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中國喬丹」橫空出世,就飽受別人的質疑聲,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借著Air Jordan的名號大打擦邊球,坐實了國產山寨的名號。
不過可能是因為當年中國喬丹率先在國內註冊了QIAODAN的商標,所以雖然自從2012年開始就收到美國方面的投訴
可他們硬是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硬生生的扛了過去,為了證明自己,不惜「強詞奪理」
辯論中也總能找到理由:
比如喬丹本人的姓氏和Jordan和QIAODAN有很多不同,並且未將其運用於商業宣傳用途
但是哪一個人又會這麼認為?眼看著風評對自己越來越不利,中國喬丹選擇「倒打一耙」,逼退對手:
喬丹體育說耐克侵害了他的推廣及銷售的專屬權,「喬丹」這一標識的相關商品,耐克都不應該使用,並索賠30萬
這一手反向操作著實把人們整蒙蔽了,雖然是自家品牌,但這樣做也確實太「韓國」。
雖然都知道誰是站理的一方,但誰知道喬老爺子就是告不贏
從2002年開始,美方喬丹就一直投訴中國喬丹侵權,2012年喬老爺子更是親自提起訴訟
在上海法院起訴喬丹體育侵害了他的姓名權和他的商標權,要求喬丹體育停止侵權行為
但這次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很迅速的駁回了喬丹和耐克的訴訟,並聲明「喬丹」並非Michael Jordan的姓名
喬丹體育註冊使用「喬丹」沒有侵權。至此侵權告一段落,耐克和Michael Jordan敗北。
直到2016年,事情出現轉機,最高法宣判「美國喬丹部分勝訴」,雖然勝訴了,法院也判了
但是事實就是,這幾年我們並沒有看到喬丹體育有任何的「改變」,直到今天它依舊是喬丹體育,Logo依舊像當初一樣大打擦邊球
不知不覺,又過了四年,終於在今天,2020年4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中國喬丹敗訴」,商標和圖形也都被撤
所以目前喬丹體育所有產品上的商標圖形可能都需要更改,但更改成什麼樣還不知道
不過現在已有不少「熱心」粉絲獻上了自己寶貴的想法,值得借鑑!
用完又是一場官司...
「中國喬杉」可還行?
圖片來源@梁先森呀
安踏看了想打人
看到這,難免有的朋友心裡會感覺不舒服:「為什麼自家品牌失敗,我們卻顯得那麼高興?」
「國內需要捐款的時候,永遠是國內企業帶頭捐,國外的品牌捐款的卻不多」
事實也就是這樣,在此次疫情當中,喬丹體育就捐出來了1000萬的愛心物資,值得我們尊重!
能在危難關頭站出來的企業,就是一家我們值得推崇的企業,但是有時候擔當並不意味著有理由可以在其他方面為所欲為
比如作為一家生產服飾的品牌,「抄襲」就是最大的不負責任的表現,在這件事情上如果為了喬丹體育妥協,是對國內整個行業最大的不尊重。
喬丹體育如果不提它和Jordan的恩怨,毫無疑問它是一個好企業,在其專門的基金會上,我們能夠看到一家大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可是我們不得不考慮這一點的影響,換個角度,如果我們縱容下去,國外的人又會怎麼看?
「中國製造」的名號好不容易打響,我們可不想又被外國人打上「只會抄襲」的名號。
今天「中國喬丹」的敗訴,是為了明天中國有更多更有創造力企業的出現;如果喬丹體育能夠放下過去,它依舊是值得尊敬的企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