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孕期時間的消逝,預產期將至,距離見到寶寶的日子開始越來越近。
通常在38周左右,胎兒會有一個入盆的過程。
所謂入盆,就是胎兒在羊水和胎膜的包裹下,整個身體下沉,頭部慢慢進入到媽媽的骨盆腔。
胎兒入盆的時候,孕媽會感覺到腹部有一些墜痛,和緊繃。
胎兒入盆後,也就意味著寶寶很快就要出生
初產婦最早的有在懷孕32周左右就入盆的。而也有孕婦在臨產前一周兩周,胎兒才剛剛入盆的。經產婦則常常在臨產後胎兒才會開始下降,甚至很多都是生產的同時正在入盆。在胎兒臨盆的階段,準媽媽們也不是只能靜靜等待的,在這個階段,可以適量做一些,有助於胎兒入盆的動作鍛鍊,但要避免盲目活動、劇烈活動。
那麼哪些動作對胎兒入盆有利、哪些方法是科學而有效、對準媽媽有所幫助的呢?
避免錯誤坐姿,降低胎兒壓力
預產期臨近,由於寶寶的發育,準媽媽的生活往往會大受影響,原本輕盈的身形,也許已經逐漸向「大腹便便」發展。
體型的變化會讓準媽媽們生活的舒適度大打折扣。不僅經常感覺呼吸困難、不暢,還總是昏昏欲睡,容易疲憊、提不起力氣。
這時,準媽媽越來越沉迷於躺著或者坐著。
而坐著的時候,為了稍微舒服一些,很多準媽媽會不由自主地採用「半躺著」的坐姿,整個身子完全放鬆,松松垮垮地癱在椅子或者沙發上。
雖然這個坐姿真的很舒服,但無形中卻會極大地加大胎兒的壓力。
① 胎兒不會喜歡這樣的姿勢,因為他們在媽媽的子宮中要有所活動。
②特別是九個月之後,胎兒發育至此,活動的空間已經非常不足,再加上準媽媽的坐姿,活動範圍則更加受限。
③ 這樣的坐姿不僅不利於寶寶的發育,還容易引起胎位不正的問題,影響入盆。
短期的放鬆是可以的,但是不建議孕媽長期採用這種錯誤的坐姿。
懷孕超過九個月,這幾個動作能幫胎兒入盆
孕期超過九個月,也就是36周時,胎兒差不多就要開始入盆了,相信各位準媽媽都有疑惑,既然知道了怎樣的姿勢對於入盆不利,那有沒有什麼能起到幫助效果的動作呢?
1)骨盆運動——深蹲
深蹲這個動作,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其實,深蹲屬於一種骨盆運動,不少醫生也會建議準媽媽們嘗試這項鍛鍊,反覆練習對胎兒入盆是有利的。
孕期晚期可以適當地,在可接受範圍內嘗試深蹲的動作練習,通過練習深蹲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胎兒入盆動作的完成。
不過始終要記得使用正確的方法體式,時刻注意安全問題。
①方法:
背部靠在牆上或用手扶著牆面,當然也可以扶著其他穩固些的物體,順著身子的重力方向做深蹲動作,每次大約練習10組左右。
②注意事項:
切忌逞強!不同人的身體狀況不同,能夠承受的動作強度不同,尤其是孕期千萬不要勉強自己,務必量力而行。做深蹲時最好要有家人陪伴,把握好度,避免發生危險。
2)爬樓梯
爬樓梯同樣也是醫生會建議的活動方式。
爬樓梯的過程中,雙腿的交替運動可以協助胎兒調整姿勢,促進順利入盆,也為準媽媽的自然分娩打好基礎。
注意事項:
爬樓梯對胎兒入盆和順產都有好處,但仍然要強調運動適量、注意安全,同時最好也有人陪同,如果準媽媽感到任何的身體不適,都最好不要再繼續下去,以免發生意外。
3)散步
散步是一項相對來說比較安全,並且動作強度也比較合適的運動項目,同時,散步的過程可以讓孕婦放鬆身心,是緩解壓力的很好辦法;
對於胎兒,散步可以鬆弛骨盆韌帶,對胎兒有利。
注意事項:
準媽媽們可以選擇人員數量合適並且空氣良好的公園或小區散步,邊走邊跟寶寶說話。散步也要把握好強度,一次半小時就夠用,感覺腹部出現緊繃感,就先停下休息一會兒再走。
【糖果媽媽寄語】
懷孕晚期胎兒只要入盆,隨時都可能分娩,準媽媽要保證休息,有個穩定的精神狀態,待產包早早備好,時刻準備迎接小生命的到來。
【今日話題】
你的寶寶是多少周的時候入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