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命後衛師」的開國將軍曾經是毛主席的警衛排長

2021-02-26 一代偉人

有一種懷念,歷經時代的風雨,

更臻醇厚;

韓偉(1906-1992),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湖北省黃陂縣人。曾參加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北伐戰爭、秋收起義。在中央革命根據地成長為福建軍區參謀長兼獨立第八師師長。建國後曾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三灣將軍韓偉,1906年2月10日出生在湖北黃陂糧房灣,1927年9月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韓偉不僅走上了革命道路,而且革命道路的起步階段就在毛澤東身邊。因此,許多人都說韓偉是「三灣子弟」、「三灣幹部」、「三灣將軍」。在秋收起義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隊,即沒有趕上南昌起義的武漢警衛團。參加秋收起義的武漢警衛團,此時番號已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韓偉任第一團三營九連一排排長。秋收起義失敗後,韓偉所在的九連損失很大,連隊幹部基本犧牲,戰士也只剩下十來名。劫後餘生的韓偉帶領倖存的戰士,準備到瀏陽縣找毛澤東。此前,韓偉已認識了毛澤東。韓偉是在1922年參加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中成長起來的。1924年,他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入團後,韓偉來往於安源與長沙之間,為毛澤東、蔣先雲、李立三、劉少奇等人傳遞信件。1926年,韓偉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9月29日中午,部隊到達三灣。沒有想到的是,老百姓全跑了。三灣地處永新、寧岡、蓮花、茶陵四縣交界處,消息閉塞,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只知道古訓「兵匪一家」,見兵就跑了。韓偉推開一扇門,沒有人,又推開一扇門,還是沒有人。於是,韓偉向毛澤東報告:「毛委員,老百姓都跑了!」毛澤東問:「附近還有村莊嗎?」「有。」韓偉回答道。「好。你通知餘師長,前委和師部今晚駐紮在三灣,部隊分駐附近村莊。」「是!」韓偉正要轉身離去。「還有,」毛澤東補充道,「通知各營、團首長管好部隊,秋毫無犯,多幫老表做好事。」「記住了!」韓偉響亮地回答。在三灣,毛澤東針對秋收起義部隊存在的各種問題,果斷地進行了改編,史稱三灣改編。三灣改編的主要內容是,在部隊中建立黨組織,連有支部,營、團有黨委,連以上設立黨代表;實行官兵待遇平等,長官不打士兵,建立士兵委員會;並將700餘人的一個師縮編成一個團,稱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下轄兩個營七個連。韓偉任第一營二連二排排長。三灣改編後,韓偉告別毛澤東,到駐紮在大灣的二連報到。臨行時,毛澤東送給韓偉一個筆記本,並在扉頁上寫道:「堅持到底就是勝利。」三灣改編後,部隊發展很快。1928年2月,毛澤東率部隊回到茨坪,兵力發展到6000餘人。6月,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11月,又成立了紅四軍前委,毛澤東任書記。1929年1月14日,紅四軍決定向贛南進軍。2月1日夜,紅四軍宿營在尋烏縣項山圳下村。2月2日清晨,前委主任譚震林和前委秘書黃琳起床做飯時,忽然聽到一陣槍響。原來是國民黨軍劉士毅部兩個團來偷營。瞬間,槍聲大作,子彈飛舞,紅軍官兵奪路衝出村外,進入山林。紅四軍脫險後,部隊在羅福嶂山區停留了兩天。在這兩天時間裡,毛澤東召開了前委會,鑑於圳下村的教訓,決定組建一個前委混成大隊。毛澤東、朱德等在考慮人選時,建議由譚震林任大隊長兼政委,韓偉擔任副大隊長兼警衛排長。此前,紅四軍只有一個警衛班,而這個警衛班其實就是保衛毛澤東的。混成大隊一成立,警衛班變成了警衛排,韓偉成了毛澤東的第一任警衛排長。2月9日晚,大年除夕夜。紅四軍抵達江西省瑞金縣大柏地。部隊還沒住下,國民黨軍劉士毅部兩個團便追來了。為了扭轉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毛澤東和朱德當即決定,就地消滅劉士毅旅。天放亮了,劉士毅率兩個團向大柏地開來,他是想利用過新年紅軍戒備鬆懈撈一把的。讓劉士毅沒有想到的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毛澤東和朱德早就布下了天羅地網。「開火!」朱德一聲令下,紅四軍指戰員如猛虎下山,三下五除二,便把劉士毅的兩個團包了餃子。兩個團長也當了俘虜。這是紅四軍下井岡山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指戰員們在勝利的喜悅中迎來了1929年春節。過春節了,毛澤東和朱德等決定給官兵們每人發1塊銀元,作為零用錢。但部隊只有6000塊銀元,而人數卻有6008人,缺口8塊。毛澤東、朱德、陳毅、譚震林等人提出不要。韓偉知道了,也把分給他的那一塊送了回去。毛澤東勸韓偉:「收下吧,拿它買條褲子嘛!」「那你為什麼不要?」韓偉反問道。「我是前委書記、黨代表嘛。」毛澤東解釋道。韓偉啞然。片刻,韓偉說:「我是警衛排長,大小也是個兵頭兒嘛。」「是個兵頭兒。」毛澤東重複說了一遍,接著感慨地說,「是啊,參加我們這支隊伍的人,只要能衝鋒在前,享受在後,就不愁打不敗敵人。」血戰湘江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瑞金葉坪召開,大會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其間,中革軍委(全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紅一方面軍領導機構奉命撤銷,統稱中央紅軍。根據會議日程安排,第一○○團代表紅十二軍接受臨時中央政府檢閱。團長韓偉和政委羅震廷帶領隊伍,邁著整齊的步伐進入閱兵會場。他們精神抖擻、口號嘹亮,繞場一周後通過主席臺。韓偉到達主席臺下時,部隊立定。韓偉上前報告,朱德代表臨時中央政府將一面用黑絨線繡的「沉著勝敵」四個大字的錦旗授予韓偉。這面錦旗,是臨時中央政府授予人民軍隊的第一面錦旗。事後,韓偉說,是「沉著勝敵」四個字讓自己在湘江戰役中存活下來的。1934年10月10日,紅三十四師一○○團在韓偉指揮下,處在整個中央紅軍的後衛隊伍中,離開江西於都河開始長徵。在連續突破國民黨軍設置的三道封鎖線後,於11月中旬抵達湘江東岸。蔣介石命令國民黨軍在零陵至興安之間近150公裡的湘江兩岸配置重兵,構築碉堡,以絕對優勢,構置起第四道封鎖線,妄圖一舉將中央紅軍殲滅。紅軍要過江,國民黨軍不讓。一場惡戰就此拉開了序幕。為了掩護大部隊過江,負責殿後的紅三十四師在師長陳樹湘的率領下,奮勇阻擊國民黨軍。紅三十四師全體指戰員明白,阻擊戰多堅持一分鐘,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在渡江中就少一分危險。阻擊的戰士一批批倒下去,又一批批上來,紅三十四師像釘子一般扼守在陣地上,整整阻擊了三個晝夜。中央機關和軍委機關及主力部隊全部過江後,殿後的紅三十四師被追上來的國民黨軍包圍了。在寡不敵眾的形勢下,韓偉對陳樹湘說:「師長,我團的序列在全師之首,我團留下掩護,你帶其他兩個團突圍。」陳樹湘望了一眼韓偉,來不及多想,下令全師分兩路突圍,一路由韓偉率一○○團餘部約300人,掩護師部突圍後,再向柳木青方向轉移;另一路由陳樹湘帶領,率師部及一○一團、一○二團約700人,向湘南突圍。讓韓偉沒有想到的是,這竟然是他與師長最後的告別。陳樹湘率部隊突圍後不久,即壯烈犧牲。掩護師部和兄弟部隊成功突圍後,韓偉將300餘人編成3個連,因連長、排長大多犧牲了,韓偉重新任命了新的連、排長,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大家作好準備,決定趁夜間突圍出去。很快,夜幕降臨了。韓偉帶領部隊開始突圍,沒走多遠,便遭到千餘名國民黨軍的緊追。韓偉只好指揮部隊邊打邊撤,但敵人還是追了上來,雙方展開了廝殺。子彈打光了,拼刺刀。一眨眼工夫,紅一○○團由300餘人,銳減至30多人。韓偉覺得敵人太多了,30多人集中在一起目標太大,搞不好一個人也突圍不出去。於是,韓偉命令化整為零,爭取人人突圍出去。韓偉帶領兩名戰士突圍後,走出了很遠,終於擺脫了敵人。這時,三人已遍體鱗傷,又飢又渴,好不容易爬到山腳下一家房屋前。還好,屋裡只有一位老伯。老伯一看,就知道韓偉三人是逃出敵人虎口的紅軍。老伯煮了南瓜湯和紅薯給韓偉三人吃後,又將他們分散安置在屋後山林中休息。第二天天亮後,韓偉找兩名戰士,卻怎麼也找不到,不知他倆到哪裡去了。無奈之下,韓偉把自己的牛皮挎包留給老伯做紀念,踏上了尋找部隊的道路。費盡周折,還是沒有找到。兩個月後,韓偉輾轉到了武昌,在弟弟家住下。不料,住下的第四天晚上,韓偉正要睡覺時,忽然從門外進來一批人。其中一人以前和韓偉共過事,當了叛徒。韓偉被捕了。新戰場抗戰全面爆發後,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共產黨向國民黨交涉,提出「釋放政治犯,共赴國難」。武漢方面的國民黨請示上級後,得到的答覆是,同意放人,但有一個條件,紅軍戰士送延安,紅軍幹部送南京。因韓偉尚未暴露紅軍幹部身份,因此,他順利地從國民黨武漢監獄回到了延安。韓偉回到延安,毛澤東很高興,他在等待韓偉來找自己。但韓偉卻一直不敢去找毛澤東。事後,韓偉說:「之所以不敢去見毛主席,是我的思想包袱太重,總覺得自己在湘江作戰中沒有打好,又坐了國民黨的監獄。」就這樣,毛澤東一等就等了半年,仍沒有見到韓偉。1938年5月上旬,毛澤東在抗大作完報告後,吩咐劉亞樓通知韓偉,他要見見韓偉。劉亞樓是抗大教育長,韓偉來延安後在抗大第四大隊學習。韓偉到了毛澤東的住處,毛澤東讓韓偉進屋,並仔細打量了一下後,幽默地說:「我的警衛排長還是當年的樣子嘛,不僅一根毫毛沒有少,下巴上還多了許多。」毛澤東的話,讓韓偉一下子輕鬆了許多。接著,毛澤東又說:「半個月沒有刮鬍子了吧!」韓偉下意識地摸了摸下巴,像做錯了事的孩子,不好意思地說:「我回去就刮。」「韓偉同志,你的情況我都知道,很好嘛!」毛澤東說知道韓偉的情況,指的是從中央組織部的材料中看到情況了,知道韓偉在掩護紅軍主力搶渡湘江時立了功,知道韓偉在武漢監獄裡的堅強表現。毛澤東接著問:「為什麼來延安半年了,不來看我?」「我怕,我怕,怕……」韓偉連說了幾個「怕」字之後,違心地說:「怕主席太忙,怕影響主席工作。」毛澤東指著自己的頭,說:「怕是這兒有問題!」「韓偉同志,我們的黨不像過去了嘛,長大了,『左』傾不得人心,實事求是是得人心的嘛。」毛澤東停頓了一下,看了看韓偉,又說,「你不能經驗主義,用老眼光看我們的黨、我們的同志嘛!」「主席,我錯了!」韓偉輕聲說。「這也不是什麼錯誤,要丟掉包袱,迎接新的鬥爭。」毛澤東說完,問,「你有麼事要我幫忙?」「我要求上前線,打鬼子。」韓偉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好嘛!」毛澤東停頓了一下,問,「你什麼時候結業?」「8月。」韓偉回答。「好吧!你先回去,到時候你來找我。」毛澤東說完目送韓偉離開房門。時間很快到了8月。毛澤東沒有忘記韓偉的事。「八一」建軍節一過,毛澤東派人到抗大,要韓偉立即到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去。韓偉知道「毛主席要讓自己上前線了,高興地跑到中央大禮堂」。沒有料到,韓偉遠遠地就看到了禮堂門口聚集了許多人,有陳伯鈞、蕭克、張宗遜、陳士榘等,都是老熟人。原來,他們是從敵後回延安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匯報情況的。今天,毛澤東是把在井岡山上熟悉的戰將請在一起見見面。這時,毛澤東領著一個攝影記者過來,開口道:「井岡山的同志們,你們好!」「毛主席好!」韓偉和大家齊聲喊道。「同志們!」毛澤東站在隊前,掐指算了一下,說,「11年前,秋收起義,大家一起上井岡山,在三灣改編時還有700多人,現在剩下的不多了,今天能來的連我一共29個,大家一起照個相留個影。我們中間的一些同志,明天就要到抗日前線去。戰爭嘛,是殘酷的……」在毛澤東作了簡短的動員後,按攝影記者的要求,大家站好,記者按下快門,留下了永久的記憶。韓偉站在第二排右起第六個位置上。這張照片放大後,毛澤東還在照片上題詞:井岡山的同志們。如今,這張有毛澤東題詞的照片存放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照完相後,毛澤東留大家吃午飯,為大家餞行。據張宗遜回憶說,所謂的餞行,「也就是每人三碟一粥:一碟油炸辣椒、一碟煮黑豆、一碟炒豆腐和一碗小米粥」。餞行畢,毛澤東和大家握手告別。當毛澤東與韓偉握手時,說:「上次你說要去前線,我想你還是到晉察冀去。」韓偉說:「只要能上前線,到哪個方向都行!」「不過,你有實戰經驗,又在紅軍教導隊任過教,到晉察冀後,先辦一期軍政幹部訓練班。」毛澤東交代道。「謝謝主席。我堅決服從。」韓偉響亮地回答。就這樣,韓偉到了晉察冀前線,先在晉察冀軍區軍政幹部學校當軍事教育主任,不久,到第二軍分區第四團當團長,再後來,任第九軍分區司令員、雁北支隊司令員等職。在整個抗戰時期,韓偉就像一隻鐵拳,率領部隊從冀中到雁北,從雁北到白洋澱,從水上到陸地,從五臺山到太行山,與日軍展開遊擊作戰,打得日軍聞「韓」喪膽。開國大典提起開國大典,人們不會忘記天安門廣場上的大閱兵。大閱兵時受閱部隊的次序是:海軍兩個排為前導,接著步 兵師、炮兵師、戰車師、騎兵師,由東向西行進。當步兵師雄壯地通過天安門廣場時,站在天安門城樓上陪同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並負責步兵師訓練的韓偉,激動得浸出了淚花。韓偉是怎樣被選定負責陸軍閱兵訓練的呢?解放戰爭開始後,韓偉被任命為晉察冀野戰軍(後為華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這一任職從1946年7月一直到1949年2月。韓偉協助二縱首長打南保,攻正太,定保北,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1949年2月,華北野戰軍第二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七軍。按慣例,軍長、政委都是由原縱隊司令員、政委改任,但六十七軍改稱時,縱隊司令員陳正湘升任軍委鐵道部鐵道兵團副司令員;縱隊政委李志民升任解放軍第二十兵團政治部主任。因此,六十七軍軍長由韓偉擔任,六十七軍政委則由華北軍政大學補訓兵團政治部主任曠伏兆調任。韓偉成了人民解放軍六十七軍首任軍長。六十七軍下轄一九九師、二○○師、二○一師,歸二十兵團建制。改稱後,韓偉和曠伏兆率六十七軍參加了太原戰役,攻克了太原要塞臥虎山。1949年5月,六十七軍已從宣化地區東移至北寧線的塘沽、秦皇島、北戴河、唐山一線。8月2日,韓偉正在開會,接到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的來電,要他立刻到北平。軍情緊急,韓偉當天下午就趕到了北平華北軍區司令部聶榮臻的辦公室。「老韓哪!快坐快坐!」聶榮臻一見面就熱情招呼道。「司令員,有什麼任務?」韓偉想,司令員萬分火急地催自己到北平來,一定有緊急戰事,因此,他開門見山地問。「老任務,你在十幾年前就執行的。」聶榮臻說。韓偉有些愕然:「中央蘇區?」聶榮臻便把自己被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叫去協商開國大典的事,告訴了韓偉。當領袖們談到開國閱兵時,周恩來說:「主席、朱老總,你們還記得1931年我們在瑞金慶祝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大會上的閱兵,搞得不錯嘛!」「恩來,那次受閱部隊是譚震林的紅十二軍第一○○團,團長叫韓偉。」朱德脫口說出了韓偉的名字。「對嘛!就是我的警衛排長!」毛澤東也想起來了。周恩來問:「韓偉同志現在在哪裡?」聶榮臻說:「他在我們華北軍區,現在是六十七軍軍長。」「輕車熟路,讓韓偉同志負責陸軍的閱兵訓練好了。此事由聶榮臻落實。」周恩來說道。聶榮臻對韓偉介紹了昨天的情況之後,說:「這次的閱兵任務很艱巨,比中央蘇區那次規模大多了,陸海空都有。」韓偉點點頭。聶榮臻繼續說:「你們軍抽一個師代表陸軍受閱,這個擔子不比打一個戰役輕哦!」「請司令員放心,我們保證搞好。」韓偉一回到軍部,立即和政委曠伏兆研究,決定由一九九師參加受閱。一九九師的前身,曾參加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抗日戰爭時期是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功勳卓著。確定一九九師受閱後,韓偉從軍部趕到一九九師駐地,和師長李水清、師政委李布德一起研究訓練情況,全師官兵聽到這一消息後,更是高興,這可是代表全軍陸軍參加開國大典受閱啊!韓偉自始至終在一九九師跟蹤指導訓練,整個分列式訓練採取先單兵,後聯合,聯合時先班、排、連,然後再一個方隊一個方隊合練,直到全師最後合練。韓偉還模擬了開國大典盛況,進行了多次綜合演練,同時韓偉又組織六十七軍的軍、師領導代表團觀摩提意見。就這樣,經過兩個月的嚴格訓練,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1949年10月1日,伴隨著威武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李水清和李布德率步兵方隊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進入天安門廣場。當跨過天安門中軸線東側150米標有白線的正步區時,李水清喊罷一聲「正步走」口令後,隨即擎起右手,向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莊嚴行禮。站在天安門城樓上陪同領袖們檢閱的韓偉心潮澎湃,熱淚盈眶。魂歸閩西有一位老紅軍,不是閩西人,去世前卻要求把骨灰安放在閩西革命烈士陵園,與閩西子弟兵長眠一起。他就是長徵時紅三十四師一○○團團長韓偉。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副館長黃祖洪說,紅三十四師是一支由閩西工農子弟組成的隊伍,一○○團是紅三十四師這支血戰湘江的殿後部隊的後衛。韓偉將軍是這支部隊的倖存者之一。一○○團在長徵出發時有1600多人,絕大部分是永定籍。湘江之戰打響,一○○團擔任正面阻擊任務。經過一天奮戰,紅三十四師從5000人銳減到2000餘人。完成掩護中央縱隊過江的任務後,紅三十四師突圍時又屢遭重挫,韓偉率一○○團餘部擔任掩護工作。一○○團為掩護主力突圍,以「頂住敵人就是勝利」的口號,一邊吶喊,一邊向敵群投擲手榴彈,戰鬥極為激烈。敵人看紅軍人少,瘋狂地往上衝,紅軍子彈打光了,就用手榴彈,手榴彈不多了,就與敵人拼刺刀。戰鬥空前慘烈,彈盡糧絕的一○○團被迫退到山頂。此時,從團長到士兵,總共僅剩10多人。後面是陡峭的懸崖,無路可退。敵人慢慢地從山腰三面包抄過來,黑壓壓的一片。夜色正濃,寒風悽悽。戰隙中的寂靜,最讓人恐懼。一○○團的將士們身上沾滿了鮮血,但是,透過硝煙,他們的臉上仍然呈現著堅毅不屈的表情。「砸!把槍砸了!決不當俘虜」韓偉的警衛員陳良西首先掄起手中的步槍,砸向石頭。韓偉逐個凝視著戰士們熟悉的臉龐,他們幾乎都是他去「擴紅」時參加紅軍的———龍巖東肖的陳良西、永定坎市的簡佐才,一直跟在他的身邊擔任警衛員,龍巖東肖的張柄松是他的通訊員,還有永定來的兄弟倆李金閃、李金亮,上杭的吳品高,連城的鄭樹仁……敵人逼上來了,面對彈藥用盡的紅軍戰士,他們端著槍叫囂著要抓活的。韓偉大喊一聲:「戰友們,跳崖」便轉身跳下。接著,10多位紅軍戰士一個一個相繼跳下了懸崖。他們無愧為來自閩西紅土地上的優秀子弟兵,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壯歌。跳崖之後,韓偉、三營政委胡文軒和戰士李金閃沒有死。他們在跳崖時先落在一棵大樹上,然後摔在草叢中,暈死了過去。他們一道掩埋了犧牲的戰友的遺體,拄著樹枝追趕部隊,途中再次遭遇敵人。李金閃為掩護首長脫險,抱著一名敵兵同歸於盡……58年後,在韓偉的生命即將走向終點時,對兒子說:「湘江戰役,我帶出的閩西子弟都犧牲了,我對不住他們和他們的親人……我這個將軍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我活著不能和他們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們在一起,這樣我的心才能安寧。」1992年4月8日,韓偉將軍作為一○○團最後的倖存者,走完了人生的旅途。遵照將軍的臨終遺囑,1992年8月,韓偉的兒子韓晶專程從北京將將軍的骨灰送到閩西革命公墓安放。


贊 賞  

弘揚正能量,傳承好思想

相關焦點

  • 著名的「絕命後衛師」,師長政委戰死,唯一倖存的團長成開國中將
    長徵途中,中央紅軍以實力強大的紅一、三軍團為左右先鋒,紅五軍團負責掩護斷後,「絕命後衛師」紅34師便是紅五軍團麾下的一支勁旅。紅34師成立於1933年春,由閩西遊擊隊改編而成,部隊下轄三個團,紅軍長徵前夕,共有5000餘人。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戰略轉移,紅34師作為全軍後衛,主要擔負掩護斷後任務。一開始,紅軍勢如破竹,連續突破了敵人三道封鎖線。
  • 毛主席在開國大典那天足足站了6小時,前後兩晚徹夜未眠
    北京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寫到這裡,我眼眶滿是淚水,正如陳毅說的:"看了這,總算不虛度此生!"我們的心願終於實現了。
  • 開國將軍蘇振華的婚姻及子女概況
    開國將軍蘇振華
  • 第一次聽到有人喊「毛主席萬歲時」,警衛看到毛澤東眼睛溼潤了
    《衛士長談毛澤東》通過採訪包括李銀橋在內的幾十名曾經生活在毛澤東身邊現在散布於全國各地的工作人員,回答了讀者熱切關心的問題,諸如:毛澤東的性格特點是什麼?毛澤東一生最怕什麼?你見過毛澤東發脾氣嗎?毛澤東講究吃嗎?常使毛澤東發愁的事情是什麼?毛澤東接人待物有什麼特點?等等。
  • 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還健在的都是百歲英雄,他們分別是誰?
    回想65年前,為了實現軍隊的正規化,也為了表彰開國元勳們的豐功偉績,1955年實行軍銜制,共評出一千多名將軍。如今65年過去了,現在健在的共和國開國將軍還有3人,他們分別是:106歲的黎光將軍、105歲的鄒衍將軍和101歲的楊永松將軍。
  • 王姓開國將軍102位,五位百歲開國將軍,他享年107歲,最長壽!
    王姓開國將軍數量,姓氏排名第三,有102位開國將軍,1955年有王樹聲大將,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王新亭5位上將、10位中將以及48位少將,總計有64位開國將軍。當時王姓的開國將軍,也是在各姓氏中位列第三。1955年李姓有72位開國將軍,張姓有71位開國將軍。1955年後,王姓有38人晉升,成為開國將軍第三大姓氏。
  • 他是毛主席的警衛員,一直跟在毛主席身邊,後來當了中將!
    在戰爭年代,有很多人都建立了非常出色的功績,但是名氣卻不是那麼大,今天要介紹的韓偉就是這樣,他曾經在葉挺的麾下當兵,後來又在秋收起義中有了非常出色的表現,後來一人身兼數職,連毛主席都非常信任他。不過因為他在建國以後,只被授予了中將的軍銜,因此有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
  • 絕命後衛師政治部主任蔡中犧牲地在哪?他家鄉的史志工作者這樣說
    #湘江戰役#編者按:關於湘江戰役絕命後衛師政治部主任蔡中犧牲地,有犧牲在陝西與廣西兩種說法,以下為湖南省株洲市攸縣檔案史志局曾建榮副局長的觀點。他認為犧牲在廣西全州縣安和鎮文塘的可能性大。那位犧牲在文塘穿著暱子大衣的紅軍高官,很可能就是蔡中。以下是他的原文。
  • 他與朱德是生死之交,孫中山的警衛排長, 回國後周總理親自迎接!
    衛立煌,1897年出生於安徽合肥,自小聰明,讀了不少書本,1915年入鄂軍第二軍從軍,曾任孫中山身邊的警衛排長,並結識了蔣介石。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另建國民政府,不久衛立煌便受命組成國民黨四十五師,圍殲赤軍。
  • 我為開國將軍寫傳記
    ——主攻美軍「開國元勳師」的汪洋將軍傳奇人生(一)陳 輝從事新華社軍事記者工作30餘年,我採訪、撰寫的開國將軍無數,粟裕、楊得志、楊勇、楊成武、鄭維山、秦基偉、袁昇平、劉振華、徐信、曾新泮……,但採訪這些將軍文字作品大都是專訪、人物特寫、通訊、紀實,而專門寫傳的開國將軍僅汪洋一人。
  • 丈夫當副司令,妻子做副排長,丈夫成了開國上將,妻子被授開國上校!
    1955年,一對夫妻同時被授予軍銜,但是軍銜級別相差了很多等級,丈夫軍銜最高,乃是開國上將軍銜,而妻子軍銜較低,是開國上校軍銜,一個是將官級別,一個是校官級別,風雨同舟十幾年,在軍中皆有建樹,一時間成為羨煞旁人的將軍夫妻,丈夫名叫傅秋濤,妻子名叫陳斐然。
  • 開國將軍是怎樣煉成的
    開國將軍。(圖源網絡)【原編者按】《他們是這樣一群人——開國戰將經典史記》通過作者親歷、親聞、親見,以真實細節表現200多名開國將軍們精神和性格的閃光,搶救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料,又匡正了某些不實傳說。「文革」中,張雲逸將軍於案頭手抄兩塊毛主席語錄牌,其一曰:「共產黨員必須隨時準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其二曰:「對待思想上的毛病,決不能採取魯莽的態度,必須採取治病救人的態度,才是有效的方法。」凡造反派來外調,將軍必先念語錄,後回答問題。將軍言此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 楊姓開國將軍英姿雄發,1955年,楊姓開國將軍竟然有這麼多!
    珠海北山楊家宗祠作為人口大姓,楊姓為新中國的做出了巨大的犧牲,1955年湧現了20位開國將軍,最為熟悉的是三楊,其實楊姓在1955年的時候,有四位上將,楊成武、楊得志、楊勇、楊志成楊秀山將軍,擔任過中顧委委員,2002年11月27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 基建工程兵司令員、開國將軍李人林的輝煌人生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深切緬懷原中國人民志願軍47軍政委,開國將軍李人林 作者:李進勇歷任班長、排長、連長、指導員,堅持了3年南方遊擊戰爭。
  • 王平:擔任大軍區政委時間最長的開國上將
    王平  在開國上將中,王平是既會做政治工作,又懂軍事的軍政全能優秀將領之一。他曾在五個大軍區級單位擔任了近20年政治主官,成為擔任大軍區政治委員時間最長且跨大單位任職最多的開國上將。  1936年12月下旬,王平紅軍大學畢業,準備到新的崗位上任,毛主席找他和賀晉年談話。交代完任務後,毛澤東見王平欲言又止,就問他:「有什麼困難嗎?」王平見主席問自己,就站起來說:「主席,我要改名字。」  毛主席聽後既風趣又幽默地說:「叫王明這個名字很好嘛,國際代表啊!」王平見毛主席這麼開玩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正因為這樣,別人老拿我開玩笑,所以我要求改名!」
  • 陳姓最後的開國將軍逝世,享年100歲,開國將星僅存九顆
    將軍不死,只是漸漸凋零。開國少將、原瀋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陳紹昆逝世,值得一說的是陳紹昆將軍是陳姓最後的開國將軍,將軍去世後,江蘇再無健在開國將軍。陳紹昆是陳姓百歲開國將軍之一,將軍去世後,全國各地沉痛哀悼、緬懷將軍過往,以此傳揚革命精神,銘記歷史。
  • 胡姓開國將軍大全:胡姓有多少開國將軍?一目了然!
    胡姓開國將軍大全:胡姓有多少開國將軍?一目了然!胡姓在近代人才輩出,有1位中將,18位少將,其中有三位百歲開國將軍。胡姓開國將軍都有誰?知道嗎?哪個省份的胡姓開國將軍最多?胡姓開國將軍大全,解決你的疑問,讓你一目了然!
  • 江西開國將軍英姿雄發,功標青史!
    紅色豐碑井岡山江西開國將軍英姿雄發,功標青史!將軍永不死,只是漸凋零,我們江西有三位上將,他們均來自一個地方——贛州!一、肖華江西是蕭姓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在江西12位蕭姓開國將軍中,只有蕭華上將是江西贛州興國人,其他都是吉安人。
  • 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2020年還健在的僅剩4位,他們都是誰?
    這些開國將軍們都堪稱是我國的「寶貝」,因為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不客磨滅的貢獻。不過時過境遷,隨著時間的流逝開國將軍們都已經或老或亡,直到2020年,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僅剩四位,他們都是什麼軍銜呢?據悉,如今僅健在的四位開國將軍分別是楊永松少將,鄒衍少將,詹大南少將和黎光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