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率領的中野四縱,共有四個旅,旅長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2020-12-09 丁姑娘講歷史

1948年5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改稱中原野戰軍,當時中原野戰軍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7個縱隊。而在這7個縱隊之中,建制規模最大的是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其下轄有4個旅,分別是第十旅、第十一旅、第十三旅、第二十二旅。當時,擔任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陳賡,他後來還擔任過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於1955年被授予了大將軍銜。那麼,陳賡率領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4個旅長都是誰呢?他們後來是什麼軍銜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第十旅的旅長是周希漢。周希漢是湖北麻城人,出生於1913年,他之前參加過紅四方面軍長徵和抗日戰爭,很早就在陳賡的手下任職,曾擔任過八路軍第386旅參謀長。在解放戰爭時期,周希漢最初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旅旅長,這個第十旅就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第386旅。後來隨著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相繼成立,周希漢又歷任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十三軍軍長。1955年授軍銜,周希漢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李成芳中將

二、第十一旅的旅長是劉豐。劉豐是河南澠池人,出生於1915年,他早期參加過紅四方面軍長徵和抗日戰爭。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劉豐最初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一旅副旅長,當時擔任旅長的是李成芳,李成芳後來調到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擔任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48年5月,中原野戰軍成立,劉豐出任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一旅旅長,後來還擔任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十四軍第四十師師長。1955年授軍銜,劉豐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三、第十三旅的旅長是陳康。陳康是湖北武穴人,出生於1910年,他早期也參加過紅四方面軍長徵和抗日戰爭,曾擔任過八路軍第386旅第772團團長、太嶽軍區第四軍分區代司令員。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陳康先後擔任過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三旅旅長、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三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13軍副軍長等系列職務。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陳康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四、第二十二旅的旅長是查玉升。查玉升是安徽六安人,出生於1914年,他之前參加過紅四方面軍長徵和抗日戰爭,曾擔任過八路軍第386旅第772團副團長、太嶽軍區獨立旅副旅長。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查玉升最初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八縱隊第二十二旅旅長,後來第二十二旅劃歸陳賡率領的第四縱隊,查玉升就成為了陳賡的手下,歷任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第二十二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第十四軍第四十一師師長。1955年授軍銜,查玉升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相關焦點

  • 太嶽軍區共有四任司令員,他們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從1940年6月正式成立,到1949年8月被撤銷併入山西省軍區,太嶽軍區存在了九年多的時間,一共有四任司令員。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太嶽軍區的四任司令員都是誰?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 陳賡率領的紅軍幹部團,4個營長都是誰?後來各自都是什麼軍銜?
    不久之後,紅軍學校改稱為幹部團,由陳賡擔任幹部團團長,主要作用是在培養紅軍幹部的同時,保衛紅一方面軍總部的安全。當時,這個幹部團序列之下一共有4個營,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紅軍幹部團4個營長都是誰?後來都是什麼樣的軍銜?讓我們接著往下看。一、第1營的營長是李振亞。
  • 抗戰中,戰鬥力最強的386旅,四巨頭是誰?後來授什麼軍銜?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978字,閱讀約2分鐘抗戰時期,八路軍有6個旅,戰鬥力最強的是386旅,被稱為當時最好的旅。今天小熊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戰鬥力最強的386旅,四巨頭是誰?
  • 陳賡從朝鮮回國,擔任志願軍第3兵團司令員的是誰?是什麼軍銜?
    陳賡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早期參加過北伐戰爭、南昌起義、鄂豫皖鬥爭以及紅軍長徵。到了全面抗戰時期,陳賡長期擔任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旅長,立下了非常多的抗日戰功。在解放戰爭中,陳賡又歷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4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司令員。
  • 359旅前後共有幾位旅長,他們都是什麼軍銜,有上將也有中將
    359旅是八路軍最初的六個旅之一,是一個光榮的番號,是一支英雄的部隊。359旅名將輩出,戰功赫赫,那麼,它前後共有幾位旅長呢?他們都是什麼軍銜?先說第一位旅長,有人說了王震,非也。359旅成立之初的旅長並不是王震,而是陳伯鈞。
  • 戰功赫赫的「臨汾旅」,擔任旅長的是誰?後來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臨汾戰役結束之後,立下大功的晉冀魯豫軍區第八縱隊第23旅,被授予了「光榮的臨汾旅」榮譽稱號。在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有不少擁有光榮稱號的英雄部隊,比如濟南戰役中的「濟南第一團」、遼瀋戰役中的「塔山英雄團」。而「臨汾旅」則是這些具有光榮稱號的英雄部隊中,建制最大的一個作戰單位。那麼,當時擔任「臨汾旅」旅長的是誰呢?他後來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1940年太嶽軍區成立,司令員陳賡是大將,其他領導都是什麼軍銜?
    第386旅旅長陳賡擔任司令員,建國後被授予大將軍銜。那麼太嶽軍區的其他主要領導都是誰?建國後被授予什麼軍銜?我們接著往下看。陳賡大將抗戰爆發後,陳賡大將擔任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旅長,率部轉戰太行,成為一代抗日名將。
  • 太嶽軍區重新劃分了4個軍分區,司令員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1943年3月,根據抗日戰場形勢的需要,由陳賡擔任司令員的太嶽軍區,對序列下的4個軍分區進行了重新劃分,形成第1軍分區、第2軍分區、第3軍分區和第4軍分區。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時太嶽軍區序列下的4個軍分區,主要負責人都是誰?後來都有什麼樣的成就?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著名的386旅,歷任旅長都是誰,最後結局如何
    說起386旅,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抗日劇《亮劍》中,抗日戰爭晉西北鐵三角李雲龍、丁偉,孔捷所屬的旅部就是386旅。雖說只是電視劇,但是真的存在386旅,而且旅長就是我們的陳賡將軍。陳賡將軍抗戰時期的八路軍一共有3個師,6個旅,其中386旅的名頭是最響的,當時在旅長陳賡的率領下,下轄的771團和772團在七亙村、神頭嶺、響堂口都給日軍迎頭痛擊,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
  • 太嶽軍區成立,司令員後來授大將,三個分區司令都誰?後來什麼軍銜
    那麼由誰擔任太嶽軍區司令員呢?他就是陳賡,後來的開國大將。下轄三個軍分區,那麼這三個軍分區司令員都是誰呢?後來擔任什麼職務,又是什麼軍銜?筆者就給大家好好介紹下。 第一軍分區:司令員為張春森 張春森,出生於1907年,今湖北武穴人,23歲參加紅軍,是紅四方面軍走出來的高級將領 。
  •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六個兵團司令員是誰?後來誰的軍銜最高?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為了保家衛國無數熱血男兒踏上異國的土地,前後共有六個兵團加入了戰鬥,那麼這六個兵團的司令員分別是誰?他們後來又是什麼軍銜?
  • 懋功會師之後,紅四方面軍的5個軍長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1935年6月,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現在是四川小金縣)勝利會師,不斷壯大了紅軍力量,極大地振奮了紅軍取得長徵勝利的信心。在懋功會師之後,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深入交流,紅四方面軍的戰鬥序列也發生了一定變化,下轄有五個軍十二個師。
  • 1938年8月,第129師成立一個獨立旅,旅長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就拿八路軍第129師來說,最初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兩個旅,分別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第385旅和第386旅。不過,隨著抗日戰爭的持續深入進行,到了1938年8月,八路軍第129師根據戰場形勢的需要,又組建了一個獨立旅,從而形成了三個旅的規模。
  • 軍隊中的旅是怎樣演變的?旅長是什麼軍銜?
    通常,「大團」在師的編成內,作為戰術兵團(師)的一部分遂行戰鬥任務,或作為配屬部隊(如特種兵旅)在合成軍團內進行協同作戰,這類旅旅長的軍銜大都為上校;而「小師」則可作為戰術兵團使用,其旅長軍銜一般為將官的最低一級。如美軍的師屬旅旅長是上校,獨立旅旅長是準將。二戰結束前日軍的旅團長(日軍的旅稱「旅團」)軍銜為少將,這是因為日本的軍銜沒有準將這一級,少將即為將官最低一級。
  • 抗日戰爭中,陳賡領導的太嶽縱隊,3個分區司令後來授何軍銜?
    陳賡大將,抗戰時期出任第386旅旅長,長期率軍在山西抗戰,可是1939年底,因為太原的淪陷,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兼晉綏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開始對抗日產生動搖。在其轄區掀起了針對我軍的種種行動。為了加強我黨這一地區的武裝力量,於是成立了太嶽軍區,陳賡領導下的太嶽縱隊也就此成立了,太嶽縱隊的戰績也很輝煌,曾全殲日軍的岡崎大隊,並開闢了嶽南抗日根據地。剛成立的太嶽軍區有三個軍分區,那麼這三個軍分區的司令都是誰。
  • 「天下第一旅」旅長黃正誠,1946年兵敗被俘,後來的結局如何?
    「天下第一旅」旅長黃正誠,1946年兵敗被俘,後來的結局如何?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中有一個著名的「天下第一旅」,它是國民黨嫡系胡宗南精銳部隊整編第一師第一旅,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全部裝備美式武器,多年來以其無敵的戰鬥力被蔣介石、胡宗南吹噓為「天下第一旅」,它曾經當過蔣介石的警衛部隊,人稱「蔣家御林軍」。
  • 中野三虎是指哪三位將領,他們在解放後,都授予什麼軍銜
    中野是指中原野戰軍也稱第二野戰軍,也是解放戰爭時期一支王牌部隊,同時還是我軍主力部隊,為解放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可能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這支部隊的司令員是有軍神之稱的劉帥,除此之外還有名滿天下的陳賡將軍,以及陳錫聯,楊勇等出色的指揮戰員。
  • 解放戰爭中,著名的「臨汾旅」後來去了哪裡?後續有什麼發展?
    在臨汾戰役結束後,經過層層上報審批,晉冀魯豫軍區第八縱隊第23旅獲得「臨汾光榮旅」稱號。那時,晉冀魯豫軍區第八縱隊的司令員是王新亭。王新亭是湖北孝感人,他曾參加過紅四方面軍,抗日戰爭。王新亭曾任八路軍第386旅政委,在抗日戰爭中,同陳賡等人一起率領部隊,立下了許多抗日戰功。
  • 1940年6月,386旅兼太嶽軍區,三個軍分區司令員是誰?軍銜如何?
    在太嶽軍區剛剛成立的時候,一共設置有三個軍分區和單獨的第386旅。當時,擔任太嶽軍區司令員和第386旅旅長的是陳賡,他後來在1955年被授予了大將軍銜。那麼,太嶽軍區三個軍分區司令員都是誰呢?他們後來的軍銜如何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一、第一軍分區的司令員是張春森。
  • 井延坡工作室丨軍隊中的旅是怎樣演變的?旅長是什麼軍銜?
    英國陸軍第七裝甲旅德國聯邦國防軍第二十三山地步兵旅雪地訓練旅長的軍銜在少將和上校之間旅長的軍銜一般為準將,過去一些國家稱準將為「旅將」,法文「準將」一詞就是由「旅」和「將軍」這兩個詞組合而成的。通常,「大團」在師的編成內,作為戰術兵團(師)的一部分遂行戰鬥任務,或作為配屬部隊(如特種兵旅)在合成軍團內進行協同作戰,這類旅旅長的軍銜大都為上校;而「小師」則可作為戰術兵團使用,其旅長軍銜一般為將官的最低一級。如美軍的師屬旅旅長是上校,獨立旅旅長是準將。二戰結束前日軍的旅團長(日軍的旅稱「旅團」)軍銜為少將,這是因為日本的軍銜沒有準將這一級,少將即為將官最低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