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的票房和口碑,估計誰也沒有想到吧!畢竟張譯可是在發布會上親口說該電影絕對不會亞於《八佰》的,也算是給觀眾餵了一顆定心丸,可上映之後漸漸地就和《八佰》拉開了一定的距離。
演員擁有張譯、吳京、鄧超三位百億影帝的加盟,還有和《八佰》差不多的班底,在很大程度上期待值都是滿滿的,可是輸就輸在了電影的拍攝手法,和拍攝周期也有一定的關係。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精雕細琢,而不是草草了事,《金剛川》投資高達4億多,可是拍攝時間和後期製作僅僅用了2個多月,其中拍攝時間只有一月多,無法想像一部高投資的電影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畢竟這不是一部小規模的電影,而是要表達出當時戰爭的一個宏大規模,難道把最後的賭注都壓在了特效上面?
不過說實話,特效是真的爽,很有那種真實感,可這也抵擋不住最終票房只有十多億,和《八佰》相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評分也只有僅僅6.5分,和諸多小製作的電影都快不相上下了,著實讓當初拍著胸脯保證的張譯尷尬無比,兩部電影的上映時間都相差不大,上映幾天的票房就稍微有那麼一點區別了,相差幾個億,《金剛川》在上映前3天的票房就只有3億多,本都沒賺回來,好在之後一口氣撐上了十多億,但《八佰》卻是站在了30多億的頂峰俯視著《金剛川》
張譯的擔保也並非空穴來風,有種「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感覺,拍一部電影如果你是當事人你是看不出好壞的,看得出好壞的話也沒有那麼多電影被稱之為「爛片」了,具體好壞都需要上映之後讓作為「旁觀者」的觀眾去評價,在人員頗多的片場拍戲,並且幾位影帝級的演員和實力雄厚的班底製作,誰能說這部電影不好?所以也不能怪張譯誇大海口。在此之前也有不少機構估測該電影票房至少會是30億起步,可是到最後誰也沒有想到呢!
當然,這部電影的敗筆全歸功於拍攝手法上,這種多線敘事讓人感覺很凌亂,觀眾也是很少幾乎沒有接觸到這種拍攝手法,給人的感覺很凌亂,第一遍很難看懂,第二遍看懂又感覺平淡,依舊凌亂,或許真的是趕時間的原因,導致這部劇總有那麼一點匆忙的感覺,以至於張譯和主創路陽、郭帆、管虎也都拯救不了,可惜了那宏大的場景。
與歷史相比,也有諸多不對應的地方,例如本來橋是要修建給大型裝備過橋的,可在電影中只有戰士們過橋,如果這樣的話,橋大可不必完美修改,幾塊木板就能解決,畢竟在結局不也是戰士們舉著木板讓其他人過橋的麼?這樣又感覺修橋都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