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韓戰進入到第二階段,經過5次的戰役,敵對雙方逐漸開始變得勢均力敵,美國政府在朝鮮半島投入幾十萬士兵卻未能達到預想的結果,想要在朝鮮半島分一杯羹的同時他還要面對抵禦蘇聯的問題。
所以,敵我雙方希望能夠通過停戰協議結束這場戰爭,美國考慮能夠從朝鮮半島轉移回士兵緩解國內反戰輿論,還有足夠的兵力對付蘇聯,所以很積極的促想要促成停戰協議,但這場談判卻被南朝鮮總統李承晚所阻止。
1953年4月26日,在全世界各國記者的關注下,韓戰雙方代表重新坐在板門店開始談判,經過半年多的,中斷這場談判的恢復讓美國人十分珍惜,因為他們想儘快結束朝鮮戰場的戰爭。
但朝鮮總統李承晚卻拒絕在停戰協議上簽字,並且大肆叫囂要背水一戰一統朝鮮半島,美國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斷然不會為了李承晚而改變,決定狗急跳牆的李承晚竟然威脅美國,如果達成意向,允許中國人留在朝鮮,他有理由要求,除了那些願意參加把敵人驅逐到鴨綠江以北的國家外,所有盟國都將離開過這個國家,如果美國武裝部隊留下,就得支持他們並用重武器,掩護他們。
經過兩年多的戰鬥,我們志願軍再也不像戰鬥初始一樣缺少武器裝備,作戰經驗也相對豐富,在戰場上佔據絕對的優勢,甚至連我們一直以來擔憂的後勤保障問題也得到解決。當時的中朝聯軍已經兵肥馬強,全體戰士鬥志昂揚,既然李承晚有想繼續打下去的打算,我們志願軍當然想要給他狠狠的一個教訓。
為了徹底讓對方在戰場上低頭,志願軍兵團司令員鄭維山醞釀一次針對南朝鮮軍的大規模攻勢。鄭維山司令決定從883.7高地、949.2高地和十字架山入手來對敵人開展針對性的打擊,鄭維山製作出來的作戰方案是,由3000名志願軍潛伏到敵人,用手榴彈就能攻擊到的地方,趁夜向敵人展開突然襲擊,佔領後馬上搶修工事補充彈藥,給敵人以粉碎性的打擊,想要以此全殲敵人。
經過提前半年的準備和揣測,鄭維山對周圍的地形環境作了認真的分析和研究,雖然這份作戰方案得到了一些人的質疑,但鄭維山堅定的認為周邊茂密的植物會在之後的戰鬥過程中給予自身足夠的隱蔽條件,後來的事實證明鄭維山的作戰謀略十分令人敬佩。
1953年6月10日,鄭維山組織手下士兵做好一切埋伏工作,甚至連我軍高級將領許世友等人拿望遠鏡也沒能看出我志願軍潛伏的痕跡。當晚,我志願軍對敵人陣營展開激烈的攻擊,卡秋莎火箭炮襲擊敵人陣營將其燒成火海,志願軍衝鋒的號角響徹敵軍,僅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全殲南朝鮮27團。
但就是這樣的打擊,也未能讓李承晚有所悔改。1953年6月25日,朝韓軍第一師團舉行紀念韓戰爆發三周年的活動,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當天晚上7:30志願軍以猛烈的火炮向其198.6高地發起攻擊,隨後發起步兵衝擊,給予對方強烈的打擊。
志願軍發起的攻擊經過激戰順利佔領對方大片區域,一師20團8連佔據198.6高地,這個高地對於韓軍來說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當我軍佔領19分鐘後,韓軍便開始組織反攻,想要重佔該高地,我軍戰士奮起頑抗,擊退韓軍,當晚8:30韓軍竟然再次集結7個炮兵營開始再次攻擊,炮火持續7個小時,甚至後續又派步兵開展開進攻,我軍戰士依然抵住壓力順利反攻。
此高地奪取如此困難,這讓美軍長克拉克所不能理解,整個韓軍的作戰指揮方案都是由美這位美軍軍長所下達,在經過深入的研究討論後,他認為198.6高地是可以重新奪回的,於是組織韓軍再次反撲,直至戰鬥到當天,志願軍共擊退韓軍23次的進攻。
雖然我軍損失慘重,全連只剩8名士兵,軍備物資也開始短缺,但當韓軍展開第24次進攻時,我軍戰士依然沒有放棄,僅以8名戰士手持白刃和敵人戰鬥,最終無一人犧牲,等到20團6連接替防守,見到我軍前來支援的志願軍,這位美國軍長終於意識到自己昨天的命令下錯了,韓軍根本不可能是中國軍隊的對手。
這場戰役的結果,遠遠超出了李承晚所能承受的範圍,也打破了美國在朝鮮半島上最後一次希望,以決定性的優勢讓我軍徹底佔領了談判的上風,為後續的局勢變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