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劉少奇紅八軍團長徵時,宿營水市楊梅洞周家!陳樹湘紅34師,送走他們過河後,即成絕命後衛師!

2021-02-07 大明梅語

寧遠:劉少奇紅八軍團長徵時,宿營水市楊梅洞周家!陳樹湘紅34師,送走他們過河後,即成絕命後衛師!

       劉少奇作為開國元勳,他 隨軍參加了艱苦卓絕的長徵。期間,歷任紅八軍團黨代表、紅五軍團黨代表、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籌糧委員會主任等職,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天梅語就給大家講講劉少奇長徵過寧遠的故事。        1934年10月10日,劉少奇隨中央機關撤離蘇區,開始長徵。22日,受組織委派,他參加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第八軍團的領導工作,任中共中央代表。  紅八軍團基本上都是在數天時間裡通過緊急擴紅招募的新兵,且絕大多數是根本沒有參加過戰鬥的興國籍子弟。劉少奇為這支部隊的組建費盡了心思。          紅八軍團和紅九軍團緊跟在一、三軍團之後,雖是首次參戰,卻也打得機智、頑強。此後,紅八軍團相繼參加了突破敵人在汝城、仁化、樂昌利用湘粵軍原在這一線的碉堡構築的第二道封鎖線,在宜章一線用114座碉堡等設置的第三道封鎖線的戰鬥,並在戰鬥中得到了鍛鍊。

  11 月 18 日,紅一軍團(缺第一師)在臨武地域扼阻粵軍,掩護軍委第一、第二縱隊西進。紅一師經楚江圩前往新水、新圩、塘村協助紅三、紅八軍團控制鍾水渡河點,掩護中央紅軍西渡鍾水。

       11 月 21 日紅八軍團一部和中央軍委一縱隊從藍山縣蘭屏的新鋪上到達寧遠下灌鄉的韶水,經下灌、塘下洞、大界、過水巖、洪洞鋪時,紅八軍團在楊梅洞周家、田家、李家山一帶宿營。中央軍委一縱隊經西邊洞、梅村到水打鋪、包家、新壩、旗形等地宿營。紅軍在水打鋪、包家、周家、趙家灣等地設立銀行,專給群眾辦理紅軍紙幣兌換銀圓的手續。       11 月 22 日拂曉時分,紅四團攻入道縣南門,紅五團佔領城西各據點,守敵潰逃,紅軍佔領道縣縣城。同時,紅八軍團一部離開楊梅洞周家、田家等宿營地,經天鵝抱蛋、桂裡源進入道縣的四馬橋。       1934 年 11 月 26 日,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政委李卓然、參謀長劉伯承,在軍團部所在地道縣仙子腳召見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師政委程翠林和一00團團長韓偉、政治委員侯中輝,布置新的戰鬥任務。紅三十四師目前的任務是:堅決阻擊尾追之敵,掩護紅八軍團通過蘇江、沱江,爾後為全軍後衛,在水車一線阻擊敵人,保證主力搶渡湘江。會後,對紅三十四師師、團以上幹部再三叮囑,依依惜別。

      11月29日午夜,紅八軍團距離湘江還有大約五十公裡。中革軍委要求八軍團:「火速前進,不惜代價,必爭二十四小時通過湘江,否則有被敵人截斷的危險。」紅八軍團1.2萬人,在紅十三師的協助下,衝破桂軍的封鎖,繼續向湘江前進。

       強渡湘江後,紅八軍團損失嚴重,由原來的7000人,減員至1000多人。接下來,部隊每天要走100多裡山路,幹部、戰士每天只能吃用野菜混合煮的稀飯。劉少奇與戰士同甘共苦,凝聚部隊,鼓舞士氣。          12月23日,中革軍委決定撤銷紅八軍團建制,紅八軍團原有人員全部編入紅五軍團。劉少奇帶紅八軍團剩餘人員到紅五軍團進行改編。不久,劉少奇擔任紅五軍團黨代表。

       湘江戰役期間,紅八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莫文驊,步行參加長徵,由於腿傷未愈,行軍困難,劉少奇送給他一匹大黃馬。30日晚,莫文驊與他的大黃馬分開。經過連續的急行軍,莫文驊雙腳腫脹,只得柱根棍子跌跌撞撞往前趕。幸運的是,拂曉時莫文驊在路上又碰到了劉少奇送給他的大黃馬,他才得以騎著馬過了湘江。莫文驊後來回憶說,是那匹大黃馬救了他的命。

相關焦點

  • 著名的「絕命後衛師」,師長政委戰死,唯一倖存的團長成開國中將
    1934年,在博古和李德等人的瞎指揮下,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以失敗告終,最後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著名的兩萬五千裡長徵。長徵途中,中央紅軍以實力強大的紅一、三軍團為左右先鋒,紅五軍團負責掩護斷後,「絕命後衛師」紅34師便是紅五軍團麾下的一支勁旅。
  • 解碼長徵|絕命後衛師——紅5軍團第34師
    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餘人。在湘江戰役中,有一支為中央紅軍主力突圍斷後的英勇之師打得尤為慘烈,幾乎全軍覆沒。它就是紅5軍團第34師。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張社卿、鄭文浩、郭林雄)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撤出中央蘇區以來打得最激烈、損失最慘重的一仗。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餘人。
  • 血戰湘江的紅34師,師長陳樹湘斷腸而死,手下三位團長結局如何?
    說起紅34師,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它由閩西遊擊隊改編而來,部隊下轄100團、101團和102團,成立之初共有4000餘人。紅軍長徵途中,因為紅34師主要負責掩護斷後,也被稱為「絕命後衛師」。著名的湘江血戰中,紅34師在師長陳樹湘的指揮下死守陣地,連續擊退敵人的幾次進攻,成功掩護了紅軍主力渡江。但此時通往湘江的道路全被切斷,紅34師這支孤軍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不得不展開慘烈的突圍戰鬥。因為敵眾我寡,最終政委程翠林壯烈犧牲,師長陳樹湘被俘後斷腸而死,那麼紅34師的三位團長,結局又如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肖克率領的紅六軍團長徵在寧遠,為什麼圍著陽明山打了個圈?
    在秀峰禪師坐化之前,陽明山叫陽和山,坐化後明南渭王將秀峰社師坐化的萬壽寺改名為陽明山。這裡的「山」,不是山嶺的意思,而是「山門」、「寺廟」的意思。解放後,佛教不再盛行,人門遂將寺廟名而稱山脈名。由此,意義發生了變化。     肖克是嘉禾人,他走向革命的道路卻與寧遠平田著極大的關係。第一,是一位平田歐陽姓人在嘉禾教書,借了七塊大洋給肖克作盤纏,往廣州參加國民革命軍。
  • 絕命後衛師政治部主任蔡中犧牲地在哪?他家鄉的史志工作者這樣說
    1930年6月任紅12軍34師第102團政委(亦說101團),在中央蘇區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戰鬥中,正確執行「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屢立戰功。1934年4月任紅五軍34師政治部主任兼102團政委,10月參加長徵。然而對他的犧牲地點及時間卻有兩種說法:一說在1934年12月的湘江戰役中,犧牲在廣西全州縣安和鎮文塘村;另一說是在1935年11月犧牲在陝西省富縣直羅鎮,且直羅鎮有他的墓地。
  • 中央紅軍長徵時,12個師的師長都是誰?55年分別授予了什麼軍銜?
    長徵途中指揮紅二師四團以一天急行軍120公裡的速度,飛奪了瀘定橋,為紅軍北上打開了道路,1954年6月去世。 紅九軍團軍團長兼紅3師師長羅炳輝:雲南彝良人,早年曾在滇軍中當兵,參加過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9年加入紅軍隊伍,長徵時擔任紅九軍團軍團長兼紅3師師長,1946年病逝,享年49歲。
  • 中央紅軍長徵開始後,為何這個軍團行軍方位一直未變,始終在後?
    連同第19、第20、第22、第34師等地方部隊,共約10萬人。同年10月,紅一方面軍組建第7軍團和第9軍團。第7軍團,轄第19、第20、第34師;第9軍團,轄第3、第14師和獨立第1、第4團。1934年7月,紅7軍團在江西瑞金改編為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
  • 紅軍最悲壯的軍團,死者佔全軍九成,一萬人餘留戰後六百餘人
    紅軍最悲壯的軍團,死者佔全軍九成,一萬人餘留戰後六百餘人。中國工農紅軍的第八軍團是紅軍史上最悲慘的部隊,創立時約有一萬人,但不到兩個月就相繼取消了編制,幾乎面臨著全軍毀滅的打擊。紅八軍團創立初期有兩個師團。分別是紅21師和中央警衛師。這個軍隊的編成是在我軍戰鬥員極度不足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
  • 三灣改編時他還是個排長,長徵時曾跳下懸崖竟奇蹟生還,後授中將
    1934年9月,第五次反「圍剿」受挫,紅軍不得不決定實行戰略轉移,前往湘鄂西與紅三軍和紅六軍團會合,那開始長徵。我紅軍在成功突破老蔣的三道封鎖線,進入湘桂邊界瀟水、湘水地區後,引發了老蔣對紅軍更為瘋狂的圍堵。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十二位師長,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長徵時,紅一方面軍共有1、3、5、8、9五個軍團,共下轄十二個師。在長徵中,他們浴血搏殺,與反動軍隊展開了一幕幕生死較量,為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偉大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那麼這十二位師長都是何人?在日後的發展又是怎樣的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 紅34師血戰湘江全軍覆沒,師長斷腸,倖存團長授中將
    75個紅軍師76 作者:卡迪羅 在工農紅軍歷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存在過四個紅34師,分別是江西蘇區紅12軍34師(即前文提到的江西紅4軍12師)、閩西紅12軍34師、鄂豫皖蘇區紅11軍34師和紅5軍團34師,這次介紹紅5軍團34師。
  • 長徵中最為慘烈的紅軍軍團:軍團約10000餘人,戰後僅剩600多人
    我們中國工農紅軍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支隊伍了,可以說從創立之時不知道誕生出了多少英勇的革命戰士,可惜的是他們大部分都犧牲在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了,回想至今都令人無比的傷感!
  • 紅五、八軍團以及軍委縱隊、中央縱隊整編的前後
    一、紅五、八軍團改編湘江戰役後,紅八軍團人數由10922人,減至1200人,紅二十一師基本全軍覆沒,紅二十三師也損失慘重;紅五軍團三十四師全部被阻隔在湘江以東,最後幾乎全師覆沒。鑑於此,軍委對紅八軍團和紅五軍團進行整編。
  • 哪場戰鬥和180師全軍覆沒,並列為建軍後成建制失利的兩個特例?
    在這些眾多的戰鬥中只有紅軍在湘江戰役中,負責斷後的紅34師的失利能和180師全軍覆沒相等同。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在開始長徵後打得最激烈、指揮最混亂、傷亡最慘重的一仗。半數以上的紅軍戰士倒在了血泊之中,很多老兵和骨幹凋零,當渡過湘江後從出發地帶出來的8.6萬人此時只剩下了3萬餘人。
  • 長徵歷史上的藍山縣
    擔任紅一軍團前衛的二師四團,11月16日下午經臨武到達藍山,在雷家祠宿營;17日凌晨前進約30裡,到祠堂圩待命;後四團接到師部命令,由祠堂圩出發,經(寧遠縣的)天堂圩,限11月18日相機佔領道州縣城。在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奔襲道縣的同時,為延緩敵人的尾追,掩護主力紅軍順利通過藍山,中革軍委決定由紅一軍團先鋒部隊佔領藍山。
  • 長徵中,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都是誰?1955年授予啥軍銜
    長徵剛開始時,紅一方面軍共下轄5個軍團,由於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我軍在突破湘江封鎖線時付出了很大的犧牲。為了方便統一指揮,1935年2月,紅一方面軍在雲南昭通的扎西地區進行了一次整編,史稱扎西整編。扎西整編時,在突破湘江犧牲較大的紅八軍團被整建製取消,紅3、5、9三個軍團則取消師一級建制,由軍團直接下轄團級單位,紅一軍團則由三個師縮編為兩個師,師長分別由李聚奎、陳光擔任。每個師各下轄三個團,那麼,紅一軍團六個主力團的團長分別是誰呢?在日後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吧。
  • 血戰湘江最後成功突圍的團長,獲主席接見,後當了大軍區副司令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為了便於統一指揮作戰,中央紅軍在出發前,對部 隊進行了改編和部署,下設五個軍團和兩個中央野戰縱隊,其中兩個中央野戰縱隊在坐鎮中心,紅一軍團、 紅三軍團分別在左前翼、右前翼,負責在前開路,紅八軍團、紅九軍團則分別在左後翼、右後翼,負責拱衛 中央紅軍側翼安全,而紅五軍團則跟在最後,負責後方安全。
  • 紅軍長徵的軍團是什麼編制?規模近似於軍,途中三個軍團番號撤銷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於都出發開始長徵時,作戰序列內編有第1、第3、第5、第8、第9共五個軍團80000餘人,其中的紅1軍團長林彪、紅3軍團長彭德懷、紅5軍團長董振堂、紅9軍團長羅炳輝,大家也都比較熟知,於是問題來了,紅8軍團哪裡去了,為什麼長徵路上的存在感不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