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王心剛,與患病妻子恩愛60年不離不棄,一雙兒女已是億萬富翁

2020-12-26 不精準的人

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時候都會想要遇到一個與自己心心相印,對於自己無論是貧窮的時候,還是富貴的時候都能夠對自己不離不棄,真心對待自己。但是這種內心無比希望遇到的人,可能有的人一輩子也遇不到,最終只能和一個普通的人過著湊活的日子。很少有的人能夠遇到自己真心想要的生活。

對於愛情,在平常的我們的生活之中,我們就比較少的能夠看到這樣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在娛樂圈裡面,對於愛情,更加像是一個奢侈品。在娛樂圈裡面,也能經常看到某些夫妻感情很好,經常在各種場合秀恩愛。但是,反轉也來的很快,不是男的出軌,就是女的出軌。在這個圈子裡面,能夠真正的彼此信任,彼此扶持的令人羨慕的愛情真的很少很少。

一、才華出眾,娛樂圈的男神

娛樂圈是一個競爭激烈的,並且特別能夠展現人性的地方。在娛樂圈裡面,很少有人能夠一直活下去,即使在事業巔峰的時候再怎麼火,再怎麼有人氣,過不了多少年就會逐漸被人們忘記。因為娛樂圈經常會有各種新鮮血液注入,觀眾也是喜歡看臉的,因此,能夠長時期被人們記住的都是一些作品過硬,本身就很有才華的人。

每個時代都會有那個時代獨特的印記,也會有人們喜歡的偶像。王心剛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多數觀眾來說,就是一個能夠讓人記住一輩子,非常喜歡的偶像。他在那個年代裡面是經常出現在影視屏幕上明星,知名度非常高。

王心剛出生於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初,來自於遼寧省大連市。王心剛在那個戰亂頻繁的年代裡面並沒有像其他的一些人那樣,投身於戰鬥當中,保家衛國。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對一些比較文藝的事情很感興趣。這種興趣讓他的朋友、家人們都很不能理解,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他們都認為這樣的事情就是玩物喪志,是沒有什麼大的前途的。

但是,王心剛對於自己的興趣一直都在堅持著,儘管別人都不能理解他的想法。之後,他就自己培養著自己的這種興趣,一直等到上中學的時候,事情有了轉機。在中學裡面上學的時候,他的語文老師了解了王心剛的這種興趣,不但沒有斥責他,反而鼓勵他繼續保持這種對文藝的堅持,同時逐漸向王心剛介紹了文藝演出,讓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後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加入到了家鄉的一個「文藝骨幹訓練班」,開始了對文藝的系統性的訓練和學習。經過長時間的不懈努力,以及王心剛在這個上面的天賦,他還在「東北軍工局文工團」裡面成為了一名演員。

在之後的很多年中,王心剛一邊出演著各種話劇,一邊在表演的過程之中磨練自己的演技。在1956年,出演的《寂靜的山林》這部電影之中,他的演技獲得了大眾的認可,開始進一步地向影視行業發展。逐漸的,他參演的電影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經典,演技也被磨練得愈發純熟,受到更多人的喜愛。

二、88歲,卻和患病妻子恩愛60年不離不棄

王心剛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在影視中的出色的表現給他帶來了不少榮譽。他不僅在電影中演繹出各種不同類型的人物,讓後人都很難超越,而且憑藉這些經典人物獲得了中國演員一輩子都在奮鬥的獎項:百花獎。王心剛確實是一位優秀的、前途無限的好演員。

王心剛不光在自己的演藝事業上面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的努力,而且在自己的感情方面也是做得比絕大多數的人都好。他的妻子和他一樣,也是一位受到許多人喜歡的演員,叫做楊昭彩。因為兩人的職業一樣,又都是具有真實力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就會遇到,有所認識。在逐漸的互相了解的過程之中,兩個人開始互相被對方吸引,漸漸的就走到了一起。

王心剛和楊昭彩結婚了之後,並沒有像許多娛樂圈裡面的其他夫妻那樣,在大眾面前是一副恩愛的樣子,在家裡又是一副互不幹涉的樣子,相反,王心剛對於自己的妻子的感情是非常真摯和純粹的。兩人在生活之中也許會有一些小磕小絆,但是這並不能讓兩個人的感情就此消磨。

王心剛夫婦兩人的感情很好,經常會被別人提起,進而充滿了羨慕。後來,楊昭彩突然被一場疾病給擊倒了。對此,王心剛也沒有任何怨言,或者嫌棄妻子,而是心甘情願地照顧生病的妻子,跑前跑後,細心呵護。漸漸地,楊昭彩的病被醫生治好了,兩人又重新過上了平淡的日子。即使現在王心剛已經是88歲的高齡了,也依然陪伴在楊昭彩的身邊。

三、一雙兒女事業有成,成為億萬富翁

王心剛與妻子的愛情羨煞旁人,除了兩個人經常相互扶持之外,楊昭彩也為王心剛孕育了一對子女。兩人的孩子沒有像許多明星的孩子那樣,子承父業或者子承母業也在娛樂圈裡面發展,而是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兩個孩子在早些年的時候,抓住了國家創造的機會,帶著父母的期盼和囑託到南方去尋找創業的機會。兩個人也繼承了父母身上不服輸,敢於努力向上的精神,經過自己多年的奮鬥,在各自的事業上面都有很大的成就,成為了億萬富翁。而王心剛對於自己孩子的成就也很滿意,沒有了什麼後顧之憂,開始尋找自己的其他的興趣,幹起了導演,想要拍攝自己喜歡的電影或者電視劇。

總結

王心剛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確立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然後沿著自己的愛好在不斷地努力。在參演各種角色的時候,他也是非常努力地揣摩角色人物要表達的各種感情和性格。正是他的這種努力,才讓他能夠創造出這麼多的成就,即使是在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喜歡他。我們需要學習的就是王心剛身上的這種對夢想的執著,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怕吃苦,敢於鑽研的精神,這將是我們通往成功的秘訣之一。

相關焦點

  • 美男子王心剛:與患病妻子相愛50年不離不棄,今子女已是億萬富翁
    王心剛知道光有自己的一腔熱血是不行的,自己對表演是十分的熱愛,也可以說是十分的著迷的。他在話劇團裡十分的努力。王心剛可以說對自己對表演已經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自己可以說每天都在鑽研怎樣演好每一個人物角色。
  • 「永遠的董存瑞」張良:兩次落難妻子不離不棄,恩愛走過60年
    兩次落難不離不棄因為幫被打成右派的導演說話,張良也受到處分,被下放到北大荒支援建設。張良與導演郭維面對這個結果,張良不想耽誤王靜珠,提出了分手。1961年除夕,張良和王靜珠歷經坎坷終於修成正果,在八一廠劇團舉行了簡單的婚禮,成為夫妻。這一天,張良看著相愛5年的王靜珠,留下了幸福的淚水。婚禮上他們相擁發誓要不離不棄,永不分手。
  • 《天龍八部》的喬幫主,對患病妻子不離不棄,卻與父親反目成仇!
    現實生活中的黃日華,對患病的妻子不離不棄,很有喬幫主的風採,但是卻和親生父親反目成仇,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說起他和他現在老婆梁潔華的愛情故事,真的是分分合合、一波三折啊。這時候作為老公的他選擇了不離不棄,就像電視劇裡的靖哥哥一樣,深明大義,放下了自己手頭上的演藝工作,全心全意的照顧自己的老婆,成為了娛樂圈的一段佳話。現在老婆身體有所好轉,兩人經常一起甜蜜逛街。
  • 她是王心剛首位銀幕妻子,《英雄兒女》王芳戰友,50歲淡出影壇
    柏瑞桐,1937年1月14日出生於北京德勝門外馬甸地區西村一個樸實的農家家庭。1951年,年僅14歲的她憑藉天資與對文藝的熱愛,考入中央電影局表演藝術研究所(北京電影學院前身),1953年分配至北京電影演員劇團(北京電影製片廠前身)。 1953年,因俏麗的容顏和上佳的演技,柏瑞桐被長影《平原遊擊隊》劇組看中,在片中飾演與鬼子作鬥爭的小姑娘「翠萍」。
  • 妻子患病後太絕望,50歲丈夫悉心護理不離不棄,化老年妝表明心意
    2婚夫妻結婚8年後,漂亮妻子患重病,癱瘓又變醜,想給50歲丈夫重新找個伴侶。丈夫的舉動,令她心疼又驚訝。 蘇女士和周先生一直很恩愛,這一個月來,妻子一天到晚拿著手機,不搭理丈夫,問他怎麼個死法才能不痛苦。 周先生在妻子的手機裡,發現了煤炭製毒的瀏覽記錄。
  • 和周華健同歲的妻子,60歲卻像70歲老太,為何周華健依然不離不棄
    和周華健同歲的妻子,60歲卻像70歲老太,為何周華健依然不離不棄 在當年的香港娛樂圈,優秀的歌手和演員非常多,尤其還有很多的樂隊組合,其中在當時最出名的就是 縱貫線 了,雖然現如今已經解散了,但是樂隊成員的發展還都是非常成功的
  • 溫州一男子七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照顧癱瘓在床的妻子!
    本到了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七年前妻子突發腦溢血導致嚴重癱瘓,高葉榮七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無微不至地照顧著癱瘓在床的妻子,在他的細心照料下妻子未曾感染肺炎、褥瘡等併發症。他用樸實與堅持書寫「人間自有溫情在」,以實際行動詮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真諦。
  • 60年代反特片《秘密圖紙》演員現狀,田華、師偉92歲,王心剛88歲
    電影一開始,由李力扮演的李化遺落了裝有重要文件——秘密圖紙的公文包。後經過田華扮演的石雲、王心剛扮演的陳亮、邢吉田扮演的丁局長等人的走訪調查後,案件真相大白。而劉季雲扮演的古仲儒和師偉扮演的方麗也被逮捕歸案。在追尋圖紙下落的最後,聰明勇敢的共產黨員摧毀了敵人的陰謀詭計。 田華扮演偵察員石雲,她的機智勇敢真是巾幗不讓鬚眉呀,同時她也是電影中戲份最重的一號主角。
  • 87歲王心剛罕見全家照曝光,妻子保養得體不顯老,一家人其樂融融~
    王心剛無疑是影壇最帥的男演員之一,長得英俊瀟灑、帥氣逼人,在銀幕上塑造的也大多是正面人物,從影幾十年為觀眾奉獻了眾多熠熠閃光的形象。尤其是年輕時候的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種朝氣蓬勃,象徵了新時代蘊藏的無窮活力,因為備受觀眾喜愛。
  • 對腦癱妻子不離不棄讓詹妮弗·洛佩茲都哭了
    美版「孔雀哥哥」一鳴驚人美版「孔雀哥哥」就是這樣的漢子「快女」、「達人秀」、「花兒朵朵」等選秀節目正在開始2011年全新一輪的秀季爭奪,而去年因此備受關注的「孔雀哥哥」、「鴨脖夫妻」、「無臂鋼琴師作為一名普通的咖啡店服務生,克裡斯不僅嗓音優美,堪比蘇珊大媽,其幕後更是對腦癱妻子不離不棄,被內地很多網友稱為「絕種好男人」、美國版「孔雀哥哥」,連著名的拉丁天后詹妮弗·洛佩茲都為其淚灑現場。原創歌曲講述患難情「什麼是諾言?
  • 王心剛:堪稱一代人的男神,與初戀相伴到老,88歲生活非常幸福
    文 | 王珍一編輯 | 孫大聖1956年,長春電影製片廠籌拍電影《寂靜的山林》,他們決定讓在瀋陽軍區抗敵文工團演話劇年僅24歲的王心剛出演這部電影的男主角「馮廣發」。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王心剛竟然不願意出演。
  • 1972年,妻子患病精神失常,藝術家王心剛:我宣布退出演藝圈
    1956年,學有所成的王心剛應邀,參演了屬於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寂靜的山林》,風評良好,收視長虹,身為主演的王心剛收穫了不少粉絲;1957年, 然而,幸福和順遂的生活在1972年發生了巨大的轉折。 那年春天,楊昭彩的一個閨蜜因故自殺,把楊昭彩嚇得不輕,從此,嬌妻變得目光呆滯,精神失常,口中經常胡言道:"救救她,救救她。""王心剛的夫人瘋了",當時鋪天蓋地都是這種消息,換做是今天也絕對上了熱搜。
  • 你我共飲一江水,此生只對你不離不棄
    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算子》李之儀的詞大多清新婉麗,長調和柳永相近,小令又和秦觀相似。李之儀寫的這首情詩,傾訴的是相愛卻不能相守的愛情。此詞清麗婉約,將相思之情比作浩浩長江水,奔流不息,如此地細膩深情。
  • 「吃軟飯」的幾位男明星,他們妻子都是億萬富翁,網友:不敢離婚
    其實吃軟飯這種事情很常見了,就算是在娛樂圈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雖然男明星們本身也有著一定的實力,但是他們的妻子卻更加的厲害
  • 國家一級演員張洪傑:與癱瘓妻不離不棄,被兒女啃老75歲不敢退休
    雖然養兒是為防老這個道理一直都是大家認定的,但是否真的可以到了老的時候依靠兒女?還是有很多人被這個問題給深深困擾。兒女早已經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保障,反而還會成為累贅。當時被邀請在1991年的《三國演義》擔任導演助理,然後還因為一個偶然的參演了《九香》,還一度獲得了長影"小百花"優秀男配角獎。雖然初出茅廬,和成熟的演技還是不成正比,尤其是參演趙本山籌拍的《男婦女主任》,他在裡面飾演主角"村長",因此還獲得了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 卓文君對司馬相如說:「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
    《鳳求凰》的故事,因雙方彼此身份地位差異,最終因為卓文君勇敢私奔與對丈夫不離不棄,成就了歷史上的佳話。 都說古人含蓄,誠不欺我啊!這句話的含義,在於少了一個字「億」,「無億」?多念幾遍:「無億,無億,無意。」真是無情無義啊! 收到信的卓文君小娘子,那是心碎,在家日夜思君,君不歸,卻等來了無情的家書。流淚滿面的卓文君顫顫巍巍的在回信上寫到:「一別之後,二地相懸。雖說是三四月,誰又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裡長亭望眼欲穿。
  • 知名主持人程雷,與患病時不離不棄的女友分手,娶小18歲同行
    知名主持人程雷,與患病時不離不棄的女友分手,娶小18歲同行說起主持人程雷,可能有很大一部分觀眾不是很熟悉。可曾經風靡一時的《中國達人秀》,相信大家能夠在腦海裡搜索出幾塊記憶碎片。因為自身患有家族遺傳性肝病,他也不敢接下太多的程的工作。可到了2004年,慢性肝炎還是越來越嚴重,不得不暫退螢屏。女友為了方便照顧他,減少了工作量,對他不離不棄。患病期間,程雷積極配合治療,調養了一年便重新回到了主持人的位置上。
  • 「半路夫妻」患難與共12載,丈夫病房為絕症妻子唱戲不離不棄
    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是生活中很多人結為夫妻後,便會攜手一生不離不棄,照顧伴侶是責任也是義務。人類都怕孤獨終老,即使相遇很晚組成半路夫妻,只要兩人恩愛,生活就不會太苦。近日,一對患難與共12年的「半路夫妻」引發關注,在一家醫院病房內,時常傳出唱戲聲,令很多過往患者和家屬們駐足觀看,現場拍攝的視頻中顯示,病房內,一名女性坐在病床,其丈夫則在床前伴唱逗女子開心,整個過程兩人四目相對,男子在唱戲時面部表情和手勢動作非常到位,像是一名有多年唱戲經驗的表演者,二人看上去十分甜蜜。
  • 平陽71歲老漢不離不棄照料妻子四年,奇蹟發生了!
    2004年9月,55歲的李美娟退休後仍然被鎮裡留用在城建辦幫忙,發揮餘熱,一直工作到2014年,李美娟才真正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勞碌了大半輩子的李美娟本來可以在家安度晚年,享受著天倫之樂。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16年9月19日下午3點40分,黃成友永遠記得這個揮之不去噩夢般的時間。當時,李美娟騎著自行車經過104國道線縣工會前面時,一輛公交車尾隨而至,直撞上去。
  • 他受盡磨難,妻子不離不棄,晚年妻子記不起他時,他哭得像個小孩
    關於堯平如的故事,並不被大家熟知,真正走入廣大讀者視野是通過一本書,也就是《平如美棠:我們的故事》,堯品如92歲那年出版的紀實作品。這本書記錄的完完全全是他和自己妻子毛美棠從相知到相守的故事,字裡行間和小小的細節中都能看到兩人的深情,也帶著讀者走進了他們的回憶,他們的歲月,或苦或甜,都值得再次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