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銘傳開發臺灣的評價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有的可以進行全面地歷史地評論,有的則可擇其一生中最光輝的亮點,論其貢獻,激勵後來,那就無需詳論其功過。我們歷來習慣於在評論歷史人物時,常用一分為二的方法,這固然是對的。但我認為,任何歷史人物在後世看來均有其時代的局限性,而當論及有些人物突出的歷史貢獻和功業時,可以不必不論前提,不分場合,人人均加上一個不足的尾巴,如林則徐是功績彪炳史冊的民族英雄,盡可以宣傳其反侵略的愛國行為和關心民瘼的民本思想,用以鼓舞我們在和平崛起進程中,樹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必在充分肯定之餘,又強調他在陝甘和雲貴某些鎮壓反抗等所謂的歷史的和階級的局限等等不足之處。又如評論抗戰愛國的國民黨將領,哪一個沒有反共的歷史,但從民族立場的高度考察,我們宣傳和表揚他們的抗戰功績時,也可不及其他。我認為對歷史人物雖然要作全面地歷史地評價,但應從大節著眼以論功過,如劉銘傳曾有鎮壓太平軍、捻軍的罪過,但他有抗法保臺、開發臺灣的重大民族功績。我們固然可以一分為二地全面論述劉銘傳的功過,但當論其開發臺灣時,似乎不必在整個論述後面,「但書」其另一面。過去有些史家對劉銘傳開發臺灣,即突出論其功業而略其他,如臺灣愛國史學家連橫在寫作《臺灣通史》時,特為劉銘傳立了專傳,詳盡地論述其開發臺灣之功,並以史家筆法總評其功績說:

  「連橫曰:臺灣三百年間,吏才不少,而能立長治之策者,厥惟兩人。曰陳參軍永華,曰劉巡撫銘傳,是皆有大勳勞於國家者也。永華以王佐之才。當艱難之局,其行事若諸葛武侯。而銘傳則管、商之流亞也。顧不獲成其志,中道以去,此則臺人之不幸。然溯其功業,足與臺灣不朽矣。」

  陳永華是幫助鄭成功收復臺灣,經營臺灣的功臣,連橫不僅以劉銘傳與其相併列,更將劉銘傳提高到與古代改革名家的管仲、商鞅比肩的地位,可謂仰之彌高。而對其「不獲成其志」表示無限的憾意。即使如此對劉銘傳開發臺灣的功業仍認為「足與臺灣不朽矣」,給予了超越陳永華的極高評價。《清史稿》不僅將劉銘傳置於淮軍諸將類傳中的突出地位,並在傳尾史家的倫贊中評稱:「劉銘傳才氣無雙,不居人下,故易退難進,守臺治臺自有建樹。」充分肯定其守臺治臺兩大功業而略其鎮壓起義的事跡。1926年,商務印書館曾出版袁克吾所著《臺灣》一書,作者在其專著中論述劉銘傳之成就說:

  「劉為安徽合肥人,富於創造力,思想穩健,飲酒賦詩,有儒將風。治臺之聲譽載道,東西人士皆敬之。任職之時,劈頭計劃,即移臺南之政廳於臺北,以為省會。劃一民地番界,招撫內山之番人墾開荒地。設學校,以致番童。嘗抱『德以懷之,威以畏之』之義臨番人。此外如軍備之整頓,交通之擴張,農工商業之獎勵,調查土地,改良地租,無不次第舉行,是為臺灣進化時代。」

  諸家不僅給予劉銘傳以毫無異議地應有的正確評價,也給我們如何評論有特殊貢獻的歷史人物以啟示。像劉銘傳這樣一位歷史人物卻長期以來未能在我們中國近代史的各類著述中給以一定的篇章,幾近於湮沒。直到近幾年因臺海問題的日益突出,方進入研究者的視野,而取得一定的成效。史學界召開有關的學術研討會,當代史家撰寫了大量的論著,對劉銘傳幾乎一致地給予認定與推崇,臺灣著名史學家郭廷以曾說:「由於劉銘傳的努力,甲午戰前臺灣成了全國最具有近代化基礎的省份」,「劉銘傳是近代中國的傑出人物,更是臺灣史上應當特筆大書的人物。他的豐功偉績實在不在鄭成功之下。鄭成功光復臺灣,劉銘傳除保全之外,還復予以建設。近代臺灣的政治國防,經濟交通,文化教育,均在他手中樹立了規模,奠定了基礎。」大陸史學界的研究狀況也有明顯的進展。致力於安徽歷史文化研究的學者翁飛曾撰有《一九四九年以來大陸劉銘傳研究綜述》一文,概括了有關劉銘傳研究的基本狀況,對劉銘傳防臺、治臺的功績都持肯定態度。不僅如此,劉銘傳事功的影響,源遠流長,嘖嘖人口,臺灣人民一直在懷念其功績,臺灣有以銘傳命名的大中小各類學校。我在多年前訪臺時,還親去訪問過頗具規模的銘傳學院,現已升格為大學。最近我託我定居在臺灣的胞弟親自訪問銘傳大學的負責人,知道他們與劉銘傳毫無宗親、血緣與經濟等方面的關聯,只是仰慕這一人物對臺開發的勞績而已。在基隆尚有一條劉銘傳路。當前,由於民族國家的統一已成為國家核心利益所在的重大問題,臺灣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劉銘傳又遇到身後再一次新的機遇,在新的歷史時期,劉銘傳自然地受到人們,特別是文史界的矚目,影視、論述的相繼出現,逐漸形成一種 「劉銘傳熱」。這一次又借臺灣建省一百二十周年之際,在劉銘傳的出生地召開海峽兩岸學者共同參與的紀念會,將更大地推動劉銘傳研究的前進。通過兩岸學者的努力,行將在中國近代史冊上塑造一位熠熠發光的歷史人物,增添一位值得紀念,值得研究的歷史人物。

 

責任編輯:王慧珊

相關焦點

  • 劉銘傳與臺灣開發--兼論歷史人物評價應從大節著眼
    內容摘要 1683年清政府統一臺灣,又於1885年建省。劉銘傳作為首任臺灣巡撫,為開發臺灣建下了歷史功績。評價歷史人物不必一分為二,而應擇其一生中的重要階段作評論。        關鍵詞  臺灣建省  劉銘傳  開發臺灣        作  者  來新夏,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大型電視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開播
    中新社合肥10月26日電 (記者 張俊)大型電視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26日晚上在安徽衛視正式開播。《劉銘傳在臺灣》真實再現了晚清安徽人劉銘傳禦寇臺灣、開發寶島的歷史傳奇,分析了劉銘傳的海防思想、經濟思想、近代化思想,及其一生秉持的創新思維,再現劉銘傳「足與臺灣不朽矣」的歷史功業。《劉銘傳在臺灣》全片共分為四集,分別為《出山》、《較量》、《重任》和《遺恨》,每集50分鐘,總時長200分鐘。
  • 兩岸各界共聚安徽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
    新華網合肥9月24日電(記者朱青)24日,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130周年儀式在劉銘傳的故鄉安徽合肥舉行,兩岸各界人士在劉銘傳故居共同緬懷了這位為捍衛民族尊嚴、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建設臺灣作出傑出貢獻的先賢志士。
  • 臺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
    中法戰爭,臺灣成為一個重要的戰場,戰爭暴露了清政府在軍事上的突出弱點,尤其是海防的薄弱,這在戰後成為清廷內部討論的主要議題。    在幾經討論後,1885 年,清政府決定臺灣正式建省,改福建巡撫為「臺灣巡撫」,任命抗法有功的原福建巡撫劉銘傳,為第一任臺灣巡撫。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近日,電視臺播映電視連續劇《劉銘傳》,既有歷史意義,亦有現實意義。對劉銘傳有些人可能陌生,現介紹於下:劉銘傳(公元1836年-1895年),字省三,清安徽合肥人。鹹豐五年(1853)三月,太平軍攻破江南重鎮南京,遂定都於此。
  • 大型電視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10月26日開播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由安徽廣播電視臺、合肥市委宣傳部聯合攝製,安徽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協拍,再現晚清安徽人「有大勳勞於國家者」劉銘傳人生巔峰的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將於26日和27日在安徽衛視每晚兩集連播。
  • 60餘名後人合肥祭拜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
    「先祖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抗法保臺,推行改革新政,開發建設臺灣,勳勞卓著,澤被後世,深受海峽兩岸民眾的尊崇與追念。」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5日在安徽合肥說。當日,來自上海、海南、西安、廣東等劉銘傳嫡系與直系後裔60餘人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劉銘傳墓園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劉銘傳,安徽合肥人,清末淮軍名將、洋務派骨幹,是臺灣首任巡撫,被譽為「臺灣近代化之父」,更是深受兩岸民眾敬仰的民族英雄。
  • 紀念劉銘傳誕辰180周年(一):歷史中的劉銘傳
    劉銘傳(1836-1896),安徽肥西人,字省三,號大潛山人。1884年奉旨赴臺灣督辦軍務,抗擊法國侵略者,1885年10月被清政府任命為首任臺灣巡撫,1891年6月因病離開臺灣。劉銘傳治臺時間雖不太長,但為臺灣的近代化建設作出了較大貢獻。
  • 大型電視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10月26日安徽衛視首播
    由安徽廣播電視臺、合肥市委宣傳部聯合攝製,安徽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協拍,再現晚清安徽人「有大勳勞於國家者」劉銘傳人生巔峰的紀錄片《劉銘傳在臺灣》將於10月26日和27日晚22:00在安徽衛視每晚兩集連播。此外,騰訊、優酷、愛奇藝、嗶哩嗶哩等網站,每單集將晚於安徽衛視40分鐘左右上線播出,敬請廣大網友粉絲屆時鎖定觀看。
  • 聊點臺灣腔:臺鐵之父變成日本人?問過劉銘傳嗎?
    近日,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正式開園。在博物館的介紹中,「臺灣鐵路之父」變成了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論篡改歷史,民進黨當局堪稱「專家」。在臺教科書中,「臺灣跌路之父」的稱號,原本屬於1885年至1891年的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長谷川謹介,則是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的鐵道部長,他規劃的鐵路在1908年通車,可是,劉銘傳興建的鐵路早在這之前20年就已經通車。強調「過去許多文獻都如此稱呼」「劉銘傳的鐵路後來被拆」,無疑是強詞奪理。
  • 劉銘傳銅像落戶臺灣銘傳大學
    人民網臺北4月20日電(記者陳曉星、吳亞明)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銅像揭幕儀式20日在臺灣銘傳大學舉行,同時,位於銘傳大學桃園校區的安徽教育文化中心也舉行揭牌儀式。銘傳大學桃園校區今天吹拂著皖風徽韻,黃梅戲、花鼓燈等也在校園演出。
  • 「臺灣鐵路之父」從劉銘傳變成日本人?前「立委」:「臺獨」不拜...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鐵路之父」是誰?臺教科書上都寫著1885年至1891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但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路之父」是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臺灣鐵路之父」從劉銘傳變成日本人? 前「立委」:「臺獨」不拜...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鐵路之父」是誰?臺教科書上都寫著1885年至1891年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但有民眾發現,剛開幕的「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介紹,「臺灣鐵路之父」是1906年的「臺灣總督府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故居參觀記
    作為淮軍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劉銘傳,也是洋務派的骨幹,特別是在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洋務改革:開煤礦,創辦電訊,改革郵政,發展航運、教育等事業,促進了臺灣近代工商業的發展。是推動臺灣現代化建設的先驅者,有臺灣洋務運動之父和臺灣近代化之父之譽。劉銘傳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潛山麓)人,其故居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銘傳鄉(原南分路鄉和井王鄉合併)。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匡室之才被擱置了十五年
    劉銘傳(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清朝晚期名臣,因排行第六、臉上有麻點,人稱劉六麻子。後成為臺灣首任巡撫,成功抵禦法國入侵臺灣的軍事行動,其也是洋務運動的骨幹之一。1862年,皖、蘇、魯、豫四省部分地區的反清農民武裝勢力活躍,被稱為捻軍。李鴻章受曾國藩指派,到安徽合肥地招募當地人口,組織剿捻部隊。
  • 臺灣近代化之父劉銘傳:聞甲午戰敗割臺,憂鬱吐血,60歲病亡
    劉銘傳是一個講近代臺灣發展繞不過的一個人物,曾國藩評價他有帥才,曾把太平軍打的節節敗退,先敗東捻軍,後又以收平西捻軍的全功而晉爵一等男爵。之後又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敗法國艦隊,為國爭光。但劉爵爺可不只有帥才,他治理臺灣所取得的成就更令人驚訝,更是被譽為了臺灣近代化之父,幫助臺灣實現了第一波快速的發展,聽聞臺灣被割讓後,他本人憂鬱吐血、不久後就病逝。
  • 紀錄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今天在肥西銘傳鄉開機啦!
    6月16日,由安徽廣播電視臺和合肥市委宣傳部聯合攝製,中共肥西縣委、肥西縣人民政府協辦的四集電視紀錄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開機儀式在肥西縣劉銘傳故居隆重舉行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紀念館試開館 引遊客慕名參觀
    遊客參觀劉銘傳紀念館。 張強 攝中新網合肥12月30日電 (記者 張強)30日,位於安徽省肥西縣銘傳鄉的劉銘傳紀念館試開館,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劉銘傳(1836年-1896年),安徽合肥人。清朝末期淮軍重要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臺灣省首任巡撫。
  • 安徽省向銘傳大學贈送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銅像
    新華網臺北4月20日電 (記者 顏昊 陳斌華)安徽省省長王三運與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銘傳大學校長李銓,20日在銘傳大學桃園校區主教學樓前廣場,共同為安徽省贈予該校的劉銘傳全身銅像揭幕。
  • 劉銘傳紀念館,可以去一睹為快啦~
    在國家內憂外患之際,劉銘傳臨危受命挺身而出保衛臺灣,用謀略彌補裝備差距擊退法國艦隊,成功守住了寶島臺灣。中法戰爭讓劉銘傳意識到「落後就要挨打」,於是他投身臺灣建設,帶動臺灣洋務運動,修建鐵路,開煤礦,創辦電訊,改革郵政,發展航運事業,促進臺灣貿易,發展教育事業,為臺灣近代工商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受到了臺灣人民的熱愛和尊重,後來被譽為臺灣洋務運動之父和臺灣近代化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