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在取得了最終勝利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僅犧牲了一大批英勇無畏的戰士,還有不少人被俘虜。這些被俘虜的將士,他們後來的命運頗為坎坷。但是只要堅定信念,不當叛徒,還是值得我們尊重的。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他是志願軍被俘的最高將領,同時也因為被俘的經歷改變了人生,他就是吳成德。
吳成德,1912年出生,山西新絳縣人。他小時候讀過幾年書,長大後成為了當地小學的一名教員,工作比較穩定。但很快,日軍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吳成德義憤填膺,報名參加了八路軍,由此開始了革命生涯。因為有文化,他起點很高,剛從訓練班畢業後,就當上了新絳縣自衛隊政委。在戰場上,吳成德作戰英勇,毫不畏懼,逐漸從一名教書先生,成長為我軍優秀的指戰員。
新中國成立後,歷經戰火洗禮的吳成德晉升為60軍180師政治部主任。韓戰爆發後,他擔任180師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部隊日夜兼程,趕在第五次戰役前到達朝鮮前線。經過倉促準備後,180師就投入了戰鬥。沒想到後來局勢發展很快,因為戰線拉的太長,後勤補給跟不上,部隊不得不準備撤退。
此時60軍的179師和181師已經調撥給了其他部隊,因此戰鬥任務和掩護主力撤退任務都落在180師身上。很快,180師告急,被美軍重兵包圍。吳成德率部左衝右突,最終還是沒能突圍成功。戰鬥結束後,吳成德決定就地留下來打遊擊,雖說遊擊戰是我軍特長,但在這冰天雪地,異國他鄉,儼然也不容易。他們一直堅持了14個月,只剩三個人時,被美軍搜山隊俘虜。
吳成德被俘虜後,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絲毫不屈服,一心想回到祖國。1953年7月,中美籤訂了停火協議,隨後遣返俘虜的工作也提上日程。作為職務最高的被俘將領,吳成德是最後一批釋放回國的,本以為這一切會慢慢變好,但迎接他的,卻是另一段坎坷人生。
吳成德回國後,不久就被隔離審查,遭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在當時的環境下,俘虜與「叛徒」、「特務」這樣的名詞沒什麼兩樣,吳成德身心備受折磨,似乎只有他戰死在朝鮮戰場上,才能證明自己的清白。1954年6月,吳成德的審查結果出來了,因為被俘虜的經歷,他自然不能繼續在部隊待著,而是開除了黨籍和軍職後,下放到遼寧的大窪農場當副場長。
吳成德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勤勤懇懇地工作,堅信正義遲早會到來。1982年3月,吳成德最終恢復了黨籍和軍級幹部待遇,此時他已經是70歲的高齡了。得知這一消息的吳成德熱淚盈眶,他終於可以回鄉拜見父老鄉親了,無愧於軍人的稱號。晚年的吳成德在老家山西運城落戶,生活平靜而充實。1996年3月,吳成德去世,終年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