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時期倖存的6位軍團長中,4位授元帥軍銜,為何他只授上將?

2020-12-18 騰訊網

「痛恨綠林兵,假稱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復黃安城,試看碧雲紫氣,蒼生濟濟擁紅軍。」這是「黃麻起義」後,黃安縣衙門口張貼的一副對聯,「紅軍」這一稱謂也由此而來。紅軍時期,一般是指1927年黃麻起義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此期間,紅軍經歷一系列影響深遠的起義,隊伍不斷壯大,先後誕生了10個軍團。然而這10個軍團的軍團長,倖存的只有6位。那麼這6位都是誰?其中4位是元帥,1位只被授予上將軍銜。

紅一軍團軍團長朱老總、林總

朱老總

紅一軍團是中國工農紅軍絕對的主力之一,是由1930年6月19日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路軍發展而來的。第一路軍由紅四軍與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的地方武裝在長汀組建而成,總指揮朱老總,也是後來紅一軍團的首任軍團長。1932年3月12日,紅一軍團調整為紅四軍和紅十五軍兩個軍,林總擔任軍團長。建國後,紅一軍團先後兩任軍團長都被授予元帥軍銜。

紅二軍團軍團長賀老總

賀老總全家福

紅二軍團於1930年7月7日成立,賀老總擔任軍團長,其前身為湘鄂西地區的紅4軍和紅6軍。賀老總憑藉兩把菜刀鬧革命,硬生生拉起一支革命隊伍,為民族解放事業而奮鬥。紅二軍團還有許多赫赫有名的戰將,第四師師長盧冬生,是陳賡大將小時候的僕從,如果不犧牲,建國後必授大將軍銜,然而天妒英才,無可奈何。1955年大授銜,紅二軍團軍團長賀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紅三軍團軍團長彭老總

彭老總

紅三軍團組建於1930年6月中旬,由湘鄂贛紅5軍、紅8軍合編而成,軍團長彭老總。彭老總性如烈火,膽大心細,敵人畏之如虎。紅軍時期擔任過紅軍前敵總指揮,抗日戰爭中擔任八路軍副總指揮,解放戰爭中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抗美援朝戰爭中親自掛帥,逼得美國籤字議和。建國後,彭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軍中地位僅次於朱老總。

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

徐海東大將

紅十五軍團成立於1935年9月18日,由紅二十五軍和劉志丹領導的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合編而成,徐海東擔任軍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紅十五軍團改編為八路軍115師344旅,徐海東繼續擔任旅長。眾所周知,徐海東是參加黃麻起義並創建鄂豫皖蘇區、紅四方面軍的元勳之一,他作戰勇敢,不畏強敵,在實戰中練就紮實的基本功。1955年,徐海東被授予大將軍銜,他也是沒有參加過解放戰爭的開國大將。

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

蕭克上將

紅六軍團成立於1933年6月中旬,由湘贛蘇區和湘鄂贛蘇區的紅軍在江西省永新縣組成,蕭克擔任軍團長。1955年授銜時,蕭克是6位健在軍團長中軍銜最低的。按理來說,以蕭克的資歷,被授予大將軍銜也在情理之中,但為何僅授上將?個人認為這與他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有關,蕭克擔任晉察冀第二野戰軍司令員時沒有太大的建樹,更無法與粟裕等大將相比。但徐海東沒有參加解放戰爭也可授大將,而主席又有讓蕭克鎮上將之意,蕭克也表現得無欲無求,被授予上將軍銜也在情理之中。

林總

紅軍時期倖存的6位軍團長中,紅一軍團軍團長朱老總和林總、紅三軍團軍團長彭老總、紅二軍團軍團長賀老總等4位被授予元帥軍銜,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被授予大將軍銜,而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只被授予上將軍銜。開國授銜時,幾家歡喜幾家愁,為了肩上的幾顆星星,有的將領爭來搶去,鬧得不可開交。而有的卻主動辭銜讓銜,被引為美談。蕭克將軍沒爭沒鬧,充分體現了他的優良品德:識大體,知進退。

相關焦點

  • 韓先楚將軍麾下的三位師長,有兩位授少將軍銜,他為何僅授大校?
    118師的師長是鄧嶽,12歲就參加紅四方面軍,三過雪山二過草地,終於到達延安,抗戰時期擔任過冀南軍區第四軍分區副參謀長、參謀長,第129師新4旅第10團副團長,解放戰爭中任東聯第21旅副旅長,第3縱隊第7師副師長、師長,他率部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又參加了抗美援朝,從一名紅軍小戰士成長為一名軍中悍將。
  • 紅軍先後成立過十個軍團,軍團長都是誰?後來授何軍銜?
    說起「軍團」這個編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地位在軍之上,方面軍之下,一般下轄若干個軍或者師。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軍先後成立過十個軍團,能當上軍團長的,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大英雄,活到建國後,基本上授勳封將。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紅軍的這十位軍團長都是誰?後來授何軍銜?
  • 紅軍五位倖存軍團長,只有他授上將,晚年卻當副主席,兒子是將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軍曾先後成立了十個軍團。但因為殘酷的鬥爭,有四位軍團長壯烈犧牲,一位不知所蹤,他們分別是紅五軍團董振堂、紅七軍團尋淮洲、紅九軍團羅炳輝、紅十軍團劉疇西,失蹤的是紅八軍團周昆。除此之外,還有五位軍團長活到了建國後,他們分別是紅一軍團林總、紅二軍團賀老總、紅三軍團彭老總、紅六軍團蕭克和紅15軍團徐海東。眾所周知,軍團長的級別僅次於方面軍,資歷可謂是極高。活到建國後的軍團長基本成就都很大,比如林總、賀老總、彭老總都是元帥,徐海東則是排名第二的大將,可令人不解的是,只有蕭克是上將,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
  • 紅軍十位軍團長,活到授銜不是元帥就是大將,為何他卻是上將?
    但因為戰爭殘酷,先後有三位軍團長戰死沙場,他們分別是紅五軍團的董振堂、紅七軍團的尋淮洲和紅十軍團的劉疇西。除此之外,紅八軍團的軍團長周昆抗戰時期攜款逃跑,下落不明;紅九軍團的軍團長羅炳輝解放戰爭時期因病去世。也就是說,活到建國後參與授銜的紅軍軍團長只有5人,分別是紅一軍團的林總、紅二軍團的蕭克、紅三軍團的彭老總、紅六軍團的賀老總和紅十五軍團的徐海東。
  •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我軍有1人被授上將軍銜,10人授中將,21人授少將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為了共御外侮,國共雙方開展第二次合作,為了統一指揮,我軍顧全大局,做出讓步,同意改編成國軍作戰序列,其中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簡稱八路軍,南方八省遊擊隊改編成新四軍,為了統一領導,針對我軍,國民政府也於1937年9月對我軍高級將領授予了一定的軍銜,在這次改編中,我軍共有1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 四野第41軍轄四個師,先後有6位師長,為何就他授了中將軍銜?
    二、第122師師長,先是由周光擔任,1949年6月周光調江西吉安軍分區後,由田維揚擔任。三、第123師師長由江燮元擔任。四、第152師師長先是由左葉擔任,左師長調121師後,後由盧燕秋擔任。1955年9月,在新中國進行了首次軍銜評授時,上述6位師長除了蔡正國因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犧牲、左葉轉業到地方任職之外,其他4位都參加的評授。
  • 1955年,他已在地方工作長達六年,主席特批:授他上將軍銜
    1955年,我軍評定軍銜時,有一個明文規定,那就是,已到離開軍隊,到地方工作的,不再授予軍銜,這些人的代表人物,擔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有總理,有小平等。在戰爭年代縱橫沙場,戰功顯著的,有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始人和東北地區抗日遊擊戰爭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周保中,有當過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和東北軍區副司令員的程子華等。但有一人,從1949年開始,就到地方工作了,但在1955年,還是授予了上將軍銜。此人就是閻紅彥將軍。
  • 起義將領級別最高的一位,本來擬授元帥軍銜,勳章編號超過9位元帥
    在1955年我軍授銜時,國民黨軍起義將領最高的軍銜就是上將,其實在最高的版本中是有一位擬授大將軍銜的就是傅作義,按照級別傅作義肯定夠了,但他授銜時已經不在軍隊
  • 授銜時,這六位副兵團級將領原本要授予上將,卻為何只授中將少將
    在最初的預授名單中,張宗遜、周純全、蕭克、王震、宋任窮五位同志都是位列大將名單中的,後來,大將的名單調整為十人,正式確立了十大大將後,這五位將領就從原先的大將降為了上將,而上將名單也就相應的要做調整了。最先被調整出名單的是李天煥、程世才、莫文驊、郭化若和賀晉年。我們來看看這五位的資歷,李天煥在華北軍區第三兵團初組建時是副政委,當時擔任政委的是李井泉。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 如果參加55年授銜, 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1955年9月舉行舉世矚目的授銜儀式,直至1964年為止,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其餘皆是中將和少將軍銜,這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認可,是一份輝煌的榮譽,然而,在解放軍22年武裝鬥爭中,有無數好戰友倒在戰場上,他們的功勳同樣受得起這些軍銜和獎章。
  • 紅軍時期的軍級以上將領,到了1955年都是什麼軍銜
    在紅一方面軍中,擔任過紅四軍軍長的王良、紅三軍軍長黃公略、紅21軍軍長胡少海、紅七軍軍長李明瑞、紅軍總參謀長朱雲卿、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紅五軍團軍團長季振同,都是早期犧牲的軍級及軍級以上幹部,另外,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在犧牲時隸屬於紅四方面軍建制,改任紅五軍軍長,他與尋淮洲、季振同是紅一方面軍犧牲的三位軍團長級別的幹部,有著大將甚至是元帥的資歷,實在是非常可惜。
  • 八路軍三位副師長,有兩位授元帥,為何另一位連大將都不是?
    1937年8月,國共開始合作抗日,紅軍主力部隊也隨之改編成了八路軍。因為老蔣只給了三個師的編制,因此幹部基本上都是降職任用,能當上副師長的,資歷和能力都不容小覷,後來的成就也都很高。比如八路軍115師副師長聶榮臻、129師副師長徐向前,1955年都被授予了開國元帥軍銜。
  • 新聞背景:74位高級將領被授上將軍銜警銜
    人民解放軍自1988年恢復軍銜制以來,中央軍委共授予74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警銜。,成都軍區政治委員萬海峰,海軍政治委員李耀文,空軍司令員王海等17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其中洪學智1955年曾被授予上將軍銜。  1993年6月7日,中央軍委舉行儀式,晉升時任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張萬年,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傅全有,國防大學校長朱敦法,海軍司令員張連忠,空軍司令員曹雙明等6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
  • 將星璀璨的紅1軍團:軍團長政委成為元帥,參謀長為何成上將?
    紅1軍團是一支將星璀璨的英雄部隊,從這裡走出來了很多開國將軍。值得一提的是,在紅1軍團指揮部的高級軍官中,其軍團長和政委在1955年成為開國元帥,而參謀長在1955年成為了開國上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紅軍十大軍團長都是誰,有一半都犧牲了
    軍團和兵團都是軍以上的軍隊建制,一字之差,一不留神很容易弄錯。軍團是紅軍時期的建制,兵團是解放軍時期的建制。
  • 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最後授銜的時候都是什麼軍銜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當時被授予軍銜的有10大元帥10大將和55位上將(後來補授兩位共57位),175位中將(後來補授兩位共177位),8798位少將(後來補授和晉升一共1360位),這些將軍來各個軍中,如果按照解放後期的編制算,基本算是來自於四大野戰軍,那麼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授銜時,四野有七位軍長授上將,為何三野的軍長大多都是中將?
    ——文天祥《過零丁洋》1955年,新中國舉行授銜儀式,四野18位軍長,有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反觀三野,16位軍長,有10人被授予中將軍銜,3人被授予少將軍銜。說到這裡,很多人心裡都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為何野戰軍之間軍長軍銜差別這麼大?首先來看看四野7位被授予上將軍銜的軍長履歷。
  • 紅軍時期的10個軍團長中只有3人授予元帥,那其他人呢?
    在各個革命根據地中先後組成了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西北紅軍等紅軍隊伍。在紅軍主力會師前,先後存在過10個軍團。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林彪:土地革命時期最年輕的軍團長。抗戰時期任115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
  • 華野很多仗都是粟裕指揮的,為何最終授元帥軍銜的是陳老總?
    華野很多仗都是粟裕指揮的,為何最終授元帥軍銜的是陳老總?關於陳粟,爭論很多。客觀講,陳統兵幾十年,雄居一方,確實是軍事行家裡手,後來評帥應是名至實歸。陳的亮點是:當他發現粟更優秀時毅然放權讓粟施展,當有分歧時沒有以權相壓而是報軍委裁決。
  • 開國上將李聚奎:因何沒有參加55年大授銜?58年單獨補授上將軍銜
    此次大授銜,我軍將誕生1048名開國將帥,其中包括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5名,中將175名,少將798名。但是眾所周知的是,我軍一共有57名開國上將;為什麼會缺少兩位呢?原來王建安將軍和李聚奎將軍的軍銜分別是於1956年和1958年單獨補授的,加上他們兩人剛好57位。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李聚奎將軍為何沒有參加1955年的大授銜呢?