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被俘最高將領,回國後下放到農場,70歲時恢復軍級幹部待遇

2020-12-15 騰訊網

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在取得了最終勝利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僅犧牲了一大批英勇無畏的戰士,還有不少人被俘虜。這些被俘虜的將士,他們後來的命運頗為坎坷。但是只要堅定信念,不當叛徒,還是值得我們尊重的。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他是志願軍被俘的最高將領,同時也因為被俘的經歷改變了人生,他就是吳成德。

吳成德,1912年出生,山西新絳縣人。他小時候讀過幾年書,長大後成為了當地小學的一名教員,工作比較穩定。但很快,日軍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吳成德義憤填膺,報名參加了八路軍,由此開始了革命生涯。因為有文化,他起點很高,剛從訓練班畢業後,就當上了新絳縣自衛隊政委。在戰場上,吳成德作戰英勇,毫不畏懼,逐漸從一名教書先生,成長為我軍優秀的指戰員。

新中國成立後,歷經戰火洗禮的吳成德晉升為60軍180師政治部主任。韓戰爆發後,他擔任180師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部隊日夜兼程,趕在第五次戰役前到達朝鮮前線。經過倉促準備後,180師就投入了戰鬥。沒想到後來局勢發展很快,因為戰線拉的太長,後勤補給跟不上,部隊不得不準備撤退。

此時60軍的179師和181師已經調撥給了其他部隊,因此戰鬥任務和掩護主力撤退任務都落在180師身上。很快,180師告急,被美軍重兵包圍。吳成德率部左衝右突,最終還是沒能突圍成功。戰鬥結束後,吳成德決定就地留下來打遊擊,雖說遊擊戰是我軍特長,但在這冰天雪地,異國他鄉,儼然也不容易。他們一直堅持了14個月,只剩三個人時,被美軍搜山隊俘虜。

吳成德被俘虜後,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絲毫不屈服,一心想回到祖國。1953年7月,中美籤訂了停火協議,隨後遣返俘虜的工作也提上日程。作為職務最高的被俘將領,吳成德是最後一批釋放回國的,本以為這一切會慢慢變好,但迎接他的,卻是另一段坎坷人生。

吳成德回國後,不久就被隔離審查,遭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在當時的環境下,俘虜與「叛徒」、「特務」這樣的名詞沒什麼兩樣,吳成德身心備受折磨,似乎只有他戰死在朝鮮戰場上,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1954年6月,吳成德的審查結果出來了,因為被俘虜的經歷,他自然不能繼續在部隊待著,而是開除了黨籍和軍職後,下放到遼寧的大窪農場當副場長。

吳成德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勤勤懇懇地工作,堅信正義遲早會到來。1982年3月,吳成德最終恢復了黨籍和軍級幹部待遇,此時他已經是70歲的高齡了。得知這一消息的吳成德熱淚盈眶,他終於可以回鄉拜見父老鄉親了,無愧於軍人的稱號。晚年的吳成德在老家山西運城落戶,生活平靜而充實。1996年3月,吳成德去世,終年84歲。

相關焦點

  • 志願軍被俘最高將領,與美軍頑強鬥爭;被開除軍籍,最後結局怎樣
    雖然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如果有高級將領被敵人所俘虜,怎麼說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甚至說,是讓人不能接受的「羞辱事」。這不,我志願軍被美軍所俘的最高職級將領,是一名老紅軍。他,雖然帶領被打散的官兵頑強地與美軍打遊擊戰。但是,最終還是被俘了。回國後,他被開除了黨籍、軍籍。這位被美軍所俘的志願軍最高職級將領是誰呢?最後,他的結局怎麼樣?
  • 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被俘最高將領吳成德,回國後結局如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痛擊"聯合國軍",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是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沒有完全沒有敗績的部隊,志願軍在面對裝備精良的敵人時也吃了不少虧,其中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第180師就因為準備不足、指揮混亂而導致了重大的失敗,一萬兩千人的部隊最終只有不到四千人歸隊。
  • 志願軍被俘最高級別幹部吳成德,歸國後開除軍籍,後來生活怎樣?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雖然我國早已經擺脫了戰爭的威脅,但為了其他國家的安全,最終,我國志願軍也奔赴到了朝鮮戰場之上,並開始了抗美援朝的鬥爭。而在對抗美援朝進行了解之後,我們卻會發現這樣一位特殊的將領,作為志願軍中被俘的最高將領,他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然而,在回國之後,他卻過上了被免職二十七年的生活。
  • 抗美援朝被俘最高級別幹部吳成德,回國被免職,後來怎樣?
    當時,有位名叫吳成德的軍官被俘,回國後竟然被免職,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他後來的生活又怎麼樣了呢?吳成德祖籍山西,生於亂世,本想著通過教育改變國家的狀態,但是後來發現這條路行不通,想要救國必須拿起武器和敵人鬥爭。後來,他走進八路軍的隊伍,成為了一名戰士。
  • 他是志願軍中被俘的最高將領:苦戰14個月,回國27年後身份終恢復
    前兩日阻擊任務還算順利,可到24日,兩路敵人卻從前方、側後方對180師形成夾擊之勢,兩天後,整個師都被敵人團團圍住,形勢十分嚴峻。吳成德在與其他幹部緊急商討後決定:分散突圍。可就在突圍戰鬥打響前,吳成德到各團檢查突圍準備時,卻發現了一批行動不便的傷員。吳成德立即叫來該團團長,要求安置好傷員。
  • 7000名志願軍戰士被俘,為何軍長回國後不追責,還被授中將軍銜
    7000名志願軍戰士被俘,為何軍長回國後不追責,還被授中將軍銜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戰役中,我軍曾經吃過一次慘烈的敗仗,這次失利直接導致我軍60軍180師被敵人圍困,而在敵人的裝備優勢以及人數壓制下,這支隊伍最終僅有2000人突出重圍,被俘的人數達到了7000人。
  • 紅軍時期的軍級以上將領,到了1955年都是什麼軍銜
    在紅一方面軍中,擔任過紅四軍軍長的王良、紅三軍軍長黃公略、紅21軍軍長胡少海、紅七軍軍長李明瑞、紅軍總參謀長朱雲卿、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紅五軍團軍團長季振同,都是早期犧牲的軍級及軍級以上幹部,另外,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在犧牲時隸屬於紅四方面軍建制,改任紅五軍軍長,他與尋淮洲、季振同是紅一方面軍犧牲的三位軍團長級別的幹部,有著大將甚至是元帥的資歷,實在是非常可惜。
  • 180師兵敗漢江,師政委在敵後打了14個月的遊擊,回國後結局如何?
    面對困境,師長鄭其貴和代政委吳成德召集營以上幹部開會,研究對策,最終決定分散突圍。會議結束後,吳成德騎著馬到各團檢查突圍情況。當他路過一個山溝時,有人叫道:「吳政委,我們掛彩走不動了!」原來這裡有一批受了傷無法跟上部隊行動的傷員。吳成德叫通信員找來了他們的團長,對他們進行了安置。 當吳成德檢查完各團的突圍部署返身找師長鄭其貴的時候,卻發現師部已經轉移了。於是吳成德帶著警衛員和通信員騎馬向前追趕。
  • 180師突圍失利,政委在敵後打了420天遊擊,被俘時體重不足90斤
    經過近一個月的苦戰,我軍向前挺進了60公裡左右,打得最猛的第12軍已經衝到了三七線附近。由於戰線拉長加上敵機的不斷轟炸,志願軍的後勤補給逐漸跟不上了,一線部隊已經出現了缺糧缺彈的情況。沒有糧食和彈藥,仗自然是無法再打了。5月21日,志司電令參戰的第3、第9和第19兵團後撤。
  • 抗美援朝戰爭,美軍被俘虜的最高將領是誰?
    1950年美國無視新中國的警告,悍然出兵進攻朝鮮,甚至將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為了保衛新中國的安全,為了捍衛華夏民族的尊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老總的率領下,大舉入朝參戰,抗美援朝戰爭正式爆發。抗美援朝在志願軍將士們前赴後繼,捨生忘死的奮戰之下,我們贏得了最後的勝利,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這場戰場讓美軍損失慘重,付出陣亡5萬餘人,被俘7千多人的代價。
  • 志願軍犧牲的最年輕副軍長,乘車時遭美軍轟炸,遇難時年僅33歲
    韓戰中,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在武器如此落後的情況下,硬把美軍給打得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籤訂停戰協議。志願軍犧牲的最年輕一位副軍長,乘車時遭美軍轟炸,遇難時年僅33歲,他叫吳國璋。1930年10月,12歲的吳國璋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16歲的吳國璋隨紅25軍參加長徵,途中雙腳嚴重凍傷,仍然以驚人的毅力堅持行軍打仗,到達了陝北。1935年12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志願軍六位兵團司令員,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是啥?
    回國後,濟南軍區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軍委委員兼副秘書長等職,於1955年受封為上將。第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15歲加入了紅軍開始了革。抗美援朝戰爭中帶領部隊與美軍展開激烈的交戰,重創美軍。回國後,歷任北京軍區司令員、解放軍防空軍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等職,於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韓戰,2100多萬志願軍被俘,僅有7000多人選擇遣返大陸
    1950年,韓戰爆發,起初朝鮮人民軍越戰越勇,戰爭即將勝利在望之時,不了美國展開大量的援助,最終將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中國志願軍不得已裝上戰備行囊,在毛澤東的命令聲中踏上趕赴朝鮮戰場的路途,看著240萬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心中不免悲傷萬分,他們此去可以用「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來形容,戰場上槍彈無眼,能不能完整的回國都難得說!
  • 二戰被俘的日軍最高將領:拒絕自殺謝罪,理由說出來可笑
    山本五十六被美軍擊斃後,古賀峰一擔任新的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司令部設在菲律賓的帛琉群島。1944年3月底,由於遭到美軍空襲,古賀決定將司令部撤離到菲律賓棉蘭老島的達沃。 但是3月31日搬家那天晚上,出了大笑話。由於三架搬家用的水上飛機降落時被岸上警衛鬧了烏龍,以為美軍飛機來襲,拉響了警報。
  • 當年志願軍四任司令員,回國後都擔任什麼職務?誰的職務最高?
    在打完抗美援朝後中國在世界上才算是打出了名氣,給覬覦中國的那些西方國家來了一個下馬威,中國軍人的戰術思想和戰力也讓各國印象深刻,給美國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大家突然意識到美軍其實是可以戰勝的。我軍的將領也讓西方國家刮目相看,當時為了行動方便我軍把兵力進行了重新整編,組合成了6個兵團參與抗美援朝,每個兵團自然也都有各自的司令員。這些司令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立下了不少戰功,後來他們都擔任過哪些職務,各自是什麼軍銜,誰的職務又是最高的呢?
  • 兩萬名志願軍被俘,為何只有六千人願意回來,其他人都選擇去臺灣
    為了打壓美軍的囂張氣焰,志願軍知道必須在戰場上給予美軍足夠的教訓,才會讓他們老實地坐在談判桌上。雙方又經過了數十場慘烈的戰役後,美軍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籤訂了停戰協議。韓戰給雙方都造成了很大的傷亡,由於武器裝備的差距,尤其是沒有空中掩護,志願軍在這場戰爭中傷亡也不小,共有2.16萬人被俘。
  • 盤點十八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軍級將領
    文/王國棟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一共有136位少將以上將領戰死沙場(不含追贈的將領)。但是因為國軍的軍銜比較混亂,因此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下在抗日戰爭中戰死的軍級以上將領。如有遺漏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補充。(註:本名單以戰死的時間先後排序。)
  • 韓戰結束,志願軍釋放俘虜,為何22名美國大兵卻堅決不回國?
    畜生本是人來做,人畜輪迴古到今。——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歷史8點半!抗美援朝之後,中國將6000多美國士兵先後遣送回國,但是在這些人之中,出現了22名「格格不入」的美國士兵,堅決不回國,反而在山東濟南定居生活50年,這到底是為什麼?中國那裡吸引了他呢?
  • 抗美援朝中,我軍有4位軍級以上的軍官血灑疆場,他們分別是誰?
    當年的那場偉大戰爭中,有197653名志願軍的鮮血灑在了戰場上,他們再也沒能活著踏上祖國的土地。其中還有不少高級將領,光是軍級以上的就有四位,他們分別是誰? 他再也沒醒來,享年38歲,後來骨灰在1955年運回瀋陽。 第二位蔡正國,1909年出生的江西永新人,1929年進入紅軍。抗美援朝初期他是四十軍的副軍長,參加第一次戰役,指揮121師拖住了兩萬多的美軍。因為他這邊成功拖住,西線迅速指揮兩個軍迂迴,成功將聯合國軍逼退至清川江以南。後因著曾澤生休養,他便調任了五十軍的代理軍長,剛上任一個月遇上了第四次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