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在與國民黨關於紅軍改編問題的談判中,為了顧全大局,一度同意國民黨方面的要求,對紅軍的政治工作制度進行了重大調整:取消各部隊的政治委員制度,將政治部、處改為政訓處。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後,由於政治委員的取消和政治機構名稱的更改,對部隊的建設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當時,總政治部組織部長黃克誠到第115師師部及所屬的兩個團檢查部隊政治工作,發現部隊改編之後產生了一些不良現象,政治工作明顯削弱,軍閥習氣開始滋生蔓延。 他把這些情況向總政治部主任任弼時作了報告。任弼時又和朱老總、彭老總向中央報告,後中央決定在八路軍中恢復政治機關原有制度,在各師、旅、團設立政治部主任。那麼,八路軍6個旅的政治部主任都是誰?1955年授什麼軍銜?
八路軍第343旅政治部主任蕭華,1916年1月21日出生於一個貧苦的泥瓦匠家庭。192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7月轉為中共正式黨員。抗戰時期,蕭華擔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政治委員,與旅長陳光一起指揮了廣陽、義棠鎮、午城、井溝等戰鬥。建國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八路軍第344旅政治部主任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出生於湖南省永興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期間,黃克誠擔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第344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旅長徐海東率部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參與指揮溫塘、張店、町店等戰鬥,為創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作出重要貢獻。建國後擔任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八路軍第358旅政治部主任張平化,1907年出生於湖南炎陵(原酃縣)石洲裡村一個農民家庭,7歲起入本村私塾讀書。192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擔任八路軍第120師政治部宣傳部部長。隨部挺進晉西北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後任第120師358旅政治部主任、代政委。建國後擔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1955年擔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三書記,沒有被授予軍銜。
八路軍第359旅政治部主任袁任遠,1898年5月生於湖南省慈利縣。1918年8月到長沙入湖南法政專門學校讀書,開始接受進步思想。1925年4月加入共產黨。抗戰時期,袁任遠擔任八路軍120師359旅政治部主任。建國後擔任湖南省副主席、國家內務部副部長,1955年沒有被授予軍銜。
八路軍第385旅政治部主任王維舟,1887年出生於四川省宣漢縣清溪。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後,在家鄉創建四川省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抗戰時期,王維舟擔任八路軍129師385旅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率部衝破敵人對隴東和陝甘寧邊區的封鎖,實現部隊「豐衣足食」。建國後擔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1955年沒有被授予軍銜。
八路軍第386旅政治部主任王新亭,1908年12月23日出生於湖北省孝感縣王家崗村一個農民兼小手工業者家庭。1930年春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王新亭擔任八路軍第129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曾多次率八路軍工作團和部隊到太南和冀南地區開展統一戰線工作,並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組織擴大抗日武裝,開展遊擊戰爭。建國後擔任濟南軍區代理司令員兼第二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