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和夏娃》是由德國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阿爾布雷希特·丟勒所創作。
阿爾布雷 希特·丟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生於紐倫堡,德國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丟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畫及其他版畫、油畫、素描草圖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畫和銅版畫家之一。他的水彩風景畫是他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這些作品氣氛和情感表現得極其生動。
這幅作品在表現風格上,明顯受義大利畫風影響。每個人體都佔滿畫面空間,成為可以獨立的人體作品。夏娃動勢優美,富於舞蹈蹈性,左手去摘樹上被禁的「罪惡之果」,右手扶在樹枝上,雙腳一前一後,婀娜多姿,顯示了女性的嫵媚與青春活力;亞當帶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傾向,更內在,也更平靜,左手捏著帶葉的蘋果,右手擺向後面。亞當和夏娃互為呼應,夏娃臉部呈現出的微笑,反襯出亞當的內心惶惑。
丟勒遊歷藝術之邦義大利最大的收穫,是對人體藝術的興趣,自27歲以後,他曾竭盡全力去探索男女人體的完美比例,從古代希臘人體藝術中悟到了真諦,並融化於自己的人體藝術創造之中。
《亞當與夏娃》採用祭壇屏板的樣式,將亞當與夏娃分別畫在兩塊豎板面上,人物形象頂天立地充滿畫面空間,形成獨立的兩幅男女裸體像。《亞當與夏娃》畫於兩塊長條形祭壇屏板,讓傳說中的人類祖先亞當與夏娃分別佔據畫面的兩側,分開便可成為兩幅獨立的男女裸像。其中夏娃左手摘禁果,右扶樹技,正在行走,光彩照人的似舞形體給人活潑秀美的楚楚動感。亞當的形體不如夏娃細膩優美,他半張嘴,頭髮散亂,表情恍惚、惶恐,左手緊張地捏著一截帶果的枝葉,亞當的難堪拘謹與夏娃的微笑自然,形成風趣的映照。兩人的陰部均被簇生的樹葉遮住。德國的文藝復興思想比南歐晚起,民情對性愛問題持更嚴肅態度,因而德國民族對人類性文明的貢獻大量體現在性科學領域。丟勒乃至其他德國藝術家對人體藝術投注的精力也不如義大利與法國藝術家多。《亞當與夏娃》對人類的性與肉體美體現了不偏不倚的中性立場,通過男女形象的動靜粗細結合,憂喜參半地表現出來,符合當時處於宗教改革時期德國文化的特點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