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石寨山和殷墟、兵馬俑並稱「考古奇蹟」,出土文物堪稱詭秘!

2020-12-22 以史為鑑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一直延續從未中斷的文明,在這麼漫長的歷史上,也不斷的湧現出世界知名的考古奇蹟,比如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比如被稱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的安陽殷墟……

在中國考古歷史上,位於雲南石寨山的古墓群遺址雖然在普通人中名聲不顯,但是他在中國考古史上也堪稱一個考古奇蹟。這是因為在這裡發現了在史籍中神龍見首不見尾,一度被人懷疑是否存在的奇絕詭異的古滇國的痕跡。

本期我們就從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幾件文物來聊聊雲南石寨山古墓群的故事。

圖註:吊人青銅矛 以史為鑑攝於國家博物館

在中國各地,幾乎都有出土的青銅兵器,無論是青銅戈,青銅矛,青銅鉞無論是數量還是精美程度都可以說非常豐富。

但是無論南北東西,出土的青銅矛中要說哪一件最為詭秘,那麼這件吊人青銅矛肯定名列前茅。

在這件長約30cm的青銅矛上,在鋒刃轉折的折角有兩個細小的穿孔,兩條銅鏈穿過小孔在銅矛下方左右兩側各吊著一個3cm大小的青銅人物。

圖註:吊人銅矛 老豬的碎碎念拍攝

這兩人雙手背綁,全身赤裸,頭部低垂,雙腿彎曲,雖然看不清表情,但是一股剛剛遭受完酷刑,正處於生死邊緣的恐怖形象撲面而來。

這件吊人青銅矛上面懸吊的兩人還有一個細節,他們的頭髮都在頭頂束起,哪怕吊著也沒有呈現披頭散髮的模樣,而在司馬遷的《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西南夷……皆魋結,耕田,有邑聚。」

「魋結」就是滇國人梳的椎髻。這件文物也驗證了《史記》資料的準確性。

其實除了國博的這件青銅吊人矛,雲南石寨山同期還出土了一件吊人矛,這是全球唯二的兩件青銅吊人矛。

圖註:青銅吊人矛 館藏於雲南省博物館,來自網絡

目前館藏於雲南博物館的這件青銅吊人矛稍長一些,長度達到41.5cm左右,主體呈現等腰三角形,在左右兩角各自吊著一個裸體青銅人,整體風格和上面一件一致。

因為出土數量極少,此類風格也彰顯出古滇國在當時熱衷於用活人祭祀的兇殘一面,專家推測吊人矛不會是用於實戰的武器,大概率是滇王炫耀自己擊敗敵人的功績,用於向上天或者祖先祭祀,或者是威懾敵人的儀式、儀仗用具。

被掉在青銅矛上面的人物也大概率是經常和滇王發生戰爭的昆明人。

除此之外,在雲南石寨山出土的文物中還有很多精美的貯貝器。在這些古代的存錢罐上,繪製有各種動物或者當時滇人的生活場景。

圖註:古滇國詛盟場面銅貯貝器 以史為鑑攝於國博

館藏於國博的這件西漢詛盟場面銅貯貝器,表達了當時兩個部落的結盟場面。

在貯貝器的蓋子上,竟然鑄有立體人物127人(殘缺者未計入),在這些人物中,有高坐的滇王,有祭祀的貴族,有交易的百姓,有等待行刑的裸體男子……

可以說這件文物是一件立體版本的「清明上河圖」,把當年滇王詛盟場面活靈活現的傳遞給我們後人。

為什麼可以很確定的說這件貯貝器的主人是滇王呢?而不是滇國的巫師或者祭祀?主要根據就是下面這件文物:滇王金印

圖註:滇王金印 以史為鑑攝於國博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了漢武帝為了尋找從西南通往身毒國的通道,開始把視線從北方的匈奴轉移到南方的夜郎、滇王的身上。

此時的夜郎、滇王等國壓根沒有國家大小的概念,對漢朝使者還發出「漢和我誰更大?」的問題,這就是著名的成語「夜郎自大」。

但是隨著漢武帝開始真正的用兵的時候,不論是夜郎還是滇國,再強大的漢朝軍事壓力之下都只能投降了事。

漢武帝就把滇國和夜郎故地併到益州郡中,並且賜給了滇王金印。

圖註:滇王金印 以史為鑑攝於國博

元封二年,天子……以兵臨滇。滇王……舉國降,請置吏入朝。於是以為益州郡,賜滇王王印。——《史記-西南夷列傳》

而在雲南石寨山古墓群中,竟然神奇的發現了蛇鈕的滇王金印,驗證了史記的記載,也表明了墓主人的身份。

可以說這一顆看似小小的金印,不僅代表了古滇國的歷史,也證明了中國史書中的記載,意義極為重大。專家介紹說:在考古學上,像這樣出土文物與歷史文獻相一致的情況並不多見。

這也是為什麼「滇王之印」會由國家徵調而入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原因之一。

正是因為雲南石寨山墓葬群被證明是古滇國滇王的墓葬群,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考古發現以後就成為著名的考古奇蹟,古滇國出土的精美絕倫而又詭秘恐怖的青銅器也給後人留下了諸多華麗的想像。

相關焦點

  • 謝崇安 | 雲南石寨山文化與越南東山文化的比較研究
    中國雲南石寨山文化(也稱滇文化)和鄰近的越南北部東山文化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已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因兩者的時代有所重合,文化面貌也有較多的共性,因而有關學術問題一直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產生一批研究成果,如王大道、李昆聲、陳果、張增祺、松井千鶴子、今村啟爾、阮文好、鄭能聰等的專門論著。
  • 閱不盡,是殷墟——「殷墟科學發掘九十周年紀念大會暨殷墟發展與考古論壇」側記
    發現的商代晚期大型族邑聚落基址,對研究殷墟布局及殷墟文化的影響提供了新的資料,共同構成了「大殷墟」文化,成為真正的「大邑商」。繼殷墟孝民屯、安陽辛店之後,在殷墟南部核心區域又新發現了一處大型晚商鑄銅遺址—任家莊南地「新都匯」 遺址,這為研究殷墟南區布局、範圍和文化內涵提供了新的資料。  商代考古獲得發展的另一個標誌是在商王國周邊地區的考古工作中取得了許多新成果。
  • 學聞丨殷墟科學發掘九十周年紀念大會暨殷墟發展與考古論壇在安陽舉辦
    1980年至今,為殷墟考古發掘的第三階段。這一階段的發掘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主要負責殷墟保護範圍(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殷墟範圍)內的發掘,安陽市文物工作隊(現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要負責殷墟保護範圍外的發掘。其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也參與了部分項目的發掘。
  • 《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裡展》開幕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古都安陽迎來了《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裡展》。18日上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市文物局主辦的《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裡展》在市博物館開展。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本次展覽集中展示了婦好墓出土文物精品474件。這是婦好文物出土後闊別安陽42年首次回到故裡展出,也是我市即將舉辦的第十屆航空運動文化旅遊節上的一項重要文化活動。
  • 文物紋樣再活化--以晉寧石寨山銅鼓紋樣為例
    針對這個問題,本文把目標鎖定在了考古發掘出的文物上的文物紋樣上。中國文物上的紋樣蘊含著豐富的美學和文化價值,可以將文物紋樣進行提取分析再進行創新性應用。本文主要選取了晉寧石寨山銅鼓文物紋樣作為分析對象,主要找尋翔鷺紋和羽人紋文物紋樣所體現的思想和內涵,借用日本民藝運動中對於裝飾紋樣的圖像運用方式,使得文物紋樣獲得新的生命力和藝術表現力的同時,也對於現代設計元素運用提供一條新路徑。
  • 1997年,考古專家在兵馬俑中發現死屍,兵馬俑復活事件是真的嗎?
    於是,兵馬俑就製成了戰車、戰馬、士兵的形狀,「保護」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了我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自兵馬俑1974年被發現一來,世人非常好奇它是怎麼製作的。最初有人說兵馬俑是把活人放在陶瓷裡面後,再澆築而成。
  • 講世界八大奇蹟之「秦始皇兵馬俑」的前世今生
    秦始皇說死後來到陰曹地府也是千古一帝,雖然面對地府的八方閻羅諸神,但是他毫不畏懼,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地宮——秦兵馬俑。 秦始皇的陵墓簡直是奇蹟般的存在,到現在為止考古工作者們也還有許多關於秦始皇陵墓的難題,這個陵墓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 實拍西安兵馬俑,世界第八大奇蹟之一,原來他們也有「身份證」
    今天刷熱搜時,其中一條「給兵馬俑拍照的人」引起我的注意,不由得想去之前去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時所看到的兵馬俑。西安兵馬俑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享有「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美譽,深受國內外無數遊客的青睞。
  • "中國兵馬俑:秦始皇時代的瑰寶"特展在美展出
    秦朝兵馬俑  一批中國秦朝時期珍貴出土文物20日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與媒體見面。館方表示,這是美國本土首次舉辦以秦朝為主題的大型中國文物特展。美國民眾不僅得以近距離欣賞真人大小的兵馬俑、鑲有黃金綠松石的青銅劍、秦始皇追求長生之道的祭祀用品和青銅水鳥及華麗車馬等罕見出土文物,也為學術機構提供信息,探索秦始皇一統天下的宏圖偉略及其對神仙之道、長生之術的執著。
  • 殷墟:穿越三千年歷史的傳奇
    今年是殷墟考古90周年。作為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首,殷墟價值之大、地位之高、意義之重不言而喻。81歲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說:「就考古學而言,沒有哪處遺址的重要性超過殷墟。」考古改變了中國歷史的撰寫方式。1928年10月13日,中國第一代考古人董作賓在殷墟揮出第一鍬。由李濟、董作賓、梁思永等人擔綱的殷墟發掘頭10年,初步確認了安陽小屯村一帶為商代晚期都邑。小屯,這個普通村莊從此聲名鵲起。新中國成立伊始,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立即派人,恢復因戰火而中斷了十幾年的殷墟發掘,掀開了殷墟考古的新篇章。
  • 創造奇蹟的工匠精神 兵馬俑嘴唇的指紋也是國家寶藏
    在外人看來,每天給兵馬俑拍照是一件枯燥的工作,但年輕的趙震樂此不疲。通過他的講述可以知道,他樂的不僅是攝影本身,也不只是鏡頭可以對準兵馬俑,還有兵馬俑背後的歷史和祖先創造奇蹟的工匠精神。所以,趙震在節目中說,給兵馬俑拍照,是攝影師與拍攝對象的一次合作,更是後代與先人的一次對話。  兵馬俑有世界第八大奇蹟之稱。
  • 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簡介
    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  張金字名片,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臨潼區東,南倚驪山,北臨渭水,氣勢宏偉。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東發現三個大型陪葬的兵馬俑坑,並相繼進行發掘和建館保護。
  • 秦兵馬俑出土時到底出現了什麼?讓考古專家至今不敢挖秦始皇陵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人不滿足,開始大興土木,建阿房宮和驪山陵墓,不過據史書記載,阿房宮還沒有建成大秦帝國就土崩瓦解,只有驪山陵墓經歷了2000多年高大的封土堆還尚在。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榮華富貴全部帶入地下。
  • 兵馬俑真是用「活人」燒制?一尊裂開的兵馬俑,真相終於大白天下
    兵馬俑即用陶土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1974年3月11日,兵馬俑被發現;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後已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 河南殷墟:商王朝的首次現世,考古工作者的搖籃
    在2001年,咱國家曾做過考古評選,評委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權威專家,在這麼多考古發現的榜單上,位居第一的竟然是河南安陽殷墟遺址。那麼它為什麼可以在那麼多遺址中脫穎而出,位居榜首呢?由於不知道甲骨的出土地,當時的學者根本就無從下手,就直接導致了研究的片面性和局限性。1908年,羅振玉通過調查研究才知道甲骨出土於安陽小屯。按理說這就可以派人去直接收購了,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由於學者們對甲骨的需求,導致了很多古董商都跑到安陽買甲骨,那邊的百姓一到冬天就去挖甲骨。
  •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介紹及門票價格
    秦始皇兵馬俑,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鬼吹燈》下一站《雲南蟲谷》的神秘古滇國,現實中是如何發現的
    《鬼吹燈之龍嶺迷窟》播完,下一部胡八一們將遠赴雲南繼續展開探險,目標是滇王墓。《鬼吹燈》許多內容都有現實依據,雲南古滇國也是其中之一。說到這古滇國,在《史記》中就有記載,不過僅短短百字,人們只知道雲南地區古時候存在著一個古滇國,其餘則是一團迷霧,再也無從知曉。
  • 品讀|大眾化解讀的《中國考古大發現》,讓考古走出學術「象牙塔」
    譚玉貴 王其寶/文中國近代考古學誕生於1921年安特生發現仰韶文化,上承宋元明清以來的金石學,同時吸收借鑑了近代西方考古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以中國考古學家主持進行的河南安陽小屯殷墟與山東章丘城子崖遺址的發掘為標誌,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科體系。近百年來,我國考古工作者將考古發掘與文獻研究相結合,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華山、安陽殷墟遺址,地坑院、龍門石窟、大唐不夜城6日大巴團
    上車後大家自我介紹,相互認識,一路上歡歌笑語中領略冀中平原大好風光,  下午抵達殷墟是中國商代後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被證實的第一個都城,它的發現和發掘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 秦皇兵馬俑身材高大,一個有300多公斤重,古人是怎麼做出來的?
    根據考古挖掘,這批陶俑屬於漢代的作品,一共有騎兵俑、人俑2300多件,數量之多,是為國內首次。不過,無論是從製作工藝水平、外形大小上來說,它跟9年後出土的秦皇兵馬俑都不可同日而語。秦皇兵馬俑的發現同樣來自一次偶然,是由農民抗旱打井所發現,一經出土,轟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