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班同學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自己家的孩子卻要一兩個小時;放學回家從不準時寫作業,沒有大人的督促從不按時完成;寫字速度慢,態度不端正,寫完的答案自己都不認得……
諸如此類,孩子拖拖拉拉的現象不僅在困擾著每一位認真負責的好家長,同時也給孩子的學習成績帶來不小的隱患。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們做事拖拉磨蹭的來龍去脈。
孩子為什麼會做事拖拖拉拉?
究其原因,我總結出兩點,足以概括大部分孩子為何總是拖拉磨蹭。
其一就是缺乏動力,沒有感興趣的目標吸引孩子去做一件事情。
人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夢想,有了夢想才會有動力;有了動力才會有激情;有了激情才會有幹勁;有了幹勁才能實現夢想。
現在的孩子們生活在得天獨厚的環境裡,不用擔心冬天冷夏天炎,不用為了幾兩碎銀疲於奔命,不用為了五鬥米折腰。他們的天空是藍色的,草地是綠色的,眼神是清澈的,笑容是溫暖人心的。
他們不用考慮除了學習以外的事情,也正是因為這樣,人的內心就會逐漸懶散,學習在他們的世界裡也會慢慢失去了動力。家長們也將學習堆成一座大山,壓在孩子幼小心靈的肩頭。小小的年紀就背上了不屬於他們的重量,總有一天會對學習喪失興趣與信心。
因為在學習上失去了方向,家長的重壓也一步步緊逼,長期以往就導致孩子迷失了自己的目標,沒有旁人引導便誤入歧途。
其二,就是孩子天生缺乏執行力,後天也未得到相應的鍛鍊。
並不是所有人天生就有強大的執行力的。大人們在工作中的很多時候也是趕鴨子上架,更不用說小孩子了。
有的孩子生性活潑好動,耐不下心專注於做一件事情。家長們覺得孩子年紀小,這樣的個性也實屬正常,等長大了就會老實了。於是這個壞習慣一直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不僅沒有改掉,反而越來越影響孩子的日常學習和生活。
那麼家長們又該從何下手,藥到病除呢?請您接著往下看。
找到關鍵所在,逐個擊破
認識危害,確定目標,獎罰結合
首先要讓孩子認識拖拉的危害,讓孩子知道這麼做不對,不止是不對,還會給他的人生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拖拉不僅會浪費自己的時間,還會給他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比如周末約了朋友出去玩,因為自己拖拖拉拉而沒有按時出門,讓朋友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時間,等一次倒先不提,要是一而再再而三,可能就要失去這個朋友了。
其次,要給孩子確定學習上的目標,增加自己在孩子學習中的參與感。要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足夠的了解,不能盲目給孩子定目標。這次考試成績是80分,下次就給孩子定下85或者90分的目標,這樣孩子既有進步的空間,也不會感到學習上有太大的壓力。
不僅如此,在對孩子的教育中也要獎罰分明。孩子拖拉的時候要受到懲罰,不拖拉的時候也要給予獎勵。但是家長得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獎懲,做到獎罰分明。獎勵是為了讓孩子堅持乾脆利索的習慣,懲罰是為了杜絕磨蹭拖拉的發生。
父母以身作則很重要
我們都說言傳身教,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中,身教的作用有時候甚至於大過於言傳。試想一下,倘若父母在教育孩子哪裡做的不對的時候,孩子不但不會汲取教訓,反而反駁父母:
你們不也跟我一樣嗎?
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又有什麼說服力呢?孩子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哪裡出現了問題,就算在父母「威逼利誘」下停止了犯錯的行為,但是下一次一定會重蹈覆轍。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教育自己,自己是不是在這個方面起到了好的作用,能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不然背著「你們不也跟我一樣」的名頭教育孩子只會適得其反。
培養孩子的執行力
執行力,字面意思就是指執行好一件事情的能力,也是指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
當戰略定好後,關鍵在於執行力,細節決定成敗。
如果一個孩子做事拖拉磨蹭,不能專心於一件事情上,甚至做著做著就被外物所吸引,作為家長會因此對這個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可是作為孩子來說,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哪裡出了問題,也不知道怎樣去解決改善,這就非常容易陷入惡性循環中。即便大人說的再多也還是老樣子。
因此我認為家長應該從小就開始注重培養其執行力,那麼具體要怎麼培養呢?
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意識到何為規矩。《史記·禮書》中說:
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罰。
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規定的事情,這是規矩;學生認真專注於學習,這是規矩;說到做到,這也是規矩。
一個人只有意識到什麼是規矩,才能去遵守規矩。在做事拖拉的問題上,家長應該警示孩子,拖延磨蹭是做不好事情的,做事只有守時乾脆才能取得成功。
《送東陽馬生序》的中的宋濂正是因為將借來的書抄完能夠按時歸還,所以鄉裡鄉親才願意一直把珍藏的書籍借給他。這也是宋濂後來成為一代文學家的原因之一。
結語
家長們也別再數落孩子的拖延症了,說的再多也無濟於事。只有從正確的方向開始引導,針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讓孩子改掉陋習。試試我的方法,讓你的孩子改頭換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