,下令將凌遲和梟首、戮屍等法「永遠刪除,俱改斬決」。從此,凌遲這種非人的酷刑才從刑罰中消失,被斬首代替了。但是很快清政府就滅亡了,凌遲禁令也就沒人再理會了。
  • 凌遲是什麼意思?有哪些歷史故事?
    「凌遲」,又稱 「千刀萬剮」,古代酷刑,始於五代十國,遼朝定名為「凌遲」,又稱「寸磔」。凌遲之人,不僅割肉取心,而且還被人們吃掉。《宋史·刑法志》也有記載:「凌遲者,先斷其肢體,乃抉其吭」。這種刑法是極其殘酷的,按照現在的說法,是違反人道主義的。元律中規定對於太過大逆不道之罪,可以凌遲處死,元雜劇《竇娥冤》中,竇娥的父親竇天章覆審冤案,宣判說:張驢兒「毒殺親爺,奸佔寡婦,合擬凌遲,押赴市曹中,釘上木驢,剮一百二十刀處死。」
  • 石達開被凌遲時候真的沒有喊一聲嗎?石達開道:大丈夫死得其所!
    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公堂受審,慷慨陳詞,大義凜然,令主審官崇實理屈詞窮,無言以對。而後從容就義,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從始至終默然無聲,享年32歲。石達開被凌遲處死的過程中未曾叫喊一聲,這個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至於說石達開為什麼可以忍受數千刀活剮?這個很難界定,石達開究竟挨了多少刀就斷氣了?他究竟被劊子手割了多少刀,這個都無從考證!
  • 石達開被凌遲一千多刀一聲不吭,五歲兒子呢?皇帝:養大了再凌遲
    凌遲是我國古代最殘忍的刑罰之一。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名人遭受了凌遲酷刑。尤其是滿清時期,農民起義的領導人幾乎都遭受了凌遲之刑。這一刑罰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達到了頂峰。太平天國的將領,被俘後的下場基本上都是凌遲,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之一,被凌遲時只有幾歲,甚至都割不夠3000刀,他就是太平天國重要領導人之一,翼王石達開的兒子石定忠。1865年,石達開被困大渡河,為保全部下,他帶著五歲兒子和幾個部下去清軍軍營談判,企圖以犧牲自己來保全手下的太平軍將士,結果不僅自己被凌遲,部下也沒能保全,被清軍全部殺死。那麼,被他帶去談判的五歲兒子石定忠結局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