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歷史上的湘江戰役:全州腳山鋪阻擊站

2020-12-16 是李夫子

湘江戰役中,有三個比較重要、關係著軍委縱隊和中央縱隊生死存亡的阻擊戰,即灌陽新圩阻擊戰、興安界首光華鋪阻擊戰以及腳山鋪阻擊戰,其中腳山鋪阻擊戰是三場阻擊戰中雙方兵力投入最多,也最為悲壯、慘烈的一仗。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寫寫這場最為慘烈的一仗,內容還是包括腳山鋪的地理位置,腳山鋪阻擊戰的兵力部署以及戰鬥經過和結果。

(一)腳山鋪的地理位置

全州縣至興安縣間有四個渡口,自北而南分別為屏山渡、大坪渡、鳳凰嘴、界首;腳山鋪,北距全州約16公裡,東距屏山渡渡口約5公裡,南距紅一軍團部過湘江的大坪渡口只有14公裡,距鳳凰嘴渡口17公裡,西南距界首渡口26公裡;紅一軍團退守腳山鋪,靠南約5公裡的屏山渡渡口,在11月30日落入湘軍之手;若湘軍越過腳山鋪,紅軍將無險可守,湘軍就能封鎖湘江,徹底將紅軍圍在興安、全州、灌陽構成的三角區裡。

腳山鋪,是一個只有20多戶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桂(林)黃(沙河)公路邊。腳山鋪一帶並排著兩列東西走向約有二公裡長的小山嶺,各有數個小山頭,與南北走向穿行期間的桂黃公路形成縱向的雙「十」字形;公路右側是尖峰嶺、雙把牛角抱西瓜山、黃帝嶺,公路左側是沖天鳳凰山、美女梳頭嶺、米花山和懷中抱子嶺;其中黃帝嶺、懷中抱子嶺最高,同時都在南端,整個地勢南高北低,由北方全州縣開來的湘軍呈仰攻狀,而紅軍則是居高臨下的守衛,因而,腳山鋪是阻擊北全州南下的湘軍很好的陣地。

(二)紅軍腳山鋪兵力部署

根據腳山鋪的地形地勢,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和參謀長左權決定在腳山鋪一帶構築兩道阻擊線,北側一列山嶺為第一道阻擊線,南側一列山嶺為第二道阻擊線。第一道阻擊陣地在腳山鋪至北面小坪裡長約一公裡的桂黃公路兩側諸山頭上,有紅一師擔任左翼,兵力部署在公路左側的米花山、美女梳頭嶺一線,以第二、第三團為主力,第一團為預備隊;紅二師擔任右翼,兵力部署在公路右側的尖峰嶺之美女梳頭嶺之間一線,同紅一師右翼銜接成為接合處,以第四、第五團為主力,第六團為預備隊,主力第四團暫放在最高山峰懷中抱子嶺,與黃帝嶺一起作為第一道阻擊線的最後防守陣地。第二道阻擊陣地設在腳山鋪以南的洛口、珠蘭鋪、白頭、水頭、夏壁田一線,以白沙至夏壁田為左翼,由紅一師三個團阻擊,白沙至洛口為右翼,由紅二師三個團阻擊。

(三)腳山鋪阻擊戰戰鬥經過

11月26日,林彪、聶榮臻率部到達石塘後,電令紅二師五團反攻全州縣城,紅二師六團佔領屏山渡;但是湘軍先於紅軍進入全州縣城,紅五團、紅六團只好趕往腳山鋪、魯板橋一帶,等待紅一軍團主力部隊的到來。

11月27日,紅一軍團軍團部及軍團領導人從大坪渡口渡過湘江經二美灘趕到腳山鋪,實地考察腳山鋪的地形地勢之後,決定以腳山鋪作為阻擊主戰場。同日晚上,軍委得知紅一軍團搶佔全州未成,電令紅一軍團林彪和聶榮臻堅決打擊由全州向南及西南前進的湘軍第一陸軍,保證軍委和各軍團在全州和界首之間渡過湘江。

11月28日,雖然紅一軍團部有精心、周密的部署,但是奉命趕到腳山鋪阻擊陣地的部隊,只有紅一師的二團和二師五團、六團;紅十五師擔負直接保衛中央、軍委縱隊過江的任務,不可能趕來;紅一師主力兩個團遠在湖南道縣境內協助紅五軍團扼阻追敵;為此,紅一軍團軍團部命令在界首的紅二師四團和紅一師主力星夜兼程趕到腳山鋪。因而,腳山鋪阻擊戰開始時紅軍部隊只有紅一軍團四個團加上軍團直屬隊共計5000餘人(紅四團在11月28日中午趕到腳山鋪),但是要面對湘軍三個師又一個支隊的兵力(劉建緒部第十六師、第六十二師以及第六十三師和第十九師一部)。根據已有之部隊,紅一軍團部決定,紅一師主力尚未到達覺山之前,先將紅二師的兵力終點部署在桂黃公路兩側,紅一師到達後,在按原計劃部署在公路西側;具體部署是紅五團、紅六團駐守公路右側,紅四團居中分置在公路兩側,紅二團駐守公路左側,軍團部設置在米花山上。11月28日中午,被紅五團一營讓過的湘軍章亮基的十六師的前哨偵察連,在尖峰嶺腳下被紅五團二營、三營殲滅;傍晚時分,章亮基的十六師與紅五團一營交火,紅五團一營為減少損失,撤回到腳山鋪第一道阻擊陣地。

11月29日黎明時分,湘軍先以九架飛機轟炸紅軍陣地,但由於紅軍陣地隱蔽和敵機的盲目投彈,紅軍傷亡不大;飛機轟炸之後,便是猛烈的炮火轟擊;接著便是湘軍衝鋒。起初衝鋒的敵人還彎著腰邊爬邊盲目射擊,後來見山上的紅軍毫無反應,以為都炸得差不多了,便都直起腰來,嚎叫著往山上衝;待湘軍進入有效射程後,紅軍才開始還擊,兇猛而圖二胺的火力讓衝鋒的湘軍第一進攻被打垮了。湘軍多次攻擊都沒有奏效,便重新組織空襲和炮火轟擊,即使如此,湘軍的進攻都沒有得逞,夜色將晚,湘軍撤回後方魯板橋以北。

11月30日凌晨,紅一師主力在師長李聚奎的帶領下趕到腳山鋪,顧不上疲憊,馬上進入公路西側陣地。紅一師的到來,讓軍團領導迅速調整兵力部署,公路西側陣地紅一師二團、三團在前阻擊,一團作為預備隊;公路東側的陣地以紅二師四團、五團為阻擊主力,六團作為後備力量。11月30日,湘軍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師的兵力,向紅軍陣地進攻;在人數優勢和強大火力支撐之下,中午湘軍攻佔了紅一師的米花山陣地,並以米花山為依託進攻紅一師的美女梳頭嶺陣地,經過激戰,紅一師指揮員傷亡過半,為減少損失,紅一師放棄梳頭嶺,撤退到懷中抱子山進行阻擊。紅一師撤退後,紅二師五團堅守的尖峰嶺成為前沿最激烈的爭鬥之地;紅一軍團給紅五團的命令是死守陣地,紅五團政委易蕩平帶領戰士奮勇抵抗,部隊損失較大,見此,林彪下令紅五團放棄尖峰嶺,向紅四團靠攏;在最後轉移陣地越過一道戰壕時,易蕩平被子彈擊中,警衛員要背他走,易蕩平見敵人向他和警衛員圍了過來,命令警衛員向其開槍,警衛員不忍心,易蕩平便猛然地奪過警衛員的槍(自己的槍打完了子彈)抵住自己的太陽穴開槍,英勇犧牲。

尖頭嶺失守,紅二師退守黃帝嶺。湘軍緊隨著向黃帝嶺和懷中抱子山進攻,但都被紅軍頑強的抵擋住了。11月30日夜,湘軍準備從兩側向南迂迴到紅軍後方,切斷後路,然後迂迴包圍懷中抱子山和黃帝嶺上孤立無援當紅軍,鑑於此,紅一軍團部決定紅一師、紅二師撤出懷中抱子山和黃帝嶺,撤到珠蘭鋪、白沙一帶組成第二道阻擊線。

12月1日凌晨軍委和總政治部先後發電,命令紅一軍團堅決完成消滅全州之敵由朱塘鋪沿公路向西南前進部隊的任務。面對生死時刻,面對湘軍的兇猛進攻,紅一軍團兩個師以英雄氣概,與敵軍肉搏廝殺,前赴後繼,以血肉之軀築起了保障軍委縱隊、中央縱隊和後續部隊過湘江的屏障。

(四)腳山鋪阻擊戰戰鬥結果

紅一軍團一師和二師,與三個師又一個支隊的湘軍鏖戰四天,完成了軍委交代的任務--將湘軍阻擊在腳山鋪以北至12月1日,成功掩護中央縱隊和軍委縱隊渡過湘江。腳山鋪阻擊戰是湘江戰役中最為激烈和慘烈的阻擊戰,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負傷,紅四團政委楊成武負重傷,紅五團政委易蕩平犧牲;兩個師犧牲戰士多達4000餘人,其中紅三團損失最大,由長徵出發時的2700多人,到阻擊戰後的僅剩八九百人。

相關焦點

  • 銘記湘江戰役歷史 學習傳承長徵精神
    11月25日至11月28日,北海市紀委監委根據幹部培訓計劃和實施深入開展「塑形鑄神鍛鐵軍」行動的工作要求,組織市、縣(區)紀檢監察幹部共50人赴湘江戰役發生地開展「堅定信念守初心  砥礪奮進擔使命」專題培訓,引導紀檢監察幹部銘記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不斷堅定理想信念、錘鍊政治品格、激發奉獻精神、強化擔當實幹,鍛造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鐵軍。
  • 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慘重和成功渡過湘江的原因
    前面大致介紹了中央紅軍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鎖線的經過,也統計了湘江戰役中紅軍損失的指揮員和戰士人數,今天我們就來大致分析一下,中央紅軍損失慘重的原因以及能夠成功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原因。第二次時機是,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前衛師於11月27日晚搶佔了界首至屏山渡兩岸60裡所有渡口,並且佔領了灌陽新圩、興安界首光華鋪和全州腳山鋪有利位置,準備阻擊敵軍;如果紅軍能輕裝簡行,能按照中革軍委的命令在11月30日之前渡過湘江,紅軍就能以較小的代價突破第四道封鎖線。(4)「大搬家」式轉移使得行動緩慢,進而導致阻擊時間過長。
  •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紅軍損失5萬餘人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雖然達到了突圍的目的,但是損失了近6萬名紅軍,在長徵歷史上留下了悲壯的一頁。(一)1934年11月中旬,紅軍在湖南郴縣、宜章間突破了敵人第三道封鎖線。李德,博古面對敵人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鎖線的險惡形勢,仍然堅持紅軍向廣西前進,硬闖湘江,並決定在廣西的全州至興安之間渡過湘江。其次,在組織指揮上,「左」傾領導人違背了「兵貴神速」、能打能走的基本常識,攜帶大批輜重大搬家,又組織不好,指揮不當,使整個部隊無法快速機動,只能慢騰騰地行進,錯失了許多良機。
  • 全州——廣西北大門
    全州——廣西北大門文/綠蔭我的家鄉在桂林市的全州縣,位於湘江之濱,與湖南交界,素有廣西北大門之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驚心動魄的紅軍長徵湘江之戰就是在此展開的,也稱之為全州戰役。新圩——腳山鋪——光華鋪,為湘江戰役三大著名的狙擊戰。戰鬥十分慘烈!灌陽縣的新圩之戰,紅軍團、營、連幹部幾乎全部傷亡;興安縣界首的光華鋪之戰,兩任團長在同一天犧牲;腳山鋪位於全州縣才灣境內,此時的戰局更加嚴峻,湘軍已打到紅軍軍團指揮所門口了,湘軍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進行著波浪式進攻,機槍也掃射不斷……這是長徵途中敵我雙方投入兵力最大,傷亡最多的一場狙擊血戰!
  • 湘江戰役,蔣欲驅虎吞狼;白崇禧放紅軍過境,為何還是損失慘重?
    摘要: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徵中損失最大的一戰,紅軍主力長徵出發時8萬餘人,經過湘江一戰只剩下3萬多人,本文將從湘江戰役的戰前背景、戰場態勢、雙方決策、戰鬥經過、戰役影響等多方面來講述這場慘烈的戰役,用作戰地圖來還原整場戰鬥。
  • 湘江戰役中犧牲的紅軍指揮員簡介(部分)
    1934年11月末,在湘江戰役中英勇犧牲。梅林,四川人。早年參加國民革命軍,1931年12月由寧都起義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五軍團十三軍某團團長、三十八師師長,紅五軍團十三師三十九團、三十七團團長,三十四師一零二團團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鬥爭。1934年10月,隨部參加長徵;11月底,在湘江戰役中犧牲。
  • 深情講述湘江戰役紅色故事
    雖然湘江戰役的硝煙早已散盡,但它所迸發出的激蕩人心的強大精神力量仍跨越時空,深植時代……」11月10日,「迎接建黨百年——湘江戰役『紅色故事會』」在廣西桂林舉行。  由浙江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浙報集團等主辦,浙江共產黨員雜誌全案策劃的紅色故事會自2018年12月以來,先後走進浙江的大中小學、紅色教育基地等開講十餘場,並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累計吸引受眾200多萬人次。
  • 湘江戰役打的有多慘,五萬多名紅軍官兵的鮮血染紅湘江
    第5次反圍剿失敗後,為了擺脫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中央紅軍主力開始了戰略轉移,即舉世聞名的長徵。二萬五千裡長徵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在長徵途中也遭遇了許多艱難險阻,再沒有比湘江戰役更慘烈的戰役了。湘江戰役中,紅五軍團34師被派往楓樹角阻擊桂軍夏威所部,但由於地形不熟等原因,他們不但沒有接替紅六師18團去阻擊桂軍,還將自己逼入絕境。為打通北上通道,34師瘋狂地向桂軍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的進攻,但是不但沒有突破桂軍,反而使自己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許多將領犧牲了,如34師政委、政治部主任等。
  • 血戰湘江——決定紅軍命運的三大阻擊戰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 、最關鍵的一仗 ,紅軍與兵力 佔優之敵苦戰數 日,終於撕開了敵人重兵設防的封鎖線 ,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 以東的企圖。血戰湘江 ,5萬多紅軍將士以生命抒寫了血與火、生與死、存與亡的悲壯歷史……1934年11月 23日 至12月 1 日,中央紅軍8.6萬餘人長徵途中經過廣西,在全州覺山鋪 、興安光華鋪、灌陽新圩地段與追剿的近30萬國民黨軍隊展開了殊死戰鬥 。
  • 此廣西全州的老紅軍有傳奇色彩,很多人知道他長徵時背過一位首長
    1935年後,歷任紅軍班長、司務長、副大隊長,參加了二萬五千裡長徵和平型關戰役。1954年回地方休養,享受副師級待遇,1970年5月病故。終年64歲。在那些全州籍的紅軍中,他是級別最高的回原籍的離休紅軍老幹部。
  • 他曾是主席的得力助手,在湘江戰役中,成為犧牲的最高將領
    在紅軍長徵路上,湘江戰役堪稱最慘烈、最悲壯的一戰,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損失慘重。其中,紅五軍團第34師擔任全軍的後衛任務,為了掩護大部隊撤離,與幾十倍的敵軍血戰,最後幾乎全軍覆沒!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踏上了長徵之路,程翠林擔任紅五軍團第34師政委,奉命擔任後衛阻擊任務,掩護大部隊安全撤離。11月29日,第34師被臨時調派去支援紅八軍團,並在完成任務後搶渡湘江,與大部隊會合。當然,上級考慮到任務的艱巨性,囑咐程翠林,一旦無法渡過湘江,可以就地返回湘南開展遊擊鬥爭,保存革命力量。
  • 他是湘江戰役少數倖存者之一,55年授中將,死後不進八寶山
    他是湘江戰役少數倖存者之一,55年授中將,死後不進八寶山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後最艱苦的一仗,英勇無畏的紅軍將士最終突破了敵人設防最嚴密的一道封鎖線,取得了勝利。
  • 中央紅軍過全州兩河新富江考察報告續篇
    紅軍戰鬥部隊有走湘桂古道線,有走全灌古道主線和幾條支線過新富江往石塘全州方向阻擊敵軍。蔣介石在湘江設立了第4道封鎖線,目的要把中央紅軍消滅在在湘江東岸。中央紅軍為突破第4道封鎖線,在全州、灌陽、興安地區與敵軍爆發了湘江戰役,國軍稱為全州戰役。中央紅軍在灌陽新圩、全州腳山鋪、興安光華鋪3個阻擊戰犧牲慘烈;中央紅軍縱隊行走在湘桂古道上,每天被5架桂軍飛機追著轟炸和用機槍掃射,死傷累累。
  • 湘江烈士紀念碑園:記錄中央紅軍突圍壯懷激烈的史詩
    遊客在廣西興安縣紅軍長徵突破湘江戰役紀念碑園內參觀(11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攝新華網桂林11月5日電(記者韋大甘、翁曄)因湘江戰役犧牲的紅軍眾多,在廣西興安,至今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莫吃湘江魚。」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徵突圍過程中最壯烈、最關鍵的一場戰役。
  • 湘江戰役中,故布疑陣嚇跑國民黨兩個師的將軍是誰?
    在長徵的途中,要說哪場戰鬥是最慘烈的,那一定就是湘江戰役了,這場慘烈的戰鬥讓紅軍隊伍從最開始的8萬人,銳減到了3萬人,如果桂系白崇禧的另外兩個精銳師趕到戰場的話,那傷亡一定會更大。李壽軒那為何白崇禧的這兩個精銳師未能到達湘江戰場呢?這就離不開今天要說的李壽軒將軍了。
  • 遊暐之:血染的湘江 永恆的信仰 ——原創歌劇《血色湘江》獻禮新時代
    《血色湘江》劇照 粟國光 攝  在中國,無人不知「紅軍長徵」,無人不曉「遵義會議」。然而,恐怕有人不知道,長徵的勝利,遵義會議的召開,取決於一場戰役,就是「湘江戰役」。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等重要場合多次對湘江戰役的重大歷史意義和紅軍將領陳樹湘「斷腸明志」的英雄事跡作出高度評價。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又對湘江戰役烈士遺骸收殮保護和紀念設施建設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 紅軍長徵中被周恩來譽為「戰略騎兵」的紅九軍團
    紅九軍團在於都臨時補充兵員1300餘人,在長徵出發前夕,整個軍團人數達到11500人左右。血戰湘江,掩護主力紅軍安全過江1934 年 10 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古城、於都等地出發,向貢水與信豐河之間開進。突圍方向是西進湘西,準備與湘西地區的紅二、紅六軍團會合。
  • 「你不可不知的長徵知識」系列圖解(2):八次戰役戰鬥譜寫戰爭奇蹟
    長徵期間,四路紅軍共進行各種戰役戰鬥600餘次,其中師以上規模120多次。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紅軍憑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譜寫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 這裡,選取四路紅軍的幾個典型戰役戰鬥,從中可窺一斑而知全豹。
  • 血戰湘江,前輩們用血水換來的勝利果實
    《血戰湘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類電影。該片由陳力執導,王霙、保劍鋒、徐箭、董勇等主演,於2017年6月30日在國內上映。全片講述了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遊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由長徵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
  • 家鄉名菜:全州五香豆腐乾
    我的家鄉就在全州歷史上的湘源古城旁,說起全州的十大碗,我的家鄉有一大碗叫五香豆腐乾炒三絲。懂桂北歷史的人都知道,五香豆腐乾是全州歷史上的三大貢品之一。而關於它的來歷,則有這樣一個傳說:全州地名緣於楚南第一名剎_——湘山寺佛剎始祖壽佛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