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獲哈佛大學醫學院華倫·阿爾波特獎—新聞—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官方公布獲獎信息

 

原標題: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員榮獲哈佛大學醫學院華倫•阿爾波特獎

2015年6月4日,哈佛大學醫學院官方網站公布2015年度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的授獎信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員因其在抗瘧領域的突出貢獻而榮獲此獎。同獲此獎的還有紐約醫學院從事抗瘧疫苗研究的露絲(Ruth S. Nussenzweig)和維克多(Victor Nussenzweig)兩位教授。該獎將於今年10月1日在哈佛醫學院舉辦的專場研討會上向三位獲獎人頒發。

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於1987年由美國慈善家華倫.阿爾波特設立。迄今為止,該獎已經授予51位學者,其中7人後又獲得諾貝爾獎。以往獲獎者來自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蘇格蘭、瑞士、以色列、阿根廷等國家。這是該獎自設立以來,首次頒發給中國學者。

我們對屠呦呦研究員的獲獎表示熱烈祝賀!屠呦呦研究員獲得華倫.阿爾波特獎,充分說明了中醫藥學的科學價值和國際認可度,體現了中醫藥學的科技創新驅動能力,也是對廣大中醫藥工作者的激勵。

屠呦呦研究員獲獎原因

瘧疾是在發展中國家大肆傳播的一種致命惡疾。僅在2013年,就曾出現2億相關發病案例,導致了584,000例死亡案例。相關病例主要出現在非洲,可以說瘧疾是新千年裡人類所遭受的一大酷刑。

屠呦呦教授是中國中醫科學院523工程的帶頭人,該項工程由中國政府設立,旨在尋找有效的抗瘧藥物。她和她的團隊對能退燒降溫的植物提取物進行了檢測,並確定了其中能夠抗擊瘧原蟲的有效成分。在發現該提取物能消除老鼠和猴子血液中的瘧原蟲後,屠呦呦教授和她的同事們不顧安危在自己身上做實驗,確保該藥有效安全。該團隊最終成功研製出青蒿素藥物,至今該類藥物仍然是世界範圍內最主要的抗瘧藥物,成功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事實上,每年有4億人份的青蒿素被使用於抗瘧的綜合治療。

相關專家推薦評語

哈佛醫學院院長傑弗裡(Jeffrey S. Flier)表示,「非常感謝這些能將實驗成果轉化為臨床治療途徑的研究人員,我深受啟發。他們的貢獻使醫學研究成為治病救人有效的『助推器』,而非無用的『試驗場』。」他還說,「今年我們將此項榮譽授予這三位醫學科學家,他們用行動證明了如何通過漫長而辛苦的基礎生物學研究工作來改變數百萬人的生死。」

阿爾波特基金會頒獎委員會的科技顧問,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免疫學和傳染性疾病研究中心主席戴安(Dyann Wirth)表示,「如果討論科學發現的成功轉化,青蒿素可以稱得上是一百年來最重要的典型案例之一;這項工作是基礎研究轉化為藥物並成功挽救生命的經典案例」

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主任貝文(Bevin Kaplan Reifer)表示,「今年,我們很高興能將此獎頒予在全球領域有如此重要貢獻的醫學科學家。此獎設立的核心準則----最高尚的成就即為人類進步奮鬥終身。在這樣的考慮下,我們認為屠呦呦、露絲和維克多三位教授是最合適的獲獎人選。我們衷心祝賀三位獲獎!」

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及其獎項介紹

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及其獎項由美國麻薩諸塞州切爾西市慈善家華倫.阿爾波特於1987年設立,該獎項通常授予醫學科學家,以肯定其研究成果在預防及治療人類疾病或紊亂方面的突出貢獻;該獎項也頒發給一些最終會改變人類對疾病的認知或者提高人類治癒疾病能力等方面有開創性科學發現的研究人員。

華倫.阿爾波特 (1921-2007),美國麻薩諸塞州切爾西市人。1987年,他得知B型肝炎疫苗研製成功,為了鼓勵該研究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當時他就打電話給B肝疫苗研發者愛丁堡大學的肯尼斯.穆雷(Kenneth Murray)教授,授予他獎勵。之後,他設立了同名基金會--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為能夠連續頒獎,華倫.阿爾波特邀請當時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院長丹尼爾(Daniel Tosteson) (1925-2009)組建專家評委會,為醫療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的科研人員頒獎。

每年,華倫.阿爾波特基金董事會的科學顧問們,從世界各地推薦的30-50位候選人中,投票選出最終獲獎者。該基金會頒獎委員會主席由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擔任,而評委均是生物醫藥領域的傑出科學家。

附: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歷屆獲獎名單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屠呦呦獲哈佛大學醫學院華倫·阿爾波特獎
    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官方公布獲獎信息原標題: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員榮獲哈佛大學醫學院華倫?阿爾波特獎2015年6月4日,哈佛大學醫學院官方網站公布2015年度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的授獎信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員因其在抗瘧領域的突出貢獻而榮獲此獎。同獲此獎的還有紐約醫學院從事抗瘧疫苗研究的露絲(Ruth S. Nussenzweig)和維克多(Victor Nussenzweig)兩位教授。
  • 「2021科學突破獎」出爐—新聞—科學網
    近日,美國麻薩諸塞州哈佛大學分子生物學家Catherine Dulac發現了雄鼠和雌鼠大腦中良好教養的「開關」,獲得了今年價值300萬美元的「生命科學突破獎」——全球獎金額度最高的科學獎。 中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盧煜明也同時獲生命科學大獎,以表揚他憑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的貢獻。盧煜明的團隊通告分析母體血漿中的微量DNA,成功破解了胎兒的全基因組圖譜,從而可及早預測多種遺傳病。無創產前診斷技術已被全球90多個國家及地區廣泛採用,每年有超過700萬名孕婦受惠。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國立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的Richard J.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開工建設—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工程開工現場 黃辛攝 11月29日上午,位於浦東天雄路藍靛路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工程正式開工建設。上海市副市長陳群、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院士等出席儀式。 據悉,上海交大醫學院浦東校區以「海納百川、中西融合」的人文理念規劃設計,網絡化、平臺化、模塊化等創新理念,構築未來校園。規劃佔地總面積約435 畝,總建築面積約70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地下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34.5萬平方米,一期建成後可容納招生規模約9000人。
  • 屠呦呦諾貝爾獎背後的「江西伯樂」和「美國推手」!
    1983年江西醫學院本科畢業後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研究生。1991年獲舊金山加州大學神經科學哲學博士。1991年進入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做博士後,研究脊椎動物神經誘導的分子機理。1994年在華盛頓大學解剖和神經生物學系任教並領導獨立的實驗室。2004年起任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 屠呦呦是誰?為何會獲獎?
    導語: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17時30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獎。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獎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17時30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來自中國的女藥學家屠呦呦獲獎,以表彰她對瘧疾治療所做的貢獻。
  • 中國大陸只有屠呦呦獲諾貝爾自然學獎,預測下一次高光時刻
    中國大陸只有屠呦呦獲諾貝爾自然學獎,預測下一次高光時刻 2020-12-18 13: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蒲慕明獲2016年度Gruber神經科學獎—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6月8日上海訊(記者黃辛)美國時間6月7日,Gruber基金會宣布2016年度Gruber
  • 南開大學首次頒發科學研究獎—新聞—科學網
    南開大學科學研究獎於2019年設立,2020年首次頒發。包括重大成就獎、傑出貢獻獎和青年創新獎三大子類獎項,今年總獎金為500萬元,其中重大成就獎獎金為每人100萬元。 南開大學科學研究獎一般兩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重大成就獎不超過2人,傑出貢獻獎和青年學者獎各不超過10人,其評審、授予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 中國女神屠呦呦!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附官網截屏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17時30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來自中國的女藥學家屠呦呦(Youyou Tu)獲獎,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中國女科學家。獲此殊榮的另外兩位科學家是William C. Campbell、Satoshi Ōmura。
  • 5華人青年學者回懟哈佛醫學院「新冠論文」
    用學術界公認的方法「懟」回去6月8日,哈佛醫學院的John S. Brownstein與合作者在DASH上發文稱,通過對比武漢6家醫院停車場的100多張衛星圖像,以及百度相關搜索數據,認為武漢在去年秋天甚至是8月就可能出現新冠病毒社區傳播跡象。該文未獲同行認可,且被世衛組織相關負責人認為思路太「跳脫」。
  • 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的中國科學家,他是蘭大校友!
    憑藉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蘭州大學1989級衛生系(現公共衛生學院)校友李文輝博士 11月12日榮膺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這是截至目前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
  • 指出6大不當,5位華人青年學者回懟哈佛醫學院「新冠論文」
    科學網微信公號7月14日消息,今年6月,美國哈佛醫學院一篇發表在該校開放獲取資源庫DASH上的論文,通過分析武漢醫院停車場照片和百度搜索數據,斷定新冠疫情可能去年8月底就在武漢傳播。論文上線後遭到多方譴責,被指所引用材料牽強之至,漏洞百出。
  • 吳凡:最美「疾控女俠」—新聞—科學網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吳凡說。 這位被譽為「疾控女俠」的科學家,最近獲選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她作為第一完成人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各類獎項10餘項,以主要完成人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曾獲得「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仁心醫者·上海市仁心醫師獎」和「上海市巾幗創新獎」。 新冠疫情發生後,吳凡第一時間投身上海市和國家疫情防控。
  • 細數美國頂尖醫學院,不止於有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醫學院中的戰鬥機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自1782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醫學教育的創新和影響。對生物醫學研究感興趣的學生可以申請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的健康科學與技術項目。
  • 美國頂尖醫學院,除了哈佛醫學院還有哪些呢?
    美國哪些醫學院在2020USNews最佳醫學院排名中名列前茅呢?一起來看看吧。Harvard University哈佛醫學院(HMS)是世界上最頂尖的醫學院,它因高超的醫學技術與每年錄取的學生最少而聞名世界。
  • 屠呦呦落選院士評選?這樣的謠言有經濟學家還在轉!她呼籲全球科研...
    那麼,有槓精的網友可能要問了:既然如此,屠呦呦先生是2015年獲得的諾獎,當年可能錯過評選時間,那麼2017年和2019年的兩院院士評選,為什麼也沒有出現屠呦呦先生的名字呢?據界面新聞報導,中國工程院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屠呦呦先生已經超過80歲了,在2019年的兩院院士增選中,屠呦呦並沒有參選。公開資料顯示,屠呦呦生於1930年,如今已是90歲高齡。
  • 屠呦呦獲最高科技獎 成女性且非院士獲此殊榮第一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超導專家趙忠賢和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獲得最高科技獎。法晚記者(微信ID:fzwb_52165216)注意到,今年86歲的屠呦呦是自最高科技獎設立已來首位女性獲得此殊榮,也是首位非院士獲此殊榮的專家,也就是說,27位榮膺國家最高科技獎科學家中,除屠呦呦外,其餘26位均出自院士。
  • 同校申請|CSC免改派|法醫學老師獲美國哈佛大學邀請函
    R老師是法醫學專業,與其它醫學專科相比差異較大,且國內法醫學起步相對較晚,想在短時間內申請到像哈佛這樣世界頂尖學府難度不小。但我們全力以赴,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申請努力。好在哈佛大學下設13個學院,其中醫學院又有8個教學附屬醫院。我們的申請並不局限於法醫學專業,而充分發掘了R老師的研究背景,對於相關方向的導師都不錯過。
  • 紐約大學醫學院排名情況概覽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最新的排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名列2016年一般醫療冠軍。2.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平均MCAT分數:32錄取率:5.2%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的醫學院分三個學習階段(必修課程、臨床必修與進修課程)。該校的基層醫療實習計劃著重內科,是最早期獲聯邦補助的醫學院之一。
  • 屠呦呦任職單位領導班子調整:黃璐琦履新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
    黃璐琦先後於江西中醫藥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京醫科大學)獲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博士學位。1997年11月起,黃璐琦先後擔任過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副所長、代所長、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2012年12月,黃璐琦出任中藥資源中心主任,後於2015年8月起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黨委常委、常務副院長,並繼續兼任中藥資源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