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34師血戰湘江全軍覆沒,師長斷腸,倖存團長授中將

2020-12-15 騰訊網

75個紅軍師76

作者:卡迪羅

在工農紅軍歷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存在過四個紅34師,分別是江西蘇區紅12軍34師(即前文提到的江西紅4軍12師)、閩西紅12軍34師、鄂豫皖蘇區紅11軍34師和紅5軍團34師,這次介紹紅5軍團34師。

1933年6月,按照上級將「小軍小師」改編為「大軍大師」、取消軍一級編制的要求,原紅12軍35師與福建軍區紅19軍的三個師被合編為工農紅軍第34師,師長周子昆,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蔡中,下轄第100、101、102三個團,100團長韓偉(1955年中將),101團長楊梅生(1955年中將),102團長張靜(1934年犧牲)。

周子昆,字仲如,原名周維寬,1901年出生於廣西桂林,1924年加入孫中山鐵甲車衛隊,參加過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和井岡山鬥爭,曾任紅4軍營長、紅3軍軍長、江西軍區參謀長、福建軍區司令員。蔡中,又名蔡忠,出生年月不詳,湖南攸縣人,參加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鬥爭,曾任紅4軍教導隊書記、紅12軍34師團政委、紅19軍56師政委。

1933年7月,紅一方面軍派出紅3軍團4、5師和紅19師,組成東方面軍入閩作戰,紅34師作為二線部隊協同作戰。由於紅34師正規戰經驗尚不成熟,因此當東方面軍在與蔣軍第19路軍激戰時,紅34師則與其他地方武裝負責跟在大部隊後面清剿殘敵。當駐連城的蔣軍第78師倉皇撤退時,紅34師101團還派出一個營配合主力部隊追擊敵人。

紅34師首任師長周子昆,第二任師長彭紹輝

1933年10月,周子崑調紅軍總部工作,紅34師師長、政委分別由彭紹輝、程翠林接任。彭紹輝,1906年出生於湖南湘潭,參加過平江起義,曾任紅3軍團1師師長,在第四次反圍剿的霹靂山戰鬥中左臂負傷致殘,此時距離他傷愈出院才一個月。程翠林,1907年出生於湖南瀏陽,參加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鬥爭,曾任紅12軍34師102團政委。

第五次反圍剿開始後,由於紅軍主力在資溪橋戰鬥中損失較大,上級將紅34師調往前線,並編入紅7軍團。1934年11月,紅7軍團配合紅3軍團發起了湖灣八角亭戰鬥,不過紅34師仍只是作為預備部隊行動。戰後由於紅7軍團傷亡較大,紅34師改由紅5軍團指揮,並繼續休整到次年3月,這期間還補充了700餘名新戰士。

1934年3月,陳樹湘接任紅34師師長。陳樹湘,又名陳樹春,1905年出生於湖南長沙,參加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鬥爭,曾任紅4軍連長、紅一方面軍總部特務隊長、紅19軍56師師長。此時廣昌地區陰雲密布,大戰將起,不過上級卻沒調紅34師參加廣昌戰役,而是命其守備建寧地區,經過在建寧一帶的防禦作戰,到4月底紅34師尚存2542人。

紅34師第三任師長陳樹湘半身像

廣昌戰役失敗後,博古、李德等人徹底喪失了進攻的鬥志,改為分兵六路節節防禦,紅34師奉命配合紅3軍團防禦驛前、石城一帶。在1934年8月的高虎腦戰鬥中,紅34師作為一線前沿部隊,且戰且退,將敵人引誘到紅軍主陣地前,並將其大量殺傷。通過高虎腦戰鬥的鍛鍊,紅34師終於成長為一支能扛硬仗的部隊,此時全師尚有3700餘人。

1934年10月下旬,紅34師在補充了1000多名新戰士後,隨紅一方面軍主力一起踏上長徵之路。由於紅5軍團擔任全軍的後衛任務,紅34師自然也走在全軍的最後面,為了掩護主力部隊活動,紅34師每天晚上行軍,白天打仗,一天只能走個十幾公裡。粵軍為了儘快驅趕紅軍離開,經常會來襲擊紅軍後衛,弄得紅34師疲於應付,非常被動。

1934年11月下旬,紅一方面軍開始強渡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湘江,而這時在全軍左後側活動的紅8軍團卻因為行動遲緩掉了隊。紅5軍團長董振堂、軍團參謀長劉伯承緊急召見了陳樹湘和蔡中,命他們迅速率部接替紅6師的防禦陣地,就地阻擊敵人,掩護紅8軍團跟上大部隊,並允許他們如果被敵人截斷,可以返回湘南地區開展遊擊戰爭。

開國中將韓偉、楊梅生,曾分任紅100、101團團長

紅34師在陣地上阻擊了蔣軍三天三夜,直到11月29日深夜才與紅8軍團在水車會師。鑑於敵情十分嚴峻,陳樹湘讓紅8軍團迅速去追趕大部隊,自己則率領紅34師繼續且戰且退阻擊敵人。在紅34師的掩護下,紅8軍團終於在12月1日趕到僅剩的渡江地點鳳凰嘴,在付出重大傷亡後終於突破敵人的封鎖,勝利趕上了紅軍主力。

然而此時留在湘江東岸的紅34師的處境則更為惡劣,湘江所有渡口已經全被敵人佔領,但陳樹湘依然沒有放棄突破敵人封鎖的希望。12月3日,紅34師準備沿紅8軍團的渡江路線從鳳凰嘴強渡,結果在全州縣文塘村、新圩村遭到蔣軍第44師的阻擊。在激烈的戰鬥中,紅34師師部電臺被敵人炮彈擊中,正在發報的師政委程翠林、師政治部主任張凱、紅102團政委蔡中全部壯烈犧牲。

在與蔣軍第44師的整日激戰中,紅100團政委侯中輝、紅101團長蘇達清、政委彭竹峰、紅102團長張靜全部犧牲,集中在師長陳樹湘身邊的只有紅100團長韓偉以下800餘人。陳樹湘見渡江無望,便率倖存的戰士們東返,決定按照原計劃回江西蘇區打遊擊,但在路上又遭到桂軍的截擊,等突破敵人阻攔後,原先的800餘人又只剩下400餘人。

紅34師新圩村戰鬥紀念碑

紅100團長韓偉見形勢危急,自願帶領身邊剩下的30多名戰士留下來打掩護,陳樹湘含淚同意了。在韓偉的掩護下,陳樹湘終於帶著剩下的200多人在12月9日抵達了湘南地區,但旋即又與道縣民團發生了遭遇戰,戰鬥中陳樹湘身負重傷,行動不便,為了不拖累戰友,陳樹湘讓代參謀長王光道帶著剩下的人突圍,自己留在原地隱蔽,結果不幸被民團搜出。

聽說活捉了一個紅軍師長,民團團丁們非常興奮,趕緊用擔架抬著昏迷中的陳樹湘去請功。陳樹湘在搖晃的擔架中漸漸醒來,聽到了團丁們的談話,他不想忍受被敵人抓去遊街甚至審判的恥辱,毅然乘敵不備,從傷口中掏出腸子弄斷,壯烈犧牲。

突出重圍的代參謀長王光道等人,在湘南打了一段時間的遊擊後,由於敵強我弱,最終還是被打散,王光道也壯烈犧牲。而留下來阻擊敵人的紅100團長韓偉等人,最終還剩10餘人突出重圍,為了保存力量,韓偉命大家穿上便服解散,他自己一個人在回到武漢尋找組織時不幸被捕入獄,直到西安事變後才被釋放歸隊。

油畫《陳樹湘師長就義》

在之後的戰爭歲月裡,韓偉歷任冀中軍區第九軍分區司令員、熱河軍區司令員、第二十兵團六十七軍軍長,並於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長徵中紅34師中高級指揮員中的少數倖存者之一。

附錄

紅5軍團34師歷任師長

周子昆(1933.06-1933.10,1941年犧牲)

彭紹輝(1933.10-1934.03,1955年中將)

陳樹湘(1934.03-1934.12,犧牲)

紅5軍團34師歷任政委

蔡中(1933.06-1933.10,1934年犧牲)

程翠林(1933.10-1934.12,犧牲)

相關焦點

  • 血戰湘江的紅34師,師長陳樹湘斷腸而死,手下三位團長結局如何?
    著名的湘江血戰中,紅34師在師長陳樹湘的指揮下死守陣地,連續擊退敵人的幾次進攻,成功掩護了紅軍主力渡江。但此時通往湘江的道路全被切斷,紅34師這支孤軍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不得不展開慘烈的突圍戰鬥。因為敵眾我寡,最終政委程翠林壯烈犧牲,師長陳樹湘被俘後斷腸而死,那麼紅34師的三位團長,結局又如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著名的「絕命後衛師」,師長政委戰死,唯一倖存的團長成開國中將
    長徵途中,中央紅軍以實力強大的紅一、三軍團為左右先鋒,紅五軍團負責掩護斷後,「絕命後衛師」紅34師便是紅五軍團麾下的一支勁旅。紅34師成立於1933年春,由閩西遊擊隊改編而成,部隊下轄三個團,紅軍長徵前夕,共有5000餘人。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戰略轉移,紅34師作為全軍後衛,主要擔負掩護斷後任務。一開始,紅軍勢如破竹,連續突破了敵人三道封鎖線。
  • 他是湘江戰役少數倖存者之一,55年授中將,死後不進八寶山
    他是湘江戰役少數倖存者之一,55年授中將,死後不進八寶山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後最艱苦的一仗,英勇無畏的紅軍將士最終突破了敵人設防最嚴密的一道封鎖線,取得了勝利。
  • 血戰湘江最後成功突圍的團長,獲主席接見,後當了大軍區副司令
    在紅軍長徵歷史上,有一場以河流命名的戰役,史稱湘江戰役。在該戰役中,紅軍血灑湘江傷亡慘重,隊伍 從出發時的八萬餘人,銳減至3萬餘人,時至今日在當地依然有「三年不飲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魚」的說 法。在這次血戰中,負責掩護主力突圍堅守到最後時刻的隊伍是哪一支呢?它就是隸屬於紅五軍團,由師長陳樹 湘率領的紅三十四師。
  • 5000餘人全軍覆沒 只有1人倖存 最終成開國中將!
    在湘江戰役中,最為悲壯的紅軍隊伍莫過於負責斷後的紅5軍團34師,全師5000餘人幾乎全軍覆沒。 今天,咱就好好講一講紅34師在湘江戰役中的故事。 戰役打響後,紅34師奉命接替紅6師18團防務。
  • 三灣改編時他還是個排長,長徵時曾跳下懸崖竟奇蹟生還,後授中將
    在著名的「三灣改編」時,他還是個排長,長徵中他率部阻擊敵軍,為保衛大部撤離,在全團覆沒的情況下跳下懸崖,後竟奇蹟生還……1955年,他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他就是開國將軍韓偉中將。韓偉是湖北黃陂人,1906年生,早年曾在葉挺獨立團當兵,參加了北伐戰爭。
  • 兩次全軍覆沒均生還老紅軍,兩任搭檔授中將他是大校,至今108歲
    然而,在紅軍時期戰爭硝煙中,也經歷了許多磨難,其中有二支師級以上的隊伍,打得十分慘烈,雖經殊死搏殺,彈盡糧絕最終全軍覆沒。一支是被譽為《絕命後衛師》的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在掩護主力紅軍突破湘江的慘烈戰鬥中全體指戰員悲壯故事。另一支便是紅軍西路軍第五軍的高臺之戰。
  • 團長犧牲副團長和參謀長授中將,政訓處主任卻授上將還成了副國級
    旅長陳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參謀長李聚奎1958年被補授上將軍銜,政訓處主任也是後來的政委王新亭被授予上將軍銜,副旅長陳再道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副旅長許世友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繼任的參謀長周希漢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可謂是將享閃耀。
  • 他率數千勇士,血戰湘江!他向死而生,斷腸明志!他是陳樹湘,他是國家...
    陳樹湘,湖南長沙人,紅軍第34師師長。1934年他率領著數千名勇士,向死而生,血戰湘江!他斷腸明志,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1905年,陳樹湘出生在湖南長沙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原名樹春,字子風。由於家鄉遭遇大旱,陳樹湘跟隨父親逃難到長沙小吳門外的瓦屋街一帶,以種菜為生。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41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吳克華,他從部隊成立不久就帶領著這支光榮的部隊,先後任第5支隊副司令員、第5旅旅長、第5師師長、第41軍軍長。第41軍成立之時,下轄有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蔡正國、左葉、周光、田維揚、江燮元、盧燕秋。一、第121師師長,先是由蔡正國擔任,1949年6月蔡正國調40軍任副軍長後,由152師師長左葉接任。
  • 紅34師碩果僅存的團長,掩護大部隊死裡逃生,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長徵路途艱難,為了儘量保存主力部隊兵力,組織上派紅三十四師執行掩護任務,讓主力部隊安全渡過湘江。湘江一戰讓紅三十四師喪失了極大的兵力,六千名戰士幾乎全部犧牲,就連師長也在戰場捐軀。不過,這場戰役中也有人僥倖逃生,開啟了傳奇的人生,這個人就是韓偉將軍。韓偉將軍在最危急的時刻果斷跳下了懸崖,他很幸運,被好心人救了起來,撿回了一條命。
  • 湖南賣菜農成紅軍師長,帶全師血戰湘江,為不做俘虜扯斷腸子犧牲
    湘江戰役是紅軍在長徵時期經歷的最慘烈的一場戰役,當時紅34師為掩護大部隊的撤離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全師6000多人到最後只剩下了幾百人,就連紅34師師長陳樹湘也壯烈犧牲。提起陳樹湘,或許很多人不了解。1927年時他參加了秋收起義,在紅軍開始長徵之時陳樹湘就已經成為了紅34師師長。1934年11月25日,紅軍下達了搶渡湘江的戰鬥命令。26日,紅34師奉命在廣西水車一帶阻擊敵軍,以掩護主力紅軍搶渡湘江。得到命令後陳樹湘很快在湘江東岸、廣西水車一帶建起了阻擊陣地,此時如潮水般湧來的敵軍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將他們包圍。
  • 此人當師長,沒打過一個敗仗,23年後與手下團長授一上將兩大將
    1931年10月,陳賡從上海來到鄂豫皖蘇區,出任紅4軍13師38團團長,一個月後,紅四方面軍成立,升任為紅12師師長。於是,陳賡手下轄三個團——紅34、紅35、紅36團,團長分別是許世友、高紹先、徐海東。隨後,陳賡指揮三個團長打了不少惡仗、硬仗,威震四方。
  • 他是正軍級,與皮定均搭檔多年,55年卻授大校,如今已107歲高齡
    機智勇敢,上了戰場毫不膽怯的張力雄很快立下軍功,並作為培養對象送進紅軍學校進修,經過幾個月的學習,他的軍事素養和理論水平等到大幅度提升,受訓完畢後就被分配到紅34師,成為100團一營的機槍連指導員。
  • 韓先楚將軍麾下的三位師長,有兩位授少將軍銜,他為何僅授大校?
    118師的師長是鄧嶽,12歲就參加紅四方面軍,三過雪山二過草地,終於到達延安,抗戰時期擔任過冀南軍區第四軍分區副參謀長、參謀長,第129師新4旅第10團副團長,解放戰爭中任東聯第21旅副旅長,第3縱隊第7師副師長、師長,他率部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又參加了抗美援朝,從一名紅軍小戰士成長為一名軍中悍將。
  • 解碼長徵|絕命後衛師——紅5軍團第34師
    在湘江戰役中,有一支為中央紅軍主力突圍斷後的英勇之師打得尤為慘烈,幾乎全軍覆沒。它就是紅5軍團第34師。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張社卿、鄭文浩、郭林雄)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撤出中央蘇區以來打得最激烈、損失最慘重的一仗。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餘人。  在湘江戰役中,有一支為中央紅軍主力突圍斷後的英勇之師打得尤為慘烈,幾乎全軍覆沒。
  • 紅四方面軍成立時下轄四個師,師長都是誰?建國後授何軍銜?
    1931年11月7日,紅四方面軍在湖北黃安縣七裡坪成立,由徐向前擔任總指揮,陳昌浩擔任政委,劉士奇擔任政治部主任。部隊下轄兩個軍四個師,其中紅四軍下面有三個師,紅二十五軍單獨設一個師,兵力共計3萬餘人。那麼紅四方面軍剛成立時,四大師長分別是誰呢?建國後授何軍銜?我們接著往下看。
  • 八路軍剛成立時,有幾個團長,他們在紅軍時都是什麼職務?
    第一個團,就是總部的特務團,團長由韋傑擔任,沒改編前,他是紅十五軍團直屬騎兵團團長,師職幹部,韋傑建國後授中將軍銜。第二個團,就是一一五師的343旅685團,團長是楊得志,沒改編前,他是紅一軍團紅2師師長,開國授上將軍銜。
  • 他是紅軍師長、八路軍團長,在十年內未獲升遷,建國後成開國少將
    紅軍時期的高級將領,建國之後大多成為了開國將軍,師級幹部大多成為了開國上將或中將。有一人曾經擔任過紅軍的師長、八路軍的團長,卻在十年內未獲得升遷,建國後成開國少將。他的名字叫白志文。1931年,白志文任紅三軍團五師十五團連長,他以十七人奪取了建寧城,還俘虜二百多名敵軍,堪稱一個奇蹟。彭軍團長對他讚賞有加,安排他到紅軍大學學習,學習結束後,任命他為五師十五團團長。湘江戰役中,白志文率千餘人的十五團阻擊白崇禧部萬餘人一個師的進攻,戰鬥打得異常殘酷,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但他不幸中彈,左肺被擊穿,兩根肋骨被打斷,昏迷了三天三夜後僥倖生還。
  • 我軍團長被俘,出獄半年後,偉人:活得好好的為什麼不來看我?
    1934年,我軍被迫北上,開始兩萬五千裡的長徵轉移,偉人和朱總司令親自任命團長韓偉執行誘敵,保證主力軍順利轉移的墊後任務。10月10日,韓偉率部從江西的於都河最後一批撤離北上長徵,在連續突破敵軍三道封鎖線後,於11月中旬順利抵達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