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陽市白雲區,有一支由30餘名退役軍人自發組建的國旗護衛隊,這支隊伍成立於2019年11月。已退役多年的他們,每天在凜冽寒風中踢正步、喊口令、練動作,守護並升起莊嚴的五星紅旗。
隊長文天元是一名民兵。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的開國大典、香港回歸的升旗儀式讓他深受感動。他琢磨,自己身邊有這麼多退役戰士,能不能號召大家組建一支退役軍人國旗護衛隊來宣傳愛國強軍思想?他的這個想法得到了區人武部領導的大力支持。
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在人武部的推動下,很快就有近30名退役軍人志願者加入了這支隊伍。作為退役戰士,大家都明白成為一名國旗衛士,是榮譽,也是神聖的使命,但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國旗衛士,更多的是挑戰。
擎旗手趙勝是有著5年軍齡的退役軍人,在機動部隊服役期間,他參加過黃平救災、榕江抗洪搶險等應急救援,並多次遂行緝毒維穩任務,曾獲得優秀士兵、優秀士官等嘉獎,並榮立個人三等功。作為擎旗手,對旗杆的掌控必須穩定,動作訓練最難。第一天訓練後,他吃飯幾乎舉不起筷子。升旗時最難的是時間控制,要確保升旗到頂點的時間與國歌奏唱時間分秒不差,並確保在風向變化、旗杆凝凍等極端情況下吻合。國歌的旋律和升旗拉線的節奏,每分每秒都在他的腦海裡迴響。
訓練的第一天,執行官持刀的虎口當天就磨掉了一層皮,第二天戴上手套堅持訓練,訓練結束後鮮血浸紅了手套,脫下手套後右手腫了一大圈。口令員由於嗓子過度使用導致喉嚨血管曲張,咳嗽都帶出血絲,但他每天訓練結束後仍堅持在寒風中加強40分鐘的口令練習。
在展旗手陳學員眼中,振臂展旗的一瞬,是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為增強臂力,他練習啞鈴練到手臂腫脹,展旗的爆發力讓他一個星期就把迷彩服腋下撕裂了3次。
不同的角色,相同的初心。白雲區人武部將推動升旗儀式走進機關、走進社區、走進校園,不斷創新國防教育方式,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營造尊崇軍人、關心國防的社會氛圍。「旗幟凝聚力量,旗幟指引方向。退役軍人志願者組建國旗護衛隊,展現了新時代退役軍人的責任與擔當。」白雲區人武部政委張進說。
通訊員 向海兵
編輯 何宣平
編審 羅華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