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打臉!5華人青年學者回懟哈佛醫學院「新冠論文」

2020-12-22 騰訊網

作者 | 馮麗妃

今年6月,美國哈佛醫學院一篇發表在該校開放獲取資源庫DASH上的論文,通過分析武漢醫院停車場照片和百度搜索數據,斷定新冠疫情可能去年8月底就在武漢傳播,理由是各大醫院車流量大幅上升。

論文上線後遭到多方譴責,被指所引用材料牽強之至,漏洞百出。

近日,來自中、美、德3國高校的5位華人青年學者深入分析發現,這篇文章不只「不嚴謹」,還可能存在刻意調整研究參數、只匯報對自己有力的證據等6大不當行為。

為此,他們聯合在DASH上發文,針對這篇質量極差的「論文」,用學術界公認的方法「懟」回去。

新論文得到包括Elisabeth Bik在內的美、德知名學術打假人士和哥廷根大學等多方支持。

目前,原論文已從「已接收」變更為「作者自有」。「這或許意味著哈佛前文已從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撤稿。」7月13日,最新文章作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

用學術界公認的方法「懟」回去

6月8日,哈佛醫學院的John S. Brownstein與合作者在DASH上發文稱,通過對比武漢6家醫院停車場的100多張衛星圖像,以及百度相關搜索數據,認為武漢在去年秋天甚至是8月就可能出現新冠病毒社區傳播跡象。

該文未獲同行認可,且被世衛組織相關負責人認為思路太「跳脫」。但被美國廣播公司等西方媒體報導後,一時輿論譁然。

美國總統川普對該文予以毫無保留的支持。其在推特上轉發的有關該研究的報導閱讀量一時達到數百萬。

不過,很快,這篇文章被批所引用的材料牽強之至,漏洞百出。

最新評議文章牽頭主筆、在德國哥廷根大學數學系工作的陳浩博士也關注到此事。他認為,作為科研人員,有義務針對這篇「論文」,用學術界公認的方法「懟」回去。

6月15日,陳浩發起倡議,並找到國內外的合作夥伴一起撰寫初稿。他們包括維吉尼亞大學統計學博士William Ma、浙江大學藥學院副教授康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醫生林振宇、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杜紫明。

陳浩表示,由於該「論文」「質量極差」,並不具備一篇論文該有的「身份證」——數字對象識別符DOI,他們甚至沒辦法通過Pubpeer等網絡伺服器進行評議。

「雖然它根本達不到論文的標準,但既然你假裝它是一篇論文,那我們就寫一篇評議,發表在同樣的平臺或者其他的運營平臺,讓你無法逃脫評審。」陳浩表示。

「假論文」6大不當

那麼,前述來自全球頂尖學府的「論文」究竟差在哪裡?

5位作者在評議文章中指出,該文包括但不限於「數據不恰當、不充分,對統計方法的誤用和誤讀,對網絡搜索詞的挑三揀四」等問題,並分6個章節批判了前文中的不當。

其中包括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報導中使用的圖片。「相關圖片並未出現在哈佛前文中,我們建議作者澄清媒體用圖不是他們提供的,否則可認定為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陳浩說。

最新論文作者表示,最隱蔽的問題來自於統計分析方法。他們指出,前文「胡亂」解讀LOESS曲線,從而讓醫院車流量峰值提前出現。

前文還刻意選擇了LOESS方法的參數。尤其是在停車場數據的非參擬合中為得到想要的結論刻意調整參數(如下圖)。

「前文所用到的那些統計工具讓人大跌眼鏡,基本上一個統計系的本科生,就能看出他們的錯誤。」陳浩說。

同時,作者指出前文在百度搜索方面還存在「摘櫻桃」的問題。「『採櫻桃』學名『隱瞞證據』,只匯報對結論有利的證據,隱瞞對結論不利的證據。這是學術不端的灰色地帶。」陳浩說,「因為通常可以找其他理由來解釋隱瞞的證據,比如儀器沒調好之類。可惜哈佛團隊的『儀器』是網際網路,類似的理由他們沒有。」

評議文章作者指出,前文作者搜索時特意選擇了唯一的關鍵詞「腹瀉的症狀」來支持搜索上升的結論,若用通常使用的「腹瀉」一詞,搜索量上升根本無法重現。且「腹瀉的症狀」有上升是全國範圍內都出現的現象,並非武漢獨有(如上圖)。

此外,其他不當之處還包括把沒有成人呼吸科的婦幼保健院生拉硬扯與新冠疫情扯上關係,車輛計數的數據嚴重不足且分布不均等。

哈佛前文或已從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撤稿

7月3日,陳浩在個人主頁公開了評議文章,並在當天投稿至DASH平臺。文章在美東時間7月8日下午發表。

文章發表後,陳浩聯繫了著名打假人、史丹福大學前研究員Elisabeth Bik和德國分子細胞生物學家Schneider Leonid,並獲兩人支持。

7月3日,Leonid在推文中轉發了評論文章的手稿,指出前文含有的不當之處,並@了哈佛前文作者。

在其推文中, Bik表示,這是對「基於醫院停車場照片聲稱2019年8月新冠肺炎暴發的『研究』的有效批評」。

讓5位青年學者讚賞的是,雖然他們在文中批判了DASH平臺上線機制給學術成果嚴謹性帶來的負面影響,但該平臺不僅沒有拒稿,還「加急」發布該評論。

記者發現,目前,在該平臺十大趨勢研究(trending works)列表中,評論文章排名第二,哈佛前論文排名第六。

陳浩表示,哈佛新冠論文已被川普「欽點」,因此並不期待能在流行度上超過前者。「我們的目的是在學術上把他們所犯的錯誤明確下來,讓大家有據可查。」

「如果上述文章作者不投稿,那麼就通過這篇評論留下記錄;如果前者投稿,甚至發表了,那我們將同樣發表評論,迫使其撤稿。」他補充說。

有趣的是,在評議文章發表當天,論文共同作者、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杜紫明同時收到了DASH平臺的回信,稱哈佛前文的狀態已從「已接收」(accepted manuscript)變更為「作者自有」(author's original)。

「這中間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可能意味著哈佛前文已經從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撤稿,但前文是否被接收、被誰接收我們並不知情。」陳浩告訴《中國科學報》,如果哈佛前文一直維持「作者自有」的狀態,作者也無法將該文繼續投稿至相應的同行評議期刊。

學術出版危機需深思

在評議文章中,5位青年學者還對緊急公共衛生情況下的科學出版進行了反思。作者表示,此次新冠疫情不僅是公共衛生危機,也帶來了學術出版危機。

「預印本的出現,本意是為了方便同行交流,加速科研成果的流通,但在時下成了像哈佛前文這樣缺乏科學嚴謹態度,甚至具有學術不端問題的論文的溫床,甚至成為媒體炒作的利用工具,這讓人痛心。」康玉說。

嚴峻的是,這種出版模式已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對學術出版的嚴謹性和誠信度構成巨大挑戰。「哈佛論文的不良影響已經造成的社會傷害,這樣的出版危機需要國際學術界群策群力來應對。」陳浩說。

附:評議文章指出哈佛前文「6大不當」具體內容

參考資料:

哈佛前文:dash.harvard.edu/handle/1/42689

評議文章手稿:http://num.math.uni-goettingen.de/~hchen/documents/COVID19.pdf

編輯 | 宗華

排版 | 華園

不想錯過科學網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點擊播放 GIF 0.2M

喜歡本文?點讚 + 在看 支持一下!

相關焦點

  • 指出6大不當,5位華人青年學者回懟哈佛醫學院「新冠論文」
    近日,來自中、美、德3國高校的5位華人青年學者深入分析發現,這篇文章不只「不嚴謹」,還可能存在刻意調整研究參數、只匯報對自己有力的證據等6大不當行為。為此,他們聯合在DASH上發文,針對這篇質量極差的「論文」,用學術界公認的方法「懟」回去。新論文得到包括Elisabeth Bik在內的美、德知名學術打假人士和哥廷根大學等多方支持。
  • 哈佛大學被打臉!醫學院論文污衊中國,川普轉發,外交部回懟,百度...
    質疑的起因,是一篇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論文,這篇論文試圖得出 "新冠病毒在去年秋天就在武漢傳播" 的結論,但論文所引用的材料和證據卻是漏洞百出,牽強之至,讓人大跌眼鏡。值得一提的是,這篇論文的內容還牽扯到了百度。一篇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論文這篇論文發表在哈佛大學開放存取機構庫 DASH (Digital Access to Scholarship at Harvard,簡稱 DASH)學術平臺,但它未經同行評議。
  • 深度扒皮:哈佛大學醫學院這回在中國身上,算是徹底砸牌子了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近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個團隊,發布了一個關於新冠病毒的最新調查,稱他們通過分析100多張武漢6家醫院停車場的圖片,以及中國百度的搜尋引擎數據,發現早在2019年秋季甚至8月,武漢就出現了一些異常。
  • 鄭州大學人民醫院順利完成首位越洋網絡博士學位論文預答辯
    為認真貫徹落實《鄭州大學2020年上半年研究生畢業與學位授予工作安排》文件精神,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研究生教育教學工作相關要求,經過前期的申請、審核、公告等流程,3月19日下午,正在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學習的鄭州大學2016級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博士生馬瀟越,通過網絡視頻會議和網絡匿名投票方式順利完成學位論文預答辯。
  • 哈佛大學新冠論文漏洞百出 錯誤明顯且低級 合理懷疑是「命題作文」
    【哈佛大學新冠論文漏洞百出】在今天(11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美國廣播公司報導稱,近日一篇哈佛大學的論文通過對武漢幾所醫院附近交通流量和關鍵詞搜索量的分析認為,新冠肺炎早在去年8月底可能就在武漢暴發。有關論文已經遭到一些專家和中國媒體的強烈質疑,認為論文存在大量明顯且低級的漏洞。
  • 學術頭條:首例新冠母嬰傳播被證實,嫦娥四號迎來第二十月晝,青少年...
    全球首例新冠母嬰傳播被證實:來自法國,新生兒有神經學症狀最新研究顯示:SARS-CoV-2(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母親可能通過胎盤,將病毒傳染給嬰兒。已康復新冠患者對二次感染平均僅產生14%的免疫力目前,不少科學家和政客希望人們只用注射一次新冠疫苗就可以獲得免疫力,但似乎這一期望很容易落空。最新的一項抗體研究明確警告稱,已康復的新冠患者對第二次新冠病毒感染僅僅會產生14%的免疫力——這表明,如果有人感染了導致新冠肺炎的100種SARS-Cov-2病毒,其中的86種仍然能夠通過ACE-2受體進入人體。
  • 曾光批哈佛論文荒謬!世衛組織、外交部也發聲了
    有著世界頂級學府之稱的哈佛醫學院,也玩起了「開局一張圖」的套路。6月8日,美國哈佛大學在其學術社區平臺「DASH」公布了一篇論文,標題聳人聽聞:武漢在2019年秋天就可能有(新冠)病毒跡象。哈佛大學論文團隊通過百度搜尋引擎,聲稱查詢了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的搜索量數據,得出「2019年秋季在百度上檢索咳嗽和腹瀉的武漢人增加」的結論。但是,論文圖標給出的數據區間,並非2017年4月至2020年5月,而僅僅是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如果圖標將2017年的數據納入,會發現2017年和2018年同期的檢索量均有猛增。
  • 全球top10醫學院《nature》重磅論文被撤稿,涉及多名華人科學家
    該篇論文也是作為非編碼RNA領域的重要論文,隨著這篇重磅論文的被撤稿,讓非編碼RNA研究蒙上了陰影,而這篇重磅論文的作者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西南醫學中心不僅是美國最頂尖的醫學院和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之一,培養了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且也是世界top10級別的醫學院,西南醫學中心在2016年的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世界大學排名)中被排在全球醫學院第
  • 這是一場國際青年學者的學術嘉年華!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明日...
    本次論壇面向國際,聚焦一流學科建設,發揮高校主體作用,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助力青年學者發展,集聚人才創新活力,提升上海國際影響力。2020年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是由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上海高校人才工作聯盟主辦、在滬14所高校承辦的國際青年學者學術交流活動。論壇擁有全方位的交流網絡,綜合各方面精英組成的專業服務團隊,為全球青年學者與在滬高校架設合作交流的橋梁。
  • 16位華人學者獲美國斯隆研究獎 北大7名校友居第一
    今年華人學者表現依然十分出色,共有16位華人學者獲獎,其中大多數華人學者都曾在中國高校接受本科教育。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科技大獎斯隆研究獎素有「諾獎風向標」的美譽,旨在獎勵職業生涯早期的傑出青年學者。本屆獎項獲得者分屬化學、計算和進化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數學、神經科學、海洋科學和物理學等8個領域。
  • 「2020年度全美十大華人傑出青年」評選結果揭曉
    人民網華盛頓5月4日電(記者 吳樂珺)當地時間4日,第十三屆「全美華人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榜單在洛杉磯正式公布。今年評選的主題是:「展望新的十年」,並特別增設了「全美傑出華人青年群體榮譽獎」,頒授給「全美華人青年醫護工作者」群體,以及「全美各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CSSA)」團隊。主辦單位表示,奮戰在救護新冠肺炎病毒患者第一線的全體華人醫護人員展現了無畏的氣概和高超的專業水準。
  • 美國頂尖醫學院,除了哈佛醫學院還有哪些呢?
    在哈佛醫學院近10萬名在世校友中,有美國陸軍第一任衛生局局長約瑟夫洛弗爾和前參議員、外科醫生比爾弗裡斯特、新澤西州幹細胞研究所的第一任主任艾拉布萊克等。至今有16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校友或教師獲得諾貝爾獎。Stanford University史丹福大學醫學院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市。它是1858年在舊金山成立的太平洋大學醫學系的繼承者。這是一個研究密集型的機構,強調醫學創新,新方法,發現和幹預其綜合課程。
  • 第九屆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學術大會線上學術周開幕式成功召開
    本次大會由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協會、北京市王忠誠醫學基金會和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主辦,湖北省病理生理學會、湖北省神經科學學會、武漢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神經外科承辦,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今日起開始為期6天的線上會議。開幕式分為兩部分,下午14時整,包括香港、臺灣在內的兩岸六地六大中心準時連線,專家們在線上「面對面」為大會致辭。
  • 「引文桂冠」獎今日公布,華人學者戴宏傑入選
    9 月 23 日,擁有 Web of Science、InCites 等著名論文及期刊索引平臺的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宣布了 2020 年「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未來可能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共有 24 位科學家入選,其中包含知名華人學者戴宏傑。
  • 外交部再評哈佛論文:嚴肅的科學問題不嚴肅處理漏洞百出「圖」
    會議上,有記者針對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命題作文」問題提問。華春瑩第二次在記者會上回應了該問題。華春瑩評論說,如此嚴肅的科學問題進行如此不嚴肅的處理,實在是讓人感到奇怪。在回答中,華春瑩從四個方面駁斥了這篇漏洞百出、粗製濫造的所謂論文。
  • ...證據竟是衛星和搜索數據…世衛組織反駁,曾光炮轟:荒謬,哈佛的...
    每經編輯:周宇翔日前,哈佛大學醫學院一團隊發表論文稱,通過分析武漢醫院附近交通流量和相關百度搜索認為,新冠肺炎在去年8月底就可能傳播。對此,世衛組織於6月10日回應稱,不會基於哈佛大學此類研究展開推測,因為其不會在提供支持和跟蹤疾病上產生幫助。
  • IEEE Fellow 2019 名單出爐,41 位華人學者入選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雖然IEEE Fellow2019評選結果還未正式出爐,但2018年IEEE董事會會議已於11月召開,已有部分入選名單流出,其中共有 41 位華人入選,其中國內高校共有 21 位入選華人,工作單位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
  • 細數美國頂尖醫學院,不止於有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醫學院中的戰鬥機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自1782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醫學教育的創新和影響。對生物醫學研究感興趣的學生可以申請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的健康科學與技術項目。
  • 外國語學院博士生論文榮獲「第三屆日本研究青年學者論壇」三等獎
    近日,外國語學院日本文學方向博士生趙曉妮的論文榮獲「第三屆日本研究青年學者論壇」三等獎。本次論壇由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權威期刊《日本學刊》舉辦,徵文主題是「世界中的日本:熱點問題、歷史沿革與未來走向」,面向國內外青年學者徵集論文。
  • 紹阿醫生共著新冠病毒學術論文
    紹阿醫生共著新冠病毒學術論文 發布日期:2020-12-17 10:15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