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命後衛師政治部主任蔡中犧牲地在哪?他家鄉的史志工作者這樣說

2021-01-19 探秘八桂

#湘江戰役#

編者按:關於湘江戰役絕命後衛師政治部主任蔡中犧牲地,有犧牲在陝西與廣西兩種說法,以下為湖南省株洲市攸縣檔案史志局曾建榮副局長的觀點。他認為犧牲在廣西全州縣安和鎮文塘的可能性大。那位犧牲在文塘穿著暱子大衣的紅軍高官,很可能就是蔡中。以下是他的原文。

蔡中又名蔡蘭階、蔡鍾、蔡忠,攸縣原涼江鄉人。1926年上學期畢業於攸縣第二高等小學,並組建「進取社」,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9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擔任士兵委員會委員。1930年6月任紅12軍34師第102團政委(亦說101團),在中央蘇區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戰鬥中,正確執行「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屢立戰功。1934年4月任紅五軍34師政治部主任兼102團政委,10月參加長徵。然而對他的犧牲地點及時間卻有兩種說法:一說在1934年12月的湘江戰役中,犧牲在廣西全州縣安和鎮文塘村;另一說是在1935年11月犧牲在陝西省富縣直羅鎮,且直羅鎮有他的墓地。

文塘後龍山

那麼,蔡中究竟犧牲在哪裡?本人從事攸縣地方黨史研究近十年,根據我們多年來調查了解的情況,結合我們查找掌握的大量史料,經深入研究,我們認為蔡中在1934年12月的湘江戰役中犧牲在廣西省全州縣安和鎮文塘村的說法可信度高。主要依據及考究如下:

一、中共黨史的記載。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3月公開出版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人物誌》706頁蔡中簡歷中載:1934年11月(公曆12月3日)底,在掩護紅軍主力搶渡湘江的戰鬥中犧牲;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遵義會議會址陳列館均記載蔡中在湘江戰役中犧牲,這些資料都是經黨史權威部門及專家審核認可的,真實可靠。

二、見證者韓偉將軍的口述。韓偉中將曾任紅34師100團團長,與蔡中並肩作戰,他曾與兒子韓晶晶多次談及蔡中及他的弟弟蔡會文,講述了蔡中在湘江戰役中英勇犧牲;2017年韓晶晶帶著父親的願望專程來攸縣看望蔡中的後人(孫蔡志敏),講述了蔡中在湘江戰役中犧牲的事實以及韓偉與蔡中的深厚感情。韓偉作為蔡中的親密戰友,其見證與所述信息是可信可靠的。

記者到文塘被譽為千人坑的紅軍犧牲地採訪

三、群眾掩埋屍體時的見證。據自媒體欄目《桂北人的作品 探秘桂北》2019-06-16文章《犧牲在文塘的這位紅軍高級官員,會不會是紅34師政委程翠林?》一文載:1934年12月初,在桂北全州縣安和鎮以文塘建制村為核心的區域,曾發生過一場桂軍與紅五軍團第34師的血戰。

1952年出生,曾於1976年擔任文塘村黨支部書記的蔣德順先生回憶,他父親蔣世政曾說過許多紅軍在安和作戰發生的事。蔣德順說,紅軍於1934年農曆十月二十七日就陸續來了,但紅軍沒有進村,沒有擾民,他們是從村旁邊經過的。而他父親蔣世政知道的戰鬥則始於農曆十月二十八日凌晨,直打到下午太陽落山。紅軍受挫後,從大、小雄江源退入海洋山山脈。農曆二十八日傍晚,蔣世政從村裡往外走,在距他們家馬口邊堤埂下,發現有七具紅軍遺體,有一個穿暱大衣的人居中,兩邊各有三個小紅軍。中間的紅軍,穿著暱大衣,他左手放在小鐵箱上面,右手握著手雷。中間的人很可能是紅軍軍官,其他六人很可能是紅軍軍官的警衛員。村民蔣學儔見暱子大衣挺好,便脫下來自己穿,但衣太長,他便用剪刀剪斷一節穿在身上。如此可見陣亡軍官身材較高大。

據《探秘桂北》2019-06-22文章《央視記者探訪紅34師高級軍官殉難處,晴天居然下雨,事後有彩虹》所載:犧牲官員穿暱子大衣的事實來看,這應該是師級幹部。而師級幹部,捨生斷腸的陳樹湘不是犧牲在這兒,師參謀長王光道不是犧牲在這兒,師政治部主任蔡中又犧牲在陝西富縣直羅鎮(有墓)。因此,作者與央視記者認為,穿暱子大衣的紅軍官員很可能是師政委程翠林。此地犧牲七人,除左右各三位年輕的警衛,居中的官員年紀最大,也身材最為魁梧。當年蔣德順父親與蔣德順的滿爺爺(最小的爺爺)掩埋紅軍官員時,抬得最為吃勁。當時這官員與一位紅軍戰士被他父親與小爺爺合葬在這裡,為了省力,特意葬在陡坡下,以方便掩埋。

蔣德順說,七位紅軍犧牲在這裡

根據掩埋屍體群眾見證的情況來看,該陣亡軍官的特徵應為蔡中。一是蔡中生於1906年,程翠林生於1907年,根據劇中形象蔡中身材高大魁梧,面相老成嚴肅;而程翠林中等身材,面相溫和,符合「當年蔣德順父親與蔣德順的滿爺爺(最小的爺爺)掩埋紅軍官員時,抬得最為吃勁」的描述。二是蔡中出身地主家庭,家有練武房,湘贛軍區司令員蔡會文為其胞弟,倆兄弟自幼練武,身材都高大,符合穿長暱子大衣的條件。如此可見,該陣亡軍官應為蔡中。

四、犧牲在陝西省富縣直羅鎮釋疑。

2012年、2014年,蔡中後人蔡志敏先後兩次受富縣民政局之邀前往直羅烈士陵園祭奠,在直羅烈士陵園有蔡中的墓地。然而,讓蔡志敏不解的是墓碑僅僅是署名蔡中烈士墓地,富縣民政局的同志並未介紹蔡中的任職。事實上,當時直羅鎮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近千人,與蔡中同姓同名的情況不能排除;而且許多紅軍為了擺脫家人受牽連都曾使用幾個名字,像蔡中就曾使用過四個名字,因此不排除他人使用蔡中之名;再說,即使蔡中未在湘江戰役中犧牲,他也應當歸隊紅五軍,不可能從斷後部隊趕到前鋒部隊(直羅鎮戰役中的紅一方面軍);更何況在直羅鎮戰役中犧牲的團以上軍官名單中有黃蘇(甦)(紅一軍團四師政委)、王開湘(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團長)、李英華(紅二團團長),而蔡中作為原紅34師的政治部主任,如在直羅鎮戰役中犧牲則不可能在犧牲的團以上軍官中沒他的名字。因此,在直羅鎮犧牲的蔡中不是紅34師政治部主任蔡中。

綜上所述:紅34師政治部主任蔡中應在湘江戰役中犧牲,其墓地在廣西省全州縣安和鎮文塘村。 (曾建榮 )

重走長徵路,我在藏區遇上好心人!

印軍挑事,邊疆不寧!讓我們看看當年一位老兵的回憶,鐵血衛國!

這三位將軍為中華統一有功,終於找到他們的墓得以憑弔了

過了這山是東安(散文)

放生(微型小說)

相關焦點

  • 他是陳賡的政治部主任,犧牲時才29歲,不死最低上將
    這位將領非常優秀,曾經擔任過115師686團政委,後來又與陳賡搭伴,成了386旅政治部主任,不幸的是在一次戰鬥中被敵人殺害,享年才29歲,另外他也是386旅犧牲級別最高的將領。下面咱們就一起來回顧下他的生平。
  • 陳樹湘紅34師,送走他們過河後,即成絕命後衛師!
    陳樹湘紅34師,送走他們過河後,即成絕命後衛師!       劉少奇作為開國元勳,他 隨軍參加了艱苦卓絕的長徵。期間,歷任紅八軍團黨代表、紅五軍團黨代表、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籌糧委員會主任等職,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天梅語就給大家講講劉少奇長徵過寧遠的故事。        1934年10月10日,劉少奇隨中央機關撤離蘇區,開始長徵。
  • 這個軍的軍長和政委不幸犧牲,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授予上將軍銜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紅9軍,當時擔任紅9軍軍長和政委的兩個人在不久之後都壯烈犧牲,而當時擔任紅9軍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的兩人,後來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一、當時擔任紅9軍軍長的孫玉清,他是湖北紅安人,出生於1909年。在革命生涯早期,孫玉清參加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軍事鬥爭,逐漸成長為紅四方面軍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
  • 廣州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李世全因公犧牲,為廣州近年來犧牲的最高...
    &nbsp&nbsp&nbsp&nbsp10月31日上午10時,廣州市公安局因公犧牲民警李世全的送別儀式在市殯儀館舉行。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李春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謝曉丹,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孫太平,市政府黨組成員楊江華,省公安廳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江理達,省、市有關部門、市公安局各部門的領導和民警代表,以及李世全的親屬和生前好友強忍心中悲痛,向這位可親可敬的廣州警隊英雄作最後的送別。
  • 他曾是主席的得力助手,在湘江戰役中,成為犧牲的最高將領
    (圖:《絕命後衛師》中的程翠林)程翠林是湖南瀏陽人,論資歷,稱得上是紅軍元老級的人物,早在1927年就跟著主席參加了秋收起義,並跟著主席一起登上了井岡山,一直都是主席的得力助手。然而,部隊卻先後在江東和灌陽洪水箐一帶陷入重圍,在突圍過程中傷亡慘重。更慘的是,剛剛逃出「虎口」,接著卻又陷入「狼穴」。1934年12月3日,剛剛突圍成功的34師,在全州縣文塘新樹村與桂軍兩個師遭遇,程翠林在指揮反擊時,突然遭到敵軍炮擊,當場犧牲,年僅27歲,也是在湘江戰役中直接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
  • 著名的「絕命後衛師」,師長政委戰死,唯一倖存的團長成開國中將
    長徵途中,中央紅軍以實力強大的紅一、三軍團為左右先鋒,紅五軍團負責掩護斷後,「絕命後衛師」紅34師便是紅五軍團麾下的一支勁旅。紅34師成立於1933年春,由閩西遊擊隊改編而成,部隊下轄三個團,紅軍長徵前夕,共有5000餘人。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戰略轉移,紅34師作為全軍後衛,主要擔負掩護斷後任務。一開始,紅軍勢如破竹,連續突破了敵人三道封鎖線。
  • 新任公安廳政治部主任!
    據湖南省公安廳官網領導更新,邵陽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譚學軍已調任湖南省公安廳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主持政治部工作,分管法制總隊、信訪處)。
  • 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是什麼級別?調任地市公安局長是重用嗎?
    由於主要領導高配,省委政法委其他班子成員一般也會高配級別,比如省委政法委副書記,按照三定常規是副廳設置,可實際上多數省委政法委副書記是正廳(副省長、省公安廳兼任政法委副書記除外),副書記之外,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一般是副廳,也有不少高配正廳。部分地方的省委政法委也設有副廳級的省委政法委秘書長,有的直接由副書記兼任秘書長,高配正廳。
  • 當年的師長和政治部主任,21年後師長成為上將,政治部主任是大將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第1師的兩位將領,他們一個擔任師長,另一個擔任師政治部主任。21年之後,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當年的師長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政治部主任被授予了大將軍銜。他們兩個都是誰呢?分別有什麼樣的軍事生涯履歷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開始長徵,擔任紅1師師長的是李聚奎。
  • 政治部主任和政委的職權有何區別?《亮劍》趙剛的履歷很說明問題
    亮劍裡面的趙剛同志,從華野二師政委調升縱隊政治部主任時,師長李雲龍就表示大為不滿,一方面是老搭檔分開固然捨不得,另一方面正如李大腦袋所說:「那政治部主任有什麼當頭,要是升你做縱隊政委,那我不攔著」,可見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的級別之差還是很明顯的,儘管兩者都可以稱為「縱隊首長」。
  • 新任公安廳政治部主任
    空缺多時的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政治部有了掌門人。6月28日,自治區公安廳召開廳黨委會上宣布了區委的決定。
  • 「絕命後衛師」的開國將軍曾經是毛主席的警衛排長
    因韓偉尚未暴露紅軍幹部身份,因此,他順利地從國民黨武漢監獄回到了延安。韓偉回到延安,毛澤東很高興,他在等待韓偉來找自己。但韓偉卻一直不敢去找毛澤東。事後,韓偉說:「之所以不敢去見毛主席,是我的思想包袱太重,總覺得自己在湘江作戰中沒有打好,又坐了國民黨的監獄。」就這樣,毛澤東一等就等了半年,仍沒有見到韓偉。1938年5月上旬,毛澤東在抗大作完報告後,吩咐劉亞樓通知韓偉,他要見見韓偉。
  • 湘江戰役中犧牲的紅軍指揮員簡介(部分)
    在湘江戰役中犧牲師級指揮員8人,團級指揮員14人;由於資料原因,無法一一列出相關指揮員的事跡和年份,只能做簡介。蔡中,又名蔡忠、蔡鍾,湖南攸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抗戰時期,八路軍6個旅的政治部主任都是誰?1955年授什麼軍銜?
    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在與國民黨關於紅軍改編問題的談判中,為了顧全大局,一度同意國民黨方面的要求,對紅軍的政治工作制度進行了重大調整:取消各部隊的政治委員制度,將政治部、處改為政訓處。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後,由於政治委員的取消和政治機構名稱的更改,對部隊的建設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 解放戰爭時,這個師政委副政委政治部主任都成少將,為何師長降職
    四十八軍一四三師和一四四師也先後解放贛南各縣,順利地完成了軍部交給他解放贛南的任務。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政委曹德連,又名曹德廣,曾用名曹遠山,江西南康縣龍回鄉人。1930年3月參加龍回農民武裝暴動,並任暴動大隊長,後參加紅軍。
  • 長徵中犧牲的七位軍級將領,如果不犧牲,建國後會是什麼軍銜
    吳煥先本質是做政治工作的,長徵途中擔任的是紅25軍的政委,但他軍事才華也是非常傑出的,他與徐海東、程子華指揮的紅25軍長徵,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在長徵結束後,紅25軍兵力竟然比出發時多出了500多人,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但紅25軍付出的犧牲也是巨大的,吳煥先犧牲,程子華、徐海東先後負傷。 二: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
  • 政委和政治部主任誰的等級高?有何區別?
    著名軍旅題材電視劇《亮劍》中曾有一幕,是獨立團政委趙剛要被上級調任為縱隊的政治部主任,李幼斌老師飾演的李雲龍卻死活不同意,認為趙剛「吃虧」。為何劇中從政委調任政治部主任會有「吃虧」的說法,兩者誰的等級高?又有何區別?
  • 《勝算》唐飛真的犧牲了嗎?蔡夢為什麼沒有阻止他
    《勝算》馬上進入大結局了,基本上所有的懸念都已解開,剩下讓我們最為關心的就是主角唐飛的命運,他是會像《懸崖》中的周乙一樣孤獨的犧牲,還是像《風箏》是的六哥堅持到最後呢?我們都希望他能有個圓滿的結局,結果跟我們期望的差不多,不過還是有些曲折;本劇開篇就講唐飛與蔡夢繡恩愛故事,其實我們最期待的並不是唐飛的生死,而是他與蔡夢的最終結局,不得不說前面30集,就像唐飛和蔡夢的戀愛劇,基本上無驚無險,很是讓人乏味,直到30集後的劇情大反轉,才將本劇帶入高潮,我這才理解唐飛玩的根本不是情報
  • 除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周恩來還有哪些軍職?
    上世紀80年代末,在編纂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過程中,經中央軍委確定,有33人被冠以「軍事家」的評語,周恩來排在毛澤東之後名列第二。那麼,周恩來一生中都擔任過哪些軍事領導職務呢?最年輕的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1924年11月,剛剛旅歐歸國不久的周恩來出任黃埔軍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時年26歲,在人才濟濟的黃埔軍校歷任政治部主任中是最年輕的。在周恩來之前,國民黨名宿戴季陶、邵元衝都當過幾個月的政治部主任。
  • 基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夏夔:一生無愧大丈夫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宣恩縣委副書記兼縣長、湖北軍區後勤部直屬政治部副主任、科長、武漢市兵役局副局長、湖北省軍區漢口軍分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政治部群眾工作部部長,武漢軍區軍政幹部學校副政委、基建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職,為部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貢獻。是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三級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初夏的北京,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