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雍正稱為模範總督的李衛,在乾隆朝結局如何?

2020-12-14 歲月是一條河流

清朝康熙年間,由於準噶爾部多次與清發生衝突,康熙皇帝持續對準噶爾部用兵。為彌補軍費的不足,康熙帝多次下詔允許富戶捐納,也就是出錢買官。當時各地捐官之風盛行,僅山西一地一年內捐納縣丞的就有萬餘人。李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捐資員外郎進入仕途的。

在很多影視劇中,李衛的出身被演繹成一個目不識丁的叫花子。其實在正史上,李衛出生於江蘇豐縣的一家富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

李衛家庭富足,但並不是塊讀書的料,但是也不至於目不識丁,只是學業不精。走正統的科舉之路是行不通了,好在老爹有錢,就出資給他買了個員外郎,不久就任兵部。

康熙五十八年,李衛由兵部改任戶部。正是在戶部任職,李衛引起當時還是雍親王的胤禛的矚目。

李衛任戶部郎中時,當時管理戶部的誠親王在錢糧收繳時,都要加收銀兩,為己謀私。李衛雖然學識不高,但廉潔秉公。他在多次勸阻誠親王無果後,直接在戶部張貼大字報,暗諷誠親王把國庫當成了自己的小金庫。

正是李衛這一不畏皇親、忠於任事的勇敢之舉,贏得了雍親王胤禛的青睞。

雍正即位後,李衛開始得到歷練和提拔。

李衛最初得到的職位是直隸驛傳道,這是一個負責驛站公務的職位。但由於此時雲南私鹽販賣現象嚴重,嚴重影響了官府收入,所以李衛還沒有到任直隸驛傳道,就被雍正委以重任,改任雲南鹽驛道。

當時雲南是朝廷的重要產鹽區,也是重要的稅收來源地。由於私鹽買賣的高利,一些官員也參與了販私行為。

李衛到任後,勇敢任事,不畏同僚,很快雲南鹽業亂象得到了制止,鹽業買賣井然有序,原來鹽課虧空的局面扭轉為盈,為朝廷增加了收入。

於是,在雍正二年,李衛使升任雲南布政使。李衛誠感雍正的知遇之恩,對雍正帝忠心耿耿。當時擔任雲貴總督的高其倬是李衛的上司,雍正帝就曾向高其倬誇讚李衛的忠心,多次誇讚李衛「一片公忠」。

此後,李衛歷任浙江巡撫、浙江總督。雍正七年,李衛被授兵部尚書銜、太子少傅銜。

雍正十年時,李衛上調回京署理刑部尚書,後又任直隸總督。

李衛在不到十年之間,一路高升,從一個員外郎(從五品)火箭式升任封疆大吏(一品),除了雍正帝不拘一格的用人原則外,李衛治理地方的才幹和他通達的處事原則也是他平步青雲的重要原因。

李衛學識不高,自身小毛病也不少,但他不貪不賄,不畏權貴,敢於任事,這也是雍正帝看重他的原因。

李衛在任直隸總督時,就曾彈劾戶部尚書兼步軍統領鄂爾奇營私擾民,貪贓枉法。

鄂爾奇是內閣首輔、保和殿大學士鄂爾泰的弟弟。李衛鐵面無私,根本不忌鄂爾奇的強硬靠山,直到把鄂爾奇扳倒,鄂爾奇被雍正帝革職才作罷。

李衛對貪腐的官員堅持原則,敢於碰硬,在處理一些小問題的官員時卻非常變通。

李衛在任浙江總督時,雍正皇帝在全國範圍內徹查錢糧虧欠事宜。時任戶部尚書彭維新被任命內欽差大臣赴浙江清查。

在彭維新抵浙之前,李衛便讓浙江各級官員如實上報虧空情況,李衛自己先做到了心中有數。

彭維新抵浙後,李衛協助彭維新清查虧空情況。李衛故意把有問題的官員由自己查辦,而把那些沒有問題的官員交由彭維新。

同時,李衛又督促自己手中這些官員們趕緊彌補虧空。

這樣一來,彭維新那邊沒查出問題,李衛這邊又暗中解決了問題。

由於李衛的善於變通,這次錢糧虧空徹查最後得到了皆大歡喜的結局。雍正帝聞聽彭維新的奏報,對李衛主政下的浙江甚為滿意,因此加封李衛為太子太保,並把浙江的各級官員都升了一級。浙地的官員們在李衛的周旋下,不但沒有被上面責罰,反而官升一級,因此對李衛更加擁戴。

而反觀與李衛同時期的另一能吏田文鏡,在這一點上與李衛就相差甚遠了。

田文鏡在擔任河南巡撫時,鐵腕治理錢糧虧空事宜,稍有問題的官員即被田文鏡嚴厲懲處,弄得河南各級官員怨聲載道,並引發了李紱與田文鏡互參案,導致河南的一些官員被雍正帝處死。

田文鏡刻薄寡恩,心胸狹窄,他與李衛的關係一直也是很僵的。田文鏡在雍正帝面前爭寵,經常搬弄李衛的是非。但雍正帝卻看好李衛的才幹,並不理會李衛的一些毛病。後來李衛的母親去世,田文鏡想緩和與李衛的關係,派人送厚禮悼唁,卻被李衛趕出了家門。

雍正帝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駕崩時,李衛還在直隸總督任上。

雍正帝在世時,看重的是李衛的「勇敢任事」、「秉公持正」。對於李衛的「狂縱不密」、「任性使氣」和「矜己傲物」,雍正帝也提醒李衛要注重涵養。但總而言之,雍正帝對李衛的這些缺點採取了包容的態度,李衛的這些毛病並沒有妨礙雍正帝對他的寵信。

但到了乾隆朝,這樣的李衛就不受乾隆待見了。乾隆舞文弄墨,附庸風雅,根本就不喜歡李衛這樣粗通文墨的官員。

再者,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年間的老臣張廷玉、鄂爾泰等後來都在乾隆朝逐漸失寵。李衛做為雍正寵信的能吏,也逃不過這樣的命運,李衛雖然仍任職直隸總督,但雍正年間的些賞賜被收回。

乾隆三年,李衛上奏乾隆稱患「黃疸之疾」,請求解職回籍調養,得到乾隆的批准,直隸總督一職由吏部尚書孫嘉淦署理。

同年十月,李衛病重去世,卒諡敏達。

雖然在李衛生前,乾隆並不寵信他。但由於李衛勤勞政事,乾隆也沒有怎麼為難他。

但在李衛死去四十多年後,乾隆在1780年南巡時,見西湖的廟裡還供奉著李衛的畫像時,大動肝火,稱李衛並非純正忠臣,主政浙江時並無政績,還依仗雍正帝的恩眷,恣意肆為。若是李衛還在世,還要追究李衛的罪過。此時,乾隆又一桿子將李衛打死。

雍正帝能包容李衛的缺點,重用李衛。在這一點上,氣量狹小的乾隆被雍正甩了幾條街。所幸李衛在乾隆初年病逝,否則,以乾隆喜歡吹捧的性情,實幹的李衛也不會有好果子吃。

相關焦點

  • 李衛作為三朝老臣,原是雍正的心腹,乾隆年生活如何?
    歷史上的李衛曾是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老臣。李衛的一生被許多人稱為小人物逆襲的典範,因為李衛從家世、出身來說,根本不具備入朝為官的優勢。他最開始能夠踏上仕途,純粹是因為錢財的作用。眼光獨到的李衛當然,李衛能夠成為雍正的心腹,也不僅僅在於他的能力和愛民如子的品性。從種種行為推斷,李衛在康熙年間就已投奔了雍正,雍正的上位以及乾隆的繼位都與李衛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繫。
  • 歷史上的李衛當官和《雍正王朝》中有多少差別?
    拋開電視劇不談,歷史上真實的李衛同樣是雍正朝響噹噹的人物,炙手可熱的人物。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歷史上真實的李衛。 李衛(1687年——1738年),字又玠,江蘇徐州人。他沒有通過科舉考試,而是以捐官的身份入仕為官,歷經了康熙朝、雍正朝和乾隆朝。
  • 雍正皇帝去世後,清朝的名臣李衛,下場到底如何?
    就好比歷經康雍乾三世的張廷玉,最後被乾隆奚落一番,連死後葬入太廟的資格也被剝奪了,李衛可不想重蹈覆轍,這也是他為官的一個策略。以上都是《雍正王朝》所說的那樣,但是歷史上的李衛卻和電視劇有著很多的出入。那麼李衛最後的結局到底是什麼呢?李衛,出生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正月初一,也就是1688年2月2日,不得不說這個日子很吉祥。
  • 李衛買官被雍正破格大用,乾隆賞龍服後為何要追責
    2雍正三年,李衛升浙江巡撫,且奉命進京接受皇帝的接見。雍正帝對他交待特殊的使命。李衛不負雍正所託,參與同河道總督齊蘇勒的治水大計,及時飛馬給皇帝傳遞治理情況和官員作風。李衛對齊蘇勒的成績是肯定的,稱他操守學問都是優等,辦事不避勤苦,同時也說齊蘇勒自負過高,不搞民主制,沒有好輔佐的幹才。
  • 清朝官員劉統勳和李衛的橫向對比
    要問誰的官職更大的話,肯定是出任乾隆朝軍機大臣的劉統勳了。要論名氣的話,被數部影視作品演繹的李衛無疑最大。不過兩者都是深得皇帝的信賴的能臣。只不過一個是乾隆,一個是雍正。乾隆朝才是他為風生水起的時代。1746年,劉統勳出任漕運總督,開啟了自己督修河道、治理水患之路。兩年後,劉統勳奉旨巡查山東賑災情況,並勘察河道。
  • 清朝官員劉統勳和李衛的橫向對比,兩人誰的官職更大?
    只不過一個是乾隆,一個是雍正。 下面首先說下大家不太熟悉的劉統勳。 乾隆朝才是他為風生水起的時代。 1746年,劉統勳出任漕運總督,開啟了自己督修河道、 治理水患之路。 兩年後,劉統勳奉旨巡查山東賑災情況,並勘察河道。
  • 作為雍正皇帝的得力助手,一位名臣李衛的五個兒子後來怎麼樣了?
    李衛是清代的一位名臣,是雍正皇帝的得力助手,在《雍正王朝》中李衛是個乞丐出身,機緣巧合下遇到皇四子胤禛,對胤禛忠心耿耿,從此平步青雲,成為雍正朝的寵臣。所以雍正即位後,李衛當官就象坐火箭一樣,升遷速度快得很,剛開始雍正派他去當直隸驛傳道,還沒上任又被改封為雲南鹽驛道,管理一省鹽務,在古代鹽鐵是國家專營,清朝的腐敗,大多是從鹽務上來的,很多販私鹽的與官府勾結,而鹽梟也多是亡命之徒,有組織的跟官府對抗,李衛不負雍正所託,在任上治理鹽務有方,在緝查私鹽方面絕不手軟,由於李衛在鹽務這方面做得很好,他的官不斷升遷,卻依然兼任管鹽務的要職。
  • 雍正初期的寵臣中,允祥、隆科多、年羹堯、李衛,哪個最重要?
    雍正對年羹堯也是奉為恩人,總是說什麼「不知如何疼你」這類肉麻的話。年羹堯其實當起得這個「恩人」。年羹堯最大的功勞是青海之功。這個功勞對於雍正的意義,要從大背景上說,就追憶到元末明初了。控制了東到大興安嶺、西到天山,北起額爾齊斯河及葉尼塞河上遊,南到長城的一大片地區,甘肅以西和遼東在北元控制範圍內。明朝好不容易打擊北元,防控西北。
  • 李衛當官
    雍正即位之後,李衛就被封為直隸傳驛道,不過在上任的途中他就被改任為雲南鹽驛道,當時李衛的官階是正四品,且古代鹽鐵是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雍正把地方鹽務的權利交給李衛,這充分說明了雍正對李衛的重視。雍正五年,李衛升任浙江總督,官居正二品。至此,李衛可以說在浙江擁有了全部大權,不但經濟事務歸他管,軍政大事也都由他決定。在浙江擔任封疆大吏的幾年裡,李衛嚴厲打擊私鹽,為官府增加了許多財政收入,而為了應對來自海洋的威脅,他又修築了浙江海塘。
  • 雍正帝寵臣——李衛的最高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李衛,和鄂爾泰、田文鏡並稱為雍正皇帝的「三大寵臣」。
  • 李衛有什麼過人之處?能得雍正重用,難考的科舉制度
    十三爺胤祥在雍正八年因勞累過度而死,但是他給雍正推薦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衛,一說起李衛可能好多人的反應是《李衛當官》裡的那個形象,大字不識一個。然而真實中的李衛,差不多也就那個樣。然而如此的一個粗人卻能得到雍正的重用,跟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並稱雍正四大心腹大臣。
  • 李衛:沒有文化沒有背景,因4點原因,深得雍正的寵愛
    說起來也算是李衛的福分,沒有朋黨其實質就是沒有圈子,而這恰恰是雍正想要的李衛。在衙門裡,師爺等人起草公文奏章不能直接呈給他看,只能讀給他聽,在聽的過程中,但凡有不合自己口味的地方,李衛直接就口述修改,不要小看這個瞎字不識的總督,說起話來卻往往能直奔主題,切中要害。以至於這些個師爺們都對李衛佩服得五體投地,由此可見李衛過人之處。李衛有個嗜好,喜歡聽人說書,每聽到遭到陷害,李衛就會嗚咽會憤恨,甚至會拔劍而起。
  • 乾隆為什麼命人平了雍正寵臣田文鏡的墳墓?
    大意就是乾隆三年的時候,乾隆帝去西陵(泰陵)祭拜其父親雍正帝時,由于田文鏡的墳墓佔了約三尺神道導致乾隆的車輦無法通行,於是守陵官員就推平了田文鏡的墳墓。細細品讀這有點無釐頭了。首先,關于田文鏡墳墓的方位是靠譜的。田文鏡生前與鄂爾泰和李衛,被雍正稱為「三大模範」,很得恩寵。田文鏡於雍正十年(173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病卒於河南。
  • 識字不多連官都是靠買的李衛,為何能夠受到雍正的寵愛?
    在雍正的任用下,李衛也得到一定的發展,沒過多久,便升任戶部郎中。然而,等到雍正當了皇帝,李衛更是作為肱骨大臣,成為雍正的心腹。從此以後,李衛的仕途不僅一帆風順,而且深得雍正皇帝的喜愛。可以說,李衛作為當時雍正最為信任的人,堪稱紅極一時。那麼,為什麼沒有文化,且是靠錢買官的李衛能夠得到雍正寵愛呢?
  • 真正的李衛並非大字不識,卻是捐資當官
    一部《李衛當官》,讓雍正眼前的大紅人一路火到現在。 電視劇裡那個要飯出身卻才幹過人、大字不識而幽默詼諧的李衛,贏得觀眾的青睞,也引起眾多的質疑:歷史上真實的李衛是這樣當官的嗎?
  • 雍正寵臣李衛的勢力有多大?除了雍正沒人能管住他,還是個富二代
    其中李衛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與劇中不同的是,在歷史上李衛並非是雍正的門生奴才,而且還是個富二代。他做官的最起始是捐資入朝的。但是與電視中描寫一樣的是,他十分受雍正皇帝的喜愛和重用,先後歷任了許多要職,最後官至直隸總督。
  • 雍正稱帝後,「四爺黨」成員的結局都是這樣的?
    因他眼光獨道,「九子奪嫡」時,他牢牢跟著雍正,所以雍正繼位後,先是被冊封為果郡王,同時又兼管理藩院。後又進封和碩果親王,同時一人身兼正黃旗蒙古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鑲藍旗漢軍都統和鑲藍旗蒙古都統四職。兼管工部、戶部。雍正去世後,他被雍正任命為輔佐大臣,輔佐乾隆處理朝政。
  • 既是清官又是酷吏的田文鏡為何會在死後墳墓被乾隆推平?
    歷史上乾隆非常不喜歡田文鏡,也有相關記載田文鏡墓被乾隆命人推平,但推平田文鏡墓算是乾隆的無心之失,下面就說一說田文鏡是如何被雍正器重又如何被乾隆所厭惡,更甚至最後莫名其妙地被乾隆把墳墓都推平了。由此雍正越發器重和信任田文鏡,三年後也就是雍正五年(1727年),田文鏡被雍正破格提拔為河南總督(也稱魯豫總督),因為在田文鏡之前沒有河南總督這一職位,而雍正十分器重和信任田文鏡,所以為田文鏡特設了這一職位,將山東與河南全部劃歸田文鏡之手中。
  • 看過「李衛當官」,你知道歷史上李衛的勢力到底有多強?
    無疑,雍正是一個聰明而謹慎的人,這一點在清朝的眾多皇帝中,都是出眾的。多疑的性格使得雍正對於臣子亦是向來保持著高度的戒心。但是,有一個人,卻是他能夠完全信任以及重用的。此人更是被譽為"雍正王朝第一寵臣",他便是李衛。
  • 大器晚成的田文鏡為何死後會在乾隆朝一落千丈備受批判?
    田文鏡自康熙朝步入仕途,到了雍正朝受到雍正寵信步步高升,他在雍正一朝並沒有失寵,但是在死後他卻在乾隆朝備受批評,而且後來還莫名其妙地被乾隆把墳推平了。下面就來說一說田文鏡是如何受雍正寵信,又是如何在乾隆朝飽受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