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官方公布獲獎信息
原標題: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員榮獲哈佛大學醫學院華倫•阿爾波特獎
2015年6月4日,哈佛大學醫學院官方網站公布2015年度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的授獎信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員因其在抗瘧領域的突出貢獻而榮獲此獎。同獲此獎的還有紐約醫學院從事抗瘧疫苗研究的露絲(Ruth S. Nussenzweig)和維克多(Victor Nussenzweig)兩位教授。該獎將於今年10月1日在哈佛醫學院舉辦的專場研討會上向三位獲獎人頒發。
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於1987年由美國慈善家華倫.阿爾波特設立。迄今為止,該獎已經授予51位學者,其中7人後又獲得諾貝爾獎。以往獲獎者來自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蘇格蘭、瑞士、以色列、阿根廷等國家。這是該獎自設立以來,首次頒發給中國學者。
我們對屠呦呦研究員的獲獎表示熱烈祝賀!屠呦呦研究員獲得華倫.阿爾波特獎,充分說明了中醫藥學的科學價值和國際認可度,體現了中醫藥學的科技創新驅動能力,也是對廣大中醫藥工作者的激勵。
屠呦呦研究員獲獎原因
瘧疾是在發展中國家大肆傳播的一種致命惡疾。僅在2013年,就曾出現2億相關發病案例,導致了584,000例死亡案例。相關病例主要出現在非洲,可以說瘧疾是新千年裡人類所遭受的一大酷刑。
屠呦呦教授是中國中醫科學院523工程的帶頭人,該項工程由中國政府設立,旨在尋找有效的抗瘧藥物。她和她的團隊對能退燒降溫的植物提取物進行了檢測,並確定了其中能夠抗擊瘧原蟲的有效成分。在發現該提取物能消除老鼠和猴子血液中的瘧原蟲後,屠呦呦教授和她的同事們不顧安危在自己身上做實驗,確保該藥有效安全。該團隊最終成功研製出青蒿素藥物,至今該類藥物仍然是世界範圍內最主要的抗瘧藥物,成功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事實上,每年有4億人份的青蒿素被使用於抗瘧的綜合治療。
相關專家推薦評語
哈佛醫學院院長傑弗裡(Jeffrey S. Flier)表示,「非常感謝這些能將實驗成果轉化為臨床治療途徑的研究人員,我深受啟發。他們的貢獻使醫學研究成為治病救人有效的『助推器』,而非無用的『試驗場』。」他還說,「今年我們將此項榮譽授予這三位醫學科學家,他們用行動證明了如何通過漫長而辛苦的基礎生物學研究工作來改變數百萬人的生死。」
阿爾波特基金會頒獎委員會的科技顧問,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免疫學和傳染性疾病研究中心主席戴安(Dyann Wirth)表示,「如果討論科學發現的成功轉化,青蒿素可以稱得上是一百年來最重要的典型案例之一;這項工作是基礎研究轉化為藥物並成功挽救生命的經典案例」
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主任貝文(Bevin Kaplan Reifer)表示,「今年,我們很高興能將此獎頒予在全球領域有如此重要貢獻的醫學科學家。此獎設立的核心準則----最高尚的成就即為人類進步奮鬥終身。在這樣的考慮下,我們認為屠呦呦、露絲和維克多三位教授是最合適的獲獎人選。我們衷心祝賀三位獲獎!」
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及其獎項介紹
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及其獎項由美國麻薩諸塞州切爾西市慈善家華倫.阿爾波特於1987年設立,該獎項通常授予醫學科學家,以肯定其研究成果在預防及治療人類疾病或紊亂方面的突出貢獻;該獎項也頒發給一些最終會改變人類對疾病的認知或者提高人類治癒疾病能力等方面有開創性科學發現的研究人員。
華倫.阿爾波特 (1921-2007),美國麻薩諸塞州切爾西市人。1987年,他得知B型肝炎疫苗研製成功,為了鼓勵該研究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當時他就打電話給B肝疫苗研發者愛丁堡大學的肯尼斯.穆雷(Kenneth Murray)教授,授予他獎勵。之後,他設立了同名基金會--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為能夠連續頒獎,華倫.阿爾波特邀請當時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院長丹尼爾(Daniel Tosteson) (1925-2009)組建專家評委會,為醫療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的科研人員頒獎。
每年,華倫.阿爾波特基金董事會的科學顧問們,從世界各地推薦的30-50位候選人中,投票選出最終獲獎者。該基金會頒獎委員會主席由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擔任,而評委均是生物醫藥領域的傑出科學家。
附:華倫.阿爾波特基金會歷屆獲獎名單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