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7月6日,安徽巡撫恩銘在安慶主持安徽高等巡警學堂畢業典禮時,被安徽巡警學堂會辦(校長)徐錫麟刺殺,當場身亡,時年62歲。
徐錫麟刺殺恩銘,是與他有仇嗎?
回答是否定的。事實上,恩銘還有恩於徐錫麟。
徐錫麟出生於浙江一個名門望族,父親當過官,家裡有百畝良田和兩家商鋪,本屬於革命對象。後來,徐錫麟思想觀念發了轉變,加入了光復會,成為了一名革命黨人。為了打入清廷內部,1904年,徐錫麟捐了一個道員頭銜,又到日本留學一年。1906年,徐錫麟回國,參與籌辦安徽陸軍小學堂。
徐錫麟的表叔是湖南巡撫俞廉三,在俞廉三的推薦下,他結識了安徽巡撫恩銘。恩銘對精明能幹、又喝過「洋墨水」的徐錫麟非常欣賞,視為親信,任命他擔任安徽巡警尹,兼任安徽巡警學堂會辦(校長)。由此可見,恩銘有意栽培徐錫麟。徐錫麟也將恩銘看作自己的恩人,拜為恩師。
徐錫麟刺殺恩銘,是因為他是一個壞官嗎?
恩銘並非一名標準意義上的壞官,在一定程度上,他甚至稱得上是一名好官。
恩銘,字新甫,滿洲鑲白旗人,出生於錦州城東百官屯。恩銘雖然是八旗人,但從小家境貧寒,在做過山東巡撫的錦州名士文格的資助下,得以進學讀書。恩銘考中了舉人後,步入官場,歷任知縣、知府、道員、按察使等職,於1906年升為安徽巡撫。
旗人子弟多紈絝,恩銘的辦事能力卻很強。他曾經以舉人身份捐資,獲得了知縣職銜,從而被派到山東參加治理黃河。清朝晚期,黃河多次決口,泛濫成災,給治理工作帶來極大的難度。恩銘不怕苦,不怕累,吃住都在工地上,終於成功地堵住了黃河決口。
與其他旗人官員一樣,恩銘的政治理念比較守舊,可當清廷推行新政後,許多封疆大吏都陽奉陰違,恩銘在安徽卻不折不扣地實施了新政措施。
恩銘來到安徽後,在各領域大力推行新政,特別是在近代教育變革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恩銘將復旦公學校長嚴復「挖」來安慶,擔任安徽師範學堂監督,拉開了教育改革的序幕。為了支持嚴復,恩銘費盡心思,事必躬親,還決定每年籌撥銀42000兩銀子作為安徽師範學堂的辦學經費。
此外,恩銘還創設或改組了安徽陸軍小學堂、安徽巡警學堂、安徽陸軍測繪學堂、安徽講武堂、安徽綠營警察學堂、安徽將校研究所等一批新式學堂。這些學堂的成立,促進了安徽教育事業的發展,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那麼,徐錫麟刺殺恩銘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徐錫麟刺殺恩銘後,率領數十名學生軍發起武裝起義,攻佔軍械所,卻因寡不敵眾,最終失敗。徐錫麟被捕後,接受審訊時寫下洋洋灑灑千言供狀,陳述了刺殺恩銘的內心動機。
徐錫麟開宗明義地說:「我本革命黨大首領,捐道員,到安慶,專為排滿而來。做官本是假的,使人無可防備……我蓄志排滿已十餘年,今日始達目的。本擬殺恩銘後,再殺端方、鐵良、良弼,為漢人復仇。」徐錫麟刺殺恩銘的動機很簡單,就是「排滿」。恩銘、端方、鐵良、良弼等人均為滿人高官。
有人指責徐錫麟,說恩銘是一個好官,而且對徐錫麟非常好。對於這一點,徐錫麟倒是大大方方地承認了,說:「爾等言恩銘是好官,待我甚厚。誠然!」他進而指出:「但我既以排滿為宗旨,即不問滿人作官好壞。至於恩撫厚我,固屬個人私恩;我殺恩銘,乃是排滿公理。」
在這裡,徐錫麟說得清清楚楚,既然他以「排滿」作為人生目的,就不會區分誰是好官,誰是壞官。恩銘優待徐錫麟,屬於個人私恩;徐錫麟刺殺恩銘,屬於「排滿」公事。當個人私恩與「排滿」公事發生矛盾時,徐錫麟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後者。
客觀地說,恩銘是清廷裡為數不多的好官之一。打一個比方,如果說清廷是一座大房子,那麼恩銘就是這座大房子裡的好柱子之一。但是,革命黨人的任務,是摧毀這座大房子。既然是摧毀,就一定會將所有的好柱子、壞柱子全部打掉。恩銘作為好柱子,當然會被首先清除。
這就是徐錫麟首先要刺殺徐錫麟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