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是清代的一位名臣,是雍正皇帝的得力助手,在《雍正王朝》中李衛是個乞丐出身,機緣巧合下遇到皇四子胤禛,對胤禛忠心耿耿,從此平步青雲,成為雍正朝的寵臣。
歷史上李衛雖然也是個大字不識幾個的人,卻不是乞丐出身,相反卻是個家庭富裕之人,李衛是江蘇徐州豐縣人,據說李衛喜好習武,因此對讀書不感興趣,所以李衛想走科舉之路是行不通的,李衛家裡就拿錢給他買了個員外郎的官職,這花錢買來的官職基本上都是虛銜,無法得到實授官職,就算是得到官職,也是很難獲得升遷。
不過李衛這人運氣比較好,捐資員外郎後沒多久就補任兵部員外郎一職,這是得了實缺,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又升任戶部郎中,這個郎中不是看病的的郎中,戶部郎中是正五品,而李衛也是在這裡遇到了他的貴人,就是雍親王胤禛。
李衛這人性格剛直也靈活,不畏權貴卻懂得不正面硬剛,在他任戶部郎中時,有位親王對於收繳的銀兩每千兩會額外收取十兩作為庫平銀,李衛這個微末小吏就去諫阻,人家鳥都不鳥他,李衛就在走廊上放一個柜子,柜子上寫「某王贏錢」,然後寫上某某王爺「贏餘」,指明這個是非法收入,這位親王很難堪,也不好說什麼,只好停止多收,李衛這種不畏權貴的性格,還有巧妙處理事情的頭腦,讓胤禛很是欣賞,很可能就是在這時候加入了胤禛集團。
所以雍正即位後,李衛當官就象坐火箭一樣,升遷速度快得很,剛開始雍正派他去當直隸驛傳道,還沒上任又被改封為雲南鹽驛道,管理一省鹽務,在古代鹽鐵是國家專營,清朝的腐敗,大多是從鹽務上來的,很多販私鹽的與官府勾結,而鹽梟也多是亡命之徒,有組織的跟官府對抗,李衛不負雍正所託,在任上治理鹽務有方,在緝查私鹽方面絕不手軟,由於李衛在鹽務這方面做得很好,他的官不斷升遷,卻依然兼任管鹽務的要職。
李衛從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捐了個從五品員外郎這個閒職,到雍正五年(1727年)就當上了浙江總督,成了一位封疆大吏,李衛這位漢人在清朝的升遷速度之快,實屬罕見,而李衛並沒有止步,後來又加封兵部尚書、太子少傅、直隸總督等職,等到雍正死後乾隆即位,李衛依然擔任要職,絲毫沒有受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影響,先後上疏彈劾了誠親王府護衛庫克與民爭地和河道總督朱藻貪汙,乾隆查實後將庫克治罪、罷了朱藻的官,並賜李衛四團龍補服。
李衛在乾隆三年因病去世,享年51歲,乾隆命按總督例祭葬,諡「敏達」,李衛一生也確實如這兩個字一樣,為人機敏、處事練達。
李衛自己混得不錯,他的五個兒子也都進入官場,以他的長子官職最高,不過結局卻是最不好 。
長子李星垣是乾隆年間的武探花,曾擔任御前二等侍衛,後來外調安徽擔任遊擊,只是在李衛死後,李星垣在官場沉寂了幾年,後來又逐步上升,從遊擊升參將,後又升到總兵位子,到乾隆二十七年,因為戶部尚書李侍堯的保舉,從總兵做到了兩廣總督的位子上,只可惜沒多久就因為牽連到貪腐案中,被判了「斬監候」,結局悽慘,還連累了保舉他的李侍堯。
次子李星聚是靠著父親蔭封的緣故獲得官職,其能力較他大哥差了很多,李星聚靠著父親才能授予知府一職,官至福建延津邵道就止步了。
三子李星燦只是個從七品的州判,屬於地方基層官員,主要職責是輔佐所任地的主官,是李衛五個兒子中官職最低的一個。
四子李星宿官至湖北督糧道,曾經擔任浙江嘉興、陝西同州兩地的知府,最後在督糧道這一職位上止步。
五子李星福也是靠著老爸李衛的蔭補才被授予官職,官至兩江後補督閫府一職。
李衛幾個兒子應該說長子李星垣最有作為,可惜晚節不保,被判了個斬監候,結局最不好,不過也是咎有自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