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時,北京軍區4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2020-12-16 騰訊網

1955年授銜時,中國人民解放軍12大軍區的司令員都被授予將官軍銜。北京軍區的前身是華北軍區,是解放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大軍區之一。華北軍區由晉察冀軍區與晉冀魯豫軍區合併組成,晉察冀軍區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大軍區之一,領導與指揮河北省大部和山西、察哈爾、熱河、遼寧省邊界地區所屬人民武裝。1955年2月11日,華北軍區改稱北京軍區,下轄4個軍,那麼北京軍區4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1955年大授銜

第63軍軍長傅崇碧:1916年出生於四川省通江縣,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擔任川陝省工作團團長,參加了川陝蘇區第一、二、三次反「圍剿」鬥爭和紅軍長徵。抗日戰爭時期,擔任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百團大戰」和晉東南、晉察冀反「掃蕩」等戰役、戰鬥。

第63軍軍長傅崇碧

解放戰爭時期,擔任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平綏、大同、張家口、正太、大清河、平津、太原和進軍大西北等戰役、戰鬥。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擔任63軍軍長,在鐵原設伏,與美軍進行了慘烈的大戰,在這場大戰中,他率部兵行險招,以攻為守,在肉搏戰中捨生忘死,最終重傷昏迷。1955年授銜時,他擔任第63軍軍長,被授予少將軍銜。

解放軍將領

第65軍軍長成少甫:1917年10月出生於河南省商城縣吳河鄉清塘坳村,1930年3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5年後成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土地革命時期,擔任225團政治處組織科長、紅15軍團75師225團3連政治指導員、教導營一連政治教導員等職。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八路軍115師教導大隊第6隊政治指導員,後任教導大隊大隊長兼政治委員。

第65軍軍長成少甫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晉察冀軍區野戰軍第一縱隊2旅旅長、第二十兵團66軍197師師長,率部英勇作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勝利。1950年11月,他率領第66軍197師入朝作戰,在各大戰役中,都見到了他不屈的身影。1952年,他進入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成長為優秀的共和國將領。1955年授銜時,他擔任第65軍軍長,被授予少將軍銜。

第66軍軍長杜文達

第66軍軍長杜文達:1914年5月29日出生於江西省吉安縣大衝鄉泉溪村一個農民家庭,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擔任紅十二軍特務團勤務員,參加了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戰鬥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擔任晉察冀軍區組織科科長,參加了根據地反「掃蕩」戰役和百團大戰。1955年授銜時,他擔任第66軍軍長,被授予少將軍銜。

董其武上將

第69軍軍長董其武:1899年11月27日出生於山西省河津縣固鎮村,土地革命時期,董其武到國民黨軍傅作義部,擔任第73師436團團長,同年加入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抗日戰爭時期,擔任第65軍101師師長,參加了包頭戰役、綏西戰役和五原戰役,抗戰後期,董其武升任第十二戰區政治部主任兼晉陝綏邊區副總司令。

建國

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眼看蔣介石國民政府大勢已去,加之天津、北平相繼解放,他也在為自己的將來尋求出路。建國前夕,在傅作義將軍的幫助之下,董其武率綏遠省國民黨軍政人員4萬餘人起義,實現了綏遠和平解放。1955年授銜時,他擔任第69軍軍長,被授予上將軍銜。

相關焦點

  • 1955年授銜時,年齡大的前5位開國上將是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
    1955年授銜的55位開國上將中,50歲以下的有39人,他們年富力強,是建設新中國的主流力量。那麼1955年授銜時,年齡大的前5位開國上將是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我們接著往下看。解放戰爭中,董其武在傅作義的幫助下,率綏遠省國民黨軍政人員4萬餘人起義,創造了解放戰爭中的「綏遠方式」。建國後,董其武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擔任第69軍軍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授銜時56歲。
  • 1955年授銜少將僅剩3人!他們都是誰?離休前什麼職務?
    1955年授銜少將僅剩3人!他們都是誰?離休前什麼職務?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標誌著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向了紮實的一步。此時,我軍已經結束了抗美援朝戰爭,「一五計劃」已經進入到了第三個年頭,國內形勢一片大好。
  • 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2020年還健在的僅剩4位,他們都是誰?
    這些開國將軍們都堪稱是我國的「寶貝」,因為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不客磨滅的貢獻。不過時過境遷,隨著時間的流逝開國將軍們都已經或老或亡,直到2020年,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僅剩四位,他們都是什麼軍銜呢?據悉,如今僅健在的四位開國將軍分別是楊永松少將,鄒衍少將,詹大南少將和黎光少將。
  • 1988年恢復軍銜制,七大軍區政委,分別是誰?授予什麼軍銜?
    1988年恢復軍銜制,七大軍區政委,分別是誰?授予什麼軍銜?1979年2月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的時候,我軍規模非常大,擁有500多萬人。1982年,經過精簡整編仍有400多萬人。1985年,中央軍委決議以百萬大裁軍為契機進行軍改。經過2年多努力,我軍完成了裁軍一百萬的戰略目標,並且將原十一大軍區整編成七大軍區。此時,恢復軍銜制的時機已經成熟。1988年,我軍正式恢復軍銜制,各大軍區軍政主官都一一授銜。
  • 1955年授銜儀式都授予什麼軍銜
    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授銜時42歲。 文武兼備--上將宋時輪 湖南醴陵人。新中國開國上將。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教育家。
  • 四野十八個軍的首任軍長都是誰?五五授銜時都是啥軍銜
    授銜時,韓先楚的資曆本來是中將資格,主席親自把韓先楚提升為上將,以表彰他的赫赫戰功。41軍軍長吳克華,開國中將。吳克華出身於閩浙贛蘇區的紅十軍,後來調到紅五軍團,成為紅37團團長,逐漸在紅軍中嶄露頭角。解放戰爭時期,吳克華指揮過著名的塔山阻擊戰,率部參加了解放北平的戰役,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1955年授銜,有三大軍區司令員沒有授上將,他們分別是誰?
    一般而言,軍銜的高低與級別、職務關係很大,比如正大軍區主官,多數是開國上將。當時全國共有十二大軍區,有九位司令員被授予上將軍銜,分別是鄧華、許世友、楊成武、楊得志、烏蘭夫、黃永勝、謝富治、陳再道、賀炳炎。除此之外,還有三大軍區司令員沒有上將軍銜,他們都是清一色的開國中將,我們可以回顧一下。
  • 十六軍首任軍長尹先炳,授銜時只被授予大校,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新中國成立之後,各將領都被授予了軍銜,有的將領在這次授銜儀式上得到了應有的榮譽,他們的奉獻和付出得到認可,也得到了自己應得的軍銜;也有一些將領因為自身犯了錯誤,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只得到了很低的軍銜,比如尹先炳就是其中一個。
  • 1955年授銜,有十個軍的首任軍長未參與授銜,各是什麼原因?
    在解放戰爭的前期,我軍的野戰部隊最開始以縱隊為主,到1948年11月開始改稱為軍,此後「軍」就成了解放軍的主要軍事編制單位。 當時一共確立了70個軍的番號,實際卻只有67個,56、57、59軍有編制卻沒組建。
  • 1955年授銜時有3人對軍銜不滿鬧得最兇,最後獲得什麼軍銜?
    我國直到1955年才開始實行軍銜制,並為那些在革命期間作出過巨大貢獻的功臣授予了相應的軍銜。不過由於這次授銜的人數太過龐大,也不是人人都像粟裕將軍那樣不受功名利祿的桎梏,因此在授銜名單出來以後,很多將軍都對自己的軍銜表示不滿,認為其軍銜太低。
  • 1955年授銜名單(將帥)及統計
    ,88年獲得一級紅星勳章的首長 共有耿飈、伍修權、孔原、舒同、周文龍、賀彪和王彬七人1.耿飈 1946年在北京軍調部時曾任少將交通處長2.伍修全 1945年赴東北時曾獲少將軍銜3.孔原 1945年赴東北時曾獲八路軍少將參議軍銜4.舒同 曾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5.周文龍 建國後曾任 華北軍區後勤部部長6.賀彪
  • 1988年恢復軍銜,有17人被授予上將,他們都是什麼職務?
    1988年,我軍恢復了中斷23年之久的軍銜制,並把最高軍銜設為上將。在此次授銜儀式中,共有1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開國將校,資歷和戰功都很高。那麼1988年的17位上將,當時都擔任什麼職務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1985年以後,第27軍歷任軍長都有誰?都什麼軍銜?
    1985年以後,解放軍成立了十八個集團軍,第二十七集團軍便是其中之一。到了2017年進行了再次改編。在這30多年裡,第二十七集團軍軍長都有誰呢?誰成就最大呢?黃信生黃信生1939年12月出生,河北高碑店人,1994年12月任第38集團軍軍長,1995年7月任北京軍區參謀長,1997年3月後任南京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黃信生是中將軍銜。
  • 警衛員魏大勇若沒遇害,1955年授銜時,應該是什麼軍銜?
    在忻口戰役中,魏大勇的部隊被日軍打散,他和幾名戰士都被俘虜。在戰俘營裡,魏大勇找準時間徒手殺了幾個日軍後逃出,正好被獨立團政委趙剛所救。剛進入獨立團時,魏大勇擔任趙剛的警衛員,李家坡戰鬥結束後,李雲龍看魏大勇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把他調來當自己的警衛員。
  • 程子華指揮的宜沙戰役,參戰的四野4個軍,軍長分別是誰?什麼軍銜
    1949年7月,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指揮所屬第38、第47、第49軍和配屬的第39軍及湖北軍區獨立第1、第2師共約25萬人,發起宜(昌)沙(市)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1.5萬餘人,打開了南進湘西的大門,切斷了國民黨軍湘鄂邊區「綏靖」司令官宋希濂集團與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集團的聯繫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想必說到四野軍隊大家都十分興奮,這四個野戰區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軍隊,曾經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其中第四野戰軍有著非常多的傳奇經歷,我們今天要講的將軍就是在這個軍隊當中。
  • 我國三大王牌軍,都是出自哪個野戰軍!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
    然後在以上這幾個軍中第38軍,第39軍,第54軍譽為是我國現有的三大王牌軍。這三個王牌軍後來到發展成甲類重裝甲集團軍,裝備實力最強,反應快,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應對一場戰事,迅速投入一場戰爭。那麼,這三大王牌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都出自哪個野戰軍,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
  • 山東兵團最多時有五個縱隊,司令員都是誰,後都為何軍銜?
    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為原山東野戰軍第七師及魯中軍區等部隊編成,司令員為成鈞,政治委員趙啟民。成鈞是解放軍著名戰將,1930年加入工農紅軍,曾參加長徵,抗日戰爭爆發後赴華中加入新四軍,曾任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營長、第五支隊挺進團團長、新四軍第二師第五旅旅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新四軍第七師師長、山東野戰軍第七師師長、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二十五軍軍長等職,1955年授銜中將。
  • 1955年授軍銜時,鬧得最兇的三位將軍是誰,都獲得了什麼軍銜?
    因此,在大授軍銜時,有些將領覺得自己獲得的軍銜低了點。那麼,當時對自己獲得的軍銜不滿意,鬧得最兇的三位將領是誰呢,他們都獲得了什麼樣的軍銜?首先是王必成將軍,王必成是湖北麻城人。他在紅軍時期的最高職位是,紅30軍第89師的副師長,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王必成在新四軍中的職位是,曾經擔任過新四軍第六師第16旅旅長,蘇浙軍區第一縱隊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24軍軍長,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的副司令員。在1955年大授銜時,擔任上海警備區司令員的王必成,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 解放軍31集團軍軍長都有誰?他們都什麼軍銜?誰軍銜最高(上)
    解放軍31集團軍軍長都有誰?他們都什麼軍銜?誰軍銜最高(上)1985年,解放軍31軍改編為31集團軍,駐地在廣州軍區。那麼解放軍31集團軍成立以後,都有誰任31集團軍的軍長呢?他們都什麼軍銜呢?誰最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