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戰役中犧牲的紅軍指揮員簡介(部分)

2020-12-16 是李夫子

在湘江戰役中犧牲師級指揮員8人,團級指揮員14人;由於資料原因,無法一一列出相關指揮員的事跡和年份,只能做簡介。

蔡中,又名蔡忠、蔡鍾,湖南攸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9月,參見秋收起義。先後擔任紅四軍教導隊黨支部書記、連黨代表,紅十二軍三十四師的團政委,紅十九軍五十六師政委,紅五軍團三十四師一零一團政委、三十四師代理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戰爭。1934年10月,隨部參加長徵;11月底,在湘江戰役中英勇犧牲。程翠林,曾用名程翠霄、程朱林。1907年,生於湖北陽新。1927年,參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紅四軍、紅一軍做政治工作。參加了井岡山和贛南、閩西地區的遊擊戰爭。1933年後,任紅七軍團三十四師一零二團政委,紅五軍團三十四師政治部主任、政委。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戰爭。1934年10月,隨部參加長徵;12月初,在湘江戰役中犧牲。侯中輝,資料缺失。梁茂富,福建長汀人,1934年11月在廣西赤水與敵作戰中犧牲(犧牲時間和地點待考證)。呂官印,又名呂觀音、呂冠英。中國共產黨員。曾任紅五軍團三十四師一零二團團長。1934年11月末,在湘江戰役中英勇犧牲。梅林,四川人。早年參加國民革命軍,1931年12月由寧都起義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五軍團十三軍某團團長、三十八師師長,紅五軍團十三師三十九團、三十七團團長,三十四師一零二團團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鬥爭。1934年10月,隨部參加長徵;11月底,在湘江戰役中犧牲。彭竹峰,湖北棗陽人。早年參加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到中央蘇區。1933年,任紅七軍團三十四師一零一團政委。1934年,隨三十四師調入紅五軍團。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鬥爭。193年10月,參加長徵;11月底,在湘江戰役中犧牲。沈述清,1908年生於湖南益陽縣。中國共產黨員。1930年參加紅軍,先後擔任紅五軍排長、連長,紅三軍團四師營長、十團團長。參加了兩次攻打長沙和中央蘇區的五次反「圍剿」戰爭。1934年10月,隨部參加長徵,11月29日,在廣西興安界首光華鋪阻擊戰中英勇犧牲。蘇達清,福建永定人。1928年6月,參加永定農民起義。1929年,隨遊擊隊編入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紅十二軍班長、排長、連長,紅五軍團三十四師一零一團團長。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戰爭。1934年10月,隨部參加長徵;11月,在湖南嘉禾作戰中犧牲。王光道,中國共產黨員。曾任紅五軍團三十四司令部科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鬥爭。1934年10月,隨部參加長徵;12月初,任三十四參謀長,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後,三十四師被堵截在湘江東岸,王光道隨三十四師長陳樹湘一起率部向東轉移,不久在湖南寧遠作戰中英勇犧牲。易蕩平,曾用名湯世積。1908年,生於湖南瀏陽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紅軍。1930年後,任紅三軍第一縱隊支隊政委、九師二十五團政委,紅五軍團十三軍三十九師政委,紅五軍團十三師三十九團政委。參加了長沙站已和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戰爭。曾榮獲中革軍委頒發的二等「紅星獎章」。1934年10月,參加中央紅軍長徵,任紅一軍團二師五團政委;11月30日,在廣西全州腳山鋪阻擊戰中犧牲。袁良惠,又名袁良慧。1907年,生於河南濟源。早年參加國民革命軍。1931年12月,由寧都起義參加紅軍,後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五軍團司令部股長、作戰科長,紅五軍團十四師參謀長、三十四師參謀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和中央紅軍長徵。1934年11月,在湘江戰役中犧牲。(補:關於袁良惠犧牲時間和地點有多種說法,有1934年湖南道州犧牲說,有1935年1月烏江犧牲說,有1935年12月陝北和川西犧牲說)張福升,1912年生於福建上杭。193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參加紅軍。先後擔任十二軍第三縱隊政治部宣傳員,第三十六師政治部宣傳隊隊長,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政治部特派員、代理參謀長。參見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戰爭。1934年10月,隨部參加長徵;12月初,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後,在向東突圍時張福升英勇犧牲。張靜,河北河間人。1931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紅五軍團十三師三十九團參謀長、三十四師一零一團團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戰爭。1934年10月,隨部參加長徵;12月,在湘江戰役中犧牲。周子安,1908年生於湖南省寶慶(今邵陽)。1928年參加紅軍,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紅五軍分隊隊長、中隊長,紅三軍團一師連長、五師十三團營長、副團長。參加了湘鄂贛、湘贛邊區遊擊戰爭、兩次攻打長沙的戰爭以及五次反「圍剿」戰爭。1934年10月,隨部參加長徵,11月末在廣西灌陽新圩阻擊戰中英勇犧牲。紅三軍團五師十四團犧牲的副團長、參謀長、政治部主任,資料缺乏。

相關焦點

  • 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慘重和成功渡過湘江的原因
    前面大致介紹了中央紅軍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鎖線的經過,也統計了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的指揮員和戰士人數,今天我們就來大致分析一下,中央紅軍損失慘重的原因以及能夠成功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原因。(一)損失慘重的原因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慘重的原因,我們可以從國民黨軍的兵力、部署和紅軍的路線、兵力、輜重等兩個方向來分析。我們先從紅軍本身的情況來分析,紅軍損失慘重的原因。
  • 湘江烈士紀念碑園:記錄中央紅軍突圍壯懷激烈的史詩
    遊客在廣西興安縣紅軍長徵突破湘江戰役紀念碑園內參觀(11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攝新華網桂林11月5日電(記者韋大甘、翁曄)因湘江戰役犧牲的紅軍眾多,在廣西興安,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莫吃湘江魚。」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徵突圍過程中最壯烈、最關鍵的一場戰役。
  • 他曾是主席的得力助手,在湘江戰役中,成為犧牲的最高將領
    在紅軍長徵路上,湘江戰役堪稱最慘烈、最悲壯的一戰,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損失慘重。其中,紅五軍團第34師擔任全軍的後衛任務,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離,與幾十倍的敵軍血戰,最後幾乎全軍覆沒!1934年12月3日,剛剛突圍成功的34師,在全州縣文塘新樹村與桂軍兩個師遭遇,程翠林在指揮反擊時,突然遭到敵軍炮擊,當場犧牲,年僅27歲,也是在湘江戰役中直接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同時犧牲的,還有34師政治部主任蔡中。
  •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紅軍損失5萬餘人
    蔣介石企圖利用追剿紅軍之機,擠佔廣西地盤。因而在部署湘江戰役時,他用湖南軍閥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並將其嫡系薛嶽和周渾元所率入湘之軍名義上撥歸何鍵指揮。蔣介石在給李宗仁,白崇轄的電令中,要求廣西配合在湘江堵擊紅軍,並答應給桂軍開撥費100萬元,所用彈藥實報實銷。
  • 湘江戰役打的有多慘,五萬多名紅軍官兵的鮮血染紅湘江
    第5次反圍剿失敗後,為了擺脫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中央紅軍主力開始了戰略轉移,即舉世聞名的長徵。二萬五千裡長徵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在長徵途中也遭遇了許多艱難險阻,再沒有比湘江戰役更慘烈的戰役了。1934年11月,紅軍突破了國民黨第三道封鎖線,蔣介石又命令湘軍、黔軍、桂軍等數十萬部隊圍剿紅軍。桂軍攻勢最猛,而且桂軍還和紅軍進行了相當激烈的白刃戰。實際上,白崇禧並沒有和紅軍決戰,他只是想保住自己的力量,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桂軍仍然是紅軍主力中的一員。
  • 血戰湘江——決定紅軍命運的三大阻擊戰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 、最關鍵的一仗 ,紅軍與兵力 佔優之敵苦戰數 日,終於撕開了敵人重兵設防的封鎖線 ,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 以東的企圖。在敵眾我寡 、 生死存亡的險況中,驚天地、泣鬼神的三大阻擊戰相繼打響一一新圩阻擊戰戰鬥在湘江兩岸展開 。灌陽新圩古嶺頭附近聳立著的儘是螃蟹形山,無險可守 。而紅五師必須死守陣地 ,保證紅軍主力安全。
  • 深情講述湘江戰役紅色故事
    雖然湘江戰役的硝煙早已散盡,但它所迸發出的激蕩人心的強大精神力量仍跨越時空,深植時代……」11月10日,「迎接建黨百年——湘江戰役『紅色故事會』」在廣西桂林舉行。  由浙江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浙報集團等主辦,浙江共產黨員雜誌全案策劃的紅色故事會自2018年12月以來,先後走進浙江的大中小學、紅色教育基地等開講十餘場,並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累計吸引受眾200多萬人次。
  • 湖南賣菜農成紅軍師長,帶全師血戰湘江,為不做俘虜扯斷腸子犧牲
    湘江戰役是紅軍在長徵時期經歷的最慘烈的一場戰役,當時紅34師為掩護大部隊的撤離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全師6000多人到最後只剩下了幾百人,就連紅34師師長陳樹湘也壯烈犧牲。提起陳樹湘,或許很多人不了解。其實他早年只是一個在街頭賣菜的菜農,因為一次機緣巧合,他遇到了他生命中最大的貴人,從而參加了革命。陳樹湘是長沙縣福臨鎮人,從小就隨著父親以種菜為生,因為陳樹湘經常去長沙清水塘賣菜,久而久之毛主席成為了他的常客,受主席的感染陳樹湘也在不久後投身於革命,並在1925年參加了共產黨。1927年時他參加了秋收起義,在紅軍開始長徵之時陳樹湘就已經成為了紅34師師長。
  • 長徵歷史上的湘江戰役:全州腳山鋪阻擊站
    湘江戰役中,有三個比較重要、關係著軍委縱隊和中央縱隊生死存亡的阻擊戰,即灌陽新圩阻擊戰、興安界首光華鋪阻擊戰以及腳山鋪阻擊戰,其中腳山鋪阻擊戰是三場阻擊戰中雙方兵力投入最多,也最為悲壯、慘烈的一仗。;若湘軍越過腳山鋪,紅軍將無險可守,湘軍就能封鎖湘江,徹底將紅軍圍在興安、全州、灌陽構成的三角區裡。
  • 湘江戰役中,故布疑陣嚇跑國民黨兩個師的將軍是誰?
    在長徵的途中,要說哪場戰鬥是最慘烈的,那一定就是湘江戰役了,這場慘烈的戰鬥讓紅軍隊伍從最開始的8萬人,銳減到了3萬人,如果桂系白崇禧的另外兩個精銳師趕到戰場的話,那傷亡一定會更大。李壽軒將軍早年就參加了國名革命軍,後來一直跟隨彭老總加入紅軍,湘江戰役的時候,李壽軒將軍是一名團長,負責阻擊敵人,為紅軍安全度過湘江爭取時間。
  • 湘江戰役,蔣欲驅虎吞狼;白崇禧放紅軍過境,為何還是損失慘重?
    摘要: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徵中損失最大的一戰,紅軍主力長徵出發時8萬餘人,經過湘江一戰只剩下3萬多人,本文將從湘江戰役的戰前背景、戰場態勢、雙方決策、戰鬥經過、戰役影響等多方面來講述這場慘烈的戰役,用作戰地圖來還原整場戰鬥。
  • 他是湘江戰役少數倖存者之一,55年授中將,死後不進八寶山
    他是湘江戰役少數倖存者之一,55年授中將,死後不進八寶山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後最艱苦的一仗,英勇無畏的紅軍將士最終突破了敵人設防最嚴密的一道封鎖線,取得了勝利。
  • 銘記湘江戰役歷史 學習傳承長徵精神
    11月25日至11月28日,北海市紀委監委根據幹部培訓計劃和實施深入開展「塑形鑄神鍛鐵軍」行動的工作要求,組織市、縣(區)紀檢監察幹部共50人赴湘江戰役發生地開展「堅定信念守初心  砥礪奮進擔使命」專題培訓,引導紀檢監察幹部銘記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不斷堅定理想信念、錘鍊政治品格、激發奉獻精神、強化擔當實幹,鍛造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鐵軍。
  • 遊暐之:血染的湘江 永恆的信仰 ——原創歌劇《血色湘江》獻禮新時代
    1934年底,中央紅軍在湘江上遊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苦戰五晝夜,最終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這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雖最終取得了勝利,但付出的代價極為慘重。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其中8軍團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最後幾乎全部壯烈犧牲!
  • 絕命後衛師政治部主任蔡中犧牲地在哪?他家鄉的史志工作者這樣說
    #湘江戰役#編者按:關於湘江戰役絕命後衛師政治部主任蔡中犧牲地,有犧牲在陝西與廣西兩種說法,以下為湖南省株洲市攸縣檔案史志局曾建榮副局長的觀點。他認為犧牲在廣西全州縣安和鎮文塘的可能性大。那位犧牲在文塘穿著暱子大衣的紅軍高官,很可能就是蔡中。以下是他的原文。
  • 大渡河戰役:紅軍的生死存亡之戰
    油畫 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有敵人根本不能和我們相比的政治素質和以劣勝優的機動靈活的戰術素養,特別是我軍指戰員那種無限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中國革命的偉大的犧牲精神,所以有時能絕處逢生,再開得勝之旗,重結必勝之果。——聶榮臻(大渡河戰役指揮員之一)大渡河戰役是紅軍長徵途中一場驚心動魄的作戰,也是人民軍隊戰史上一場生死存亡的作戰。
  • 紅軍長徵中,各種戰役戰鬥600餘次,這十場戰役最為重要
    長徵是國內戰爭中的轉折點,先後有四路紅軍長途跋涉,在艱苦環境中邊作戰,邊行軍。這期間進行了600多次戰鬥,以下10場戰役最為關鍵。1、湘江戰役戰役時間:1934年11月25日開始,歷時7天。從1934年10月10日開始長徵,紅軍雖然沒有發生大的戰鬥,但是帶著龐大機關和眾多後勤人員,還攜帶了大量笨重的物資,經過一個多月行軍,已經疲憊不堪。在湖南道縣和廣西全州附近渡過湘江時,紅軍行動遲緩,導致陷入尾追的中央軍、湘軍和堵截的桂軍包圍中。經過7天血戰,突破天險,犧牲和失蹤約3萬1千人,被俘約6千人。
  • 揭秘大渡河戰役:紅軍如何在生死存亡之際創造奇蹟
    大渡河戰役是紅軍長徵途中一場驚心動魄的作戰,也是人民軍隊戰史上一場生死存亡的作戰。此役主要包括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和飛奪瀘定橋戰鬥兩個部分,是中央紅軍長徵以來又一關鍵之戰。
  • 中國僑聯文化交流幹部培訓班赴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紀念館和靈渠開展...
    11月28日下午,中國僑聯文化交流幹部培訓班近70名學員來到桂林興安縣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紀念館和靈渠開展現場教學。中國僑聯副主席齊全勝,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副部長邢硯莊,《海內與海外》雜誌社副社長何長松等出席現場教學活動。
  • 一草一木一忠魂 一山一石一豐碑 ——新圩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
    在突破國民黨反動派設置的三道封鎖線後,經湖南道縣由永安關、雷口關進入灌陽,擬在全州、興安間渡過湘江,繼續西進。國民黨反動派利用湘江天然屏障,集中30萬兵力,妄圖聚殲紅軍於湘江東岸的灌陽、全州、興安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