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究竟殲滅了多少美軍?中美兩國給出的數字為何相差懸殊?

2020-12-12 騰訊網

氣壯山河的抗美援朝戰爭,最終以志願軍的勝利宣布告終,這場戰爭也成為美國自二戰以來傷亡最為慘重的一場戰爭。然而,雖然傷亡慘重毋庸置疑,但是,對於具體傷亡數字,中美雙方卻有著巨大的分歧。

抗美援朝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傷亡多少?根據2014年12月29日《解放軍報》的報導,志願軍抗美援朝烈士一共擁有197,000多人。當然,這197,000多人,並非所有人都是志願軍將士。這其中,除了直接犧牲在戰場上的抗美援朝志願軍烈士之外,還包括支前的民兵、民工和工作人員,以及1953年7月停戰之後,志願軍在回國之前幫助朝鮮生產建設犧牲和因為舊傷復發犧牲的人員。

志願軍除了197,000多名烈士之外,再加上戰鬥負傷、失蹤、被俘人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在33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一共傷亡了39萬餘人。

作為勝利者,志願軍都付出了如此巨大的犧牲,雖然美國軍隊的裝備更先進,後勤也更完善,但是,屢戰屢敗的美國軍隊,自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根據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公布的戰績公報,從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一直到1953年7月27日,長達三年的韓戰期間,志願軍和人民軍一共擊斃、擊傷、俘虜敵人1,093,837人。

當然,這個數字包含人數最多的韓國軍隊,而這其中,美國軍隊被擊斃和擊傷俘虜的人數為397,543人。

行軍中的志願軍

不過,美國對於這個數字卻毫不認可,根據美國近些年官方公布的數字,美軍在整個韓戰期間,在戰場上陣亡的數字為33,629人,負傷的人數為103000餘人,被俘以及遣返的為3746人。另外,還有8000餘人失蹤和其他各種原因死亡20,600人,因此,總計損失為169,300餘人。

當然,這個數字美國人自己都不太信,而根據美國韓戰紀念牆公布的數字,美軍在朝鮮戰場的傷亡則是:陣亡54,000餘人,失蹤8100餘人,被俘7140人,負傷103,000餘人,加起來為172,000餘人。然而,這個數字比之志願軍和人民軍聯合公布的擊斃擊傷俘虜美軍397,000餘人,相差依然十分懸殊。

美軍官方公布的數字,甚至沒有中朝聯合公布的戰績的一半,雙方差了20餘萬人。為什麼美國與中朝共同公布的數字相差如此懸殊呢?究竟誰的數字更為準確,誰又在撒謊?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所公布的殲滅敵軍的數字是怎麼得來的。從志願軍公布的共斃傷俘敵109萬和美軍397,543人的數據來看,很顯然,志願軍並沒有將擊斃、俘虜和擊傷敵人的數字分開算,而是一鍋燴、全算在了一起。

美國韓戰紀念牆公布的陣亡數字

那麼,志願軍又是如何得出這樣的數據的呢?1950年10月志願軍入朝參戰之後,為了充分了解每場戰役的損失和取得戰果,同時,也為了充分了解敵人,擬定今後的作戰計劃,志願軍每個月都會由作戰處統計各支部隊的殲敵人數。

因此,志願軍所統計的殲敵人數是由麾下的各支部隊統計上報而來的。但是,由於在韓戰時期,尤其是運動戰時期,大兵團聯合作戰的情況比比皆是,所以,一場戰鬥往往是由多支部隊共同完成的。

那麼,就會出現一場戰鬥中不同部隊所上報的殲敵人數重複的情況。而志願軍作戰處對於這樣的情況自然也十分了解,因此,在各支部隊統計上來的戰績時,作戰處就會進行核實和擠壓水分。

據曾在志願軍作戰處工作過的同志講,每次戰績上報都要逐級核實,充分擠壓水分,而最後報到志願軍總部時,有的部隊上報的戰績甚至要被擠壓掉1/3。

作戰中的志願軍

與此同時,由於這些數字本身是由直接參戰的志願軍各支部隊上報的,雖然有可能出現重複的,但對於每支參戰的部隊而言,這個數字顯然是比較準確的。

在毛主席的教導之下,不同於國民黨軍隊一路勝利、殲敵千萬轉進到臺灣的行徑,我軍從來都講究實事求是,解放軍部隊中,也從來不允許誇大殲敵數量、虛報戰功的情況出現。

更為重要的是,在33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志願軍雖然不乏失利和撤退,但絕大多數戰鬥和戰役之中,志願軍都是勝利的一方。也因此,志願軍在統計殲敵人數時,顯然可以做到更加從容和精準。

所以,在擠壓掉由於不同建制部隊帶來的戰績水分之後,志願軍總部公布的殲敵數字,顯然是比較準確的,也更加符合實際。

歸國志願軍遺骸

當然,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雖然志願軍是絕對主力,但是,由於擁有主場優勢,朝鮮人民軍也並非毫無貢獻。在後期,朝鮮人民軍甚至擴充到45萬之巨,在朝鮮戰場表現也頗為不錯。

因此,殲敵人數的一部分戰績,也是由朝鮮人民軍完成並上報的,這些數字是否會如志願軍一般精準準確,我們不得而知。但總的來說,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傷亡大部分都是由志願軍完成的,所以,即便朝鮮人民軍公布的戰績有所水分,由於志願軍佔大頭,這個數字顯然也是比較準確的。

既然志願軍公布的數字比較準確,那麼,為什麼又與美軍公布的數字相差如此懸殊呢?美軍的數字有問題嗎?美軍公布的傷亡數字為何這麼小?

第一,中美統計傷亡的範圍不同。美軍公布的17萬傷亡的數字,其實指的是擁有美國國籍的美國人。然而,在美國派遣大軍進入朝鮮戰場之後,除了美國操縱聯合國成立的十六國聯軍之外,其實即便是美國軍隊內部,也並非全部由擁有美國國籍的美國人組成。

美國韓戰紀念碑

為了補充美軍的人數不足,早在志願軍尚未入朝參戰之前,美國人就在南朝鮮徵召了大量韓國人,這些韓國人都被直接編入了美國軍隊之中。

例如1950年9月,在沒有實施仁川登陸之前,美軍就在韓國徵召了8600餘人,直接編入了美軍步兵第7師。這樣的現象,在朝鮮戰場的美國地面軍隊之中比比皆是。

而隨著志願軍入朝參戰,美軍損失日益慘重,美國國內的反戰浪潮此起彼伏,美軍在國內徵召兵員的難度越來越高,再加上供養一名美軍士兵耗資巨大,遠遠沒有一名韓國人那麼便宜。

所以,美國當局甚至還直接規定:為了解決美國兵源不足的問題,允許每個美國師編入2500名韓國人。因此,在朝鮮戰場作戰的美國軍隊,其實並不全由美國國籍的美國人組成,其內部充斥著大量韓國人。

韓戰

美國人這麼做其實並不是首創,而是西方殖民者的「祖傳」技能。事實上,早在歐洲列強殖民時代,西方殖民者為了補充殖民軍隊人數的不足,降低成本,就習慣在殖民地組成大量由土著為士兵、殖民者為骨幹和軍官的軍隊。

這些由殖民地土著組成的軍隊,不但只能作為炮灰,站在軍隊最底層,永無升遷希望,而且還十分價廉,即便全部犧牲,這些西方殖民者也毫不心疼。自然,由土著士兵為底層組成的殖民軍隊,就成為西方殖民擴張的最好打手。

作為殖民者後代建立的國家,美國對此自然也輕車熟路。事實上,早在韓戰之前的第2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就採用過類似的辦法。例如,二戰時期被美國直接控制的菲律賓,就組成了大量由菲律賓土著士兵構成的美軍。

在不斷失利、遭遇慘重傷亡的韓戰時期,美國人自然沒有放棄這一手段。整個韓戰期間,美國軍隊中一直擁有大量的韓國人。然而,這些韓國士兵的身份卻十分尷尬,他們既不算美國人,也不算李承晚大韓民國國防軍的士兵。

李承晚

這些韓國人在美軍內部雖然擁有全副美軍軍裝和裝備,建制也完全與美軍一致,但是,由於這些人並不是美國人,所以,他們一旦戰死或受傷,是不會被算入美軍傷亡的。

而眾所周知,從來白人至上的西方國家,根本沒有把土著士兵真正平等相待,他們在軍隊之中要幹最累最苦的活,受到各種歧視,被視為二等公民。而在戰爭之中,他們自然也是最好的炮灰。

一旦發生戰爭,尤其是最艱苦和慘烈的戰爭時期,他們必須衝在最前面,成為消耗敵手的炮灰,白人軍隊則是督戰。自然,傷亡最為慘重的,永遠是由土著士兵組成的軍隊。

韓戰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在志願軍與美軍作戰時,傷亡最為慘重的就是這些由韓國人組成的美國軍隊。

被志願軍繳獲的美軍北極熊團旗

那麼,這些幾乎與僱傭軍無異的韓裔美軍,究竟有多少人呢?據統計,美國在朝鮮先後徵招的韓國人高達50萬之巨。而由於這些人一貫被要求衝鋒在前,傷亡自然也十分慘重。

在長達三年的戰爭期間,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無論是軍事素養還是個人戰鬥欲望都頗為薄弱的韓裔美軍,勢必比美軍傷亡更為慘重。按照美國官方的數字,「純種」美軍的傷亡都有17萬之巨,那麼,韓裔美軍的傷亡很可能要超過這個數字。

而這個傷亡數字,顯然會被志願軍統計在內,並視為殲滅美軍的一部分,但是對於被美軍而已,卻視為不存在。所以,雙方公布的美軍傷亡數字,自然有了巨大的差別。

第二,與美軍傷亡統計近乎苛刻的計算方式有關。為了保護自己世界老大的地位,美軍幾乎在全世界各處都點起過戰火,然而,同樣為了顯示出美國的肌肉和強大武力,也為了節省傷亡補貼,美軍在確定傷亡數字時,往往極為苛刻。

美國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只要在戰場上發生負傷、被俘或死亡的事故,都算上傷亡。然而,美軍卻非如此,美軍內部擁有一套極為複雜且苛刻的計算方式。

按照美軍的傷亡計算方式,一名美國士兵即使死在了戰場之上,想要被美國官方統計為陣亡,也得先符合多個條件,才會被美國官方承認傷亡。

例如,在戰場之上,美軍的陣亡必須要現場死亡。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戰場之上,必須在敵方的火力直接擊斃才算陣亡,如果這名戰士在作戰時重傷死在了醫院,或死在送往醫院的路上,那麼他就不算陣亡了。

而其他諸如在戰場上因意外、隊友誤殺甚至交通事故帶來的傷亡,都不會被美軍統計在內。這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朝鮮戰場上,因為被志願軍追擊車禍死亡的美軍第八集團軍的司令官沃克,他因為車禍死亡,即便是戰場上死的,依然不在美軍陣亡的名單之中。

韓戰

而且,死在戰場上的美軍官兵要想進入美軍陣亡名單,還必須滿足一個要求,那就是必須是敵方火力造成的。也就是說,美軍的陣亡,必須與對手的交火之中造成的才算。

如果美軍在被擊敗之後,出現潰退、逃亡等情況,就不被美軍視為直接交火,那麼,因此造成的傷亡也不在美軍傷亡的統計數字之內。

然而,即便是滿足了以上幾個條件,如果在戰場之上被擊斃的美軍士兵沒有足夠的身份證明,那麼,他依然不算陣亡。

而眾所周知,朝鮮戰場的火力之大,密度之高,比之剛剛結束的第2次世界大戰還要誇張。所以,戰場之上,很容易出現在猛烈的炮火之中,美軍陣亡官兵只剩下一個零件的情況。

志願軍裝備的喀秋莎火箭炮

然而,這種情況雖然很慘,陣亡也是事實,但是,由於這種死法不可能有足夠的身份證明,那麼,美軍依然不會將其視為陣亡。所以,美軍士兵在朝鮮戰場上不但活著的時候戰戰兢兢,即便在戰死之後,想要被美軍列入陣亡行列,依然十分艱難。

而眾所周知,戰場之上瞬息萬變,殘酷的戰爭中各種傷亡也是極容易發生的。以美國堪稱苛刻的傷亡統計方式,許多在戰場之上被擊斃、擊傷俘虜,或在潰逃之中遭遇重傷死亡的美軍士兵,就這樣被美國軍隊直接忽略,不被列在陣亡名單之上,如此統計方式,美國官方的傷亡數字自然會進一步減小。

第三,中美公布的美軍傷亡數字如此懸殊,也不排除美國隱瞞傷亡數字的情況。二戰之後,剛剛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和西方世界老大的美國,卻在最志得意滿時,在朝鮮戰場遇到新中國的當頭一棒。

美國的損失絕不僅僅只有戰場上物資和人員的傷亡,美國在痛徹心扉的同時,也必須考慮到因為韓戰的失利帶來的連鎖反應,尤其是給美國世界老大威信帶來的巨大傷害。

美國

因為很顯然,如果已經貴為世界第一強國的美國,連一個剛剛成立一年的新中國都打不過,那麼,美國又何來實力和底氣作為整個西方世界的老大?其他國家會不會懷疑美國其實是外強中乾?

所以,為了防止「小弟」跳反,增強本國的威信,美國向來是沒有什麼底線和節操的,堪稱無所不用其極。例如,雖然在朝鮮戰場損失慘重,戰線也從鴨綠江被趕回了三八線附近,但是,美國人卻從來死鴨子嘴硬,拒不承認韓戰的失利,甚至在歐巴馬時期,還恬不知恥地稱美國為韓戰的勝利者。

美國能夠幹出如此言行,隱瞞美軍在韓戰的傷亡數字,從而避免世界各國因此認為美國軍隊戰鬥力一般的想法,自然也沒有什麼可令人奇怪的。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志願軍到底殲滅了多少美軍?
    中國人民志願軍用15萬人迎擊美軍10萬人,在裝備差距較大的情況下,英勇擊退美軍,並對其一個師造成了重創。這也是許多朋友關心的問題,這一戰中國志願軍消滅了多少美軍?長津湖戰役歷時15天,戰役的第一階段,我軍集中了第二十軍,第二十七軍共計10萬人,圍攻最開始北上的美陸師1師和7師近3萬人。由於裝備上的巨大劣勢,我軍損失慘重,且根本無法殲滅敵軍。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一貫善於享受的美軍,當然不是吃飽了撐的,他們正是奉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命令,在東線戰場對朝鮮殘部和前來救援的志願軍發動合圍,試圖一舉殲滅朝鮮和志願軍,在聖誕節前完全佔領朝鮮半島。 當這支部隊艱難行進在長津湖畔時,美軍的搜索部隊突然發現前面出現了敵人,一排排志願軍戰士舉著槍,成戰鬥隊形擋在了他們的面前,這令美軍大驚失色。
  • 美軍傷亡統計很精確?兩連士兵被志願軍殲滅,麥克阿瑟看報紙才知道
    美軍以一輛坦克開道,8輛吉普車和2輛M-39裝甲運兵車居中,其他坦克斷後,朝酈州方向突圍。347團發現情況後,趁美軍隊形混亂之際,組織數十個打坦克小組,以爆破筒、炸藥包衝向美軍坦克。 美軍雖然依靠其機動能力,部分人員衝出347團防線,但346團早已經在注巖裡以南的各處要點布防。美軍一路狂奔一路挨打,直到前方志願軍戰士將一座小橋炸毀,才將美軍堵住,最終將其殲滅。
  • 抗美援朝時,志願軍真的是使用人海戰術,才擊敗美軍的嗎?
    志願軍向某山頭陣地發動進攻 為了充分發揮志願軍在數量上的優勢,也為了實現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戰略部署,運動戰中,志願軍往往調集遠多於美軍的數量,
  • 志願軍一個連殲滅美軍一個王牌加強團,團旗差點被我軍拿來蒸饅頭
    數日前,就是在這面旗幟下,美軍第十集團軍阿爾蒙德少將誇下海口,誓要將這面旗幟插在鴨綠江畔。然而他沒有想到,5天之後,他引以為傲的這支王牌軍隊就被志願軍全殲了,他更不會想到那面威風十足的軍旗竟然差點淪為志願軍蒸饅頭的布,成為美軍不願提起的奇恥大辱。
  • 志願軍在這方面,要甩美軍好幾條街
    因敵我力量相差太過懸殊,入朝之初志願軍上下對與美軍作戰能否得勝也是有所擔憂的。在最初的作戰計劃中,甚至是以先打韓軍為主,並沒有將美軍列為首要打擊目標。但美軍要是送上門來,則照打不誤。 中美兩軍在朝鮮戰場上首次大規模交鋒是在雲山,交戰雙方為志願軍39軍主力與美軍騎兵第1師主力,同時美軍這邊還有韓軍戰鬥力最強的第1師團參戰。 而志願軍在最初籌劃雲山作戰時,主要針對的目標就是這個韓軍的第1師團。
  • 志願軍王牌對決美軍王牌,一場「人海戰術」,被日本寫入軍事教材
    抗美援朝戰爭之前,中美兩軍可謂是熟悉的陌生人。美軍顧問親歷過國軍的潰敗,對我軍的戰術和實力是非常了解的。而我軍當中也有不少投誠過來的曾與美軍並肩戰鬥過的將士,對美軍也有相當的了解。但是,這種彼此之間的研究都是紙面上的東西,真正的實力要等較量過以後才能摸得清楚。隨著志願軍入朝作戰,中美王牌部隊之間的對決也如期上演。
  • 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和美軍的裝備補給差距有多大
    在韓戰,中美兩國的武器初期差別較大。美軍和聯軍有強大的空中戰鬥機和海軍支援,有絕對的制空權。志願軍只有陸軍,輕武器沒有太大差別。到戰爭的中後期,換裝了許多的蘇制武器,比如T-34/85型坦克、莫辛納乾式步槍、波波莎衝鋒鎗。
  • 揭秘:東線志願軍為何未能全殲美陸戰隊第1師?
    9月底,美軍地面部隊全線進抵三八線,準備越線並繼續向北進攻。面對美國的侵略和挑釁行動,中方多次發出強烈抗議和嚴厲警告,但是華盛頓始終置若罔聞。1950年秋季,志願軍入朝參戰,在美軍上層引起了巨大反響,對中國出兵的戰略意圖進行了各種猜測。
  • 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的「零敲牛皮糖」,為何讓美軍哭爹喊娘?
    美軍一打炮,志願軍就躲坑道,炮火一停又鑽到戰壕裡,大大浪費了美軍成千上萬噸炮彈,而志願軍傷亡非常小,氣得美軍咬牙切齒。 然而,美軍也不是等閒之輩,他們更有構築陣地工事的料,比起志願軍手中的鎬錘,現代化的機器更快更省力,一座座鋼筋水泥築成的碉堡,見竿立影遍布美軍陣地。
  • 志願軍「丟盔卸甲」,麥克阿瑟得意洋洋放心追擊,被殲滅3.6萬
    在這篇短社論中,有意將志願軍描繪為朝鮮人民軍的附屬。但實際在第一次戰役中,志願軍扮演的是主力角色。不僅如此,志願軍在取得勝利後,居然全線後退了。志願軍將士們很不解:「都說乘勝追擊,如今咱們為何還要撤退呢?」
  • 為何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還是被美軍火力壓制
    但是我們仔細的研究歷史,我們會發現在戰爭過程中志願軍是非常被動的,尤其是火力方面,志願軍的重火力是非常少的,被美軍壓制的非常的慘,我們都是使用夜襲戰和機動作戰來消耗美軍的,在當時我們主要使用的是小米加步槍來和美軍作戰,但是在當時中國國內是並不缺少重型武器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充裕的。
  • 戳破美國人牛皮,消滅百萬聯合國軍,抗美援朝志願軍犧牲多少人?
    五十年代,我國軍事實力與美軍相比實在是落後,戰場上我軍人數龐大裝備平均下來到每個人手中少之又少,與美軍充足的裝備相比,相差甚遠。戰場上傷員救助,通訊問題等方面都無法與美軍比較很多小夥伴都會問,在雙方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付出如此大的犧牲支援朝鮮呢?從世界觀來說 ,中國是為了全世界人民戰鬥,中國作為大國,維護地區安全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換個角度看,朝鮮地區相當於中國的東大門。
  • 英雄志願軍連長殲滅美軍800人後,全連官兵跳崖逃生
    今天,我要向大家講述鐵原戰役中志願軍一場非常經典的阻擊戰。在這場阻擊戰中,志願軍一個連在連長帶領下以巧妙地戰術殲滅美軍800人,全連官兵最後跳崖逃生。當時,63軍188師563團的一個連負責堅守鐵原附近的公路交叉口。
  • 韓戰美軍統帥:韓軍隊把中國志願軍看成天兵天將
    但在兩國的計劃裡有著種種的不和之處,最後只能建立了兩個國家,一個是身處北方毗鄰中國的朝鮮民主主義國家,一個是三面環海的大韓民國,兩個國家在美蘇兩國的各自幫扶下摩擦不斷,三十八度線附近更是時時刻刻都在產生矛盾,最後終於爆發戰爭。
  • 中美精銳部隊巔峰對決:27軍如何全殲美軍王牌團?
    1950年冬季,中美兩軍精銳部隊在冰雪降臨的長津湖展開了一場巔峰對決:中國精銳部隊第27軍向美軍第7師步兵第31團亮劍。經過激戰,27軍硬生生的將美軍王牌團全部殲滅,創造了中國軍隊一次性全殲美軍團級戰鬥單位的紀錄。
  • 朝鮮空戰中蘇軍爆錘美軍,擊落1106架美機,為何卻冒充志願軍
    朝鮮戰場上,蘇軍爆錘美軍,擊落1106架美軍戰鬥機,把美軍打得落花流水,明明實力這麼強,為何要冒充志願軍呢?一、韓戰中方志願軍實力有限1950年6月開啟的韓戰,使多少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倒在了他國異土上。
  •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美軍敗退500公裡,志願軍是怎麼做到的?
    與此同時,美國軍政當局和在朝作戰的美軍尚處於觀望狀態給,他們對志願軍的參戰兵力和意圖都尚未清晰。 雖然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中就投入6個軍合計29萬餘人,但美軍不知道志願軍到底出動了多少軍隊,到底能會出多少軍隊,也不清楚志願軍參戰的目標是什麼,認為志願軍可能只是象徵性參戰。
  • 老兵回憶上甘嶺:志願軍突擊隊全部傷亡,拼死殲滅美軍5個連!
    仗打到這份上,戰士們已經不知道害怕了,一波波的往上衝,134團8連,19日就組織了20多人的突擊隊,在炮火的掩護下,以小群動作從兩側衝進敵人陣地,那就是真正的短兵相接,面對面拼刀和在遠處打槍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在遠處打槍的危險相對小一點,但是短兵相接是真正要命的事,沒有退路,只能殺,我軍戰士和美軍都是瘋叫往前頂,不過美軍可沒有日軍近戰退彈的習慣,他們的火器不停地在向突擊隊開火。
  • 「月亮是中國人的」: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夜戰戰術建奇功
    面對掌握制空權和具有強大火力、機動力的美軍,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鄧華在戰前動員時就曾強調,美軍適合遠距離作戰,可以發揮其火力優勢,而我們一定要在近距離內解決戰鬥,讓美軍的坦克大炮發揮不出威力。1950年11月1日晚,中美兩國軍隊的第一次交戰——雲山戰鬥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