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被俘最高將領吳成德,回國後結局如何?

2020-12-15 絕對軍視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痛擊"聯合國軍",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是正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沒有完全沒有敗績的部隊,志願軍在面對裝備精良的敵人時也吃了不少虧,其中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第180師就因為準備不足、指揮混亂而導致了重大的失敗,一萬兩千人的部隊最終只有不到四千人歸隊。而該師政委吳成德還成了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職位最高的被俘人員。不過其在被俘前也經過了英勇的抵抗。

英勇作戰的180師

1951年5月初,美軍對志願軍發動強大的反攻,人困馬乏的志願軍始料未及,遭到了慘痛的損失。180師接到命令稱將本部重傷員成功轉移後便可撤軍,然而該師的指揮員卻將此命令誤解成了180師要掩護整個兵團的重傷員轉移後才能撤軍,因此在原地白白等了兩天一夜,喪失了撤退的最佳時機,導致被敵人包圍。

五月二十四日,不到一萬人的180師被超過八萬人的敵人團團包圍,180師幾次突圍不成,援軍也無法趕到。在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絕境下,師長鄭其貴下令全師分散突圍,殘存的幾千名士兵帶著活下去的希望消失在了茫茫黑夜之中。

吳成德照片(左)

吳成德作為政委並沒有倉皇逃跑,而是殺死了自己的坐騎後和全師三百多名重傷員一起行動。然而面對擁有絕對的火力優勢的美軍,這幾百名重傷員怎麼可能撕開敵人的包圍圈呢?吳成德率軍拼殺了整整一夜,最終沒能突出重圍。

但是180師沒有人選擇投降,眼看向北突圍回歸大部隊無望,吳成德便率領部隊南下,在37線一帶建立根據地打遊擊,襲擾敵人。可惜這支遊擊隊既無法得到大部隊的支援,也因為朝鮮半島過於貧瘠而不能就地獲得補給,因此不但武器極度匱乏,甚至連吃飽飯都不能保障。但即使如此,吳成德仍然帶領著這些英雄的士兵與敵人周旋14個月。直到1952年八月,該遊擊隊僅剩下三人,而又因為四天沒有進食,吳成德餓暈了過去,並在這一過程中被美軍的搜山隊抓獲。

美軍認為如果作為被俘級別最高的志願軍指揮員的吳成德屈服,那麼將會給美軍勸降志願軍戰俘帶來極大的便利,因此對在戰俘營中對吳成德施加各種酷刑迫使其屈服,如動不動就斷糧四五天、用沾了鹽水的鞭子鞭打、水刑、關禁閉等等,或者將吳成德抓進審訊室,一看他有睡著的跡象便用高音喇叭將他吵醒或用大功率探照燈照他的臉使得他連續三四天都不能睡覺。儘管美國人動用了許多超出人想像的酷刑,但是吳成德仍絕不屈服,回歸祖國成了他堅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吳成德在美軍戰俘營受到了非人的虐待

1953年韓戰結束,吳成德被遣返回國,在戰俘營待了不到一年,被俘時130多斤的吳成德只剩下了不到90斤。遺憾的是由於當年我們對被俘人員的態度有些偏頗,因此吳成德回國後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他被開除黨籍、軍籍,被任命為遼寧盤錦的大窪農場副廠長。

1980年,中央下達了《關於志願軍被俘歸來人員問題的複查處理意見》,經過組織調查,決定恢復吳成德的名譽和黨籍,並給予正軍級幹部待遇,吳成德返回老家運城安度晚年,並最終於1996年去世。

晚年的吳成德

可以說吳成德一生都無愧於優秀軍人、優秀共產黨員的身份!

相關焦點

  • 志願軍被俘最高級別幹部吳成德,歸國後開除軍籍,後來生活怎樣?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雖然我國早已經擺脫了戰爭的威脅,但為了其他國家的安全,最終,我國志願軍也奔赴到了朝鮮戰場之上,並開始了抗美援朝的鬥爭。而在對抗美援朝進行了解之後,我們卻會發現這樣一位特殊的將領,作為志願軍中被俘的最高將領,他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然而,在回國之後,他卻過上了被免職二十七年的生活。
  • 抗美援朝被俘最高級別幹部吳成德,回國被免職,後來怎樣?
    當時,有位名叫吳成德的軍官被俘,回國後竟然被免職,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他後來的生活又怎麼樣了呢?吳成德祖籍山西,生於亂世,本想著通過教育改變國家的狀態,但是後來發現這條路行不通,想要救國必須拿起武器和敵人鬥爭。後來,他走進八路軍的隊伍,成為了一名戰士。
  • 志願軍被俘最高將領,回國後下放到農場,70歲時恢復軍級幹部待遇
    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在取得了最終勝利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僅犧牲了一大批英勇無畏的戰士,還有不少人被俘虜。這些被俘虜的將士,他們後來的命運頗為坎坷。但是只要堅定信念,不當叛徒,還是值得我們尊重的。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他是志願軍被俘的最高將領,同時也因為被俘的經歷改變了人生,他就是吳成德。
  • 志願軍被俘最高將領,與美軍頑強鬥爭;被開除軍籍,最後結局怎樣
    雖然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如果有高級將領被敵人所俘虜,怎麼說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甚至說,是讓人不能接受的「羞辱事」。這不,我志願軍被美軍所俘的最高職級將領,是一名老紅軍。他,雖然帶領被打散的官兵頑強地與美軍打遊擊戰。但是,最終還是被俘了。回國後,他被開除了黨籍、軍籍。這位被美軍所俘的志願軍最高職級將領是誰呢?最後,他的結局怎麼樣?
  • 他是志願軍中被俘的最高將領:苦戰14個月,回國27年後身份終恢復
    抗美援朝這是一次艱巨的任務,但對於久經沙場的志願軍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抗美援朝中的美軍在穩定傷員情緒後,吳成德將每40人分成一隊,由1-2名組長帶領,分別突圍。但戰鬥是殘酷的,整個180師超過1萬人參與突圍,最終只有不到4000人突圍成功,而吳成德等人雖左突又殺,但最終也只剩下3人,在堅持了14個月後,還是被搜山的敵人所俘虜。吳成德,也成了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被俘人員中的級別最高者。
  • 抗美援朝戰爭,美軍被俘虜的最高將領是誰?
    為了保衛新中國的安全,為了捍衛華夏民族的尊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老總的率領下,大舉入朝參戰,抗美援朝戰爭正式爆發。抗美援朝在志願軍將士們前赴後繼,捨生忘死的奮戰之下,我們贏得了最後的勝利,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這場戰場讓美軍損失慘重,付出陣亡5萬餘人,被俘7千多人的代價。
  • 7000名志願軍戰士被俘,為何軍長回國後不追責,還被授中將軍銜
    7000名志願軍戰士被俘,為何軍長回國後不追責,還被授中將軍銜 在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戰役中,我軍曾經吃過一次慘烈的敗仗,這次失利直接導致我軍60軍180師被敵人圍困,而在敵人的裝備優勢以及人數壓制下,這支隊伍最終僅有2000人突出重圍,被俘的人數達到了7000人。
  • 志願軍六位兵團司令員,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是啥?
    1950年,美國在朝鮮開戰,企圖越過三八線威脅中國安全,中國組建志願軍奔赴朝鮮與美軍展開作戰。據統計當時,中國有六個兵團在抗美援朝期間加入了志願軍的行列。在六個兵團的司令員也帶領士兵英勇抗戰,立下顯赫戰功。一定有人好奇這些司令員回國之後又有怎樣的發展?在軍中擔任何職?他們的軍銜是什麼?
  • 180師兵敗漢江,師政委在敵後打了14個月的遊擊,回國後結局如何?
    面對困境,師長鄭其貴和代政委吳成德召集營以上幹部開會,研究對策,最終決定分散突圍。會議結束後,吳成德騎著馬到各團檢查突圍情況。而吳成德帶領的小組由於多是傷病員,行動不便,突圍失利,孤懸在了敵後。 為了躲避敵人的搜捕,吳成德帶著這30多人向赤根山深處轉移,經過多日艱苦跋涉,終於擺脫了敵人。他們在密林深處用樹枝搭了幾個簡易的窩棚,當成容身之所。之後吳成德一面帶領大家打遊擊,一面等待第6次戰役的發起。赤根山山高林密,敵人搜剿了幾次都無功而返。
  • 抗美援朝期間,擊落美軍「空軍英雄」的飛行員,回國後結局如何?
    1952年,抗美援朝期間,美國有一個「空軍英雄」的飛行員,他曾參加過二次世界大戰,並且飛行時間超過三千小時,在二戰屢立戰功,被稱為美軍的王牌飛行員。 令人沒想到的是,美國的這位王牌飛行員竟在朝鮮被我志願空軍的一個年輕飛行員擊斃,此事發生後震驚世界,那麼,這位擊斃美軍王牌飛行員的志願軍飛行員是誰?
  • 180師突圍失利,政委在敵後打了420天遊擊,被俘時體重不足90斤
    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正式爆發。經過近一個月的苦戰,我軍向前挺進了60公裡左右,打得最猛的第12軍已經衝到了三七線附近。由於戰線拉長加上敵機的不斷轟炸,志願軍的後勤補給逐漸跟不上了,一線部隊已經出現了缺糧缺彈的情況。沒有糧食和彈藥,仗自然是無法再打了。5月21日,志司電令參戰的第3、第9和第19兵團後撤。
  • 結局如何?
    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後期,志願軍受後勤限制,糧彈缺乏,被迫後撤。5月21日,志司電令第3、第9和第19兵團:由於我運輸工具缺少,糧食彈藥接濟不上,西線美軍又已東援,使我繼續擴大攻勢困難增加,為此,第五次戰役暫告結束。並命令參戰各兵團準備23日晚即開始向漣川、鐵原和華川一帶轉移。
  • 志願軍六位部隊司令員,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
    美國的幹預使得這場局部戰爭也牽扯了多個國家進來,在我國丹東地區遭到美軍轟炸後,面對執意要越過三八線作戰的美軍,中國毅然組建了志願軍,發起了抗美援朝戰爭。 首先來介紹一下楊得志。
  • 當年志願軍四任司令員,回國後都擔任什麼職務?誰的職務最高?
    在打完抗美援朝後中國在世界上才算是打出了名氣,給覬覦中國的那些西方國家來了一個下馬威,中國軍人的戰術思想和戰力也讓各國印象深刻,給美國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大家突然意識到美軍其實是可以戰勝的。我軍的將領也讓西方國家刮目相看,當時為了行動方便我軍把兵力進行了重新整編,組合成了6個兵團參與抗美援朝,每個兵團自然也都有各自的司令員。這些司令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立下了不少戰功,後來他們都擔任過哪些職務,各自是什麼軍銜,誰的職務又是最高的呢?
  • 在朝鮮戰場上,有2萬多戰士被俘,為何僅7000人選擇遣返,剩下的去哪?
    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中朝分界線鴨綠江,正式到達朝鮮戰場。這場戰爭歷時三年,直到戰爭的幾方籤訂《朝鮮停戰協定》才宣告結束。 根據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數據顯示,在這一戰爭中我方死亡14.6萬人,負傷23萬人,生病43.7萬人,失蹤0.4萬人,被俘2.17萬人。戰爭結束後,大家關注到的基本上都是傷亡人數,對戰俘的人數很少會有人注意到。
  • 韓戰中2萬多戰士被俘,僅回來7000人,另外一萬多人去哪?
    1950年6月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十六國聯合軍從朝鮮半島的仁川登陸後,朝鮮半島的局勢急轉直下。本來佔據上風的北朝鮮人民軍迎來了十六國聯合軍的當頭一棒,眼看勝利果實付諸東流,金日成政府不得已向中國求援。
  • 抗美援朝我軍犧牲最高將領:指揮志願軍首戰告捷,惡戰英軍坦克旅
    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我軍在抗美援朝期間犧牲的最高級指揮官,民族英雄蔡正國。蔡正國來自革命老區江西省。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蔡正國協助40軍118師打贏了著名的溫井伏擊戰,這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我軍取得的第一次勝利!
  • 英雄蔣慶泉:抗美援朝時,他大喊「向我開炮」,被俘之後結局如何
    電影中的主人公名叫王成,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他作為中國志願軍參與戰鬥,面對敵人的攻擊他意志堅定、臨危不亂,一心只想著保衛國家,只要多殺幾個敵人。怎麼都很值得,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喊出了「向我開炮」,自此成為了經典。今天要講的蔣慶泉,就是電影主人公的原型人物之一。
  • 他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犧牲的級別最高的將領
    《跨過鴨綠江》正在央視火熱播出,很多觀眾都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偉大勝利和偉大犧牲而動容。中國人民志願軍自1950年10月入朝作戰,至1959年全面退出朝鮮,前後歷經兩個作戰階段,十餘次大戰役,最終將戰線控制在了三八線,逼迫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籤署了停戰協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最初入朝作戰時,共有6個軍。
  • 將軍百戰死,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
    唇亡齒寒這一道理中國深有體會,於是,志願軍再次拿起了武器,奔赴在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前線。這一戰,中國志願軍終結了美軍不敗的神話,結束了西方列強徵服東方民族「一邊倒」的優勢。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答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