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9北京世園會開幕還有8個多月,位於北京延慶媯水河畔的北京世園會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近日,北京晚報記者首次探訪世園會園區工程建設現場,中國館、國際館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植物館、天田山、永寧閣等核心建築初綻芳容。10月底,國外展園、各個省區市室外展園、企業展園、室內展位等將啟動全面布展。
走進北京世園會園區建設現場,滿眼綠意間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在貫穿園區南北的山水園藝軸北端,外形似玉如意的中國館主體結構已建設完畢,中國館兩端微微翹起,猶如鳥兒展翅一樣輕盈。
中國館在中國館東側,由94把「花傘」簇擁而成的「鋼鐵花海」也正逐步成型,這是另一個核心場館——國際館,它與臨近的中國館和演藝中心一起,環媯水河而立,共同組成園區核心建築群。目前,國際館鋼結構花傘已吊裝完成64把。登上園區制高點永寧閣,可以清晰俯瞰中國館、天田山等核心景觀。
國際館永寧閣名稱來源取自《尚書·呂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寓意政通人和、國泰民安,融合了唐遼金樓閣建築風格,契合北京建都始於遼金的歷史。
園內最高點天田山頂永寧閣頂上,來自北京古建園林公司的佟師傅正在鋪設琉璃瓦目前,中國館主體結構、鋼結構已施工完畢,正在進行室外的梯田堆築、石籠擋牆,以及室內裝修和屋面玻璃幕牆施工。國際館已進入機電管線安裝和初裝修施工階段。植物館場館主體鋼結構完成建設,室外景觀的苗木種植和景觀小品結構已完成75%,將於下月啟動粗裝修。天田山、媯汭湖等核心景觀區綠化實施完畢,園區種植率已達85%以上,進入養護管理階段。
世園會建設秉承綠色低碳原則,及時苫蓋裸露土方、噴霧炮車噴霧除塵等措施,加強工地建設揚塵處理據介紹,世園會建設秉承綠色低碳原則。中國館引入地道風技術,在夏季進行空氣冷卻、冬季利用淺層土壤的蓄熱能力進行空氣加熱的通風節能措施,空調開啟時間大幅縮短,有效降低能耗。國際館屋面的94把花傘不僅美觀,還具備了遮陽、太陽能光伏一體化和雨水收集等作用。
正午時分,中國館安裝班組的師傅們仍然繫著安全繩登高作業延慶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世園會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延慶區對外交通、區域道路、市政工程、景觀環境等外圍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也將全面完成。興延高速和延崇高速的平原段今年年底將實現通車。世園路、百康路等園區周邊道路以及園區外圍綜合管廊、供排水管線將從9月至年底陸續竣工,園區供氣也計劃於10月實現。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劉平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