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隱秘的角落》火了。
這部12集的網劇迅速佔據了各大熱搜榜和朋友圈,評分超過《無證之罪》,趕上《白夜追兇》,成了近幾年國產劇的又一口碑巔峰。
但是,它其實更像是一部教育片。
《隱秘的角落》的懸疑劇情設置,集集高能。
優秀的演技、精良的製作、精緻的細節,更讓觀眾們大呼看到了高級的「電影感」。
在刺激劇情的外衣下,故事講述人性之「壞」,如何一點點觸發和滋生;而每一次看似合理的選擇,又最終導致了惡果。
《隱秘的角落》劇集改編自紫金陳的原著小說《壞小孩》,它像一把閃著冷光的手術刀,呈現和剖析人心的角落。
在劇集的海報上,有一句:「小孩是最能守住秘密的人。」
劇中的小孩,都被放置在各種重疊的秘密中,過早地與人性交鋒。
當家庭有缺口,不快樂的孩子們被迫「成熟」,被迫「懂事」;
而在大人看不到的隱秘角落裡,孩子們壓抑著情感,他們的「壞」在緩慢生長。
今天想聊一聊,那些不快樂的「壞孩子」。
02
劇中的孩子,都生活在不完美的家庭裡,要麼是單親,要麼是孤兒,要麼夾在重組家庭中間。
就連鏡頭寥寥的小配角樂樂(老陳的小孫女),也因為父母的缺席而表現出嚴重的分離焦慮——一刻不停地嚎啕大哭。
朱朝陽長在單親家庭裡,學習優秀,但總是緊蹙眉頭。他沉默、敏感、內向,在學校裡沒有朋友,即使考了第一名,也是習慣性面無表情,沒有喜色。
細心的班主任察覺到了他的狀態,在家長會之後單獨向朝陽媽媽談起:「朝陽比較內向,不合群,沒有在一起玩的朋友。」希望家長能注意他的心理健康。
但是朝陽媽媽卻連孩子交朋友的自由也要剝奪:「學生就是要以學習為主,其他的都不重要。」
朝陽很獨立,即使媽媽因為工作而常常不能回家,他也能照顧好自己,自己吃飯、學習這些事,都不用媽媽操心。
離異後,媽媽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朝陽身上,優秀的兒子成為了她唯一的情感寄託。
她緊緊控制著兒子,小到花錢記帳、按時喝牛奶,大到一切以學習為中心,事事管束。
朝陽的爸爸組建了新家庭,對朝陽不太關心。自己的兒子考了全校第一,他都是在賭桌上從牌友們的口中得知的,就連朝陽的衣服鞋子穿舊了,也是牌友們先注意到。
在牌友面前,為了緩解尷尬,朝陽爸爸嘴硬說「今天本來就是要帶朝陽去買鞋的」,但實際上,他也並不知道朝陽的鞋碼大小。
朝陽以前喜歡坐車頭,但是車頭掛上了新家庭的合照,朝陽便敏感地坐到後面去了。
在商場裡,新家庭的妻女一來,朝陽就被尷尬地晾在了一邊。
也許因為害怕爸爸被優秀的哥哥「搶走」,也許因為「安全感」不夠,朝陽同父異母的小妹妹朱晶晶表現出明顯的敵意和攻擊性,她蠻橫驕縱,在哥哥的新鞋上踩了一腳,鬧著不肯道歉。
朝陽沒有計較,只是默默地走了,沒有跟爸爸一起吃頓飯。
而正是這樣早熟、優秀、沉默、聽話、懂事的朝陽,成為了劇中最令人驚訝的「壞小孩」。
朝陽僅有的朋友,是從孤兒院逃出來的嚴良、普普。
嚴良教朝陽放聲大喊來宣洩情緒,後來還教會朝陽打架來保護自己。
交上這樣的朋友,朝陽自然不敢告訴媽媽。三人的友誼,在隱秘的角落裡悄悄蔓生。
三人無意間拍攝下了張東升的犯罪現場,作為命案僅有的目擊者,三個孩子決定不報警,而是以視頻證據作為要挾,向張東升索要30萬,用來給普普的弟弟治病。
共同保守著重大的犯罪秘密,是三個孩子情感羈絆的起點。
而不快樂的成長經歷,讓他們成為了彼此的傾訴對象。
嚴良的父親嚴文斌曾是罪犯,被抓捕入獄之後,又被送到戒毒所,因為被毒品長期摧毀,已經神志不清,瘋瘋癲癲;
普普的父母雙亡,弟弟被新的家庭收養,她舉目無親,無依無靠。
在捲入了一系列犯罪事件之後,朝陽心中的裝著惡意的「潘多拉魔盒」被慢慢打開。
妹妹朱晶晶之死,與他脫不開干係。
最後,他甚至向自己的摯友嚴良揮刀。
「別做第二個張東升!」是嚴良對朝陽的警告。
但是,他已經不是從前那個看起來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03
母親周春紅的自我犧牲和對朝陽的嚴格管束,並不能讓朝陽成長為不偏不倚的好孩子。
朝陽無疑聰明過人、成績優異,但他過得並不快樂。
朝陽的不快樂,是因為他同時背負了媽媽沉重的人生,周春紅把一切的自我犧牲、清貧苦悶,都強加到了朝陽的身上。
周春紅有一個情人,對方也是離異單身,兩人本應該是正當、正常的交往關係,但她卻偷偷摸摸,像偷情一樣幽會。她瞞著朝陽,繼續扮演著「完美母親」的形象。
當自己幽會的事情暴露,周春紅覺得自己在兒子面前的形象被摧毀,羞恥難當,她煮了一杯牛奶,叫朝陽喝下。
朝陽沒有馬上喝下牛奶,她立刻被刺激到了,向朝陽施加情緒暴力:「自己能照顧自己了是吧,你怪媽媽沒有照顧好你是嗎?」
朝陽什麼都沒說,賭氣似的一口氣喝下牛奶,周春紅也許心有愧疚,伸手想要幫朝陽擦去嘴邊牛奶的泡沫,朝陽躲閃了一下。
周春紅再次爆發,她粗暴用力地去擦朝陽的嘴,爆發出歇斯底裡的情緒。
這些壓迫的舉動,是在試圖從孩子身上奪回自己對於一切的絕對掌控權。
這一幕,比《小歡喜》中宋倩英子母女之間對峙的壓迫感更令人窒息。
甚至有人說,強迫喝牛奶這段,勾起了小時候的回憶,甚至稱得上全劇最可怕的橋段:小時候不理解的歇斯底裡,現在終於明白了。
因為這種暴力的施加,是以愛的名義,讓孩子逃無可逃。
與朱朝陽形成對照的,是班裡成績排在第二名的女生葉馳敏。
劇中暗示了葉馳敏的家庭也是單親:
爸爸是警察,忙完工作才能趕來參加家長會,但還是遲到了;
晚上葉馳敏一個人在沙發上睡著,爸爸工作到深夜下班,才給她蓋上毯子;
去找老師輔導、去逛書店,都只有爸爸陪伴……
幸運的是,葉馳敏的爸爸葉警官更關心她的情緒,而非她的學習成績。
葉馳敏努力、上進、自律,在家學習了一整天,爸爸叫她出去玩,讓她放鬆放鬆,她說:「沒見過你這樣當爸的,人家都是攔著孩子玩,你是攔著我學習。」
察覺到葉馳敏學了一天之後,爸爸主動提出要陪她看《還珠格格》,父女兩人一邊看一邊輕鬆快樂地分享零食。
與朝陽媽媽不同的是,葉爸爸不要求女兒成為最優秀的孩子,他更想讓女兒當一個快樂的孩子。
葉爸爸對女兒的培養,把孩子的「快樂」這個因素排在了「優秀」的前面。
因此,在葉馳敏的家裡,親子關係更加鬆弛自由,溝通方式也更加輕鬆健康。
葉馳敏儘管要強爭勝,偶爾有些小任性、小脾氣、小撒嬌,但她的心思也更單純和天真,是劇裡最正常的孩子。
作為全劇最輕鬆幸福的家庭,這樣的親子關係讓許多人羨慕不已。
04
在《隱秘的角落》大結局,片尾寫著「獻給童年」,這其實是相當扎心的四個字。
因為,其實有一部分人的童年並不快樂。
這一部分人回憶起童年時,心境常常是羞恥、困窘、壓抑的,伴隨著莫名其妙的不悅和迷茫。
那些沉默、內向、懂事的孩子,往往不是因為他們天生乖巧馴順而早熟,而是因為他們的稜角和枝椏被人為地修剪掉了。
伊能靜在看了丈夫秦昊主演的這部劇之後,談起自己的成長記憶:「青春期的窘迫是一團火。」
人們常說:「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
從不快樂童年的泥潭裡抽身而出,自己去治癒自己,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太真實」,是許多人的觀劇感受:那破舊的海濱城市搭配上火辣辣的陽光,仿佛回到了暑假裡漫長炙熱的夏天。
汗水的鹹澀、悄悄藏起的日記本、爸爸的脾氣、媽媽的喜怒無常……都構成了童年的底色。
在人性的模糊地帶裡,善與惡從來不是絕對的,大人們也不可能完美無缺。
再皎潔的月亮,也會有暗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可告人的隱秘角落:自卑、陰冷、偽善、背叛、偏執、瘋狂、控制欲……
但是因為道德的約束、自我克制,我們能夠在情緒的岔路口上做出正確的選擇,不會成為犯罪者,更不會成為殺人犯。
而這部劇集是在告訴我們,孩子們成為了「壞孩子」,是因為他們在壓抑的桎梏中,無法向大人敞開心扉,因而沒有人教他們做選擇。
以看似正確合理的理由而釀成的壞事,最讓人後怕。
張東升以「愛」之名,因為「害怕失去寶貴的東西」而謀殺了妻子的父母,最終仍無法奪回妻子的心,他又將妻子殺害;
朱朝陽、嚴良、普普三人為了籌錢給普普弟弟治病,而做了敲詐勒索的選擇,後又目睹命案、捲入與殺人犯的無邊周旋裡;
朝陽的母親因為「愛」他,而對他施行了窒息的情感綁架,將自己的人生重負強行捆綁到朝陽身上,對他造成了慢性持久的心理創傷。
……
善惡從來就不是涇渭分明,「愛」往往被混淆成佔有、捆綁和索取。
《小王子》裡有這樣一句話: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但是他們卻常常忘了這一點。」
諷刺的是,每一個大人,都經歷過屬於自己的童年時光,但在現實中,許多大人對待自己孩子的方式,卻又讓孩子一遍遍體會父母小時候曾遭遇過的創傷。
沒有給予孩子平等的尊重,勢必會造成孩子無法恰當地處理人際關係。
魯迅早就說過:「小時候不把他當人,長大以後他也做不成人。」
不難想像,張東升也許就是朱朝陽的未來,而朱朝陽像是張東升的童年復刻。
美國心理學家喬尼絲·韋布(Jonice Webb)在《被忽視的孩子》一書中說,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可能不在於他們做了什麼,而恰恰在於他們沒做什麼。
許多人對孩子傾注的愛,不是太少,就是太多,太少的愛則是忽視,而太過太滿的愛則擠佔了孩子健康成長的空間,容易演變成控制和操縱。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指引,獲得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成人的底氣,也是孩子最終學會去愛別人的前提。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不是父母的「所有物」,請不要把自以為是的所謂「愛」和「為你好」強行捆綁到孩子的身上。
愛孩子,請先從耐心地關心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開始。
孩子的心思,遠比大人所以為的要複雜。
文:阿璞
本文系《家庭》雜誌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改編,否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