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有十個軍的首任軍長未參與授銜,各是什麼原因?

2020-12-14 騰訊網

在解放戰爭的前期,我軍的野戰部隊最開始以縱隊為主,到1948年11月開始改稱為軍,此後「軍」就成了解放軍的主要軍事編制單位。

當時一共確立了70個軍的番號,實際卻只有67個,56、57、59軍有編制卻沒組建。1955年新中國授銜時是授予了1000多名將軍的,但是在那67個軍中有10位首任軍長卻沒有任何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

按照軍隊順序來,第4軍軍長王世泰是因為離開了軍隊系統。

王世泰1910年出生於陝西洛川,1929年入黨,次年開始跟隨劉志丹活動,還曾被派到國民黨部隊裡做兵運工作,後來就一直在陝甘地區遊擊革命,也算得上陝甘紅軍的元老級人物了,因為本來就在陝甘地區,所以沒有參加長徵。

在抗日戰爭時期基本上都是擔任守護中央的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員,1945年8月升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關中警備區司令部司令員,可見中央對他的重視。

1949年2月至6月擔任第四軍軍長,此後更近一步,成了兵團級,1949年6月至1950年9月升任第二兵團政委,兵團級的沒有特殊情況基本都是上將。

但是後來王世泰被調離了軍隊,先是在甘肅,後是在鐵道部,1955年他的職務是國家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因此就沒能參與授銜。

第5軍軍長法鐵依·伊凡諾維奇·列斯肯是因為自己走了。

列斯肯是俄羅斯族人,迎接解放軍入新疆有功,但是1953年7月回到了蘇聯。

第9軍軍長趙錫光是因為身體問題。

趙錫光1901年出生於雲南保山,他是1949年起義的部隊,因為本來就在新疆起義,所以之後也一直在新疆工作,1954年12月還擔任了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

但是他逝世於1955年10月,而授銜是在1955年9月,他的身體情況是不允許的。

第33軍軍長張克俠是因為離開軍隊系統。

張克俠1900年出生於河北獻縣,雖然他早在1929年就已秘密入黨,還是被周總理直接領導,但他一直都在國民黨部隊中任職,這個身份直到1950年才曝光。

他在抗戰中表現很出色,起義之前在國民黨內做到了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陸軍中將,是淮海戰役時與何基灃一起在賈汪、臺兒莊防地起義,讓華野主力直搗徐州,從而殲滅了黃百韜兵團,此後又率部南下解放中國。

不過授銜時張克俠已經離開軍隊,擔任國家林業部副部長,所以就錯過了。

第34軍軍長何基灃是因為離開軍隊系統。

何基灃1898年出生於河北藁城,也是起義的將軍。當之無愧的抗日名將,長徵抗戰是918之後中國軍隊首次正面抗敵,何基灃就率部在喜峰口與日寇血戰。

1937年7月8日,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包圍宛平,何基灃親臨前線率部與日寇展開白刃戰,當時陳賡將日軍擊退。

11月上旬在大名府又與日寇激戰三天兩夜,最終寡不敵眾還是敗了,何基灃被部下強帶到南樂縣城後,悲憤之下舉槍自盡,子彈穿胸血流不止,幸得部屬及時搶救最終脫險。

養傷期間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於是1939年1月秘密入黨,他之後與張克俠一同起義,張克俠比他幸運些,因為總理說的一句「基灃,過去的事,就讓它作為黨的一個秘密吧。」直到去世他都沒有說出自己的黨員身份。

1955年時何基灃擔任著水利部副部長,因此而錯過。

第35軍軍長吳化文是因為離開軍隊系統。

吳化文1904年出生於山東掖縣,一生多叛,最無語的是曾經當過汪偽政府的官,他也很識趣,建國後主動申請退役,此後就多在地方上工作。

第36軍軍長劉萬春是因為在獄中。

劉萬春1900年出生於河北交河,他跟隨董其武在綏遠起義,本來建國後擔任了綏遠省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但是他昔日部下後來叛亂,影響比較大,所以他也受到牽連。

第51軍軍長張軫是因為離開軍隊系統。

張軫1894年出生於河南羅山,曾經也是國民黨中將,1949年5月15日率部在武漢金口起義,1955年時正擔任著河南省副省長,所以也沒有參與授銜。

第52軍軍長王勁修是因為早逝。

王勁修1900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49年8月4日跟隨程潛、陳明仁在長沙起義,而且在起義的過程中他是談判代表,重要性還挺大。

後來還參加了廣西剿匪,但是在1950年5月30日自殺。

第53軍軍長彭傑如是因為到了地方上工作。

彭傑如1900年出生於湖南益陽,也是跟隨程潛、陳明仁在長沙起義,參加廣西剿匪後就開始專業到地方上工作。1955年時正擔任武漢市政協副主席。

這十人中未授銜的大部分原因都是離開了軍隊,這個其實也沒辦法,因為新中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急需的是經濟建設,就算是老紅軍中也有不少被分配到地方的。不管授不授銜,都是在為國家貢獻力量嘛!

相關焦點

  • 1955年授銜時,北京軍區4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1955年2月11日,華北軍區改稱北京軍區,下轄4個軍,那麼北京軍區4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擔任63軍軍長,在鐵原設伏,與美軍進行了慘烈的大戰,在這場大戰中,他率部兵行險招,以攻為守,在肉搏戰中捨生忘死,最終重傷昏迷。1955年授銜時,他擔任第63軍軍長,被授予少將軍銜。
  • 十六軍首任軍長尹先炳,授銜時只被授予大校,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新中國成立之後,各將領都被授予了軍銜,有的將領在這次授銜儀式上得到了應有的榮譽,他們的奉獻和付出得到認可,也得到了自己應得的軍銜;也有一些將領因為自身犯了錯誤,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只得到了很低的軍銜,比如尹先炳就是其中一個。
  • 四野十八個軍的首任軍長都是誰?五五授銜時都是啥軍銜
    其實第38軍首任軍長並不是梁興初,而是李天佑,李天佑是四野一員戰功赫赫的上將,曾經指揮過解放四平、解放天津等戰役,於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39軍軍長劉震,出身於鄂豫皖根據地,成名於紅25軍,是從政工幹部轉任軍事幹部後獲得成功的典型將領。
  • 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
    那麼,這三大王牌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都出自哪個野戰軍,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在解放戰爭時期,第38軍歸第四野戰軍所管轄,然而,在部隊沒有改編之前,第38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是東北第一名將李天佑。在李將軍的指揮下,第一縱隊轉戰東北各大戰場,成為東北野戰軍最能打硬仗,惡仗的一支王牌縱隊。血戰四平,解放錦州,瀋陽等重大戰役都有第一縱隊的參與。
  • 1955年授銜名單(將帥)及統計
    26軍軍長 軍事學院學員饒子健 陸軍 60軍軍長陳仁麒 廣州軍區 政治部主任楊國夫 前中南軍區文化速成中學校長 軍事學院學員晏福生 湖南省軍區 政委吳瑞林 海南軍區 司令員兼 43軍軍長(授銜和任命同時進行)楊梅生 湖南省軍區 司令員田維揚 中南軍區工程部隊司令員總後勤部 後方工程建築部
  • 最悲壯的紅軍軍團,總指揮被錯殺,三位首任軍長無一授銜
    說起「紅軍軍團」這個編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地位在方面軍之下,一般管轄若干個軍或者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軍曾先後成立過十個軍團,每個軍團的領導者都是身經百戰的大英雄,後來封帥授將者不計其數。但著名的紅五軍團卻很悲壯,總指揮被錯殺,三位首任軍長無一授銜。
  • 第三野戰軍,十大虎將有哪些?1955年授銜儀式都授予什麼軍銜
    解放戰爭時期,參與指揮了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1955年授銜儀式上授予大將軍銜,為十大大將之首。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
    他是四野「三大少將」之一,54軍首任軍長,後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想必說到四野軍隊大家都十分興奮,這四個野戰區是當時非常著名的軍隊,曾經在解放戰爭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其中第四野戰軍有著非常多的傳奇經歷,我們今天要講的將軍就是在這個軍隊當中。
  • 1955年授銜時,年齡大的前5位開國上將是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
    1955年授銜的55位開國上將中,50歲以下的有39人,他們年富力強,是建設新中國的主流力量。那麼1955年授銜時,年齡大的前5位開國上將是誰?分別擔任什麼職務?我們接著往下看。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授銜時55歲。
  • 紅25軍只有三千人,卻出了97位開國將軍,軍長因何未授銜
    紅25軍在1933年成立時,只有三千多人,是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陝後,由留在大別山繼續堅持鬥爭的餘部所組建的,由徐海東擔任軍長。1934年,紅25軍主力共2900餘人開始長徵,組織上特地派遣程子華來到鄂豫皖,參與紅25軍的領導工作,紅二十五軍的領導班子形成,他們是: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參謀長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鄭位三。
  • 1955年授銜少將僅剩3人!他們都是誰?離休前什麼職務?
    1955年授銜少將僅剩3人!他們都是誰?離休前什麼職務?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標誌著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向了紮實的一步。此時,我軍已經結束了抗美援朝戰爭,「一五計劃」已經進入到了第三個年頭,國內形勢一片大好。
  • 抗美援朝志願軍中27個軍,唯獨67軍的軍長李湘沒被授銜,為什麼?
    志願軍抗美援朝 從這時開始至1953年,在朝鮮半島中西部的板門店籤訂停戰協議為止,志願軍先後共有27個軍入朝作戰。板門店談判 在1955年將帥大授銜時,根據任職、素質、能力、資歷、軍功等評定五要素,這27個軍的軍長基本都被授予相應的軍銜。
  • 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2020年還健在的僅剩4位,他們都是誰?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軍委在1955年首次實行了軍銜制,期間共授予了十位元帥,十位大將,55位上將,175位中將,以及802位少將。這些開國將軍們都堪稱是我國的「寶貝」,因為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不客磨滅的貢獻。
  • 警衛員魏大勇若沒遇害,1955年授銜時,應該是什麼軍銜?
    當時日寇侵略中國,魏大勇便決定當兵保家衛國,他有一個哥哥正好在部隊當連長,於是前往投奔,順利在中央軍72師當班長。在忻口戰役中,魏大勇的部隊被日軍打散,他和幾名戰士都被俘虜。
  • 1955年授銜時他是軍長級別,主動請求授中將,主席:必授上將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舉行的首次授銜儀式上,有一位將軍很是特別。因為此時,他只是軍長級別,卻被擬定授予上將軍銜。當他本人知道這件事後,就極力推脫授予上將。他說自己的資歷淺,貢獻少,授予上將軍銜,真的是受之有愧,他向上級請求授予自己中將即可。可偉人卻發話:「他必須是上將。」
  • 1955年授銜,新四軍跟八路軍相比,元帥少一個,但大將多一個
    1955年授銜,八路軍出了九位元帥,新四軍只出了一位:陳老總,很多人說新四軍太虧了。真的虧嗎?今天咱就來說說新四軍高級將領們的軍銜。 首先,咱要弄明白一個基本常識,就是路軍相當於集團軍(八路軍後來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下轄兩到三個軍,所以八路軍的級別要比新四軍高一級。
  • 授銜時,紅軍十個軍團的政委,都是啥軍銜
    軍團,是人民軍隊紅軍時期的一個重要的作戰單位,軍團的建制在方面軍之下,軍之上,軍團長也都是由當時功勳卓著的著名將領來擔任。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軍曾先後組建過十個兵團。這十個軍團的十二位軍團長的職務我們看到了,一共出了四位元帥、一位大將、一位上將,可謂是將星璀璨了。而擔任十個軍團的政治委員的將領都是誰,分別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神劇裡的「燕雙鷹」如果到了1955年授銜,會是什麼軍銜?
    1955年9月7日,在中南海懷仁堂拉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首次大授銜的序幕,從元帥到將軍,從將軍到士兵,授予軍銜,佩戴勳章,軍銜等級為六等十九級。當年軍官軍銜的評定主要有五要素:任職、素質、能力、資歷和軍功,既不是純粹的「論資排輩」,也不是簡單的「論功行賞」,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授銜幾乎都有壓低。
  • 1955年授銜時,此這兩人不在名單之中,後來為何被稱開國上將?
    1955年在解放軍首次授銜時,有兩個人不在名單之中,後來卻都被稱開國上將。 王建安將軍是湖北省黃安縣桃花區朱家壠村人,出生於1908年10月12日,自幼家庭貧苦,很早就參加革命,在黃麻起義中便有他的身影,1927年入黨,隨後在紅軍第11軍31師當班長。
  • 55授銜時,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為何三野的軍長大多是中將?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可能無法感受到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想要生存下來是多麼的不容易,那麼多為了國家,浴血奮戰的革命先輩,懷著舍小家為大家的大無畏精神,衝鋒陷陣,他們不應該被時間遺忘,尤其是做出卓越貢獻的將領們,為了表彰他們的成績,在1955年舉辦的首屆授銜大典,就有眾多軍長被授予將軍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