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人沒有參加長徵,後來卻被授予上將,他們分別是誰

2020-12-23 論今朔古

長徵是我軍行軍史上的一個奇蹟,它具有著非凡的意義,這次偉大的戰略轉移不僅使得紅軍得到了發展,更是為日後名族的解放和平事業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在1955年大授銜時,開國將帥中百分之九十的將領都經歷了這段偉大的徵程,還有百分之十的將領則在其他的地方領導部隊開展遊擊戰爭,他們雖然沒有參加這段光輝徵程,但是他們為民族和國家的解放事業還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其中便包括十大元帥中的陳毅和十大大將中的粟裕將軍。

粟裕和陳毅二人當時在南方領導遊擊戰爭,所以就缺席了,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三位將軍也沒有參加長徵,不過後來他們三人在授銜時統一被授予上將軍銜,那麼這三人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葉飛

對於葉飛將軍我們都不陌生,在開國上將中他的名氣還是比較大的,他祖籍是福建人,出生在菲律賓,是唯一具有雙國籍的開國上將。土地革命時期,他來到閩東參與創建閩東革命根據地和紅軍遊擊隊,在此期間他領導軍民堅持了極其艱苦的三年遊擊戰爭,直到抗日戰爭爆發,他率領的遊擊隊被改編為新四軍。

在抗戰期間,他歷任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團長,新四軍挺進縱隊政委,參與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皖南事變發生後,葉飛任新四軍第1師第1旅旅長,後來又擔任第一師師長等職務。

解放戰爭爆發後,葉飛任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參與了孟良崮,淮海戰役,1949年擔任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擔任福州軍區司令員,福建省委書記等職務。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

傅秋濤

傅秋濤,出生湖南,1927年參加了平江暴動,兩年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先後擔任傅湘鄂贛軍區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贛省委副書記兼第三作戰區政治委員,參與領導湘鄂贛蘇區反「圍剿」。

抗戰時期,擔任湘鄂贛人民抗日紅軍遊擊支隊司令員,之後又擔任新四軍第一團團長參與創建蘇南抗日根據地,後來又被任命為傅新四軍第7師副師長等職務。解放戰爭打響後,任中共魯中南區委第一副書記、魯中南軍區司令員完成向剛解放的大城市運輸急需物資的任務。

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代理書記兼山東軍區政治委員,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

鍾期光

鍾期光,湖南人,和傅秋濤是老鄉,只不過他1926年就入黨了,比傅秋濤要早一些,他在土地革命時期和傅秋濤是一對擔當,二人配合下在南方堅持了三年的遊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1支隊第1團政治處主任,參與創建蘇南、蘇中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華中野戰軍政治部主任,1947年開始有先後擔任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軍暨華東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參與了渡江,淮海等重大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部主任等職務,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

相比起葉飛,傅秋濤和鍾期光在開國上將中的名氣並不是很大,但是他們二人卻為南方根據地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無私奉獻,為國為民的情懷值得我們後世去瞻仰,去學習。

相關焦點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24位師級將領,後來分別授予啥軍銜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利後,人民軍隊開始了波瀾壯闊的長徵之旅。為了方便指揮,組織上對紅軍進行了重新整編,共編成了五個軍團,五個軍團共下轄12個師。那麼這十二個師的師長、政委都是誰?後來又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1955年,有九大軍區司令員被授予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誰?
    建國初期,全國設有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和西南六大軍區,這一體制僅存在了五年之久。到了1955年,全國軍區重新劃分,原有的六大軍區改為十二大軍區(1956年又增設福州軍區)。這十二大軍區司令員都參加了1955年的授銜儀式,其中有九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那麼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1955年授銜,有三大軍區司令員沒有授上將,他們分別是誰?
    一般而言,軍銜的高低與級別、職務關係很大,比如正大軍區主官,多數是開國上將。當時全國共有十二大軍區,有九位司令員被授予上將軍銜,分別是鄧華、許世友、楊成武、楊得志、烏蘭夫、黃永勝、謝富治、陳再道、賀炳炎。除此之外,還有三大軍區司令員沒有上將軍銜,他們都是清一色的開國中將,我們可以回顧一下。
  • 成都解放後的第一任書記和市長分別是誰?誰後來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一任書記是李井泉。李井泉出生於1909年,江西臨川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李井泉擔任過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政委辦公室秘書長、紅三十五師政委、獨立第三師政委、紅二方面軍第四師政委,參加了長徵。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李井泉先後任八路軍第120師358旅副旅長、政治委員、第120師大青山騎兵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參加創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開闢了包括綏南、綏中、綏西地區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
  • 中央紅軍長徵時,12個師的師長都是誰?55年分別授予了什麼軍銜?
    1934年10月10日,中革軍委率領中央紅軍第1、第3、第5、第8、第9軍團及軍委直屬隊共8.6萬餘人,從江西省瑞金和古城等地出發,開始長徵。當時這5個軍團共轄12個師,那麼這12個師的師長都是誰呢?後來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紅1師師長李聚奎:湖南安化人,早年曾在湘軍唐生智部當兵,參加過北伐戰爭。1928年7月,24歲的李聚奎參加平江起義,正式加入了紅軍隊伍。
  • 1985年合併後的七大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後來授何軍銜?
    此次裁軍不僅要減少人數,編制也要精簡,當時全國共有十一大軍區,最終合併為七大軍區,那麼這七大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1988年恢復軍銜,他們又被授予什麼軍銜?我們接著往下看。瀋陽軍區,司令員劉精鬆瀋陽軍區當時並未調整,司令員是劉精鬆,他出生於1933年,湖北石首人。
  • 長徵中,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都是誰?1955年授予啥軍銜
    扎西整編時,在突破湘江犧牲較大的紅八軍團被整建製取消,紅3、5、9三個軍團則取消師一級建制,由軍團直接下轄團級單位,紅一軍團則由三個師縮編為兩個師,師長分別由李聚奎、陳光擔任。每個師各下轄三個團,那麼,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分別是誰呢?在日後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吧。
  • 1955年,55位上將之中,年齡最大和年齡最小的,分別都是誰?
    1955年,我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將軍一級軍銜分為了四個等次,從低到高分別是少將、中將、上將和大將。當年,一共有55位優秀軍事將領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那麼,在55位上將之中,年齡最大的上將和年齡最小的上將,分別都是誰呢?他們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擔任什麼樣職務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 如果參加55年授銜, 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1955年9月舉行舉世矚目的授銜儀式,直至1964年為止,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其餘皆是中將和少將軍銜,這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認可,是一份輝煌的榮譽,然而,在解放軍22年武裝鬥爭中,有無數好戰友倒在戰場上,他們的功勳同樣受得起這些軍銜和獎章。
  • 八路軍成立前,紅一方面軍有六名師長,後來出了四位上將
    在成為八路軍前,紅一方面軍下轄兩個軍團: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當時紅三軍團已經併入了紅一軍團),這兩個軍團又下轄了三個師,所以一共是六個師,那你知道這六個師的師長分別是誰嗎?先說紅一軍團吧,紅一軍團下轄的三個師分別為:紅一師、紅二師、紅四師。
  • 八路軍716團,先後有幾位團長,後來他們被授予什麼軍銜
    716團是由賀老總紅二軍團的主力師紅六師以及陝北的紅二十八軍改編而成,716團先後有三人擔任過團長,其中有兩人在大授銜時都被授予上將,還有一位被授予中將,不過在他率領下716
  • 開國上將中最特殊的一位,兩次授予上將,三個兒子取名虎、豹、獅
    在57位開國上將中,有一位在30多年後成為了最特殊的一位,眾所周知,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1965年取消,直到1988年再次實行軍銜制,這一年,一共有17位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排名第一的叫洪學智,他是我軍中唯一一位被兩次都授予上將軍銜的特殊人物,人稱「六星上將」
  • 1988年授予上將中有7位是1955年少將,他們都是誰?誰的成就最大
    1988年授予上將軍銜的解放軍高級將領中,有這麼幾位將領在1955年的時候授予少將軍銜,他們是開國少將,他們都是誰呢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十二位師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長徵時,紅一方面軍共有1、3、5、8、9五個軍團,共下轄十二個師。在長徵中,他們浴血搏殺,與反動軍隊展開了一幕幕生死較量,為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偉大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那麼這十二位師長都是何人?在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紅軍戰鬥力最強的三個主力團,團長都是誰?後來都授予什麼軍銜?
    在紅軍歷史中,也湧現出了大量的英雄人物,他們「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哪怕是為革命付出生命,他們也沒有絲毫畏懼,他們也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英雄。 當時在紅軍部隊之中,有三個團被稱為「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在第四次反「圍剿」戰役勝利表彰大會上,這三個團還受到了表彰,它們都是紅一軍團的主力團,分別是紅一師第1團、紅二師第4團、紅二師第5團。那麼,這三個主力團的戰鬥力怎麼樣?團長都是誰?後來都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 1955年授銜時,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為了表彰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授銜儀式,選出了10位開國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60位少將。那麼,在這些開國將帥之中,最年輕的將領們都是誰?他們又有怎樣的精彩事跡呢?
  • 長徵初期,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團長分別是誰?後有幾人參與了授銜
    在長徵初期,紅一軍團有三個師,分別是第一師、第二師和第十五師。其中一師、二師是主力師,十五師是彭紹輝和肖華領導的少共國際師。其中第一師和第二師下轄6個團,其中著名的中央三虎便誕生於這兩個師,這三「虎」是指: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第1師第1團,第2師第4、第5團,在紅軍時期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
  • 解放軍中,鼎鼎有名的三楊、三陳和三梁,他們分別是誰?
    在1955年授銜的那些開國將領當中,有一些有著非常奇怪的名號,比如鼎鼎有名的「三楊」「三陳」「三梁」,他們分別是誰呢? 這些稱號其實指的是九個人,他們除了姓氏相同,被冠以這樣的稱呼還有這其他的一些原因。
  • 開國上將中有兩位曾是「死對頭」,二人是誰?他們後來和解了嗎?
    1955年9月27日,有55名戰功卓著的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在這些開國上將中,有兩人曾是「死對頭」,他們是誰?後來和解了嗎?李天佑上將,是廣大指導員公認的「虎將」。他參加過長徵、平型關大捷等戰役,不管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中,他屢建功勳,表現非常出色,是解放戰爭中四野最強的將領之一。而陳明仁上將也不差,他是著名的抗日將領,戰功赫赫。不過,有本事的人同樣也有脾氣,他敢公然頂撞老蔣。1941年冬天,宋美齡和丈夫一起坐車來到了西山,恰好陳明仁部在修築防禦工事。蔣中正一看陳部軍容不整,衣衫破爛,很生氣,責問陳明仁為什麼把士兵帶成了叫花子。
  • 1988年授予17名上將,只有3位健在,1955年都是校官,他們是誰
    1988年授予17名上將,只有3位健在,1955年都是校官,他們是誰?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恢復了軍銜制度,17位將領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遲浩田、楊白冰、趙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 、王誠漢、張震、李德生、劉振華、向守志、萬海峰、李耀文、王海。到目前為止,這17位上將已經有14位病逝,僅有3人健在。這三位上將在1955年的時候都是校官軍銜,他們都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