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學期期末複習,第六單元知識要點
《古詩三首》
1.說說《浪淘沙》這首詩是怎樣寫出黃河的雄偉氣勢的?
詩的前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黃河來自天邊、奔騰千裡的壯麗圖景。「九曲」用誇張的手法寫黃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寫出了黃河的源遠流長。後兩句作者馳騁想像,表示要迎著狂風巨浪,頂著萬裡黃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織女家,側面表現了黃河的雄偉。
2.多音字:
曲:qū曲折qǔ歌曲
簸:bǒ簸揚bò簸箕
3.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兩句詩寫的是南朝遺留下來的數以百計的佛寺被迷濛的煙雨籠罩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給江南的春天增添了朦朧迷離的色彩,諷刺統治者治國乏術和佛道誤國。
4.用自己的話寫出詩句的意思: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彎彎曲曲的黃河洶湧奔騰,捲來萬裡泥沙,大浪翻湧,狂風怒吼,仿佛來自天涯。
《只有一個地球》
1.」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這一結論是怎樣一 步一步得出的?
課文先從太空人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著從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採和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後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人類無法移居到第二個適合的星球上;最後告訴人們:人類應該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2.多音字
空:kōng空話kòng空地
供:gōng供應gòng供品
3.關聯詞語填空
地球的資源(不是)誰的恩賜,(而是)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
(即使)這些設想能夠實現,(也)是遙遠的事情。
(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就)會別無去處。
我們(之所以)要好好保護地球,(是因為)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園。
4.指出各句的說明方法
A.舉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較 D.列數字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葉扁舟。(B)
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六千四百多千米的星球。(D)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C)
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A)
《青山不老》
1.理解詞語
丈:原市制單位,一丈約等於3.3333米。
風雨同舟:在狂風暴雨中同乘一條船,一起與風雨搏鬥。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山川共存:與山川融為一體。
日月同輝:日月的光芒交相輝映。
三番五次:形容次數很多,次數頻繁。
不緊不慢:形容心情平靜,行動從容。
2.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這是總結全文的中心句,點明中心,升華主旨。老人留下的不僅是這片青山,還有更寶貴的東西——保護環境的意識,造福後代、造福人類的精神。老人植樹造林、保護家園的精神永遠流傳,青山必將長青。
3.課文為什麼以「青山不老」為題?
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創造了這片綠洲,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他的生命的意義在這茫茫的綠洲中得到延伸,他的精神與青山共存,永垂不朽。
4.指出破折號的不同用法
A.表解釋說明 B.表語意轉換 C.表聲音斷續
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買了一臺電視機——他還有宏偉設想,還要栽樹,直到自己爬不起為止。(B)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以後就再也出不來了。(A)
丁——冬——丁——冬……(C)
5.某公園張貼一則告示:除了你的腳印,什麼都別留下;除了你的記憶,什麼都別帶走。這則告示告訴遊人什麼呢?它寫得好不好?說出你的理由。
這則告示告訴遊人要愛護環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它寫得好。這樣的語言委婉,容易讓人接受,比生硬的說教好。
《三黑和土地》
1.公糧:農業生產者或農業生產單位每年繳納給國家的作為農業稅的糧食。2016年1月1日起,我國已全面取消農業稅,不再繳納公糧。
2.農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鵝,一見了水就連頭帶尾巴鑽進水裡。
這句話統領全文,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將農民面對土地的那種迫切的心情和撲進土地懷抱的激動地舉止表現出來。
3.為什麼說「三黑從來沒睡過這麼好的床」?
通過自己的勞動,土地變得平整、鬆散,在三黑看來「簡直是一張軟床」,為麥籽兒準備「這麼好的床」,是幸福的,而三黑以前不曾擁有自己的土地,雖辛勤勞作卻不曾擁有這份幸福,所以說「三黑從來沒睡過這麼好的床」。
4.發揮自己的想像,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寫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鵝,一見了水就連頭帶尾巴鑽進水裡。
秋天的葉子活象一個惆悵的老人,飄落時好似在跟人依依惜別。
5.按要求寫句子
農民把整個生命都投入了土地。(縮句)
農民把生命投入土地。
這麼好的床,麥籽兒躺下去挺舒服。(改為反問句)
這麼好的床,麥籽兒躺下去能不舒服嗎?
日積月累
1.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
2.五穀:稻、麥、黍、菽、稷五種穀物。
3.五音: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
4. 五彩:黃、青、赤、白、黑五種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