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志願軍中27個軍,唯獨67軍的軍長李湘沒被授銜,為什麼?

2020-12-22 騰訊網

1950年志願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秘密入朝參戰,就此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志願軍抗美援朝

從這時開始至1953年,在朝鮮半島中西部的板門店籤訂停戰協議為止,志願軍先後共有27個軍入朝作戰。

板門店談判

在1955年將帥大授銜時,根據任職、素質、能力、資歷、軍功等評定五要素,這27個軍的軍長基本都被授予相應的軍銜。有的被授予中將,有的被授予少將,而唯獨67軍的軍長李湘沒有被授銜,這是怎麼回事呢?

李湘

將軍之初的革命歷程

李湘,原名李湘林,1914年生於江西永新的一個窮苦家庭,年幼時便失去了父親,這讓本就貧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井岡山紅軍會師後,革命的火種迅速傳到永新等廣大農村。

隨著革命鬥爭的逐步深入,特別是如火如荼的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農革命政權、建立地方武裝暴動隊、赤衛隊,動員廣大底層苦難群眾參軍作戰,守護紅色革命政權的豪壯場面深切地感染和吸引著他,隨後李湘積極參加當地的兒童團和少先隊。

1930年8月,紅軍第八次攻打江西吉安時,李湘告別家人,毅然決定報名參加紅軍,戎馬生涯自此開始。1934年,在長徵路上的湘江戰鬥中,李湘身負重傷不能行走,師首長見狀,發給他10塊銀元讓李湘在老鄉家養傷或回永新老家。但李湘覺得,部隊就是他的家,最後只在老鄉家呆了三天,便去追趕部隊,經過十幾天的努力,終於追上了隊伍。

長徵路線

1935年紅軍第4次渡赤水河時,與敵軍激戰時,李湘兩隻手中彈負傷,失血過多,不能行動,但他仍以驚人的毅力,不坐擔架跟隨部隊行軍作戰。

紅軍"四渡赤水"路線圖

1937年抗戰爆發,在長達8年的抗戰時間裡,他始終戰鬥在最前線,與日本侵略軍展開殊死搏鬥。

百團大戰中的八路軍

1945年時,蔣介石發動全國內戰,他率部英勇殺敵,屢立戰功。

赴朝參戰,血染朝鮮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李湘率志願軍67軍奔赴朝鮮戰場。

1952年春,為迎擊敵人發動的「春季攻勢」,李湘多次親自到前沿陣地觀察敵情,制定有效的作戰方案。但由於過度勞累,在戰役開始前,李湘卻病倒了,且一天比一天嚴重。

戰鬥打響後,敵人還使用化學武器。李湘因受到感染,病情更加嚴重,當時政委曠伏兆多次讓他到後方醫院治療,但是李湘考慮到此時正是戰鬥的最關鍵時刻,他堅持留在指揮所,不下火線。

曠伏兆將軍

由於受到細菌感染,李湘的病情轉化成為敗血症和腦膜炎,身體越來越差。雖經醫生百般設法醫治,終因搶救無效,最終於1952年7月8日與世長逝,年僅38歲。

成為我軍在抗美援朝戰場犧牲的最高級指揮員,在他犧牲時,朝鮮勞動黨和政府授予李湘軍長「一級國旗勳章」,以表彰他的國際功勳。

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度時,李湘卻未能等到授軍銜的這一天。這樣一來,李湘軍長也就成為志願軍6個兵團19個軍長中,唯一一個未能參與大授銜的軍長。

55授銜

緬懷革命先烈

李湘22年的從軍生涯中,經歷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抵抗日本侵華戰爭、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革命戰爭的考驗,表現出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和卓越的指揮才能。從一名普通革命戰士,成長為我軍優秀的高級將領、忠誠的共產主義和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李湘軍長墓

參考資料:

徐平.《中國百年軍服》:金城出版社,2005年:167頁

顏梅生.在朝鮮犧牲的兩位志願軍軍長.《 大江南北 》,2014

李哲民.曠伏兆、李湘兩位將軍與安平的不解之緣.《 VIP 》,2013

左招祥.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記志願軍六十七軍軍長李湘烈士.《 cnki 》,2002

顏梅生.抗美援朝中犧牲的4位志願軍軍長、副軍長.《 湖北檔案 》,2014

相關焦點

  • 志願軍共27個軍入朝作戰,為何只有67軍軍長李湘,沒有被授銜?
    新中國的偉人們高瞻遠矚,很快看出了美國的野心,分析出如果朝鮮淪陷,中國東北邊境或將岌岌可危,為了保護剛剛獲得和平的勝利成果,我國決定派出志願軍支援朝鮮。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在彭總司令的帶領下跨過了鴨綠江,正式進入朝鮮境內,標誌著抗美援朝戰爭的正式開始。
  •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授什麼軍銜
    10月25日至11月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打響,「聯合國軍」在第一線擔任進攻的部隊共10個師又1個旅和1個團,總兵力13萬餘人。志願軍有6個軍參戰,總兵力約29萬餘人。那麼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開國後被授予什麼軍銜?
  • 他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犧牲的級別最高的將領
    《跨過鴨綠江》正在央視火熱播出,很多觀眾都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偉大勝利和偉大犧牲而動容。中國人民志願軍自1950年10月入朝作戰,至1959年全面退出朝鮮,前後歷經兩個作戰階段,十餘次大戰役,最終將戰線控制在了三八線,逼迫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籤署了停戰協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最初入朝作戰時,共有6個軍。
  •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首批入朝作戰共有六個軍,軍長都是誰?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前線,開始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新徵程。當時,志願軍首批入朝作戰共有六個軍,全部隸屬於志願軍第十三兵團(兵團司令員是鄧華)序列,總兵力約計三十餘萬人。那麼,這首批入朝作戰的六個軍分別哪幾個呢?當時的軍長都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四野十八個軍的首任軍長都是誰?五五授銜時都是啥軍銜
    第三十八軍軍長李天佑。38軍曾經在抗美援朝中血戰三所裡,阻敵松骨峰,打出了人民軍隊的赫赫威風,被彭老總稱為「萬歲軍」,獲得了最可愛的人的稱號,當時的軍長梁興初,也是一戰揚名世界。40軍軍長韓先楚,同樣出身於紅25軍系統,曾經與劉震是同班戰士。韓先楚在解放戰爭中顯示了自己出神入化的戰場指揮藝術,打出了「旋風司令」的赫赫威名。授銜時,韓先楚的資曆本來是中將資格,主席親自把韓先楚提升為上將,以表彰他的赫赫戰功。41軍軍長吳克華,開國中將。
  • 抗美援朝時,李湘軍長擠破了一個癤子,結果七天後不治而亡!
    李湘是中國志願軍第67軍軍長,也是韓戰中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犧牲時還只有38歲。 為了確保部隊入朝後能夠迅速投入作戰,李湘回去後,只用了3個小時的準備時間,就和家人匆匆告別,然後帶著幾個作戰參謀和一部電臺趕赴朝鮮,先期視察防禦陣地和部隊駐防地域情況。 不久後,大部隊跟進,在朝鮮金城以南地區紮營,承擔起了沿三八線附近的正面防禦任務。 很快,第67軍便迎來了入朝以來的第一仗。
  • 抗美援朝初期,志願軍6個軍首批入朝,哪個軍兵力最盛?
    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後視察至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初期,由解放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部隊,共有6個軍(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50軍、第66軍)18個師,炮兵3個師(炮兵第師、第117師,兵力5.29萬餘人;志願軍第40軍(軍長溫玉成,政治委員袁昇平),轄第118師、第119師、第120師,兵力4.83萬餘人。
  • 聶風智任志願軍空軍司令員,那麼入朝參戰的第27軍,由誰擔任軍長
    可以說,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華東戰場上,華野九縱(第27軍)是戰場上一支主力軍,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在抗美援朝戰役發發後,第27軍軍長聶風智由於擔任志願軍空軍司令員,就沒有兼任27軍軍長的位子,那麼你們知道嗎?27軍在抗美援朝爆發後,是由哪位虎將擔任軍長,帶領27軍在朝鮮戰場上與敵廝殺。
  • 賀晉年是紅27軍軍長,戰功卓著,後部下成開國上將,為什麼他級別這麼...
    在史書記載中,紅27軍共有兩支:一支是鄂豫皖紅27軍,由紅81團、英山獨立團、霍邱一個營等部隊組成,軍長為劉士奇,政委為郭素申,後該軍轉戰於鄂皖邊一帶,於1932年年底編入紅25軍和紅28軍,因此番號取消。
  • 1955年授銜,有十個軍的首任軍長未參與授銜,各是什麼原因?
    在解放戰爭的前期,我軍的野戰部隊最開始以縱隊為主,到1948年11月開始改稱為軍,此後「軍」就成了解放軍的主要軍事編制單位。 當時一共確立了70個軍的番號,實際卻只有67個,56、57、59軍有編制卻沒組建。
  • 1955年授銜時,北京軍區4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1955年2月11日,華北軍區改稱北京軍區,下轄4個軍,那麼北京軍區4個軍的軍長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擔任63軍軍長,在鐵原設伏,與美軍進行了慘烈的大戰,在這場大戰中,他率部兵行險招,以攻為守,在肉搏戰中捨生忘死,最終重傷昏迷。1955年授銜時,他擔任第63軍軍長,被授予少將軍銜。
  • 在抗美援朝中,犧牲的4個志願軍高級將領,當時擔任什麼職務?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武器裝備和後勤供應均落後於敵人的人民志願軍,為保家衛國作出了很大犧牲,有不少革命先烈們犧牲在了戰場之上,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永遠值得我們現在的人去緬懷和繼承。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4個志願軍高級將領,看看他們都誰?當時擔任什麼職務?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新中國成立,我軍70個軍,參加抗美援朝的27個軍?都是何時入朝?
    解放軍全軍共去了多少志願軍軍?抗美援朝打了多長時間?抗美援朝何時結束的?這些,是需要每個炎黃子孫必須、永遠牢記的!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25日,志願軍40軍等部隊打響了入朝後的第一仗。
  • 打響抗美援朝第一槍的是哪個軍?軍長政委都是赫赫有名的戰將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同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 志願軍27個軍,哪個被譽為常勝軍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志願軍出國作戰70周年,從1950年10月19日開始,志願軍健兒們陸續跨過鴨綠江,奔赴保家衛國的戰場,到1953年7月停戰為止,志願軍前後一共有27個軍參加了對外作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可以說,我軍派去朝鮮和外軍作戰的部隊,基本可以算第一檔次的優秀軍隊。
  • 十六軍首任軍長尹先炳,授銜時只被授予大校,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新中國成立之後,各將領都被授予了軍銜,有的將領在這次授銜儀式上得到了應有的榮譽,他們的奉獻和付出得到認可,也得到了自己應得的軍銜;也有一些將領因為自身犯了錯誤,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只得到了很低的軍銜,比如尹先炳就是其中一個。
  • 二野下轄9個軍,只有3位軍長擔任過縱隊司令員,他們分別是誰
    淮海戰役勝利後,中原野戰軍也被改編為第二野戰軍,當時中原野戰軍有七個縱隊,這7個縱隊被改編為7個軍,不過第二野戰軍有3個兵團,按照三三制的要求,當然應該有9個軍配置,而剩下的兩個軍則是中原軍區的部分兵力了。不過在這9個軍中,只有3位軍長曾擔任過縱隊司令員,他們分別是誰呢?
  • 志願軍67軍長海邊遇難,公安接連死亡,兇手並非特務
    參加過抗美援朝的67軍軍長邱蔚釣魚時失事,等被救起時已渾身是傷,頭部血肉模糊沒有了呼吸。雖然被緊急送到醫院,醫務人員竭力搶救,還是沒留住邱軍長的生命。 一位年僅44歲的軍長,突然遭遇飛來橫禍,在那個特務活動頻繁的非常時期,難怪邱蔚的妻子田池守發出了這樣的質疑:丈夫是不是被特務加害?
  • 志願軍犧牲的最高指揮官,3天殲滅1.7萬敵人,死因讓人憤怒
    文|書生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很多優秀的志願軍將領血灑疆場,為了戰爭的勝利獻出寶貴的生命,其中級別最高的是 李湘 軍長。 李湘出生於1914年,江西永新人,小時候家裡十分貧窮,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 抗美援朝總預備隊,西北野戰軍出了1個軍,隸屬華北野戰軍19兵團
    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根據中央軍委輪番作戰方針,先後有27個軍另1個師入朝參戰。 第一輪參戰部隊有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66軍、第50軍、第20軍、第27軍、第26軍共計9個軍30個師; 第二輪參戰部隊有第64軍、第63軍、第65軍、第60軍、第12軍、第15軍、第20軍、第26軍、第27軍、第39軍、第40軍共計11個軍33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