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各界共聚安徽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合肥9月24日電(記者朱青)24日,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儀式在劉銘傳的故鄉安徽合肥舉行,兩岸各界人士在劉銘傳故居共同緬懷了這位為捍衛民族尊嚴、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建設臺灣作出傑出貢獻的先賢志士。

  當日,來自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海峽交流基金會、安徽省市縣領導,以及兩岸專家學者、劉氏宗親、青少年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在合肥市肥西縣銘傳鄉的劉銘傳故居前參加了此次紀念儀式。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在致辭中高度肯定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為抗擊外敵侵臺、推動臺灣開發建設作出的卓越貢獻,表示以史為鑑,更應該倍加珍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讓兩岸關係乘風破浪,揚帆前行。

  臺灣海基會原董事長、三三企業交流會會長江丙坤也回顧了劉銘傳抗法保臺、建省治臺的卓越歷史,表示兩岸都要傳承他的精神,開展更廣泛的合作交流,促進兩岸共同發展。

  據了解,24日的紀念儀式上,還舉行了劉銘傳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及劉銘傳文史資料捐贈活動。

  清末著名將領劉銘傳是海峽兩岸公認的民族英雄。1884年,他受命趕赴臺灣,率部擊退意圖入侵的法國軍隊,捍衛了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劉銘傳出任首任臺灣巡撫。在臺期間,他竭盡心血、智慧建設和治理寶島,固防務、修鐵路、辦企業、興教育,奠定了臺灣近代化的基礎,《臺灣通史》對其如是評價:「溯其功業,足與臺灣不朽」。

相關焦點

  • 安徽省向銘傳大學贈送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銅像
    劉銘傳(1836-1896年)系安徽合肥人,曾率淮軍子弟抗法保臺,全力維護國家主權。臺灣設省後出任首任巡撫,在臺力倡自強新政,被譽為「臺灣近代化之父」,備受兩岸人民尊敬。  私立銘傳大學1957年創校,原名銘傳女子商業專科學校,1997年8月更為現名,校名即是為了紀念劉銘傳。該校現有臺北、桃園兩個校區,以工商管理及設計類科系聞名臺灣,有「無銘不成商」的美譽。
  • 60餘名後人合肥祭拜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
    「先祖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抗法保臺,推行改革新政,開發建設臺灣,勳勞卓著,澤被後世,深受海峽兩岸民眾的尊崇與追念。」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5日在安徽合肥說。當日,來自上海、海南、西安、廣東等劉銘傳嫡系與直系後裔60餘人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劉銘傳墓園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劉銘傳,安徽合肥人,清末淮軍名將、洋務派骨幹,是臺灣首任巡撫,被譽為「臺灣近代化之父」,更是深受兩岸民眾敬仰的民族英雄。
  • 紀錄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今天在肥西銘傳鄉開機啦!
    6月16日,由安徽廣播電視臺和合肥市委宣傳部聯合攝製,中共肥西縣委、肥西縣人民政府協辦的四集電視紀錄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開機儀式在肥西縣劉銘傳故居隆重舉行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紀念館試開館 引遊客慕名參觀
    遊客參觀劉銘傳紀念館。 張強 攝中新網合肥12月30日電 (記者 張強)30日,位於安徽省肥西縣銘傳鄉的劉銘傳紀念館試開館,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劉銘傳(1836年-1896年),安徽合肥人。清朝末期淮軍重要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臺灣省首任巡撫。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近日,電視臺播映電視連續劇《劉銘傳》,既有歷史意義,亦有現實意義。對劉銘傳有些人可能陌生,現介紹於下:劉銘傳(公元1836年-1895年),字省三,清安徽合肥人。鹹豐五年(1853)三月,太平軍攻破江南重鎮南京,遂定都於此。
  • 訪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兩岸同根 交流不能斷
    中新社合肥1月1日電 題:訪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兩岸同根交流不能斷中新社記者 趙強「2021年是劉銘傳先生誕辰185周年,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已做了充分準備,將開展多項紀念活動。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交流合作不能斷。」劉銘傳五世嫡孫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 後人墓前追憶劉銘傳:創新重教澤被兩岸後世
    中新社合肥11月7日電 題:後人墓前追憶劉銘傳:創新重教澤被兩岸後世  作者 趙強  包括劉銘傳後人在內的海峽兩岸各界人士百餘人,7日來到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銘傳鄉大潛山劉銘傳墓園,參加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誕辰18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的劉銘傳祭祀活動。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故居參觀記
    作為淮軍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劉銘傳,也是洋務派的骨幹,特別是在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洋務改革:開煤礦,創辦電訊,改革郵政,發展航運、教育等事業,促進了臺灣近代工商業的發展。是推動臺灣現代化建設的先驅者,有臺灣洋務運動之父和臺灣近代化之父之譽。劉銘傳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潛山麓)人,其故居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銘傳鄉(原南分路鄉和井王鄉合併)。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匡室之才被擱置了十五年
    劉銘傳(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清朝晚期名臣,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後成為臺灣首任巡撫,成功抵禦法國入侵臺灣的軍事行動,其也是洋務運動的骨幹之一。1862年,皖、蘇、魯、豫四省部分地區的反清農民武裝勢力活躍,被稱為捻軍。李鴻章受曾國藩指派,到安徽合肥地招募當地人口,組織剿捻部隊。
  • 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做客徽派:劉巡撫最動人的是家國情懷
    我們提出成立劉銘傳研究會很有意義,屬於純學術純公益的社會團體,該倡議很快得到家人和兩岸學者大力支持。當時我有一家商務公司,資金比較寬裕。作為銘傳公的後人,我堅持不收會費及企業贊助。研究會一切開支,均由我個人負責。安徽 省劉銘傳研究會於1999年12月10日成立,省臺辦很重視。研究會的成立,當時在兩岸影響很大,兩岸報紙都登載了。
  • 大型電視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開播
    中新社合肥10月26日電 (記者 張俊)大型電視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26日晚上在安徽衛視正式開播。《劉銘傳在臺灣》真實再現了晚清安徽人劉銘傳禦寇臺灣、開發寶島的歷史傳奇,分析了劉銘傳的海防思想、經濟思想、近代化思想,及其一生秉持的創新思維,再現劉銘傳「足與臺灣不朽矣」的歷史功業。《劉銘傳在臺灣》全片共分為四集,分別為《出山》、《較量》、《重任》和《遺恨》,每集50分鐘,總時長200分鐘。
  • 劉銘傳後人祭祖憶先人:我們理應為兩岸交流多做事
    中新社合肥4月8日電 題:劉銘傳後人祭祖憶先人:我們理應為兩岸交流多做事  中新社記者 倪欣然  安徽合肥地區自清明節開始的陰雨天氣終於在8日重新放晴。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玄孫女劉學馥(圖)
    很多場合,介紹劉學馥時都會在她的名字前加上這樣一個注釋:劉銘傳的玄孫女。   的確,作為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身後的故事太多太多。  除了戰功卓著外,1885年臺灣建省,擔任臺灣首任巡撫的劉銘傳以開放的眼光和前瞻的政策,勵精圖治,率領臺灣民眾迎頭趕上,讓臺灣成了當時的標杆省份,亦被臺灣人民尊稱為「臺灣現代化之父」。   「先祖劉銘傳對臺灣的貢獻、熱愛已經深深地植根於臺灣民心。」
  • 【圍觀】《劉銘傳在臺灣》即將開播,史學大師戴逸先生為總顧問
    2020年10月12日正值臺灣建省135周年四集高清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
  • 安徽經貿文化寶島行訪問團走進銘傳大學(圖)
    (圖片來源:安徽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4月28日合肥消息 「有朋自銘傳故裡來千裡情牽,共聚於寶島學府內歡樂同享。 」4月20日,劉銘傳銅像揭幕儀式、銘傳大學安徽教育中心揭牌儀式在臺灣銘傳大學桃園龜山校區舉行,安徽省長王三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銘傳大學校長李銓等出席並揭幕。  臺北桃園龜山風和日麗,綠樹掩映的銘傳大學風景如畫,美麗的校園內歡聲笑語。
  • 劉銘傳銅像落戶臺灣銘傳大學
    人民網臺北4月20日電(記者陳曉星、吳亞明)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銅像揭幕儀式20日在臺灣銘傳大學舉行,同時,位於銘傳大學桃園校區的安徽教育文化中心也舉行揭牌儀式。銘傳大學桃園校區今天吹拂著皖風徽韻,黃梅戲、花鼓燈等也在校園演出。
  • 紀念劉銘傳誕辰180周年(一):歷史中的劉銘傳
    劉銘傳(1836-1896),安徽肥西人,字省三,號大潛山人。1884年奉旨赴臺灣督辦軍務,抗擊法國侵略者,1885年10月被清政府任命為首任臺灣巡撫,1891年6月因病離開臺灣。劉銘傳治臺時間雖不太長,但為臺灣的近代化建設作出了較大貢獻。
  • 「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京舉辦
    「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近期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8展廳舉辦。這是今年在大陸舉辦的涉及兩岸的大型文博歷史主題展。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也是臺灣光復75周年。
  • 臺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
    中法戰爭,臺灣成為一個重要的戰場,戰爭暴露了清政府在軍事上的突出弱點,尤其是海防的薄弱,這在戰後成為清廷內部討論的主要議題。    在幾經討論後,1885 年,清政府決定臺灣正式建省,改福建巡撫為「臺灣巡撫」,任命抗法有功的原福建巡撫劉銘傳,為第一任臺灣巡撫。
  • 對劉銘傳開發臺灣的評價
    過去有些史家對劉銘傳開發臺灣,即突出論其功業而略其他,如臺灣愛國史學家連橫在寫作《臺灣通史》時,特為劉銘傳立了專傳,詳盡地論述其開發臺灣之功,並以史家筆法總評其功績說:  「連橫曰:臺灣三百年間,吏才不少,而能立長治之策者,厥惟兩人。曰陳參軍永華,曰劉巡撫銘傳,是皆有大勳勞於國家者也。永華以王佐之才。當艱難之局,其行事若諸葛武侯。而銘傳則管、商之流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