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四軍七個師中,有一個師陣容非常強大,師長黃克誠是大將,兩位副師長劉震和洪學智都是上將。為什麼呢?第三師是由原來的八路軍主力部隊南下改編而成的,當然強大了。
第三師共下轄四個旅,這四位旅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呢?
先說第七旅,旅長彭明治,湖南常寧人。很多人都知道,彭明治是著名的將軍大使,他後來去國外當大使了。有些大使是沒有軍銜的,比如耿飈和黃鎮,彭明治是有軍銜的。
(彭明治中將)
彭明治可是黃埔一期的高材生,真正的科班出身,革命資歷非常老,他參加過黃埔師生的東徵,在葉挺獨立團當過排長,南昌起義的時候,他是代理連長,跟當時的林總不相上下。
紅軍時期,彭明治長期在紅一軍團任職,八路軍成立,他是685團參謀長。所以,彭明治一直都在主力部隊。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彭明治是兵團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的好多位兵團副司令員都是開國上將,比如劉震和韓先楚,彭明治最終被授予開國中將。
然後是第八旅,旅長張天雲,湖北紅安人。我們知道,英雄的紅二十五軍名將輩出,比如徐海東大將,上面提到的劉震和韓先楚上將等等,張天雲也是紅二十五軍走出的將領,他當時只是一位連級指導員。
張天雲出身貧寒,他沒有太多文化。雖然是指導員,他卻總是衝鋒陷陣,身體多次負傷。有一次,他受傷後躲在深山裡,忍飢挨餓三天,竟然奇蹟般躲過國民黨的搜山,大難不死。
(張天雲中將)
到了抗日戰場上,張天雲在687團當營長,跟隨黃克誠南下,匯入了新四軍。到了解放戰場,張天雲在第四野戰軍擔任師長和軍長,還參加過抗美援朝。張天雲也是開國中將。
第三個是第十旅,這個旅長名氣最大,他就是鍾偉了,湖南平江人,彭老總紅三軍團走出來的猛將。鍾偉怎麼會在新四軍呢?原來,長徵結束後,鍾偉就被派到了徐海東領導的紅十五軍團。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鍾偉沒有加入八路軍,而是在抗大任職,後來就南下加入了新四軍。不過,這個時候的鐘偉沒有什麼名氣,鍾偉真正大放光彩是在東北戰場。
在新四軍第三師的四大旅長中,到了東北戰場,只有鍾偉是野戰軍的縱隊司令員,他執掌第十二縱隊。可惜,鍾偉後來的軍銜卻最低,四大旅長中,只有他一人是開國少將,其他三位都是中將。
(吳信泉中將)
最後一個是獨立旅,旅長吳信泉,和鍾偉一樣,吳信泉也是湖南平江人,紅三軍團走出來的猛將。長徵到達陝北,吳信泉也是被調入到了紅十五軍團。八路軍成立,吳信泉在紅十五軍團改編成的344旅。後來,吳信泉跟隨部隊南下,加入到了新四軍。
到了東北戰場,吳信泉是第二縱隊的副司令員,劉震的副手。劉震是第三十九軍的首任軍長,他離開後,吳信泉接任軍長。這個第三十九軍可是不亞於第三十八軍的王牌軍。
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吳信泉帶領第三十九軍,作為第一批入朝作戰的部隊,真的是打出了名氣。回到國內,吳信泉受到了主席的接見。他也是開國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