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的打壓我們已經司空見慣,畢竟美國一直將中國視作最大的威脅以及最大的競爭者,川普在任期間所採取的各種措施都是要遏制中國發展,哪怕拜登明確提出要修補與其他國家關係,與中國間的關係一時間也難以修復。
在國際上,很多國家都是被迫倒向美國,但也有一些國家主動向美國表示願意加入同盟。
烏克蘭在前段時間表明會和美國保持相同的立場,我國企業對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的收購申請因此也遭到駁回。
馬達西奇公司早在前蘇聯時期就是國際上首屈一指的飛機發動機廠商。如今馬達西奇公司面臨發展危機,將股份出售,我國對此進行收購合情合理,並且在前期已經達成了相關協議,雙方就收購事宜已經進行了多輪談判,按理來說不應該出現意外情況。
不過美國突然開始介入其中,同時烏克蘭迫於壓力,反壟斷委員會也開始對這項收購進行調查,並最終對這個收購申請提出了駁回。但中方已經支付了定金,烏克蘭這樣單方面撕毀協議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據媒體報導,我國投資者已經向烏克蘭索賠,並且聘請了國際律師,將烏克蘭政府告上國際法庭,要求其賠償35億美元的損失。
烏克蘭之所以倒向美國,也和他在聯合國的處境有一定關係。聯合國於12月7日通過一項決議,仍然是關於克裡米亞地區軍事化的投票,烏克蘭和其他30多個國家共同提交決議,63個國家支持,反對國只有中俄等17個國家,也許烏克蘭是因為在聯合國獲得更多國家支持,所以自覺自己的自身實力已經有所提升,不必再對中國保持友善。
在克裡米亞的決案表決中,對烏克蘭表示支持的主要以西方陣營為主,包括了絕大多數歐洲國家以及土耳其等國,這些國家和美國的關係都相當密切,背後或許有美國的授意,美國希望在克裡米亞地區對烏克蘭支持來換取烏克蘭的同盟。
對於烏克蘭來說,當年錯誤決定的影響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消除,如果烏克蘭繼續倒向西方陣營,未來必然會失去更多的自主選擇權,畢竟西方國家只是想把烏克蘭當作一枚棋子,並不是真的希望他在國際社會上表現出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