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系推理作家伊坂幸太郎:我想讓讀者會心一笑

2021-01-08 澎湃新聞

閱讀是一個人的社交,單機版的「模擬人生」,碰到自己喜歡的書時你可能會分不清,是你在讀書還是書在讀你。

剛剛過去的上海書展像是一年一期的集結號,把城市各角的閱讀者召集,如果不是這7天的圖書「shopping day」,我們可能不會那麼直觀地意識到成千上萬種書每一本都有讀者。也因此,書展的活動安排:在哪裡做活動、做多久都取決於讀者數量的預估。舉個例子,某個「現象級」青春文藝暢銷書作者xx,被安排在遠離參展人流的友誼會堂三樓,在整個書展860場活動裡這處場所一共啟用不到10次,在這裡這位暢銷書作家得到了三個小時來面對上千名讀者,這是書展給一個作者最大的容量。而有一名大多數中國人都不太熟悉的日本懸疑推理作家,獲得了同樣的「額度」,3個小時的籤售,是上海書展對第一次來中國大陸的伊坂幸太郎巨大的歡迎。

伊坂幸太郎的作品有種微妙的「古怪」,這是種獨特的寫作技巧,用「是……但是」的繩鎖住讀者的注意力。他是當下日本最受歡迎的推理作家,被推理小說女王宮部美雪譽為「天才作家」,但是他覺得自己沒什麼才華,只是隨便寫寫寫的也不是推理;他學法律但是畢業後做了系統管理員,顯然後來改行寫了小說;他膽小怕生,但是敢在車站主動搭訕同系女生最後還結了婚;他入圍直木獎,但是因為害羞所以拒絕參評;他敘事簡練,但是擅長用荒誕的情節擊打人性裡緊縮的卑微,讀者說他是個治癒系的推理作家。

新星出版社曾在他的《餘生皆假期》中文版擬過這樣一個腰封(見下圖):

編輯人員如此公然對作者表白,是衝動但討巧的。

伊坂幸太郎這次的上海活動有兩場報名制見面會,一場公眾籤售,見面會均需收費,一場198元、一場128元,雖然相對書展期間密集的免費活動此受到受詬病,但開票5分鐘100個名額就售空了。8月19日晚7點,伊坂幸太郎首次出現在中國大陸讀者面前,面對50多個人他還是有點緊張,人一拘束就顯得冷漠,後來他形容當時的感覺有點「失真」。他跟讀者打招呼,底下立即爆發出劇烈的尖叫掌聲,這些讀者已經等了太久了。有一個年輕女孩甜美地與伊坂幸太郎問好、籤名完後,在走出會場的那一剎那哭出聲來,讓她高興的是能見到自己喜歡的人,但她同樣擔心離下次見他不知還有多遠。

「從他的作品裡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角色像自己的性格,不上檯面、害羞,但是有想法。」

「荒誕的故事開端,確是大家日常也會遇到的情節,角色設定好像就是身邊的鄰家哥哥,不一定是最強的人,但一定能給你力量和親切感,讀完會有種獲取勇氣的感覺。」

「能喜歡他實在太好了。」

「感謝他的作品治好了我的抑鬱症。」

以上是澎湃新聞記者隨機詢問的讀者感言。1971年出生的伊坂幸太郎有著一種非常純正的日本男人質感,體格有點瘦小、模樣比實際年齡年輕、表情有點淡漠、性格有點疏離,但充滿善意。澎湃新聞對他的訪問是在他來上海的第二天早晨,他顯得比前一晚讀者見面會輕鬆許多,能開些自嘲的玩笑,但在快速喝完自己那份咖啡後卻不會主動要求續上,只是隨手擺弄著空杯耐心等待翻譯把話轉述完,或者認真地注視著,根據記者的表情附和笑容。

「人類最大的武器應該是『笑』吧?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難,不管陷入多悲慘的狀況,如果能夠一笑,就會有重新充電的感覺。」這是伊坂幸太郎《金色夢鄉》裡的一句話,主人公被誣陷謀殺了首相被迫逃亡,一個平凡的人經歷極端的事,這種「無理取鬧」的設定恰恰最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浪漫主義審美取向,容易在現實生活的淺水區溺水的人,需要的往往不是技能指點,而是心理建設——雖然「糟糕透頂」了,但如果把自己的處境當作是出滑稽戲的話感覺就已經離開谷底了吧。

他是這麼寫的,對於自己的人生他是否也會這麼做呢?


會告訴兒子「其實你老爸挺厲害的」

澎湃新聞:

第一次來中國,有沒有什麼問題是心裡有譜最希望被問到的?

伊坂幸太郎

:這個……我要想想。

(半分鐘過去)

澎湃新聞:

那我們最後再問這個問題好了,能不能用幾個關鍵詞描述下自己?

伊坂幸太郎:

愛操心,很容易一下子擔心這個一下子擔心那個;認真;還有就是容易丟三落四。有一次居然只帶了便當就去上學了,其他的什麼都沒帶。

澎湃新聞:

朋友、家人眼中的你是怎樣的?

伊坂幸太郎:

其實我也沒聽過別人怎麼講,因為對氣場強的人比較苦手,不太擅長接觸,所以在家人、朋友眼中應該是比較溫柔的人。但是之前實在太堅持這種溫和的表象,就教育自己十歲的兒子說:「那些老是自稱自己特別厲害的人其實一點都不厲害。」但是最近開始有點擔心孩子會覺得自己的老爸會不會一點都不厲害,所以開始會告訴孩子「其實老爸也挺厲害的」這樣的話。

澎湃新聞:

如果任何東西都可以遺傳,記憶、面容、才華、肩周炎……好壞不分一切都可以,你最想把什麼遺傳給自己的孩子?

伊坂幸太郎:

啊……沒想過呢,但是我覺得我的孩子有一個地方不足,就是不太擅長講話,我自認為跟朋友聊得很開(笑),所以想把跟人交流的能力想遺傳給孩子。(記者:你的確是認為自己是那種擅長與人交流的人麼?)我也知道你會這麼說,我要說的是,我的孩子比我還差勁(笑)。

澎湃新聞:

一個作家的創作很多時候受自己的深層精神影響,能談談你的恐懼以及渴望麼?

伊坂幸太郎:

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恐懼就是死亡,自己的、親人的、朋友的,除此還有就是戰爭,因為害怕日常的狀態會因此崩潰,所以雖然清楚戰爭離我們很遠,但還是經常會有這種憂慮,如果真的有一天會發生這種事真的太可怕了。渴望的話,大家健健康康的就行了。

澎湃新聞

:這一生你覺得自己做得最棒的是什麼事?

伊坂幸太郎:

我覺得還是寫小說吧,因為這件事堅持了最久而且也是最多人誇的。

書展籤售。

想給讀者驚喜的感覺

澎湃新聞:

在寫作方面有沒有偶像?

伊坂幸太郎:

我是因為讀了大江健三郎、島田庄司的小說,覺得小說覺得很有意思才開始寫小說的,也很喜歡安部公房。中國的作家,非常喜歡莫言,尤其《生死疲勞》,雖然風格跟日本的作家不一樣,但正是這樣才會覺得很好奇很有趣。歐美作家方面喜歡馬利奧·巴爾加斯·略薩。除此之外,日本的一個叫一郎的棒球選手,非常喜歡。

澎湃新聞:

你寫作的狀態是怎樣的?你的作品總是存在大量音樂元素,給人感覺是創作者是在肯定音樂能給予人一些決定性的力量,你在寫作時會聽音樂麼?

伊坂幸太郎:

會(笑),我寫作的時候會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聽著歌在寫,另一種就是像個匠人一樣埋頭苦幹。當要認真修整一本書的時候,還是不聽音樂,要非常專注地去寫比較好。

澎湃新聞:

從一個系統管理員變成一個暢銷作家這跟你小說的人物設定也有點像,能告訴我們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伊坂幸太郎

:寫小說是一直都有的一個夢想,但畢業後當了程式設計師,畢竟寫小說不能當飯吃 ,沒錢、沒法結婚。到仙臺的公司當系統工程師時開始偷偷摸摸寫小說,原來公司老闆是個非常好的人,於是跟老闆說了自己想寫小說,老闆非常支持我,於是就把我調到很閒的部門,但後來發現那個公司太小了,所以即使調了部門也沒有多少區別,還是很忙。後來去參加一個新人獎結果得獎了,就辭掉工作寫小說了。當時已經出版了一部小說,所以工作很忙的時候就很難寫新的小說,有一天上班路上聽著歌,忽然聽到一首歌詞:「這條路有一天也會變成美好的回憶」,那一瞬間就決定要把《重力小丑》寫好,於是回家後就跟夫人商量,做了這個決定。

印象中那時的老闆有說小說出版後會買很多本,後來真的出版後他老闆卻問能不能給他幾本(笑)。那時候老闆還把他帶到小酒館裡喝酒,跟媽媽桑說:這個人以後會變成超偉大的小說家,因為他很容易去解讀別人的心情 所以肯定會變成非常棒的小說家。所以現在看來很感謝那個老闆,但後來再沒聯繫過,所以也不知道老闆有沒有在看我的小說。

澎湃新聞:

創作生涯中有沒有什麼伯樂?

伊坂幸太郎:

如果說直接跟我有交流算得上伯樂的話應該沒有,但是如果沒讀過島田庄司的作品的話,應該不會寫推理。

澎湃新聞:

你第一次入圍直木獎卻拒絕了提名,後來五度入選卻一無所獲,日媒有評論說這是直木獎對你的報復,為什麼當時要拒絕這樣一個大獎的邀請?

伊坂幸太郎:

現在想來當時的情況是很複雜的,可能真正明白的是夫人,因為直木獎在日本比較有名,如果參評可能是要上電視的,但我對上電視會比較恐懼,所以就想儘量遠離。我本人也不是為了出名而寫小說,想著只要能安安靜靜寫小說就好了吧。

澎湃新聞

:靈感怎麼累積怎麼持續?

伊坂幸太郎:

我創作的時候會有一種信念,就是想要給讀者驚喜,希望讀者讀到的時候能夠會心一笑。有時候真的沒辦法寫就停下來,但有時候也還是要寫下去。以前睡覺很晚希望能把該寫的寫完才睡,但第二天一看會覺得「哇這什麼玩意兒嘛」!所以現在都會跟著孩子一起10點睡6點起,寫不出的時候就停著,最長停過一個月。最近也會和編輯交談 ,類似於頭腦風暴那樣,這樣就能繼續創作下去。

澎湃新聞:

你的推理小說並非典型的本格推理(指情節以解密為邏輯主線),應該算是有懸念的社會小說,那你是如何在文字裡控制住「懸疑」的?

伊坂幸太郎

:其實我是隨便寫寫的……啊,這樣說是不是不太好。(笑)

那我想就是在表面去上要讓故事寫得好看,然後最關鍵是故事的結構,這是下的功夫最大的地方。寫之前不會列大綱,但會做設計圖之類的,越是想不通的地方越是煩惱的時候就會使勁畫圈,畫這個圖相當於一個儀式,不畫這個圖感覺寫不出來。然後這些登場人物也不會事先想好,畫完圖就直接開始寫,這時候故事在腦子裡有大概的形狀了。

伊坂向澎湃記者展示自己的小說設計草圖,著重圈畫處代表「很麻煩」。

看懂電影未必也能讀懂小說

澎湃新聞:

初看你的文字時有種孤獨感,但情節卻是好笑有趣的,這跟你的為人一致麼,有點冷漠卻有服務精神?

伊坂幸太郎:

我有種感覺,就是日本文化中經常會提到「諦」,大概就是知道人與人之間是不會真正互相理解、絕對親密的,因此而產生的一種釋然精神。我已經放棄對人之間親密度的執念,但還是認為就算沒法完全互相信任、理解,但還是希望彼此能開開心心過下去。

澎湃新聞:

你認為影視反映到小說閱讀上有什麼作用?

伊坂幸太郎

:好處是很多人看了我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後會回頭來看小說,讀者群會擴大;壞處是,很多人看了電影就自以為理解了小說全部的用意。

澎湃新聞:

有人評價你與東野圭吾的作品一個是太陽一個是月亮,你如何看待他的作品呢?

伊坂幸太郎

:我在很小時候就很崇拜東野,覺得這個作家是很為讀者著想的,希望讀者有個愉快的體驗,我很佩服東野這種使命感。之所以會被比喻成太陽,可能是因為會有一種堅持,不讓劇情一直那麼灰暗往下走,但另一方面我會覺得突然變得非常開朗又很做作,所以只是就希望結尾稍微往上一點,有這麼一丁點希望,能讓人會心一笑就足夠了。

澎湃新聞:

你希望在大眾眼裡是怎樣的一個人?

伊坂幸太郎:

那麼多人喜歡的話,首先很驚喜,然後也會感到有壓力。作為我自己很怕那麼多人喜歡我,只是喜歡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如果你能理解就理解,如果不理解的話就算了。能讓讀者覺得:這個作品可能真的只有我自己明白,只有我能與作者共鳴,就夠了。

澎湃新聞:

越是書寫現實的小說家心理的理想主義越是堅固,在你心中理想的世界是怎樣的?

伊坂幸太郎:

理想中的世界是,每一個人都能有對他來說非常重要的東西,朋友、父母或者喜歡的東西。同時別人雖然不喜歡,但是不會鄙視踐踏,能夠寬容他人。

澎湃新聞:

你覺得在這個時代,作家有什麼意義或者說使命是什麼?

伊坂幸太郎:

沒有什麼使命感。

澎湃新聞:

會不會有一天放棄寫東西,改行開二手CD商店之類?

伊坂幸太郎:

如果我哪天覺得寫得不高興,可能真的會有這種事發生!

經伊坂提醒,印上的「小獅子」其實是只考拉。

【後記】

最後澎湃新聞記者提醒伊坂幸太郎回到第一個問題,最期待被提問什麼?他仍是一臉迷惑,身邊的日方編輯威脅道「想不出來就沒飯吃了」,而早就在身後攢動著的數位中方編輯則在催促時間不夠了,但伊坂還是慢悠悠地抓撓自己的腦袋念念有詞。最後記者主動放棄了這個問題,一來為了保住他的午飯,二來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有了答案。任何一個未答的提問,其實都能從他已做的回應裡得到解答,任何未見的將來,讀者都能從手裡的書裡窺見一二,畢竟小說的本質是世界觀而非印刷術。

8月21日晚,因為第二天有颱風預警,伊坂幸太郎與三位日本編輯提前返程,在走之前他們匆匆看了眼外灘。在機場他告訴中方編輯此行比想像中輕鬆,原本以為秩序會失控,沒想到讀者們都很溫柔,他很感激。

這位日本暢銷作家在上海呆了三天,行前他特地做了一個刻有「謝謝您的支持」的印章,上面有一個與他很像穿長褂的樹袋熊。每一次公開活動前,他都會努力說幾句中文,儘量對每一位讀者道謝。他的對面是千餘名在40攝氏度烈日下趕赴會場排隊3小時見一眼偶像的讀者,其中的絕大部分人不會日語,連自己有多喜歡他都沒表達,只是緊張地說句「謝謝」便離開了。而那些在現場一臉羨慕地盯著中方出版社工作人員的讀者不會看到,在第一場活動開始前,出版社的人員在門口等伊坂幸太郎,車遠遠開過來,這時候有兩個姑娘突然害怕似地躲開,因為太激動背過身就開始哭。

閱讀是很公平的行為,無論來自哪裡、做著什麼工作、貧窮或者富貴,閱讀的時候我們都一樣,只是讀者而已。

伊坂幸太郎說,對那麼多讀者喜歡自己有點害怕但很感激,而讀者也在感謝伊坂幸太郎讓他們能夠有喜愛的書、人。長久以來的議題「愛與被愛到底哪個更幸福」似乎在作家與讀者的關係前有了新解,愛或許本身就是種莫大的精神力量,足夠幸福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氣作家伊坂幸太郎來滬 稱「想寫畫面感不輸電影的小說」
    8月19日至21日,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先生受新星出版社邀請,來到上海參加上海書展活動,這是他的首次中國大陸之行。在三天的緊湊行程中,伊坂幸太郎參加了書展籤售和兩場讀者見面會,儘量留多時間與讀者交流互動。
  • 日系推理作家伊坂幸太郎代表作再版發布 與東野圭吾齊名
    《死神的精確度》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2日電(記者 李正穹)近日,日本推理小說家伊坂幸太郎代表作《死神的精確度》中文版再版發布12日下午,在北京日本文化交流中心,編劇、策劃人史航及學者止庵共同出席該書的閱讀分享會,並同到場的讀者一同探討伊坂幸太郎及其作品。  據悉,伊坂幸太郎是日本廣受歡迎的暢銷作家。他在日本作家人氣榜長期穩居前三位,與村上春樹、東野圭吾齊名。《死神的精確度》是伊坂幸太郎最著名的作品,曾獲得第57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達文西》年度最受歡迎的小說。
  • 日本文壇奇才伊坂幸太郎傑作《金色夢鄉》中文版問世
    推理小說?劍走偏鋒獨樹一幟的日本文壇奇才 2000年,伊坂幸太郎憑藉《奧杜邦的祈禱》出道,至今創作了30餘部小說。伊坂幸太郎和東野圭吾同為高人氣作家,經常被拿來對比,加上伊坂得過許多推理大獎,部分媒體和讀者難免給他貼上推理作家的標籤。
  • 日本三大推理小說家之一 伊坂幸太郎代表作引進
    原標題:日本三大推理小說家之一 伊坂幸太郎代表作引進 《死神的精確度》【日】伊坂幸太郎 著星野空 譯南海出版公司2015年10月定價:39.50元 記者從新經典文化獲悉,著名影星金城武主演的電影原著小說、日本推理小說家伊坂幸太郎的《死神的精確度》剛剛引進國內,並在北京日本文化交流中心舉行了新書發布會
  • 比肩村上春樹、東野圭吾……日本最溫暖的的小說作家伊坂幸太郎
    伊坂幸太郎是與村上春樹、東野圭吾呈三足鼎立之勢的日本暢銷書作家,但是他在中國的知名度確實是不太高,反而是句子比人還有名:「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比起金錢,我想,人一輩子至少要做出一件成績,讓自己能夠開心地大喊「辦到了!」,你不覺得嗎?」
  • 伊坂幸太郎的書,真的很不錯!推薦你去看看!
    上海書展,伊坂幸太郎來到中國大陸。一直以來,伊坂幸太郎的作品溫暖、開腦洞、治癒系,在作品中傳達出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和荒誕式想像力。在國內普遍擁有的讀者群較年輕,且辨識度極強。這位「70後」日本作家,其作品如果定義為純粹的推理小說,則顯然難以完全概括。
  • 有一種溫暖,叫伊坂幸太郎
    在今年8月份上海書展,伊坂幸太郎來到中國大陸。一直以來,伊坂幸太郎的作品溫暖、開腦洞、治癒系,在作品中傳達出一種獨特的世界觀和荒誕式想像力。在國內普遍擁有的讀者群較年輕,且辨識度極強。
  • 如果你愛怪人,那麼請喜歡伊坂幸太郎!
    伊坂幸太郎實在是一個太有趣的作家了。搖滾、熱血、治癒、可愛、中二……這個年過不惑之年的日本作家,作品中卻有一種灑脫的少年感。熱愛電影和音樂,喜歡柯恩兄弟、披頭四。雖然伊坂幸太郎的書分類在推理懸疑之列,但他與傳統意義上推理小說作家不同。
  • 專訪伊坂幸太郎:推理生活背後的淚與笑
    推理小說具有龐大的分支,除卻傳統以兇殺為主題的偵探小說外,還包括歷史解謎推理、兒童冒險型推理、俠盜故事、生活治癒型推理,以及反偵探類型等等。不同作家的寫作理想與風格,讓推理小說形成了一片詭譎豔麗的花園。與擅長營造恐怖氛圍與機關的日本作家不同,伊坂幸太郎的作品在恬淡的日常生活中,發掘背後的淚水與歡笑。
  • 再見了喲,銀行大盜們——陽光劫匪系列(伊坂幸太郎著)
    說起《陽光劫匪》,不能不提的就是它的作者,伊坂幸太郎老師,在認識他之前,我對日本出名作家的了解,僅限於川端康成(已故)、村上春樹(文壇配跑男,在小李子拿奧斯卡之前,也被戲稱為文壇小李子)、東野圭吾(《白夜行》的作者),對於標榜自己酷愛日本文學的我來說,還真系慚愧。
  • 專訪|伊坂幸太郎:推理生活背後的淚與笑
    伊坂幸太郎這個作家,快要被推理小說界排斥出去了。伊坂幸太郎:可能因為我想講述懷有成長的留白、對未來的不安與期待的人物的冒險故事吧。話雖如此,鑑於我自己年事已高,今後有可能會把主人公的年齡也設定得大一些。新京報:對推理小說而言,時不時出現的兇殺能持續刺激讀者的閱讀興趣,不過你好像並不是很在意這一點?
  • 有一種溫暖,叫伊坂幸太郎(2)
    你認為自己是一個純粹的推理小說作家還是一個更廣義的作家?伊坂幸太郎:就我個人而言,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推理小說家,我也覺得我寫的是推理小說。但可惜的是,別人似乎一直都不這樣認為,有點不讓我進入這個圈子的感覺。於是我也嘗試寫一些跟傳統意義上推理小說有點區別的作品。但我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推理小說家,也希望大家這樣看我。
  • 推理小說推薦,這八本經典推理小說,入門必讀
    東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說天王。1958年2月4日出生於日本大阪。1985年,憑藉《放學後》獲得第31回江戶川亂步獎,從此成為職業作家,開始專職寫作。經典語錄: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 伊坂幸太郎《金色夢鄉》推中文版
    原標題:伊坂幸太郎《金色夢鄉》推中文版本報訊(記者 路豔霞)被書迷們公認為伊坂幸太郎「最燃最好看」的長篇小說《金色夢鄉》,近日由新經典文化引進出版。小說寫作靈感來自甘迺迪總統遇刺事件和披頭四樂隊,講述平凡善良的快遞員青柳雅春的離奇經歷。他勇鬥歹徒,解救當紅女星而一夜成名。兩年後卻遭構陷,淪為刺殺日本新任首相的嫌疑犯,被迫走上逃亡之路。
  • 他是有趣味又有溫度的伊坂幸太郎,雖不出名但作品總讓人一見鍾情
    歡迎來到百家號(正龍的家鄉)我們今天講述的,他是有趣味又有溫度的伊坂幸太郎,雖不出名但作品總讓人一見鍾情。後來大家會發現如同驚喜一般,原來在推理的世界中還有這麼有趣的作者。有時候我們仔細想一想,看過的若干推理懸疑的故事,當我們回想起對他們的印象的時候,無一不是緊張、刺激、燒腦、嚇人、冰冷等等,每一個作家的作品都通過緊張的邏輯排列,然後再營造出一種恐怖的氛圍,讓我們在緊張的閱讀中,勾勒出一幅幅畫面,有時候甚至還能感受到人性的黑暗,雖然看得津津有味,但是也難免會心有餘悸。
  • 伊坂幸太郎|小說改變不了世界,但也許能抵達至少一個人的心靈
    臺灣著名作家詹宏志曾說:"如果現有的推理小說已經走到山窮水盡,伊坂幸太郎一定是那位使日本推理小說命運柳暗花明的人物。"這是因為,伊坂幸太郎早已在推理小說上另闢蹊徑了。說到人生,不管誰都是業餘新手啊。任何人都是第一次參加,人生這種事沒有什麼專業老手。
  • 伊坂幸太郎代表作《金色夢鄉》 直面被現代人漠視的友情、愛情和信賴
    伊坂幸太郎官方形象  伊坂幸太郎,日本文壇獨樹一幟的新銳作家,以異想天開而獨創的世界觀、多重的構想力著稱。知識廣博,文風豪邁詼諧,極具思想性和娛樂性。  曾獲推理作家協會獎、山本周五郎獎、新潮推理俱樂部獎等多項文學獎,更曾五度入圍直木獎。 與東野圭吾、村上春樹連續包攬權威書評雜誌《達文西》票選受歡迎男作家前3名。  代表作有《金色夢鄉》《死神的精確度》等。  【內容簡介】  《金色夢鄉》是日本知名作家伊坂幸太郎的代表作,講述了一場一個普通人奇蹟般的逃亡。
  • 你不知道如何展開日語推理的書籍清單
    他的推理不那麼聰明。這本書的重點應該是背景。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對於水俁病爆發的全過程以及村民與工廠矛盾的爆發都是引人注目的。此外,許多社會主題也被運用到作家的推理小說中,如《不道德的手術刀》的醫患關係,《腐蝕的構造》的軍事和官僚主義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