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先楚將軍麾下的三位師長,有兩位授少將軍銜,他為何僅授大校?

2020-12-15 丁金龍

四野第12兵團第40軍的軍長是韓先楚。

大家都知道,韓先楚是被人們譽為一代名將的開國上將,對於他的戰績有很多的記載,特別是在1950年解放海南島一戰中,他在沒有海空軍配合的情況下,冒著喪師瓊州海峽的極大風險親率40軍、43軍四個師三萬多人乘坐400多艘風帆船從雷州半島燈樓角起渡,跨海進擊海南島的事跡,從此更是聞名天下。

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韓將軍麾下三個師的師長肯定都不是弱兵。

韓先楚的第40軍,下轄有118師、119師和120師。

118師的師長是鄧嶽,12歲就參加紅四方面軍,三過雪山二過草地,終於到達延安,抗戰時期擔任過冀南軍區第四軍分區副參謀長、參謀長,第129師新4旅第10團副團長,解放戰爭中任東聯第21旅副旅長,第3縱隊第7師副師長、師長,他率部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又參加了抗美援朝,從一名紅軍小戰士成長為一名軍中悍將。

119師的師長是寧賢文,17歲參加紅軍,曾任紅四方面軍交通大隊排長,四川省委交通隊隊長,參加了長徵,抗戰時期任冀南軍區教導大隊隊長,特務團團長等職,解放戰爭中任東野3縱8師師長,四野40軍119師師長等職。他曾率部在攻打義縣戰鬥中,經過兩晝夜的激戰,創造了殲敵4700人、俘敵2700人的傲人戰績,後升任40軍參謀長並參加了抗美援朝。

120師的師長是鄭大林。鄭大林早年加入西北軍馮玉祥部,後又在吉鴻昌部當兵,1930年帶著22人投奔了紅軍,歷任紅4軍12師特務營1連連長、紅9軍12師34團連長、副營長,參加了長徵。抗戰時期任八路軍山東縱隊3支隊1營營長、3旅9團團長、渤海軍區直屬團團長、山東軍區警備6旅副旅長等職,解放戰爭中任東聯6縱17師副師長、3縱9師師長、120師師長。從東北一路揮師南下到海南島。

1955年9月,新中國首次進行授銜授勳儀式,韓先楚被授予上將軍銜,118師師長鄧嶽、120師師長鄭大林被授予少將軍銜,而同為第40軍師長的寧賢文僅授了大校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有關史料,在進攻海南島之前,寧賢文已經升任為第40軍參謀長,就在攻島的當頭,發生了寧賢文「自傷」事件,據寧將軍自己或者身邊的知情人說,其真正的原因是寧將軍當時有一支非常漂亮的美國小手槍,在私下玩弄的時候,走火打傷了。但是其他人不這麼想,當時就有人認為這是寧賢文「自傷」的目的,是妄圖逃避強渡瓊州海峽這場惡戰。但不管是「走火」還是「故意」,發生這種事故肯定是要被處分的。

結果就導致了寧賢文在1955年授銜時僅授大校軍銜。但是黨和人民還是記著他在民族解放鬥爭中的功績,1962年他還是被晉升為少將,終於跨入開國將軍的行列。

1994年,寧賢文去世,享年81歲。

更多精彩文章:

三野第9兵團的三位軍長,數他最年輕,授少將後為何沒再授上將?

正副司令員都授元帥,第三副也授了上將,他是第二副為何沒軍銜?

相關焦點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第41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吳克華,他從部隊成立不久就帶領著這支光榮的部隊,先後任第5支隊副司令員、第5旅旅長、第5師師長、第41軍軍長。第41軍成立之時,下轄有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蔡正國、左葉、周光、田維揚、江燮元、盧燕秋。一、第121師師長,先是由蔡正國擔任,1949年6月蔡正國調40軍任副軍長後,由152師師長左葉接任。
  • 1955年,政委被授中將,參謀長被授少將,為何軍長被授予大校軍銜
    1955年授銜時,在淮海、渡江和大西南戰役中屢建奇功,功勳赫赫,為中國革命做出突出貢獻,曾隸屬中原二野第五兵團的第16軍,卻出現了全軍只此一例的奇怪現象:軍政委王輝球被授開國中將,參謀長楊俊生被授開國少將,就連政治主任,和軍直屬麾下的2個主力師長,也被授予了開國少將,但讓人意外的是,身為軍長的尹先炳
  • 萬歲軍的三位師長,兩位少將,另一位為何才是大校
    當時的第38軍下轄三個師,三位師長都是誰呢?他們後來成就如何?先說第112師,師長楊大易,四川蒼溪人。楊大易是一位老紅軍。紅四方面軍進入四川,年僅14歲的楊大易光榮參軍,是一位著名的紅小鬼。楊大易跟隨紅四方面軍走完長徵,長徵結束他才17歲。
  • 旋風司令韓先楚,麾下兩位虎將,在建國後授予什麼軍銜
    說到開國上將韓先楚將軍,相信了解,解放戰爭歷史朋友都知道韓先楚,他是解放戰爭中,第四野戰軍一員猛將。由於戰功卓越,在1955年授銜時,特意被毛爺爺提拔為上將軍銜。本來當時,評銜小組給韓先楚定的是中將軍銜,但是經過毛爺爺審批後,說;韓有功,中晉上。
  • 唯一健在的河北籍開國少將,55年授大校,64年成炮兵少將
    2020年10月10,開國少將陳紹昆不幸離世,開國將軍僅剩下9位,而河北籍的開國將軍僅剩下他一位,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炮兵少將。順便說一下,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798位將領被授予少將軍銜。此後至1958年相繼授予8位將領少將軍銜。
  • 第四野戰軍48位師長,只有他們兩個沒有參加授軍銜,原因令人動容
    當時,第四野戰軍的戰鬥序列之下一共4個兵團,每個兵團有3個軍的建制,而每個軍之下則有4個師的建制。如果按照師一級作戰單位來講,第四野戰軍共計有48師(除了直屬軍所轄師之外)。後來在1955年,當初第四野戰軍48位師長大多數都被授予了少將軍銜,當然了也有個別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少數被授予了大校軍銜,只有2位師長沒有參加授軍銜。那麼,這2位師長都是誰呢?是什麼原因沒有參加1955年授軍銜呢?
  • 他帶8個團加入八路成司令,建國後卻僅授大校,死後百位將軍前來
    對於軍銜,很多開國功臣是主動辭讓的,當然事事沒有絕對公平的,有授高了的當然也有授低了的,但今天的主人公授的卻低得令人髮指。他和彭雪楓是好友,哥哥是國軍上將,自己帶八個團一萬多人加入八路軍,成129師旅長,後來更是軍分區司令。就這樣一位將領,卻僅授了大校銜,當初的手下王近山成了中將,其他的手下不說中將,最少也是少將啊,他就是張維翰。
  • 大校軍銜晉升少將軍銜,需要符合什麼條件?
    然而,在我國現行軍銜體系中,大部分軍人的「將軍夢」止步於大校軍銜。不可否認的是,大校軍銜晉升少將軍銜是一個坎兒。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國的軍官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是士兵提幹,另一種是軍校培養。無論是士兵提幹,還是軍校培養,在大校軍銜之前都是按部就班的晉升。
  • 55年授銜時,曾有動議授傅作義大將軍銜,最後為何沒成行?
    55年授銜時,曾有動議授傅作義大將軍銜,最後為何沒成行?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從那時起,人們就對十大元帥十大將有了說不完的話題,討論最多的一點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是否具備享有這種殊榮的功績和能力。
  • 連長救下一通訊員,1955年通訊員被授中將軍銜,連長為何僅授大校
    事後,他也在授銜隊伍中看到了自己數十年前的救命恩人,激動不已。但當他看到老首長的軍銜後,不禁淚流滿面,原來老首長僅被授予了大校。此人是誰?為何僅被授予大校呢? 由於他有文化,肯學習,又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在抗戰和解放時期為我軍做出了突出貢獻,是偉人親自誇贊的「遊擊專家」和「民兵專家」。
  • 孟良崮戰役華野兩位師長,開國時為何一位授中將,另一位授大校?
    孟良崮戰役華東野戰軍幾乎全部出動,當時直接參戰有的有10個縱隊20個多個師,當時的師長在開國時多數被授予少將軍銜,不過其中有兩位師長,一個被授予中將軍銜,一個被授予大校軍銜,
  •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授銜1000多位將軍,為何有兩位是後來補授的
    在歷經了調查、取證、討論和徵求意見後,一共產生了1048位將軍。他們分別是十位元帥、十位大將、五十五位上將、175位中將和798位少將。原來呀,因為兩位非常有資格入選上將資格的將軍,因為特例而被暫時放在了上將之外。但是,後來,因為情況變化,他們又被特意提出來,加入了上將的行列中。那就是分別在1956年和1958年,各補授了一位上將軍銜,這樣就是57位上將。
  • 紅軍時期倖存的6位軍團長中,4位授元帥軍銜,為何他只授上將?
    然而這10個軍團的軍團長,倖存的只有6位。那麼這6位都是誰?其中4位是元帥,1位只被授予上將軍銜。 紅一軍團軍團長朱老總、林總 紅二軍團還有許多赫赫有名的戰將,第四師師長盧冬生,是陳賡大將小時候的僕從,如果不犧牲,建國後必授大將軍銜,然而天妒英才,無可奈何。1955年大授銜,紅二軍團軍團長賀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紅三軍團軍團長彭老總
  • 他是大將和上將的參謀長,卻只授少將,在將軍合唱團作個人朗誦
    編者按:1959年,為了慶祝建國十周年,組建了將軍合唱團,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演出。參加這次合唱團的有很多開國名將,比如赫赫有名的「三楊」、陳錫聯、謝富治、王震、韓先楚、黃永勝、賀炳炎、王近山等等。在這次合唱團上,有一位英俊帥氣的高個子將軍,走出隊列,走上前臺,單獨朗誦自己創造的詩歌,真的是非常榮耀。這位將軍是誰呢?他就是熊伯濤少將。
  • 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晉升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
    而在校官裡面開國大校有1266人,在這裡面有三個了不起的開國大校,後來都晉升為了上將軍銜,其中一位過百歲還健在,他們都是誰?在抗美援朝時,擔任了第二十四軍72師的師長。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授予了開國大校軍銜。萬海峰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後繼續在從事軍事方面, 後在北京軍區和成都軍區擔任副司令以及政治委員,1988年授予的17位上將軍銜裡面,就有萬海峰。萬海峰的夫人趙政是一位軍人,1955年時授予了少校軍銜,1961年晉升中校。如今的萬海峰將軍還健在。
  • 四野任過縱隊司令的1955授銜時,6上將、7中將,他4個為何少將?
    四野有百萬雄師,一個縱隊有5-6萬人,打出了韓先楚、鄧華、劉震、梁興初等一批名將。所以,在授銜時,李天佑他們授上將無可厚非。而吳克華等授中將也正常,後來,吳克華還擔任過5個大軍區的正職,這是我軍在高級幹部使用上罕見的。
  • 抗美援朝時,第一批參戰的18位師長,最終被授予什麼軍銜
    112師的師長名為楊大易同113師長江潮,一起被授予少將軍銜。第114師師長是翟仲禹,被授予大校軍銜。38軍中尤其以113師以作戰迅猛聞名在第二次抗美援朝戰役中,先敵人一步佔領了三所裡、龍源裡,成功阻止了敵人的南逃北援計劃。
  • 該軍的軍長是中將,但僅授了少將的政委,為何能享中將待遇?
    接下來龍叔就和大家說說該軍的軍長和政委: 62軍的軍長叫劉忠,他從部隊還是叫第15縱隊時就是司令員,改稱第62軍後,仍任軍長。 1955年,劉忠被授予中將軍銜。 軍長劉忠是中將軍銜,那麼政委授的是啥軍銜呢?
  • 1955年授軍銜時,鬧得最兇的三位將軍是誰,都獲得了什麼軍銜?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在1955年正式開始實行軍銜制度,表示我國的軍隊已經走向了正規化。那些曾經在戰場上立下過赫赫戰功的將士們,各自都被授予了相應的軍銜。但是,在1955年大授軍銜時,由於參與授軍銜的將領非常多,所以很難達到百分之百的平衡標準。
  • 皮定均帳下第一猛將:明明已經退休,後來為何被授上將?
    1988年,全軍恢復軍銜,有17位老將軍被授上將,這是軍銜恢復後的最高榮譽了。這17位老將軍,當然都是戰功赫赫,久經沙場,但是他們還有一個必須的共性,那就是當時都是在職的高級將領。已經退休的、已經離休的,不參與授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