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球最大、覆蓋學科最多的綜合性學術網站Web of Science公布的最新一期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名單中,由紹興援疆醫生唐偉良及阿瓦提縣人民醫院醫生蔣崇賦、李青松合作發表的學術論文《新型冠狀病毒危重與死亡病例的危險因素:一項系統的文獻回顧和薈萃分析》,因其高引用量入選為「高影響和高被引論文」。
ESI是基於SCI(科學引文索引)和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所收錄全球11000多種學術期刊的1800多萬條文獻記錄而建立的計量分析資料庫。「ESI高被引論文」是指同一年同一專業領域內,被引用次數位於全球論文排名前1%的論文,入選「高被引論文」的文章會同時被入選為當年的「高影響論文」。
今年3月中旬,紹興的新冠肺炎疫情正處於緊張階段,身為紹興第十批援疆醫生的唐偉良想到,雖疫情還未蔓延到新疆,但如果新疆地區也出現疫情,如何有效判斷患者情況,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醫療資源?為此,唐偉良萌生了創作論文的念頭,並找到阿瓦提縣人民醫院院長蔣崇賦和內一科主任李青松,共同開展學術研究。
短短一個月時間,唐偉良與紹興市人民醫院心內科彭放教授團隊、阿瓦提縣人民醫院團隊通力合作,查閱了553篇新冠病例報導文獻,經過統計篩選,最終納入3027例新冠肺炎危重症和死亡病例。「當時可參考的資料非常有限,只能對收集到的病例與結果進行系統評價和研究分析。」唐偉良說,這一過程中,阿瓦提縣人民醫院團隊提供了不少思路,如蔣崇賦提議將心肌損傷指標納入分析範圍,最終通過研究得以證實。
「論文主要通過對新冠肺炎危重症及死亡病例高危因素的客觀分析,講述如何有效識別高危患者並施以更合理的診療方案。」唐偉良告訴記者,論文的主要發現包括:年齡大於65歲、男性、吸菸,以及伴隨基礎疾病,包括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情況下,需警惕患者面臨更高的危重症甚至死亡風險;在疾病進展過程中,出現難以控制的發熱、呼吸困難等臨床症狀的患者,常會伴隨更高的危重甚至致死傾向;白細胞、超敏肌鈣蛋白等指標的變化和病情進展密切相關,指標升高常常預示著患者面臨更高的危重症甚至死亡風險等。
4月25日,論文一發表就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廣泛關注。截至12月15日,該論文已被引用達340次,其中被SCI核心期刊引用129次。對此,蔣崇賦和李青松顯得更為興奮。「這是我們阿瓦提人首次參與國際醫學學術論文的寫作與發表,收穫很多、提高很大、影響也很深遠!」
「學術幫扶、科研幫扶是紹興醫療援疆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以來,紹阿醫療團隊合作的項目,已有兩項課題獲省、市級立項,並發表了一篇SCI學術論文。」市援疆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
信息來源:紹興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