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也是中國人民八年磨難的開始,在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終於取得了戰鬥的勝利,但那些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先烈們卻永遠離開了我們。
從童年時代起,我們就可以看到許多革命英雄的事跡,如邱少雲、黃繼光、董存瑞、狼牙山五壯士等革命故事。
但是今天我們要講的卻是一個關於戰爭的悽涼故事,原是兩個相愛的人,後來為了戰爭的勝利不得不分開,而他的妻子又被敵人俘獲,被他們的妻子所娶,等到45年以後,再見丈夫已經是一個副國級的人物了。王泉媛,出身貧寒,參加革命
1913年出生於江西吉安的一個貧窮農民家庭的孩子,父母都是農民,家境貧寒,所以從王泉媛懂事起,就被人教做各種農活,來給家裡分點負擔,看著同齡人上私塾,上學堂,她很羨慕,可是家裡連吃飯都困難,怎麼可能有那個能力讓她去上學,所以只好作罷。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家裡也漸漸承受不起這沉重的壓力,16歲時,王泉媛被父母送到茶園村一王姓人家,原來王泉媛並不姓王,而是姓歐陽,在被送走後才改姓為王。
剛剛進入新環境,王泉媛很不適應,但看著這豪華寬敞的宅邸,以及許多以前想吃不想吃的東西,王泉媛第一次感到了資產階級的富足。
王泉媛在茶園村待了一年後,就聽說共產黨要來了,對這支為農工服務的隊伍,她滿懷憧憬,坐不住了。
就在隊伍剛到茶園村附近,王泉媛毅然選擇參加革命,同年四月,組織任命指陽區少共區委婦女部長,並加入中國共產黨青年團。但此後,由於她工作積極,態度認真,不久就升任吉安縣委婦女部部長,同年十月,又升任湘贛省委婦女部部長。以代表的身份參加中華蘇維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直至一年後,聽說有機會進中共中央黨校學習,這才令自小就對知識渴求的王泉媛喜出望外,立即報名並順利被錄取,也是在這一年,王泉媛加入共產黨,成為一名合格的革命戰士。
她大學畢業後,又回到了軍隊,還被任命為中央青婦幹事,中央婦女委員會委員,後來又在中央衛生部婦女工作團工作,跟隨紅軍長徵。
一九三五年,在元帥夫人康克清的撮合下,王泉媛認識了年輕的王首道,二人一見鍾情,於一年後步入婚姻殿堂。而且這對新人也成了隊伍中的模範,即使在艱苦的革命環境下,兩人的感情也是非常甜蜜的,部隊裡很多還沒結婚的年輕人都羨慕。
可好了,由於革命任務的不同,兩個人常常見面,交往少了,在一次革命任務中,身為西路軍總指揮部婦女抗日先鋒團長的王泉媛率領隊伍,在河西走廊與馬家軍作戰40多天,損失慘重。
女獨立團由西路軍總指揮部、九軍、三十軍和王泉媛任團長,各走各的路,成為敵後俘虜。與其所領導的婦女獨立團,就是被派到不同的地方,為別人做妾,王泉媛也不例外,但為了生存,她只能裝作答應,然後找機會逃出去。
一九三九年三月,王泉媛等人終於等來了這個機會,成功逃出,她首先來到蘭州八路軍辦事處,但已失蹤兩年的她,讓部隊也不確定到底有沒有這麼個人,於是這一次求援失敗。王泉媛,無處可去,只好走上流放之路,一路行乞到甘肅、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三年後終於成功返回家鄉敖城,但此時的她仍未放棄革命的念頭,一邊經營飯店,一邊暗中尋找中共地下組織,但始終無音訊,而曾經的丈夫王首道也因此失去了音信。傷心的她便與一個平凡的男人結了婚。
可是心裡一直還在想著共產黨的王泉媛並不甘心就這樣結束了一生,1962年春節剛過不久,長徵途中,曾經和王泉媛三度踏上草原的康克清終於找到了她,兩個戰友,隔了24年再相見,已是物是人非,卻不變的是一份深厚的友誼。
接著康克清同志對吉安地委負責同志說:「我知道王泉媛同志,這樣一個好同志,應該讓她出來工作。就這樣這個冬至,王泉媛成功地擔任了禾市敬老院院長,並竭盡所能地為福利院的老人謀福利,先後收養了7名孤兒將他們培養成成人。一九八二年,王泉媛在出席聯大時,曾見過自己曾經的丈夫,時隔四十五年後再次相見,對方已是全國政協主席,兩人見面後一眼便認出對方,表情激動地回憶了許多往事,最後挽著胳膊分別拍照。
七年過去了,已經76歲高齡的王泉媛終於被國家確認為「老紅軍」。這個遲來的人承認她已經等了很長時間。
這位飽經風霜、戰戰兢兢的老紅軍女戰士,2009年4月5日不幸死於江西省泰和縣人民醫院,享年9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