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胰腺癌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它的死亡率極高,號稱惡性腫瘤中排名前五的「殺手」。近年來,胰腺癌的發病率在全世界範圍內有增加趨勢,即使是在醫學水平較為發達的今天,它的術後五年的存活率為僅在百分之五以下。
01胰腺癌的發病病因讓人捉摸不透,尚未找到真兇,但已有懷疑對象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胰腺癌發病有關的因素包括:吸菸、高熱量、高膽固醇、高糖類攝入性飲食、慢性胰腺炎、糖尿病、胃潰瘍和胃切除術、膽囊切除術和膽石症、環境汙染、遺傳因素(包括家族性胰腺癌、Ⅰ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症、遺傳性胰腺炎、Ⅱ型Lynch症候群、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候群、家族性非典型性多發性痣黑素瘤症候群)等。
02胰腺癌的發病是循序漸進的,發病機制尚未十分明確,但已知大概
胰腺癌的發病機制尚未十分明確,胰腺癌大部分起源於導管上皮,導管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可逐步發展為惡性腫瘤,這些變化包括從非乳頭狀導管上皮增生到乳頭狀增生、不典型乳頭狀增生和原位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如K-Ras、胰腺癌缺失基因DPC、p16、p53等)、細胞凋亡、端粒酶、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等在胰腺癌的發生中起重要作用。
03身患胰腺癌,身體會給出6個信號,可作臨床診斷依據
①阻塞性黃疸
患者出現無痛性黃疸,梗阻性黃疸常呈持續進行性加重;胰體及胰尾癌則少見有黃疸。黃疸不一定是早期表現,即使有部分患者會以黃疸為首要症狀。黃疸出現的時間一般與患者的個人生理結構,腫瘤所在的部位,以及生物學特性等因素有關。但是腫瘤鄰近膽管的同時膽管具有浸潤的特徵,那麼黃疸的顯現便較早。
②難以解釋的體重減輕(超過正常體重的10%)
明顯消瘦為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往往1個月內減重10kg以上。消瘦的原因大都是由於癌細胞直接作用所導致的,但是還患者個人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關,大多數胰腺癌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都呈現不良狀態。
③不明原因的腹痛或腰背痛
50%~80%胰腺癌患者首發症狀為上腹部不適、隱痛。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疼痛的症狀,主要為上腹偏右疼痛,而胰體尾癌多在偏左。痛感多為鑽痛以及絞痛為主,痛感呈遞進式不斷增強,並且止痛藥與止痛劑該類藥物都失去效用。胰頭癌疼痛與腸道的蠕動息息相關,痛感在進食後加劇。而胰體尾癌與胰頭癌相反,與腸道的蠕動沒有關係,疼痛夜間加重,平臥或脊柱伸展時加重,尤以胰體尾癌明顯。
④近期出現無法解釋的消化不良
可見食欲不振、厭油膩、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嘔血,黑糞亦可出現。
⑤腹部包塊
部分胰頭癌患者的膽石阻塞膽總管時膽囊會因慢性炎症而縮小,而胰頭癌致阻塞性黃疸時可有膽囊腫大。
⑥發熱
胰腺癌患者會有長時間的間接性或持續性的低熱症狀,如果患者同時並發道感染,便會由低熱變為高熱狀。
04胰腺癌最好的診斷方法,依靠影像檢查手段,獲取影像表現診斷
胰腺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隱匿性、侵襲性強,臨床診斷較為困難,通過影像手段檢查是較好的方法。
1、檢查手段
①超聲和腫瘤標記物聯合檢測
②可疑者行薄層動態增強螺旋CT掃描
③CT診斷仍不明確或伴有梗阻性黃疸,可行ERCP、MRI或MRCP
④對需要進一步決定治療方案的病例,可進行超聲內鏡(EUS)檢查
⑤不能手術的患者,行針吸活檢
2、影像表現
①X線表現:上消化道鋇餐造影可顯示十二指腸腸曲擴大,呈倒「3」字徵。
②B超:可見胰腺變形,並且可見低回聲腫瘤,且腫瘤內含不均勻光點,常合併膽總管和胰管擴張。在B超引導下行胰腺腫塊穿刺活檢還可以對胰腺的良、惡性進行鑑別。B超具安全、無損傷、可重複檢查等優點,是診斷胰腺癌的首選方法。但B超對於診斷<2cm的胰腺癌比較困難,敏感性僅為55%。
③CT掃描:影像可見胰腺腫塊,密度均勻性呈波動性;增強掃描腫瘤多呈低增強;胰頭腫瘤大多數合併胰管擴張、肝內膽管擴張、膽囊增大以及肝外膽管擴張等;腫瘤可侵犯胰腺周圍器官和組織,膽總管、腸繫膜上動脈、十二指腸以及腸繫膜上靜脈常受到胰頭癌的壓迫,而脾門、左腎、降結腸、胃後壁等常受胰體尾部腫瘤累及。
④磁共振成像(MRI):胰腺癌在T1加權多為低信號,在T2加權為略高信號。MRI在診斷胰膽管擴張上與CT相似,但對明確病灶邊緣和血管、胰周及淋巴有無累及明顯優於CT。
⑤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能發現胰腺癌患者的主胰管狹窄、阻塞,尾側胰管及胰管分支擴張等情況。ERCP是診斷直徑<2cm的較好手段,並能收集胰液進行細胞學和分子生物學診斷,對可疑部位可取材活檢。
⑥磁共振胰膽管成像(MRCP):能反映胰膽管系統的全貌,對膽管梗阻的部位、範圍和病因的診斷準確率達90%~100%,但不能行活檢或介入治療。
⑦超聲內鏡(EUS):EUS可將高解析度的超聲探頭通過內鏡直接送入胃和十二指腸內檢查。超聲內鏡對小胰癌陽性的診斷率要大大的優於B超和CT,同時還可以行穿刺活檢,可謂是診斷小胰癌最具價值的手段之一。
⑧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如今常規影像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診斷胰腺癌,但是像比之下18FDG-PET診斷胰腺癌的準確率要高出很多。另一方面對與胰腺炎和胰腺癌之間的鑑別診斷更是有效,但是對胰腺癌的早期病灶一定程度上有局限性。
05患者術後身體虛弱,需要確保術後保護措施,保證生命安全
如若患者通過手術治療後一定要關注這5點,以保證生命安全。
1、生命體徵
2、體位
3、飲食
4、防止感染
5、加強營養
結語:胰腺癌雖為腫瘤殺手,但並非毫無治癒的可能,多加關注自己身體的健康,定期前往醫院做相關檢查,只要能在早期發現診斷,那麼治癒的希望也就更大一些。患者要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