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韓戰爆發的第二天,駐日美軍立刻派空軍轟炸朝鮮人民軍,幹涉朝鮮內政。6月27日,為了牽制中國,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數十艘艦艇進駐臺灣高雄,基隆港,巡弋在臺灣海峽,阻止解放軍解放臺灣,麥克阿瑟還到臺灣進行訪問,表示會對臺灣的國民黨殘餘勢力提供保護。
與此同時,美軍還派飛機轟炸鴨綠江沿岸城市,對中國造成了大量軍民傷亡。緊接著,美國又組織起所謂的「聯合國軍」,擴大韓戰,一度越過三八線,向鴨綠江附近挺進。為了反對美帝國主義對朝鮮半島,以及對中國臺灣地區的侵略,中國人民志願軍成立。1950年10月,志願軍入朝參戰,在短短八個月的時間裡,就把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到了三八線附近,還一度攻克南朝鮮首都漢城,打到三七線附近。
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憑藉簡陋的裝備給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以沉重打擊,有絕對裝備優勢的美軍沒有也想到中國軍隊會這麼能打。1951年6月30日,「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發表聲明,表示願意舉行談判,並建議在元山港的丹麥傷兵船上舉行。
雖然雙方談判的時間很早,但是美軍一直都不甘心,頻繁地製造摩擦。美軍還派飛機轟炸朝中代表團住所,並在戰場上同時發動了夏秋季攻勢和「絞殺戰」,企圖以軍事壓力迫使朝中方面就範。為了打壓美軍的囂張氣焰,志願軍知道必須在戰場上給予美軍足夠的教訓,才會讓他們老實地坐在談判桌上。雙方又經過了數十場慘烈的戰役後,美軍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籤訂了停戰協議。
韓戰給雙方都造成了很大的傷亡,由於武器裝備的差距,尤其是沒有空中掩護,志願軍在這場戰爭中傷亡也不小,共有2.16萬人被俘。但是讓我們奇怪的是,最後只有6000名志願軍願意回國,其他人都沒有回國,而是去了臺灣,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讓在臺灣的蔣介石十分高興,他還多次要求派兵到朝鮮半島,在美軍的支援下打回去,但是遭到了美國方面的反對,因為這樣的話,容易把蘇聯也給卷進來。美軍雖然不允許臺灣派兵,但是允許臺灣派人到朝鮮的戰俘營,臺灣於是派大批特務到戰俘營進行心理戰,播放蔣介石的講話記錄,還在戰俘營裡建立特務組織,對不願意去臺灣的志願軍官兵進行毆打,甚至是殘殺。
第二,在解放戰爭期間,曾有數百萬的解放戰士,也就是被俘的國民黨官兵加入解放軍。這些官兵在解放軍中的比例很大,他們中間有些人對國民黨還抱有希望,在政治上搖擺不定,所以經不住國民黨特務的忽悠,就被脅迫去了臺灣。
第三,當時志願軍戰俘營的生活是十分枯燥的,所以臺灣特務到了之後並沒有立刻找人談話,而是打起了心理戰。他們派大批的文藝團隊到戰俘營中演出,在演出的中間,開始宣傳臺灣方面的一些政策。臺灣方面播出的戲劇,電影大多是臺灣宣傳片,並在表演間歇向志願軍戰俘們發放宣傳資料,誘惑他們到臺灣後會安頓他們,讓他們安居樂業,或上學,或工作,最後發放赴臺申請表。
第四,志願軍入朝參戰的兵力眾多,難免會有一些敗類,譚興東就是其中的一位。譚興東是在1941年參加革命的老八路,1950年的時候已經是副營長了,但是在九月份的,他的父母被劃為富農後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韓戰上,他趁機叛變,最後被美軍安排在戰俘營工作,煽動擾亂人心。
第五,臺灣特務在戰俘營大搞白色恐怖,當時有很多的志願軍官兵其實並不願意去臺灣,這些狗急跳牆的特務便在志願軍的身體上刺一下反動的詞語。如果有人不同意,這些特務就會對其毆打,甚至為了殺一儆百,將其害死。
其實這些到臺灣的志願軍俘虜,有意願去臺灣的人並不多,而且到了臺灣後,他們並沒有得到之前許諾的待遇,老弱病殘被發配到一些偏遠地區開墾土地,年輕力壯的進行洗腦,然後放到其他的外島上當兵,充當炮灰。這些人大部分到退役後,依然是孑然一身,窮困潦倒,也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