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旅前後共有幾位旅長,他們都是什麼軍銜,有上將也有中將

2020-12-18 文史茶館2018

359旅是八路軍最初的六個旅之一,是一個光榮的番號,是一支英雄的部隊。359旅名將輩出,戰功赫赫,那麼,它前後共有幾位旅長呢?他們都是什麼軍銜?

先說第一位旅長,有人說了王震,非也。359旅成立之初的旅長並不是王震,而是陳伯鈞。陳伯鈞是四川人,中央紅軍將領,參加過秋收起義,革命資歷非常老。

那麼,陳伯鈞怎麼會當了359旅的旅長了呢?事情還要從頭說起,359旅的前身是紅六軍團,那是蕭克和王震拉出來的部隊,湘贛蘇區的子弟兵。長徵途中,陳伯鈞先是被調動紅四方面軍任職,然後到紅二方面軍接替蕭克擔任紅六軍團長。

所以呀,以紅六軍團為主體改編成359旅,陳伯鈞自然就成為旅長了。只不過,抗日戰爭爆發,陳伯鈞並沒有上前線,他帶著359旅的一個團,留守陝甘寧大後方了。陳伯鈞是開國上將。

第二位才是王震,湖南瀏陽人,王震是湘贛蘇區的創始人之一,從最初的紅八軍,到紅六軍團,王震一直都是政委,他和蕭克一起帶領紅六軍團踏上了長徵之路。

到359旅成立,王震最開始是副旅長。他帶領一個團出師抗日。王震是一位傑出的將才,在他的帶領下,部隊發展很快,王震也就升任359旅旅長兼政委。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才是359旅最有代表性的旅長。

王震在前線徵戰不久,就被調回了陝北,開墾南泥灣,保衛大後方。王震後來成為開國上將,而且是第五上將,名次在許世友之上。王震之後,359旅還有旅長嗎?

有的。抗日戰爭後期,359旅的骨幹南下作戰,第一批由王震本人率領,轉戰南方八個省,然後匯入了中原軍區,參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圍,只不過王震已經不再擔任旅長了,他是中原軍區副司令員,當時359旅的旅長是郭鵬,湖南醴陵人。

郭鵬率領的359旅當然隸屬於中原軍區了。郭鵬的革命資歷可比陳伯鈞,他也參加過著名的秋收起義,後來到紅六軍團任職,擔任過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郭鵬擔任過359旅的參謀長和副旅長,跟隨王震作戰。

(郭鵬

中原突圍之後,郭鵬回到陝北,繼續擔任359旅的旅長,這個359旅隸屬於晉綏野戰軍。解放戰爭時期,郭鵬擔任過軍長,建國後被授開國中將,擔任過蘭州軍區副司令員。

幾乎在同時,東北戰場也有一個359旅,而且和郭鵬359旅同出一家,這是怎麼回事呢?抗日戰爭後期,359旅將領劉轉連率領第二批南下作戰,中途又被調往東北戰場。

到達東北後,劉轉連擔任359旅旅長,這個359旅當然隸屬於東北民主聯軍了。所以說,在1945年到1946年期間,國內存在兩個叫359旅的部隊。劉轉連是359旅的老人,359旅最初成立,他就是團長。建國後,劉轉連也被授開國中將,當過瀋陽軍區副司令員。

相關焦點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是大將副師長是上將,四位旅長都是什麼軍銜
    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 陳賡率領的中野四縱,共有四個旅,旅長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1948年5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改稱中原野戰軍,當時中原野戰軍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7個縱隊。而在這7個縱隊之中,建制規模最大的是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其下轄有4個旅,分別是第十旅、第十一旅、第十三旅、第二十二旅。
  •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我軍有1人被授上將軍銜,10人授中將,21人授少將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為了共御外侮,國共雙方開展第二次合作,為了統一指揮,我軍顧全大局,做出讓步,同意改編成國軍作戰序列,其中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簡稱八路軍,南方八省遊擊隊改編成新四軍,為了統一領導,針對我軍,國民政府也於1937年9月對我軍高級將領授予了一定的軍銜,在這次改編中,我軍共有1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 八路軍最好的旅,走出了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兩位少將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抗戰時期我黨領導的八路軍,是由土地革時期的紅軍改編而後,當時紅軍主要分為三個師,115師,120師,129師,每個師下轄兩個旅。
  • 一個師長擁有中將軍銜,舊時代的中國軍隊,為何軍銜混亂?
    一個軍長,軍銜能夠是上將,師長則是中將,就連一個旅長也是少將軍銜。在我國現在的標準,一個集團軍軍長,基本上為少將。至於師或者旅的一把手,基本上都是大校。那麼,為何軍銜的區別會這麼大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故事。首先,我們需要從清朝末期的新軍制度開始聊。在庚子戰爭之後,清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清朝開始建立新軍。其中,分為了北洋新軍和南洋新軍。
  • 太嶽軍區共有四任司令員,他們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從1940年6月正式成立,到1949年8月被撤銷併入山西省軍區,太嶽軍區存在了九年多的時間,一共有四任司令員。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太嶽軍區的四任司令員都是誰?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 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王震的老部隊359旅出了三個獨臂將軍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按照中央軍委的《軍銜指示》,從「德、才、資」三個方面進行全面衡量,共評出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7名、中將177名、 少將807名。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這些開國將領都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汗馬功勞,他們絕大多數曾浴血疆場身經百戰,個別人因傷致殘並不新鮮,有趣的其中三位獨臂將軍都出自原八路軍王震的359旅,他們是中將晏福生、少將彭清雲和少將左齊
  • 「五大戰區」首任陸軍司令都有誰?他們都什麼軍銜?都來自哪裡
    2016年,成立了東部戰區、西部戰區、南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等「五大戰區」,每個戰區都有陸軍,那麼「五大戰區」首任陸軍司令員都有誰呢?他們在「五大戰區」成立之前又都來自哪裡呢?他們又都是什麼軍銜呢?
  • 八路軍3個師15個團,加總部特務團,團長和副團長都是什麼軍銜?
    各師下轄2個旅,每旅下轄2個團,然後每個師還有一個教導團,這樣一共就是16個團。而這些團長副團長在1955年授銜的時候,很多都是中將以上的軍銜,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 轄第343、第344旅和獨立團,全師共1.55萬人。第343旅旅長陳光,轄第685團、第686團;第344旅旅長徐海東,轄第687團、第688團。 685團:團長楊得志、副團長陳正湘。686團:團長李天佑、副團長楊勇。687團:團長張紹東、副團長韓振紀。688團團長陳錦繡、副團長韓先楚。師獨立團:團長楊成武、副團長黃永勝。
  • 解放軍第12軍軍長都有誰?他們都是什麼軍銜?誰最高壽
    那麼1949年到1985年,解放軍第12軍的歷任軍長都有誰呢?他們都什麼軍銜,誰最高壽呢?一、軍長:王近山;軍銜:中將王近山,1915年生於湖北黃安縣(今紅安)桃花區(今高橋鎮)程河村許家灣。土地革命時期,王近山曾任紅4軍第10師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副師長,紅31軍第93師師長等職務。
  • 軍隊中的旅是怎樣演變的?旅長是什麼軍銜?
    旅長也有為少將或上校的,這主要由旅的編制規模和所屬國家的軍銜體制而定。旅按其編組形式、編制規模和性質,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編成比較單一,主要轄幾個相同兵種的營及若干分隊,相當於擴編的團(「大團」),一類編成比較複雜,轄幾個不同兵種(步、坦、炮等)的團或營及若干分隊,相當於縮編的師(「小師」)。
  • 1996年有幾位將軍晉升上將,他們是什麼職務,誰最年輕?
    眾所周知,1988年軍銜制恢復後,我軍取消了元帥、大將等一些軍銜,並增添了一些上將,此次就有17位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在這之後,我國又多次舉行了晉升儀式。那麼,1996年共有幾位將軍晉升上將,他們當時是什麼職位?誰最年輕?
  • 抗戰時期,八路軍6個旅的政治部主任都是誰?1955年授什麼軍銜?
    任弼時又和朱老總、彭老總向中央報告,後中央決定在八路軍中恢復政治機關原有制度,在各師、旅、團設立政治部主任。那麼,八路軍6個旅的政治部主任都是誰?1955年授什麼軍銜?抗戰時期,蕭華擔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政治委員,與旅長陳光一起指揮了廣陽、義棠鎮、午城、井溝等戰鬥。建國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中野三虎是指哪三位將領,他們在解放後,都授予什麼軍銜
    可能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這支部隊的司令員是有軍神之稱的劉帥,除此之外還有名滿天下的陳賡將軍,以及陳錫聯,楊勇等出色的指揮戰員。這些人都是中野的頂梁柱,為革命事業,以及新中國成立都作出很大貢獻。其實,除了以上這幾位外,在中原野戰軍中,還有三位虎將,被世人稱為中野三虎。要知道,在華東野戰軍也有三人,被譽華野三虎,他們分別是葉飛,王必成,陶勇三位悍將。
  •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時,將領被授予什麼軍銜?
    1955年,被新中國授予上將軍銜。(備註:因考慮1927年以前軍事資歷,故給朱德、賀龍、劉伯承授予中將軍銜,同時加上將銜)【少將】11、左權 於1937年9月,就任第十八集團軍副參謀長。20、盧冬生 於1937年9月,就任第十八集團軍120師358旅旅長。1945年12月,因在哈爾濱制止蘇聯紅軍搶劫而被蘇軍士兵殺害。21、張宗遜 於1937年9月,就任第十八集團軍120師358旅副旅長、旅長。1955年,被新中國授予上將軍銜。
  • 授銜時,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為何三野的軍長大多都是中將?
    ——文天祥《過零丁洋》1955年,新中國舉行授銜儀式,四野18位軍長,有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反觀三野,16位軍長,有10人被授予中將軍銜,3人被授予少將軍銜。說到這裡,很多人心裡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為何野戰軍之間軍長軍銜差別這麼大?首先來看看四野7位被授予上將軍銜的軍長履歷。
  • 1955年授軍銜時,鬧得最兇的三位將軍是誰,都獲得了什麼軍銜?
    因此,在大授軍銜時,有些將領覺得自己獲得的軍銜低了點。那麼,當時對自己獲得的軍銜不滿意,鬧得最兇的三位將領是誰呢,他們都獲得了什麼樣的軍銜?首先是王必成將軍,王必成是湖北麻城人。他在紅軍時期的最高職位是,紅30軍第89師的副師長,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王必成在新四軍中的職位是,曾經擔任過新四軍第六師第16旅旅長,蘇浙軍區第一縱隊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第24軍軍長,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的副司令員。在1955年大授銜時,擔任上海警備區司令員的王必成,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 八路軍359旅首任旅長,長徵中的「鐵屁股」,帶的師劉伯承最放心
    他是八路軍120師359旅的首任旅長,長徵中率領紅十三師作為紅一方面軍全軍後衛,掩護兄弟部隊先後突破敵人多道封鎖線,後掩護整個方面軍渡過湘江,他本人也因此得到「鐵屁股」的美譽。劉伯承元帥曾說他所帶的紅十三師是最放心的,此外毛主席也對他讚譽有加,稱他為「紅軍幹才」。
  • 1993年晉升上將軍銜的將軍都有誰,當時他們的年紀有多大?
    1988年規定解放軍的軍銜制,規定軍官軍銜設3等11級,即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也就是說當時雖然沒有了元帥和大將,但是有一級上將,當時並沒有人被授予一級上將軍銜。到了1994年,又規定,軍委主席不授予軍銜,而且取消一級軍銜,從此揭上將作為解放軍中的最高軍銜。
  • 「七大軍區」成立時司令員都有誰?開國將軍有幾位?他們是誰
    1985年,「七大軍區」建制正式成立,「七大軍區」成立時的司令員都有誰呢?他們中有幾位是開國將軍呢?他們都是誰呢?秦基偉在1955年的時候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他的兩個兒子秦天和秦衛江目前都是中將軍銜,可謂是「虎父無犬子」。秦基偉在1988年的時候被授予上將軍銜,1997年病逝,享年83歲。二、成都軍區司令員:傅全有傅全有1930年11月出生,山西原平人,1946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