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理會12日就有關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決議草案舉行表決,決議草案未獲通過。
另據聯合國官微報導:安理會以10票贊成、2票反對、3票棄權的投票結果對美國、英國和法國提出的一份有關在敘利亞境內使用化學武器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由於俄羅斯行使否決權,決議未能獲得通過,另外中國投了棄權票。
俄羅斯4月12日否決安理會決議
此前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中俄兩國曾經6次雙否對敘利亞的制裁決議,而這次中國投出棄權票,有人認為是中國對美國的妥協,改變了既定立場。
其實這不是第一次俄羅斯否定安理會對敘利亞決議草案,但中國表示棄權的情況發生。2016年10月8日,法國與西班牙提交決議草案,要求在阿勒頗設置禁飛區,隨後俄羅斯行駛了否決權,而中國投出了棄權票。
其實這次對敘利亞決議提出棄權票,中國並沒有改變既定立場,而且即便是此前中俄同時否決對敘利亞決議的時候,兩國的理由也並不一樣。
在安理會,棄權票也是一種姿態的宣示,就拿4月12日中國的棄權票來說,中國對敘利亞化學武器事件的基本立場是反對任何使用化學武器的行為,因此中國贊成安理會採取行動,因此不反對這次決議草案的動機;但是草案的內容過於武斷,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就把帽子扣在敘利亞頭上,因此不贊成這次決議草案的內容——所以中國投出了棄權票。
拋開敘利亞化武問題的真相和內戰的是非曲直,五大常在安理會的各種交鋒和明爭暗鬥更深層次反映出來的,可能是當前國際關係體系正在醞釀一次劇變。
聯合國大廈
聯合國的誕生,是二戰雅爾達體系的產物,最初的主導者是美蘇兩霸。自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在聯合國的主導地位,不過依靠著蘇聯遺留下來龐大的核武庫,依舊留著些許和美國分庭抗禮的底氣;再加上中國的崛起,並且依靠第三世界的支持,對西方政治壓力的免疫能力越來越強,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多次出現和美國持相反立場的情況——這也意味著,很多時候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並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種情況實則反映出雅爾達體系正呈現出逐漸解體的趨勢,然而一個失控的國際關係體系也不符合美國的利益——這就引發了很多國家都擔心的一個問題,美國會不會退出聯合國,另起爐灶。
事實上,美國確實有這樣的資本來另起爐灶。雖然美國在歐巴馬時代,其國際話語權相對下降,但是美國依舊在軍事、科技、經濟、文化等領域擁有無以倫比的優勢,政治影響力、經濟影響力和文化影響力依舊是全世界最強的超級大國。
事實上,美國國內就有相當一股政治力量對聯合國很看不順眼,比如班農,比如川普。他們認為一旦美國決定另起爐灶,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或許會很樂意加入美國新建立的國際體系。
雅爾達會議奠定了聯合國成立的基礎
假設這種情況真的發生,實際上情況如何我們無法預測,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美國新建立的體系肯定是確保美國絕對的單方面主導權,更加不平等、更加不公平;但是沒有了美國的聯合國,必然是群龍無首、一盤散沙,然後名存實亡。
如果是一個傳統的典型的總統,美國退出聯合國的可能性或許還很小,但是川普這個人卻無法用正常的美國政治思維來衡量,更何況即便是傳統的典型的美國總統,從小布希到歐巴馬,無視聯合國的情況也並不罕見。
川普在推特上多次表示對聯合國的失望
但是無論是小布希還是歐巴馬,從沒有在接任初期的時候,就如此高調忽略聯合國,4月6日美軍空襲敘利亞就是表現。
設法將美國拖在聯合國,不僅是聯合國自己,甚至是其他四常都要面臨的一個難題,但是如果聯合國真的變成了美國的一言堂,那聯合國也就不是聯合國了。
當然,美國脫離聯合國自身也面臨很多困難和不確定因素,現階段討論美國脫離聯合國的可能性似乎也有點杞人憂天,但是只要聯合國處理問題的效率依舊這麼低下,美國依舊總是在聯合國碰壁,那麼他脫離聯合國的離心力就越大,雅爾達體系最終解體的日子也就越近……除非,再出現一個超級大國,能夠成為替代國,極大增加美國脫離聯合國、另起爐灶所要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