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好奇挖掘組
我是7哥
哈薩克斯坦是中國14個鄰國之一。所謂「斯坦」,源於古波斯語,意為「……之地」,哈薩克斯坦就是「哈薩克人的地方」的意思。
一般帶有「斯坦」的國家,多為信仰伊斯蘭教,除少數特殊情況之外。
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當然是頗有歷史淵源的。但前段時間一些做號自媒體寫的「哈薩克斯坦為何渴望回歸中國」,那就純屬無稽之談了。分明是自嗨,或為了滿足某部分「大國崛起」心態的讀者罷了。
或許有人困惑過,為什麼蒙古人從蒙古草原可以一路打到中亞地區,再到南俄草原。這一路太遙遠了吧,簡直不可思議啊!
其實,這一條線一點都不遙遠,且歷來就是亞歐大陸上遊牧民族們的「高速公路」。
地球是圓的,根據球面幾何學,在球面上最短的距離不是直線,而是弧線。我們看的地圖是平面的,因此造成一個錯誤印象,覺得從蒙古草原到南俄草原十分遙遠。事實上,比蒙古人南下杭州遠不了多少。
於是我們可以從地理上分析出,蒙古人為什麼首先是西徵,後來才南下的。那條古老的「高速公路」就擺在那裡,為啥不去?當然沒有理由先南下,進而走入一個未知領域。
從蒙古草原到南俄草原這一條弧線「高速公路」,從古至今眾遊牧民族你方唱罷我登臺,不變的唯有南方的華夏中原王朝。
在這一線上活躍的遊牧民族,其民族間的融合十分普遍。新疆有出土的歐羅巴人種骨骸也就不奇怪了。
哈薩克人就是在這條「高速公路」上往來的遊牧民族融合而來的,其民族的形成以哈薩克汗國建立為誕生標誌,時間為15世紀後半葉。
哈薩克汗國統治範圍,大致與今天的哈薩克斯坦是差不多的。當然,這也有一個擴張過程,經過幾代大汗的努力,哈薩克汗國版圖不斷擴大。
哈薩克汗國有點類似於西方封建形態的國家。汗國由三部分組成:大玉茲、中玉茲、小玉茲,這三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小可汗。在這些「玉茲」下面則是由許多部落組成,他們對小可汗負責,大可汗管不到他們。
由於這種政治形態,三個玉茲其實都是比較獨立的,哈薩克汗國可以理解為名義上的國家,就跟成吉思汗死後的大蒙古國情況差不多。
大玉茲位於今哈薩克斯坦南部七河地區,是哈薩克人發源地,也是中亞最適宜農耕的地區之一。
中玉茲位於哈薩克斯坦北部,屬於哈薩克大草原,在三個玉茲中實力最強的。
小玉茲位於今天的哈薩克斯坦西部。
17世紀以來,沙俄帝國崛起,迅速向東擴張。而大清王朝為解決漠西蒙古的威脅,也積極向西耕耘。在兩大國的擠壓下,中亞地區的國家們無法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
清朝滅亡了漠西蒙古準噶爾汗國(大致為今天的新疆地區),並繼承了準噶爾的宗主國地位,原本臣服於準噶爾汗國的大玉茲、中玉茲成為大清的附屬國。
在當時的朝貢體系下,所謂附屬國更像是找一位老大哥當靠山,其國家仍是獨立的,其領土也是獨立的。
所以,如果再有人說某某附屬國曾是中國領土,那分明是缺乏歷史常識的表現。
比如澳大利亞在國際政治上,從來都是緊跟美國意志的,可以認為是現代國際政治版的「附屬國」,但你不能說澳大利亞是美國領土。
清朝控制準噶爾後,將這裡的大部分人編入八旗或遷往漠北,因此準噶爾地區人口銳減。
這時,大玉茲、中玉茲歸附了大清王朝,即請求遷入準噶爾地區放牧。清朝拒絕了,雖是附屬國,畢竟是外人,今日是附屬國,明日即成敵人也說不定。
但是,哈薩克人還是頻繁越界過來放牧,清政府並未過多幹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已。到了18世紀,清政府實際上已經默許哈薩克斯坦人過來放牧了。
隨著境內哈薩克人越來越多,清伊犁將軍轄下的今哈薩克斯坦巴爾喀什湖一帶、齋桑泊一帶以及今新疆伊犁、塔城等地成了哈薩克人的牧地。這些哈薩克人處於清朝直接統治之下,成為了大清子民。
後來,沙俄和清朝在這一地區競爭激烈,終於通過談判方式劃定了地盤。《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規定,巴爾喀什湖一帶、齋桑泊一帶的44萬平方公裡土地屬沙俄(現在這兩個地方都是哈薩克斯坦一部分)。
而原本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區放牧的哈薩克人就成了中國的哈薩克族。今天中國境內有140多萬哈薩克族,是中國第17大民族。
蘇聯解體後,哈薩克斯坦獨立為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一個以哈薩克人為主體的現代民族國家建立了。
他們為了吸引世界各地的哈薩克人回歸入籍,還制定了各種移民優惠政策。外籍哈薩克人屬於「回歸者」,享受回歸者優待。
比如一個中國的哈薩克族要移民哈薩克斯坦,就屬於「回歸者」。只要在哈薩克斯坦政府指定地區居住滿4年就可以入籍了。
如果不想在政府指定地區居住,則可以在哈薩克的銀行存入250萬堅戈的資金,然後隨便找地方住滿4年,也可入籍。
這是以前的優待政策,現在的優待更加「兇殘」了。
現在一個外籍哈薩克族,在哈薩克斯坦任何地方居住滿一年,就可以申請入籍(且不需要向銀行存錢),3個月內就可取得國籍。
回歸優待政策對外籍哈薩克人吸引力還是蠻大的。至今已有60多萬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哈薩克人入籍了。中國也有近14萬的哈薩克族入籍哈薩克斯坦。
所以啊,那些自媒體炮製的「渴望回歸」文,分明是把此事說反了吧。事實上,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大「人口移出」國,僅次於印度和孟加拉國。
>>深度好文,關注:好奇挖掘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